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反芻教師總結
在學習林海音的《冬陽·童年·駱駝隊》這篇課文的時候,我被“老師教給我,要學駱駝,沉得住氣的動物。看它從不著急,慢慢地走,總會到的;慢慢地嚼,總會吃飽的。”一句深深地打動,引起了我的沉思。
看它從不著急,慢慢的走,總會到的,這不正是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要有一種持之以恒的精神嗎?慢慢的嚼,總會吃飽的,這難道不是學習、讀書的一種方法技巧嗎?駱駝是反芻動物,它能把粗粗咀嚼后咽下去的食物再返回到嘴里細細咀嚼,然后再咽下去。這是它適應生活的一種方式,聯系到學習中那就是反復的品味課文、品味句段、品味習慣。資料顯示,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朱熹在《論學》中,多次提及課程,如“寬著期限,緊著課程。小立課程大作工夫。”對待學習課程的態度、方法:應當學牛吃草的“反芻法”,“寬著期限”地讓學生慢慢消化。學習進度的安排要按部就班“緊著課程”,不需要等全部人全都懂了。
知識技能需要“反芻”。因為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既需要按照課程綱要有序的授課,又要照顧大部分學生,所以所講授的知識不一定適合全部學生的口味,同時由于課時有限,在教學中老師會依據學習目標抓住教科書中的主要內容和要點進行講述,有的學生可能當時不能理解,不知所措。那么,知識學習之后,學生可以把老師講過的知識再次進行細細的“反芻”,達到汲取營養,消化吸收的目的。之后如果再去做作業,學習效果就會有質的提升。相對于閱讀、技能掌握,“反芻”更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習慣規則需要“反芻”。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有利于孩子終身的發展,由于孩子年紀小,遺忘性強,養成的習慣規則經過一段時間就會忘記。在孩子教育中經過一段時間就要讓孩子回顧原來的習慣規則,這樣反復的訓練就會達到預期的目標。同時,我們家長、老師更應該聯起手共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規則,才不至于出現5+2=0的現象。例如,如果你不懂得籃球球的規則,你就不知道什么是走步,什么時候該發球等,你就不明白為什么場內的球迷情緒如此高漲。在你看來,場內的一切都是亂哄哄的,沒什么意思。如果你不懂游戲的規則去做游戲,那你是在瞎做;反之,只靠背誦游戲規則,而沒有親自加入到游戲之中一起去玩兒,則你永遠不會理解游戲的真諦,也不能體驗到游戲的樂趣。
總之,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學會“反芻”,這樣我們的期望就會盡快實現。
【教育需要反芻教師總結】相關文章:
教師教育實習總結02-28
教師教育個人培訓總結04-12
教師教育實習工作總結05-04
語文教師教育實習總結04-01
教師教育技術中級培訓總結05-01
教師安全教育培訓總結04-26
學校教師繼續教育總結10-16
教師教育方面工作總結09-06
化學教師教育教學經驗總結12-31
學校教師教育工作總結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