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小學的文言文教學是要讓學生接觸一下文言文,讓學生感受一下文言文這種與白話文有著比較大的差異的漢語表達方式,為中學的文言文教學起到鋪墊的作用。小學生在剛剛接觸文言文時,由于對文言文的語法特點和文言文的實詞和虛詞完全不了解,妨礙了學生比較順利地理解課文內容,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嘗試采用文白對讀的方式教學《兩小兒辯日》,即引導學生先讀白話文翻譯,再讀文言文原文,最后文白對讀。這樣做的想法有兩點:
1. 降低難度,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學生先讀白話文翻譯,就可以在讀文言文時做到對其內容一讀就懂,化解了學生閱讀文言文的難點,使學生覺得文言文并不難學,防止學生產生畏難情緒。
2.強化對比,便于學生對文言文形成感性認識。同一個故事內容的兩種表達方式有很強的可比性,學生在對讀中淡化對課文內容的關注,而重點關注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從而更直接地感受、了解文言文本身。
這樣就把學生讀懂文言文的過程變成了接觸、感受、發現文言文的過程,豐富了學生學習的層面,也為學生今后的文言文學習開了一個好頭。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中的三個生字,“盂”“滄”“湯”;
2.能正確、流暢、富有韻味地朗讀課文,在文白對讀中了解課文的意思,感受文言文的一些特點;
3.閱讀科普文章,了解與課文有關的科學知識。
教學準備
1.電子課件;
2.課文《兩小兒辯日》的白話文翻譯;
3.介紹相關科學知識的文章《〈兩小兒辯日〉中的科學知識》。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寓言故事,這故事發生在2500多年以前。故事的主人公是兩個不知名的小孩兒。
板書課題,指導“辯”字的字形字義。說說課題的意思。
二、閱讀白話文《兩小兒辯日》
1.讀通白話文課文
既然是辯論,就要了解兩小兒為什么事而辯,是怎么辯的,也就是各自的觀點和依據是什么,辯論的結果是什么。請你快速讀課文,把它讀得正確、流暢,自學不認識的`字。
(學生練習讀白話文《兩小兒辯日》,自學生字詞。)
指導學生練習朗讀白話文《兩小兒辯日》。
2.理解故事內容
兩小兒為什么事而辯?
各自的觀點是什么?各自的依據是什么?(出示車蓋、盤和盂的圖片,讓學生比劃一下兩者的大小。)
指導學生練習朗讀第三、四自然段。重點指導朗讀的語氣,并練習背著說兩小兒各自的觀點和依據。
練習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這個“笑”是一種什么笑?
3.練習表演,強化故事形象
教師扮演孔子,兩名學生扮演兩小兒,表演這個故事。
三、閱讀文言文《兩小兒辯日》
這篇白話文《兩小兒辯日》記敘這個故事用了200多個字,其實它是一篇古文的翻譯。古人寫文章是用文言文,那么,用文言文記敘這個故事用多少個字呢?只用117個字。我們來看看古人用文言文是怎樣記敘這個故事的。
1.讀通文言文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請你自學5分鐘,把這篇文言文讀下來,再對照剛才發的譯文,了解文言文每句話的意思。
(學生自學、交流。)
指名讀文言文《兩小兒辯日》,一句一句地讀,學生說出每句話的意思,練習朗讀,并說出課文中重點詞語的意思。
2.指導學生讀出文言文的韻味
讀文言文要讀出它的韻味,關鍵是注意斷句和語氣。
范讀第二自然段,指導學生如何斷句。
指導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讀出文中的語氣。
3.文白對讀,背誦課文
教師一段一段地讀白話文《兩小兒辯日》,學生讀或背文言文《兩小兒辯日》。
四、交流學習感受
我們學習了白話文《兩小兒辯日》和文言文《兩小兒辯日》,你覺得讀文言文和讀白話文有什么不同,說說你的感受。
五、拓展學習相關內容
1.介紹孔子
出示孔子畫像及生平,出示孔子格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閱讀科普文章
指名讀《〈兩小兒辯日〉中的科學知識》一文,請學生簡要說說兩個小孩分別錯在哪里,教師用電子課件演示相關的科學知識。
3.你還喜歡這兩個小孩嗎?說說為什么
六、布置作業
把課文背熟,用自己的話為爸爸媽媽講這個故事。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09-01
《兩小兒辯日》的教學設計05-29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7篇03-12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15篇03-05
《兩小兒辯日》的教學設計(精選5篇)05-24
《兩小兒辯日》的教學設計(通用5篇)05-22
端午日教學設計03-04
《蘇軾詞兩首》教學設計03-25
郭沫若詩兩首教學設計03-02
兩只鳥蛋教學設計15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