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欣賞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觀察結構的實用性和美。
2、能從技術和文化的角度欣賞并評價典型結構設計的案例。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節欣賞課,教材通過3個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結構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欣賞、分析和評價。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技術和文化的角度欣賞結構。除此之外,還應結合經典結構設計者的歷史背景、設計思想、設計風格等全面分析。在教學中教師要多些從結構的牢固、穩定、簡約、和諧、美觀等細節方面與學生進行分析、評價經典結構的作品,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
重點:通過對趙州橋、飛檐、蛋形椅經典結構的欣賞分析不僅使學生關注結構的文化特征,同時是他們在自己的設計作品中注入更豐富的文化內涵。
難點:學生能從真正意義上學會欣賞和評價一些經典結構。
教具:
多媒體設備。
設計思路
本節教學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本節通過趙州橋、飛檐、蛋形椅的欣賞,引導學生賞析具有典型人文意義的結構,拓展學生對結構設計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評價。
第二部分:收集不同類型的經典結構通過投影機播放圖片讓學生鑒賞
注:在本節內容教學中,教師充當導游的角色進行漫游導說,學生則是團隊里的旅游者,他們追隨著導游漫游觀賞各處的經典結構。在教學中教師盡量創設出旅游情境和營造出旅游的氣氛。讓學生產生猶如親臨其境的感受。
課時安排:2個課時。
教學過程:
優秀的結構設計應是功能與多形式上達到統一。
分析結構設計作品,可以從技術與文化兩個角度進行。此外,還應結合經典結構設計者的歷史背景、設計思想、設計風格等全面分析。
1、技術的角度主要有:結構功能、穩固耐用、造型設計的創意和表現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藝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2、文化的角度主要有:
文化寓意與傳達,公眾認可的美學原則,反映的'時代、民族、習俗方面的特征、結構的個性特征等。
另外,通過制作電子,可以通過不同的渠道、收集更多的中外經典結構的圖片,教學資源,以豐富教學課堂內容,擴展學生見識,提高學生對來自各種不同的經典結構的識別及賞析能力。
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迅速,直觀地給學生傳遞信息,有助于學生對經典結構的理解和欣賞。從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師生互動“思考”問題
趙州橋的“敞肩拱”設計給我們怎樣的啟示,還有哪些結構設計與此相比?
小結: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任何一種結構的設計已不僅僅局限于只滿足他的使用功能。結構設計中的美學因素、環境因素、安全因素以及時尚、個性、等都以成為人們進行結構設計時必須綜合考慮的重要因素。結構的牢固、穩定、簡約、和諧、美觀是結果設計不變的追求。
布置作業:
練習(P33)
1、2題
【學習欣賞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設計7篇03-23
關于教學設計學習心得體會03-02
學習橫向展開議論議論文的寫作教學設計09-07
小鳥的教學設計04-09
《蠶絲》的教學設計04-03
《燈光》的教學設計06-12
趙州橋的教學設計04-23
《荷花》的教學設計03-03
上天的螞蟻教學設計04-06
電流的磁場教學設計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