【必備】個人教師總結4篇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總結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個人教師總結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個人教師總結 篇1
新課程下的教育評價觀對學生的評價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再是只關注學生的分數,更關注的是學生對自己的發展是否樹立起足夠的自信心;不再是以淘汰一大批“差生”為手段而是擇出另一批“精英”;不再是著力于學生的眼前狀況,而是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更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其實,這一評價教育觀早在50多年前的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早就提出并進行實踐了。了解蘇霍姆林斯基的學生評價觀,對于指導目前我們的課堂教學與學生評價,具有針對性很強的借鑒意義。本文試對蘇霍姆林斯基的學生評價觀作一簡單的分析。
1.要十分重視教育評價的作用。
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定期使用教育評價這一工具。但如何發揮教育評價工具的作用,不同的教師卻不同的觀點。有的教師把評價當作懲罰學生的工具,如果學生成績低了,就要對其進行懲罰。而有的教師卻把評價當作激起學生學習愿望的工具。蘇霍姆林斯基就是贊同后一觀點的教育家。他在《給教師的建議》中《全面發展教育思想的一些問題》中曾說過:
“教師的工作有這樣一個特點,就是他要經常地評價自己學生的工作。在衡量知識質量(也就是勞動質量時),教師的評價帶有明顯的道德含義。評價里包含著刺激,應當使兒童在這種刺激的影響下確立一種要學好而不要學壞的意向。通過這種評價,不應當使兒童對于人們怎樣看待他(是愛勞動還是懶散的)抱無所謂的態度。評價所起的這種微妙的影響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成為一種教育力量,就是它一定要跟兒童的內在的精神力量結合起來。評價是教師手里的一種教育工具,它應當激發兒童學習的愿望,幫助形成這種愿望,而不是對于不愿學習的一種懲罰。”(374頁)
2.要慎重對待學生的評分
在前蘇聯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成績評價也用劃分數來體現,它在每節課中都以“五分制”的形式來進行。蘇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視成績評價的作用,并提出“評分是一種最微妙的教育工具”,一定要慎重對待對學生的評分(2-591)。他說:“不要把對知識評分當做一項獨立的事情從教學過程中劃出來。只有當師生關系建立在彼此信任和關懷的基礎上,評分才能成為促使腦力勞動積極起來的推動力。”為了慎重地使用好這一工具,他并不像其他老師那樣,每節課都對學生進行評分。他說:“寧愿評分的次數少些,但要使每次都評得更有分量、更有意義。”因此,評分不可濫用和多用,一定要在關鍵時刻使用,才能真正發揮其評價和激勵的作用。
對不理解分數作用的小學生,先不要使用分數。蘇霍姆林斯基指出,“7歲的小孩還不能理解評分是取決于自己的勞動,取決于個人的努力的,這時他暫時還做不到的。……而是要等到孩子已經懂得了自己的智力勞動質量要取決于自己在學習上所付出的努力這個道理的時候,才在他身上使用分數。”(3-103)只有這樣去做,才能真正發揮分數對學生課堂學習的評價和激勵作用。
3.不應把學習成績當成評價的唯一工具
蘇霍姆林斯基在看待學生發展的問題上,提出不應當把學習成績看作是評價的惟一工具,要注重學生人格的培養。他說:“不能,也不應當使集體中的任何一個人成為‘沒有任何才能的人’。不應當把學習成績,形象地說,看做是惟一的土壤,即培育了人品的土壤。在那沒有任何別的土壤的地方,個別的學生永遠會感到自己是學習差的、落后的學生。”(2-383下)單憑學生成績的評價來看待學生,會使有些成績低的學生喪失學習信心,不利于他們健全人格的培養。
4.學生沒有完成學習任務就不要打分數
在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談到學生成績評價時,他再三強調,如果學生沒有完成某項任務的學習,就先不要打分數;“如果一個學生還不能完成某項學習,我們什么分數都不打。分數只能表示學習的肯定結果;沒有分數,就是還沒學好。這樣做,可以避免負責日志的學生與班集體在相互關系方面出現不正常現象。”(2-808上)他進一步分析,這樣做,防止學生把成績記在日志里或讓家長看到后認為孩子沒有學好。他再三提醒教師們:“如果你發現學生的知識含糊不清,發現他們對正在學習的事物和現象的觀念有點不明確,就根本不要作任何評分。”(2-592)
