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質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單位。
通過實驗操作,學會天平的使用。
學會測量物體的質量。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天平的使用說明書,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
在天平的實際操作過程中總結規律,熟悉使用方法。
經歷“質量是物體的屬性”的探究過程,進一步領悟實驗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天平使用的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與協作精神。
在探究“質量是物體的屬性”中體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發現”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質量的概念與單位,利用天平測量質量。
教學難點
“質量是物體的屬性”的探究。
教學資源
多媒體資源(見課件)
實驗器材:天平、砝碼多組、橡皮泥
教科版八年級物理6.1節《質量》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的主要教學內容是質量的初步概念、單位;天平的使用方法;“質量是物體的屬性”的實驗探究。在教學中,我將大膽嘗試“先學后教”的新的教學模式,主要通過課件,運用講解,啟發誘導、自主探究式,并貫穿使用合作的討論式。在講質量的概念時,通過多舉例子,讓學生區分物體和物質,使學生建立起質量概念。在講質量單位時,先讓學生自主學習,同伴合作,老師適當點撥,然后通過練習感知常見物體的質量,加深對單位的了解。在講質量的測量時,先讓學生看天平的使用說明書,邊看邊操作,自已摸索,從中學到規律性的東西,然后通過老師的操作,課件展示,總結出天平的使用方法(先學后教)。在講“質量是物體”的屬性時,讓學生進行實驗探究,看物體形狀、位置變了質量是否改變。然后觀看冰化成水的實驗。最后得出質量是物體的基本屬性,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的改變而改變。本節最后設計了三道習題,鞏固本節的知識。
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課件顯示圖片: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心重110噸;一盒餅干的凈含量900g,問:110噸和900g表示什么呢?今天我們來學習6.1節《質量》。
一、認識質量
(1)、物體與物質
①課件顯示圖片:大鐵釘、桌凳、輪胎。問:它們分別用什么材料制成的?(鐵、木材、橡膠)
②我們把鐵釘、桌凳、輪胎稱為物體,鐵、木材、橡膠稱為物質。
③可見物體是由物質組成的。
(2)引入質量的概念
①課件顯示圖片:大鐵釘和大頭針;桌子和凳子;大輪胎和小輪胎。
②問:每組物體含物質的多少一樣嗎?
③引導學生觀察,歸納得出:
a:大鐵釘比大頭針含鐵多;b:桌子比凳子含木材多;
c:大輪胎比小輪胎含橡膠多。
④組成物體的物質有多有少,物量學中把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物體的質量。
設計意圖:先創設鐵釘、桌凳、輪胎的情景圖,使學生對“物體”、“物質”的模糊理解頓時變得清晰明了。為學質量概念作好鋪墊。針對質量的概念比較抽象,我采用對比鐵釘、大頭針;桌子、凳子;大輪胎與小輪胎等生活中常見的物體,明白“組成物體的'物質有多有少”。從而歸納出質量的概念。老師有意識引導,學生憑借生活經驗,輕而易舉地掌握了質量的概念。
(3)質量的單位
①請學生自學書本有關質量單位的內容。
思考:質量有哪些單位?符號是什么?換算關系怎樣?(同學相互討論,師后出示課件)。
②師出示練習,感知生活中常見物體質量,讓學生回答(填上合適的單位)。
一個中學生的質量約:50 一個蘋果的質量約:150
一元硬幣的質量約:6 一頭大象的質量給:2
設計意圖: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我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學習、組織討論、學會合作,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感知生活中常見物體質量,充分體現了生活與物理緊密相聯的原則,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二、測量質量
1、介紹常用測量質量的工具。
①你們知道哪些測量質量的工具呢?(提問)
②課件顯示一些測量工具:磅秤、杠秤、案秤、電子秤、托盤天平。
2、托盤天平的使用
①學生自學托盤天平的使用說明書。
②學生嘗試性操作:根據說明書用天平測橡皮泥的質量(同桌相互討論,共同合作,遇到不懂的問題先記下來)。
③提問:剛才大家在測質量時遇到什么問題?
④老師實際操作,詳細講解天平的使用方法,同時解決學生的提問。
⑤出示課件視頻:天平構造、使用方法等。
⑥總結出天平使用方法(課件顯示)。
⑦出示課件(視頻)、以提問的方式鞏固天平的使用方法。
設計意圖: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方法,先讓學生自主學習,能夠自已解決的問題盡量讓學生自已解決,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養成思考的習慣,學會概括。最后總結出天平的使用方法。
三、探究“質量是物體的屬性”
1、提出問題:把橡皮泥改變形狀后,質量會變嗎?把一塊橡皮泥拿到其它組去測量,質量會變嗎?
2、學生動手做實驗。
3、做了實驗后你有什么發現?
(物體形狀變了、質量不變、物體位置變了、質量不變)
4、提出問題:冰熔化成水,質量會變嗎?(看課件視頻)
(物體狀態變了、質量不變)
5、只要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不變,它的質量就不變。
6、小結: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基本屬性,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的變化而變化。
設計意圖:質量是物體的一個基本屬性。是本節課的難點,我從學生的認識特點和規律出發,通過學生實驗、看視頻,舉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直觀形象的使學生掌握了這部分知識。
四、鞏固練習
1.下面關于質量的說法正確的( )
A、質量是物質的大小 B、質量是物體的多少
C、質量是物體中所含物質的多少 D、質量是物體的大小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登月艙從地球到月球質量變小 B、1kg鐵比1kg棉花的質量大C、玻璃杯打碎后,質量不變 D、一杯水凝固成冰后質量變大
3.質量的測量讀數練習
右盤的砝碼為
五、歸納總結
含義:表示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
構造
使用方法及讀數
注意事項
質量
單位:千克(kg)、克(g)、毫克(mg)、噸(t)
測量工具:托盤天平
屬 性: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基本屬性,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的變化而變化。
寧都縣田頭中學 胡余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