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下冊美術《三岔口》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和欣賞傳統京劇《三岔口》感受和了解京劇藝術中的啞劇表演形式,對傳統京劇藝術表演有初步定認識。
2.表演、感受啞劇的基本特點,在即興模仿的過程中體驗樂趣。
3.學習戲劇人物的表現方法,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出來。
教學準備:
1.京劇《三岔口》的VCD,畫冊和劇照。
2.京劇《拾玉鐲》的VCD。
3.彩紙、水粉顏料、油畫棒等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活動一、感受體驗啞劇表演方式
1、播放京劇片斷,師生交流自己對京劇的認識,啟發學生積極展示自己搜集的資料,知道京劇是我國的國粹。
2、共同欣賞京劇《三岔口》片斷,了解劇情。發現京劇中的另一種表演形式——啞劇,分小組對作品展開討論,發表自己對看法,對京劇藝術中的啞劇表演形式進行分析,分析他們的特點。
3、啞劇強調利用表演者的肢體語言,傳達一些語言不易傳達的思想和情緒。請學生模仿:如將將看到、聽到、摸到、聞到的各種感覺以動作表達出來,體會出肢體語言在啞劇中的重要作用。
活動二、學習表現京劇中的啞劇人物
a) 帶領學生欣賞我國民間木版畫表現戲劇主題的作品,體會出只要抓住人物的動態,就可將自己對啞劇中的人物表現出來。
b) 教師演示用彩紙做底,油畫棒繪畫的表現手法,讓學生感受到只要夸張的表現人物動態就能較好的表現啞劇人物。
c) 用具拓展:展示用水粉顏料表現的作品,開闊學生的思路。
d) 細節的處理:欣賞學生作品,感受其不同地側重點,如重點表現人物的動態、表情、服飾、或臉譜的花紋。
活動三、學生創作
1.引導學生同位交流,抓住自己喜愛的瞬間,大膽的進行描繪。
2.注意色彩的運用,即合理搭配冷暖色。
3.教師播放《三岔口》京劇,啟發學生隨時抓住自己感興趣的片斷進行繪畫。
活動四、展示交流
1.分組展示作品,并將作品貼在教室周圍,感受濃濃的京劇氛圍。
2.引導學生從美術的`角度進行總結。
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藝術的思想情感。
活動五:聯系與拓展
1.欣賞京劇《拾玉鐲》片斷,感受啞劇所帶來的不同情緒變化,提高對祖國傳統藝術的喜愛,并引發主動探究的意識。
2.啟發學生用繪畫等美術形式進行表現。
教學后記:“三岔口”這個課題,涉及傳統京劇中的啞劇表演形式。通過對本課、上節課兩種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對比、分析、學習,使學生在感受、體驗、表演、思考等方面獲得戲劇的有關知識與技能,增進學生對戲劇藝術的熱愛,提高學生欣賞戲劇藝術的能力。
【小學五年級下冊美術《三岔口》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美術教學設計08-22
五年級下冊語文手指教學設計08-29
五年級下冊《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精選14篇)04-23
《畢業贈言》小學教學設計04-06
小學語文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03-29
小學音樂優秀教學設計03-07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找規律》04-06
小學安全教育教學設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