蘇霍姆林斯基說,“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師從來不給學生打‘2’分,而是經常激發他要做一個好學生的愿望。有經驗的教師就是這樣做的:當一個學生還做不好作業時,教師就不給他打任何分數,永遠不堵塞他爭取好成績的道路。”(4-658上)因為,他們深刻地認識到,劃一個低分,對孩子的學習是非常有害的:“2分和1分,這是十分銳利和精細的工具,聰明而又經驗的低年級教師問題備而不用的。……只有當教師掌握了人學的最高智謀會尊重孩子的無知的時候,2分才能成為那種最銳利、最精細但在小學從不運用的工具。”(3-103下)
只有等到孩子們全部掌握了所學知識后,老師們才給他打分數;要等到孩子們懂得自己的智力勞動質量取決于努力時,才給他打分數。
5.評分的項目要多樣化
在課堂評價過程中,蘇霍姆林斯基總是盡量避免教師通過學生的課堂回答劃一個簡單的分數,而是要采用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和全方面的評價,評價的項目要多樣化:“我總是對學生在某一的學習給予評分,這種評分包括好幾個項目在內,如回答問題(可能是對幾個問題的回答)補充同學的回答、書面作業(少量的)課外閱讀、實踐性作業長遠等。我定期研究學生的知識狀況,學生也感到了這一點。”(2-591)
對學生成績進行綜合性的多項評價,既避免了孩子們因一項作業沒有完成而得一個低分數,從而喪失了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又可避免學生對知識掌握得不全面、不牢固。
6.不要考察學生已經背熟了的東西
關于對課堂學生作業與問題的檢查和考試的命題,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應當避免提出這樣一類問題,即要求的答案只是十分準確在重復教師講解過的東西或從書本上背熟了的東西。……知識的轉化應作為復習的基礎。”(2-593)因此,教師檢查的命題要重點考察學生對知識的轉化和運用情況。如果只檢查教師講過的或學生背熟的知識,就可造成學生在課堂不不動腦思考和出現死記硬背的現象。
7.要慎重對待學生的綜合評定
在一個學期或學段學習任務結束之后,就要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在帕夫雷什中學,在學季和學年結束之前,對學生劃定操行分數。同評價學生的成績一樣,蘇霍姆林斯基也非常慎重地對待學生操行的評定。他們的評定標準是:“我們評定操行的依據是這樣一些要求:能進行自我教育,能認真勞動(包括學習勞動的公益勞動),愛護并人民財產,誠實,尊敬勞動人民,尊敬父母,尊敬老人,尊重婦女,不容忍壞事,積極參與對低年級同學和學前兒童的教育活動,能為別人做好事。”(4-314頁)他們還認真組織好評定的過程。“這個對學生非常重要的問題,要在教師(班主任)和學生有同樣表決權的會議上作出決定。學校里還有一條規則:如果班集體在評定操行分數和問題上意見不一致,就把問題交給校務會議作最后決定。但我們學校還從來未發生過必須把問題提交到校務會議解決的情況。”(2-808)
正是這樣非常慎重而靈活地運用了學生成績評價的杠桿作用,在蘇霍姆林斯基領導下的帕夫雷什中學校園里,每一個學生都充滿了學習的信心和勇氣。即使是個別頭腦遲鈍或發展不全面的學生,也會在教師和同學們的熱心幫助下取得最大的進步。愿我們的學校和教師們,也能從蘇霍姆林斯基評價學生的理論和實踐中得到啟迪,以更好地改進我們的學生成績評價工作。
個人教師總結 篇2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身為一名人民教師不管從學生角度出發,還是自身而言都應該學習新課程改革、并在平日的教育教學中實施新課程改革。
新課程改革強調讓學生更好地學,而教師要做好教育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習就是是一種個性化行動。確實,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而不是教師的教學,任何人都無法代替。作為教師并不要精心去打造自認為充實的課堂教學,別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學習請放手讓孩子們自己來。教師的職責就是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并營造一個有利于張揚學生個性的“場”,不管是課堂里還是課堂外,我進行了這樣的嘗試。
