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走進信息世界》教學設計方案
一、教材所處位置及學習目標
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安排的《走進信息世界》,是繼五年級上冊《遨游漢字王國》之后的又一次圍繞一個主題,課內外結合,學生自主程度較高的大綜合性學習。學習的目標是:了解現代信息傳播的主要方式,知道古今信息傳遞方式的不同,感受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對我們生活、學習的影響;懂得正確利用媒體,趨利避害;初步養成留心信息的好習慣,逐步學會搜集信息、選擇信息、運用信息,善于和別人交流信息;學習利用信息撰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二、發揮“單元導讀”的導學功能
帶領學生走進信息世界,需要認真閱讀理解單元導讀,幫助學生搞明白開展這次綜合性學習的社會背景、自身需要、學習目標。單元導讀的學習應該讓學生生成“我的五官所觸及的都是信息,”“我就被信息所包圍”的感受;生成“讓我們馬上開始關于信息的研究”的急切心態。一句話,充分發揮單元導讀的功能,使學生對本次綜合性學習目標明確、充滿激情。
三、用活“信息傳遞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的“活動建議”
(一)根據需要活用“閱讀材料”
教材選編了五篇針對性很強的閱讀材料。這是為學生提供的開展綜合性學習必需的資料,特別是對無圖書館可去、無網絡可上的農村小學生,更是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按照第一條“活動建議”,“認真讀讀‘閱讀材料’中的文章”展開研究學習時,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閱讀、概括能力自主閱讀這些資料,討論交流信息傳遞的方式;可以引導學生對閱讀材料中的信息進行比較,了解古今信息傳遞方式的不同。根據第三條建議做活動準備時,可以引導學生再次閱讀這些材料,提取現代傳媒對人們生活影響的信息,作為論辯發言的材料。當然,有條件的地方,還是要引導學生拓寬搜集資料的渠道。比如,通過訪問專家、親身體驗等形式,進一步搜集資料,更廣泛地了解信息的傳遞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二)一次調查結果兩次運用
“活動建議”第二條是“做一次調查,記錄全家人在一天中都從哪些渠道獲得了哪些信息。再根據記錄做一些分析,看看從中能發現什么。”用活這條建議,首先是在調查前,引導學生設計好調查記錄表,培養學生事前注意做好準備工作的良好習慣;通過留心自己和家里人獲取的信息及獲取信息的渠道,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調查后,指導學生填寫調查表,對信息進行篩選、整理、匯總、分析。不要滿足于發現傳播信息和獲取信息的規律,以及信息對不同群體的影響,還要注意指導學生分類保存資料,為第二階段利用信息、撰寫研究報告做準備。
(三)靈活選用辯題,重視前期準備
活動建議第三條就“怎樣正確利用電視、網絡等傳媒的問題,展開討論或辯論。”用好這一形式,一要根據當地實際,靈活選用論辯主題;二要重視論辯前期準備。教師應和學生一起擬訂討論或辯論的題目,指導學生多渠道搜集正、反雙方的資料。論辯由學生自己組織,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陳述自己的觀點。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問題,防止“走極端”。論辯勝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論辯提高學生搜集信息、選擇信息、運用信息、組織語言、口語交際的能力,增強抵制不良信息的自覺性。
(四)拓展活動內容,體會信息對學習、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材選用的活動建議是面向全國各地小學生的。我們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針對當地、本校或本班的實際,設計感興趣的活動。譬如,城市的孩子可以搞“天下事我關心”新聞摘要活動,感受現代信息的影響;做“購物方式的變遷”調查活動,了解網絡購物給人們帶來的方便等。農村的孩子可以開展“與致富專業戶零距離接觸”,看他們是怎樣獲取致富信息的,信息給他們的生產、銷售帶來了什么好處等。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對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給人們帶來的影響,會有更直觀的感受。
四、學習寫“研究報告”的五個步驟
“利用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綜合性強、難度大,是對學生搜集處理信息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的一次全面鍛煉。可指導學生分五個步驟進行。
