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算除法數學課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9—21頁 內容 筆算除法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一位數除兩位數的筆算過程,掌握筆算方法。
2、使學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1、用一位數除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用一位數除兩位數的筆算過程中的試商方法。
3、豎式的書寫格式。
教學用具:多媒體,實物投影,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你們知道植樹節嗎?幾月幾日?
生:3月12日。
師:誰能說說植樹的好處?
生1:植樹造林可以抵御風沙防治沙塵暴。
生2:植樹可以綠化環境。
師: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人類的生存的確離不開樹木,去年的植樹節,我們學校也組織了植樹活動,同學們想不想再回到這個場面?
出示主題圖
師:這就是我們學校去年植樹節的,從這個畫面中你看到些什么?你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
生:我們看到三年級和四年級兩個班級在植樹,我想知道三年級和四年級平均每班各植多少樹?
師板書并問:三年級平均每班植樹多少棵?四年級呢?怎么列式?
生:分別是42÷2和52÷2
師:你能說說為什么用42÷2嗎?
生:平均每班植多少棵樹?就是要把三年級植樹的總數分成一樣多的兩份,看每份是多少。
師:他說的很好,老師也同意。不過要計算42÷2可不是像加減法那么簡單,也比我們前面學過的除法難一些,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一下解決的方法,并把你的想法在小組中相互交流,再共同來探討解決的方法。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探索解決“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的方法。
2師生交流筆算過程。
師:經過獨立思考和小組的交流,我想,同學們都已經有了各自解決問題的方法,F在請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向同學們介紹一下你們小組形成的方法。
小組1:我們小組,有用口算得出結果的,也有用擺小棒的方法得到結果。
生:我是這樣的:40÷2=20 2÷2=1 20+1=21。
師:真不錯。
小組2:我們用的是擺小棒的方法。
生到講臺上演示。
小組3:我們用的是筆算,現在我寫給大家看。
師:同學門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結42÷2=21,今天我們就重點來研究筆算除法。(板書課題:筆算除法)
3展現42÷2的筆算除法過程。
師:(板書出除法豎式的除號,被除數,除數,邊講解邊完成豎式)我們分小棒的時候,第一次分的4捆,相當于十位上4,用4除2,商2,就是每份中的2捆,因為它實際上表示的20,所以要寫在十位上,和被除數上的.4對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分去了多少根?
生:40根。
師:對呀,(指著豎式)20×2=40,從總數中減去40,那么還剩下幾?
生:2。
師:2除以2的商是1,這個1寫在什么地方?
生:寫在個位上,和42個位上的2對齊。
師:同學們真聰明,這一次分走了幾根小棒?
生:2根。
師:再減去分去的2根,正好分完。4試一試,解決“四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
a請同學們試一試,能不能用豎式計算出結果,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寫出豎式。
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教師巡回指導。
B在學生匯報交流的基礎上,呈現解決問題的過程。
師:哪位同學把你列的豎式寫在黑板上?并說說你的想法。
生:(在黑板上寫出豎式,指著自己寫的算式說)十位上的5除以2,商是2,寫在十位上,和被除數的5對齊,2和2相乘得4,寫在5的下面,5減去4得1,再把個位的2移下來,和十位上的1合起來是12。12除以2商是6,寫在個位上,6和2相乘得12,12減12得0,說明分完了。
師:和42÷2的豎式比較,有什么不同?
生:42÷2,十位上的4正好分完了,52÷2,十位上的數沒分完。
師:你是不是說,42÷2,商2后,十位上沒有余數,而52÷2,商2后,十位上還有余數?
生:是
師:那么,我們在用豎式計算的時候,就要注意第一次商后,十位上是不是還有余數,如果還有余數,就要把這個余數和個位上的數合在一起,再繼續計算.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幫小兔拔蘿卜。(出示)
2、幫小動物檢查對錯。
3、設計活動,(教材練習四第3題)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高
今天學習就要結束了,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體會?
【筆算除法數學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08-24
《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范文05-01
《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05-07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01-30
拼音教學設計04-05
《早》教學設計04-04
氓教學設計04-04
牧童教學設計04-02
《乘法》教學設計04-01
必備教學設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