一、課堂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學
1.多設計開放問題,讓學生暢所欲言。
語文學習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以很多時候大可不必在答案上力求統一。應摒棄強調“答案唯一性”的限定性問題,多設置一些能促進學生多向思維、個性思考的開放性問題,為學生馳騁思維、放飛思維、放飛思想、張揚個性提供廣闊的時空。比如教學《爺爺和小樹》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這么問:“讀了這篇課文后,你想說些什么?”這是個富有彈性的,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學生根據自身的認識和課堂上的學習,可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作出回答。
2.多強調自讀反思
學習過程的自我把握、反思和調控,是學生形成學習能力,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有效方法。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期待”來不斷強化“自讀反思”。在自我反思、自我調控中,不斷修正自己的錯誤,改進學習行為。為了鞏固拼音字母的發音,教師可采用多種練習方式,像找朋友、拼讀比賽、拼音節、摘蘋果等游戲。生字教學我苦苦想不出辦法,學生卻能一語道破,所以何不讓他們當當小老師呢?
二、課堂外,生活中學習
“實踐出真知”。沒有什么比親手摸一摸,親眼看一看,親口嘗一嘗,親自試一試,更能真切地獲得感覺了。《課標》中指出:“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教學課程,課堂與生活要緊密聯系在一起。”先進入文本,再跳出文本走向生活,是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努力的方向,也是讓學生學習真正實現個性張揚的有效途徑。如在學習《自選商場》和教學《分類》課前,要求學生在媽媽的陪同下去超市走走,看看超市中商品標簽的式樣、內容、排列;在教學《圖形的認識》中可讓學生摸摸、玩玩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通過觸摸,直接體驗物體的形狀及其特征。
三、小作業,大文章
1.少些機械性練習,多點自己思考
機械性練習雖可以加強陳述性知識的記憶,解決知識的貯存問題,但它容易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成為死的、惰性的知識,難以靈活應用。以獲取信息為目的的作業設計,以課本為中心又不局限于教材,強調以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作業來取代虛擬情景問題的解決,可以促使作業功能從識記為主向理解運用發展,從而使學生掌握可以靈活應用的知識。拼音學完之后,我就每天讓孩子們用拼音寫一句話,想些什么些什么,完全自由發揮。學生在思考中作業,在作業中運用所學知識。
2.真實生活中的作業
收看電視節目,參加社會活動、體驗實踐生活、閱讀課外書籍是學生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考慮將學生的整個生活變成語文學習的場所,使消遣性活動成為充分利用各種渠道獲取知識的活動,促進學生以積極、主動的態度,自覺地從各種渠道獲取知識,在積累、交流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如在識字這塊內容中,教師可讓學生專門用一本本子摘錄廣告、商場、書籍中的字詞,并請教家長或老師,理解它們的意思。
3.因材施教,作業分層。
“因材施教”,在作業中也應該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變單一性作業為多層次性作業。如果個別學生有能力寫,那就更好了。在多層次作業實施的同時,各種程度的學生都得到了應有的發展。
四、鼓勵表揚多一點,學生自信多一點
1.以父母的眼光來欣賞
作為教師,應該像父母一樣,用欣賞的眼光來審視學生,把學生的每一個新的動作,每一句新的語言,都注以不同的詮釋,盡顯學生的個性。
2.以朋友的身份來交往
在教師與學生的交往中,可以以朋友的身份來交流。一般來說,朋友之間以信任為主。當教師努力成為學生的朋友們后,就能進一步把評價落到實處,更設身處地地進行個性化的評價,讓學生在教師面前更有個性化的張揚。
“路漫漫其修遠兮”新課程改革,我們才剛剛上路。所以在摸索中前進,前進中成長吧!