(一)研讀例文,打開思路
引導學生閱讀兩篇研究報告,讓學生感悟到像“爸爸咳嗽”這樣的小事也可以進行研究。教師可再進一步舉例激趣,讓學生形成這樣的認識:搞研究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只是需要留心觀察生活、注意搜集信息、善于發現問題。像家庭生活、校園文化、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當地習俗、科技文化等都有值得研究的問題。其中,校園文化就有許多值得研究的課題,例如,學生近視情況及形成原因的調查,預習與學習成績之間關系的研究,校園童謠的研究……從而打消學生的顧慮,打開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暢談自己最想探究的問題,激起“我也要研究”的欲望。
(二)選定主題,制訂計劃
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探究問題,從“小小的陀螺”到“神秘的UFO”,幾乎都感興趣,思路打開后,他們列舉的問題可能五花八門,涉及面很廣,有的會有一定的難度,甚至是離奇古怪,即使研究也不可能有結論,像“有沒有外星人”等。因此,教師指導學生從眾多的問題中選定合適的研究主題至關重要。通過引導,讓學生知道,選題首先得是自己感興趣、樂于研究、適合研究的。選題設計的內容和范圍盡量淺、小,多著眼于身邊的現實問題。例如,“從玩具的變遷看小學生的消費觀”“環保與衛生習慣的內在關系”等。確定選題后,小組制訂研究計劃。由于是第一次訂研究計劃,教師要具體指導,可給學生提供例文,讓學生明白,研究計劃分“研究課題──研究方法──組員分工”等方面。
(三)搜集信息,分類整理
計劃確定之后,搜集資料是中心環節。教師在這方面要引導學生運用第一板塊學習的搜集資料的方式方法,擬訂一個簡單的計劃,搜集什么資料和到哪里搜集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避免無效勞動。搜集的資料應當和課題有關,盡可能多一些和全一些,正反方面的都要有。搜集資料可以自己調查、訪問、記錄,也可以從書報上摘選、從網絡上搜索等。例如,“我們家生活的變化”這一選題,就可以通過調查家人、親朋,從衣著、家具、電器、過節消費、交通工具幾個方面搜集資料。接著,小組成員要一起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篩選:與研究課題有關的保留,無關的刪除;已有的資料刪去,新的保留;與自己有不同觀點的留下,然后歸類整理。
(四)閱讀資料,形成觀點
小組成員要充分閱讀整理好的資料,每個組員都要注意篩選為自己觀點作支撐的、對解決問題有價值的信息,逐漸形成自己的觀點,經過小組討論達成共識,為撰寫研究報告做準備。
(五)研究寫法,撰寫報告
再次研讀兩篇研究報告,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總結出研究報告的不同寫法:《奇怪的東南風》語言生動形象,寫作思路是“記錄信息──分析信息──請教別人──得出結論”;《關于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語言平實,寫作思路是“問題的提出──調查方法──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得出結論”。兩篇研究報告寫法雖有不同,但基本都是“提出問題──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得出結論”。必須讓學生清楚:研究結論的得出,是以搜集資料和分析資料為基礎的;撰寫研究報告要做到問題明確,資料充足,分析合理,結論清楚。掌握基本寫法后,撰寫小組研究報告,并集體進行修改、完善。
五、展示交流,總結反思
本次綜合性學習成果展示的形式力求多樣化。可以布置展覽,展出這次綜合性學習中進行的各種調查結果、活動紀實、研究報告;可以召開主題報告會,報告小組的研究成果,或個人收獲、感悟、發現。
進行活動的評價反思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活動結束時以“慶功會”的形式,引導學生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在活動中的變化,共享成功的喜悅。同時進行反思,為今后開展綜合性學習提供借鑒。
活動結束后將全部資料編輯成冊,把有價值的研究報告呈送相關部門。
下面節選我們上學年《利用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聽課筆記如下:
環節一:閱讀報告,習得方法(一課時)
一、出示自學提綱(教師簡短導入新課后出示)
1.讀一讀,想一想:兩篇報告研究的各是什么問題,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
2.讀一讀,議一議:作者是怎樣搜集信息的,又是怎樣利用信息進行分析研究的。
3.讀一讀,比一比:兩篇報告在寫法上各有什么特點。