個人教師總結 篇3
1、以前,總是感覺課堂有些沉悶,老師在講,看看下面,真正聽的沒幾個,課堂往往是老師和幾個優秀學生的表演場,舉手回答問題的總是那幾個學生,其他學生像看表演一樣,他們跟我們的課堂在心理上有很大的距離,學案教學中,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了學習中來,課堂真正成了每一個學生的課堂,老師只是引導者。特別是部分差生,從一個旁觀者,成了學習的參與者,并且還能代表小組發言,給了他們一個展示的機會,其實,每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欲望,當這部分學生也參與進了學習中來,課堂氣氛就更活躍了,學生動起來了,學習就好辦了。
2、小組學習中,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很有幫助。“自主探究”不僅是一種學習方式,更是一種深層次的教學理念,通過小組成員的分工合作,培養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善于質疑、主動探究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和熱愛科學的意識。課堂上,學生知識的獲得是通過自己的探究得來的,這樣獲得的知識跟老師滿堂灌獲得的`知識,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
3、小組學習的競爭機制,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激勵作用。我們學校的小組整體評價方式,有利于加強學生相互間的合作、互助,同時中學生本身有爭強好勝的特點,小組的競爭可以督促他們更積極地學習。
4、大學中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案學習中的預習,就是引導學生到達“憤、悱”的環節。學生通過預習,對新知識有了一個總體的把握,在預習中有了自己困惑的問題,經過預習這個環節,他們自己就提前找出了課文中的重點和難點,這樣,聽課的時候,對這部分重點聽,對重難點的突破很有幫助。
5、學案給了學生一個路標,讓學生知道要往哪里去。學生看了學案就知道這節課該把握什么內容,并且知道應該怎么去學,避免了以往那種散漫的學習,這樣的學習效率也更高了。
6、課堂過關檢測,可以把好知識關,讓學生堂堂清,提高課堂效率。
個人教師總結 篇4
先給大家講個故事——獵人一槍擊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傷的兔子拼命奔跑,獵狗在它身后窮追不舍,最后受傷的兔子逃生了,教師個人總結述職報告。獵狗說:“我已經盡力而為了!”兔子說:“它是盡力而為,而我是竭盡全力!”
這個故事啟示我們:盡力而為固然不錯,但竭盡全力才能真正取勝,做到最好。大到整個學校,小到個人,我們若非以竭盡全力的姿態“奔跑”,勢必被淘汰。回顧XX年年,我想我可以問心無愧地對自己說一聲:我做到了“竭盡全力”。
下面我就XX年年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兩塊來談。
一、 教學工作
上半年我和廣大優秀而辛勤的同事們一起,順利送走了我校第二屆畢業生,迎來了我校繼XX年首屆中考輝煌后的又一次勝利。至今回想起來,那些艱辛仍然歷歷在目:六冊語文書上密密麻麻的批注、一摞摞親自從題目的挑選到剪貼到復印到批改到講解再到批改的試卷、一張張花名冊上用紅藍筆標注的花花綠綠的成績分析、一個個記事本上已然被劃掉的重默者的名單……對于一個首次從事畢業班教學的青年教師來說,我每一步的前進更要比別人付出多得多的汗水。然而,在這些因浸透了淚水、汗水和歡笑而顯得格外充實的日子里,在這些和優秀的實驗人一起作戰的日子里,我很幸福。這種幸福緣于校領導的貼心關懷,緣于老教師們的悉心指導,緣于同齡者的并肩攜手,也緣于學生們給我的欣慰和感動。
欣慰的是中考名列前茅的班級均分和優秀率,感動的是學生對我的感激、敬佩和信任。上一屆九(7)班的杭文杰同學畢業后給我寄來卡片,卡片上的一行行文字讓我為之動容:
胡老師,是您在我失意時,一次次地鼓勵、關心我。讓我這個曾經放棄過學習語文的人重新燃起了對語文的希望。我走了,請您放心,您的呵護已經讓我學會了如何堅強,將來沒有你,我也會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
我想,當一個人能對另一個人的一生產生這樣的影響的時候,他的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另外,還有曾經總是被我留到天黑默寫而今偶爾從新加坡回國也要抽空來看我的夏晟凱、曾經總是因為作業為民請命跟我“討價還價”如今跟我成了筆友的李書鴻,他們都改變了我之前對“師生情”只是空洞的說教和造作的宣傳的理解,而今,我才切身領悟了這三個字溫情而厚重的內涵,這對我來說應該是比取得優異成績而獲得的更大的收獲。
二、 班主任工作
當校領導用信任的眼光、鼓勵的話語對我委以重任的時候,我就暗暗告訴自己:竭盡全力吧!一個學期以來,我對七(5)班里的每一位學生都傾注了真誠而無私的關愛,在緊抓他們成績的同時,時刻關注孩子們的快樂和健康,校領導布置的每一項工作我都盡全力把它做好,學校的每一項活動我都組織學生們積極地參加。大合唱比賽一等獎、運動會團體總分第三名,精神文明班級體的榮譽稱號、冬季三項比賽團體總分第三名、廣播操比賽第二名,一張張獎狀貼滿了雪白的墻壁,一串串笑聲充斥了溫暖的教室,在一次次的付出和感動中,這個新組建的大家庭漸漸融洽溫暖起來,團結、競爭、文明、誠信的班風逐漸感染了七(5)班這個大家庭里的每一位成員。
心理上的波動直接影響到學習和成長,所以我時刻關注學生們心理上的變化,也為此做了很多努力。有一位學生在周記中流露出低落、偏執、挫敗的情緒。我把班級同學的學籍卡中登記的獲獎情況拿出來給他看,讓他了解大家在小學都一樣優秀;我又將有學生把他定為學習追逐目標的考試小結和周記拿給他看;我甚至跟他說:校長特別跟我提起你,說你在面試的時候表現得非常優秀,說你數學、寫作特別突出,告訴他,大家都對他充滿了期待和信任。我看到外表剛強內心脆弱的他聲淚俱下的樣子,我明白這次談話很成功。果然,日后,他整個人活潑起來,學習也更加刻苦。
要得到愛首先得付出愛。我的付出換來了孩子們的信任和肯定,在學校對班主任工作的測評中,學生們對我的滿意率幾乎每項都為100%。
另外,我在搞好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同時,也不忘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質,在本年度中,我獲得了第五屆“dell杯”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課件評比二等獎、蘇州高新區教師解題基本功競賽一等獎、第四屆年會中小學生作文競賽優秀指導老師的榮譽稱號,第三屆全國中小學生迎奧運作文大賽初中組指導教師一等獎,這些小小的成績都將鼓勵我在向一名更加成熟更加優秀的人民教師轉型的過程中走得更加穩健。
當然,以往的工作中還有很多不足,教育是一項高難度的工作,要做好它,十分不易。但我堅信,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樂崗敬業、團結一心,在校領導的帶領下像兔子一樣竭盡全力地奔跑,我們實驗初中定能迎來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謝謝!
【【必備】個人教師總結4篇】相關文章:
【必備】教師個人工作總結范文5篇10-29
【必備】教師個人學習總結集合6篇02-20
英語教師個人總結08-19
教師見習個人總結06-27
教師個人反思總結01-27
小班教師個人總結12-16
學院教師個人總結10-16
信息教師個人總結09-29
先進教師個人總結08-16
教師個人評優總結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