二、學生自學(師提醒學生)
第一個問題適合個人自學;第二、三個問題應采用個人自學、小組學習相結合的方式。
三、交流匯報(教師板書要點,并抓住小組未能解決或解決得不好的問題要學生討論)
1.搜集信息的方法:
《奇怪的東南風》:觀察、記錄、聽醫生解釋;
《關于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閱讀書報、上網、調查訪問、其他。
2.運用信息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
《奇怪的東南風》:通過對搜集到的“每天的風向和爸爸的病情”兩項信息進行分析,發現兩者之間的因果聯系──刮東南風爸爸便咳嗽,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關于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對通過多種途徑搜集到的信息進行分類整理逐條分析,進而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
3.關于研究報告寫法(作為教學重點,教師在此處下了工夫):
第一篇:記錄信息→分析信息→請教別人→得出結論;
第二篇:問題提出→調查→整理調查情況和資料→得出結論。
第一篇語言生動形象,第二篇語言平實。
兩篇報告寫作思路雖有不同,但基本規律都是:提出問題→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得出結論。
環節二:研選主題,制訂計劃(一課時)
一、教師舉例開啟思路
1.英國的波義耳無意中發現紫羅蘭花遇酸變成紅色,便潛心研究,最后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酸堿指示劑。
……
二、結合實際,選擇課題
1.分組討論。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有哪些問題值得我們研究?
2.班內交流。在互相交流的基礎上,學生選題的范圍還是比較窄,思路沒有打開,教師就選題范圍、選擇課題適時點撥,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1)選題范圍發散:如,家庭生活、校園文化、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當地習俗、科技文化等。(2)選擇的課題發散,如,家庭生活方面:①家庭讀書氛圍與孩子成才的關系的研究;②家庭和睦對孩子成長的影響的調查;③單親家庭中孩子心理特點的調查與研究;④家庭安全教育現狀的調查;⑤小學生家務勞動情況的調查……校園文化方面:①本班同學視力保護情況調查和分析;②本校課外讀書情況的調查和建議;③預習與學習成績之間關系的研究;④學生課間活動的調查與研究;⑤校園童謠的研究……
三、組成小組,編制計劃
選題相似或相同的學生自愿結成課題小組共同研究一個課題。制訂計劃,明確分工。(出示研究計劃的例文──第六小組的研究計劃,幫助學生制訂小組研究計劃)
第六小組的研究計劃
環節三:按照計劃,課外搜集信息(略)
環節四:方法遷移,學寫報告(一課時)
一、閱讀信息,形成觀點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課題,學習處理信息。
1.組內交流信息,匯總信息。
2.閱讀信息,篩選信息。篩選的標準:(1)是否與研究的課題有關,有關的保留,無關的刪除;(2)這個資料已有還是未有,未有的留下,已有的刪去;(3)注意是否有不同看法的資料,把不同的觀點保留下來。
3.分類整理,形成觀點。(1)對篩選后的材料再進行分類整理,形成觀點;(2)整理后的信息不足以形成觀點、得出結論,需要繼續搜集信息;(3)補充搜集,充實觀點。
二、利用信息,學寫報告
1.充分討論,準備撰寫。(1)研究報告的標題可以像第一篇研究報告那樣有正、副兩個標題,也可以像第二篇那樣只有一個標題,簡單醒目;(2)引用哪些信息,這些信息在報告中怎樣安排;(3)研究結論是什么,怎樣表達這一結論;(4)研究報告的寫法。
2.小組合作,撰寫研究報告:(1)確定組內執筆同學;(2)小組集體討論定稿。
【《走進信息世界》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走進信息世界手抄報(小學生)09-25
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07-23
幼兒園信息技術教學設計方案(精選13篇)12-02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教學項目設計方案11-15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 撰寫教學設計方案范文03-10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教學設計方案參考模板04-04
教學設計方案06-17
教學設計方案06-19
幼兒園信息化創新教學設計方案(精選6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