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玩滑梯的啟示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時間:2021-02-26 14:14:5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玩滑梯的啟示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一、教材分析

玩滑梯的啟示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本課選自青島出版社的《科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課。本課通過玩滑梯的啟示,指導學生認識摩擦力,了解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二、教學目標

  1、科學探究

  (1)能夠根據各種現象提出問題并解答問題,將自己的結果與已有的科學結論作比較。

  (2)能用感官直接感知自然界的事物,并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有關現象或結論。

  (3)能夠正確使用物品進行實驗,會對研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科學探究要尊重證據;

  (2)愿意與人合作,喜歡與人交流;

  (3)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應用實際,改善生活;

  3、知識技能

  使學生獲得有關摩擦力的知識,提高探究意識和實驗技能,形成科學思維以及科學的行為習慣。

  三、教學方法

  《科學課程標準》十分強調以科學探究為主組織教學。教學中力求體現探究性原則,運用“提出問題—猜想—設計方案—實驗探究—得出結論”的教學模式,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創造才能得以展現,保證課堂教學的密度。本課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力求借助這些手段節約時間,突破難點,提高效率。

  四、學法

  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教學生學會通過觀察、操作、分析、歸納,從具體實例中得出結論的方法,逐步練就“會學”的本領,注意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案設計

  一、導入部分

  1、多媒體出示滑梯圖片(一個滑梯為普通滑梯,而另一個表面很粗糙)。讓學生猜一猜:如果有兩組同學分別用這兩個滑梯進行比賽,哪一組會贏?引導學生談出表面粗糙的滑梯會對向下滑的人產生一種比較大的阻力,從而引出這種力叫做“摩擦力”。

  2、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什么是摩擦力。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出示“摩擦力”的概念。

  二、學習新課

  (一)指導學生認識摩擦力有大小

  1、出示游戲圖片(一個同學蹲在地上,然后另一個同學拉著他前進。)。同學們做過這個游戲嗎?這里面有沒有摩擦力?經常在什么時候玩?為什么平時不玩?你愿意拉一個體重輕的.還是重的?為什么?

  2、教師演示:用手在桌子上搓。提問:這里面是否有摩擦力?試一試輕推和重推有什么感覺?這說明了什么?從而讓學生認識到“摩擦力有大小”。

  摩擦力無處不在,但里面的知識也不少。這節課你想研究與它有關的哪些問題?對學生的提問進行適當處理,歸結到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二)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讓學生猜測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什么有關,根據學生的猜測情況適當進行引導,讓他們想到可能與接觸面的光滑程度和被拉動物體的重量有關。

  2、驗證與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

  (1)引導學生在各小組內設計一個可行的實驗方案。

  (2)全班交流各組的實驗方案,并做出恰當的選擇。

  (3)學生分組實驗。

  (4)匯報實驗結果,并上臺演示實驗過程。

  (5)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3、驗證摩擦力的大小與被拉動物體的重量有關

  (1)小組設計可行的實驗方案。

  (2)全班交流,并選擇出恰當的實驗方案。

  (3)學生分組實驗。

  (4)匯報實驗結果,上臺演示實驗過程。

  (5)引導學生得出結論:被拉動物體越重,摩擦力越大;被拉動物體越輕,摩擦力越小。

  4、回顧做過的兩個實驗,總結出比較系統的結論。

  (三)設計實驗:設法增大或減小摩擦力。

  1、分組進行實驗

  2、展示使摩擦力增大或減小的方法。

  (四)尋找生活中增大或減小摩擦力的現象

  摩擦力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有時會給人們帶來方便,需要增大;有時又有危害,需要減小。你能找出身邊有哪些增大或減小摩擦力的現象嗎?

  1、學生自由發言。

  2、教師出示有關的圖片,認識更多有關的現象。

  (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

  1、引導學生進行縱向的自我評價:談談自己和以前相比,在哪一方面表現的比較突出或有所進步。

  2、評價一下身邊的同學:你認為哪位同學表現的特別好?為什么?

  三、拓展活動

  多媒體出示圖片:一個小女孩站在覆蓋著厚厚的白雪的山坡下,非常的著急。

  教師介紹:一個大雪過后的早上,一位生活在山村里的小女孩去上學,當她走到這個大山坡的時候,怎么也爬不上去。你能幫她想個辦法嗎?課后思考、交流。

  反思

  根據以上教案,我對《玩滑梯的啟示》一課進行了授課。對于本次本次教學設計及實際教學情況,通過認真反思,我認為既有比較成功的一面,同時也存在著不足之處。

  一、優點

  1、從整節課的設計來看,能比較充分地體現出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從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角度出發,設計教案,并創造出各種條件與機會,提供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較大的空間讓學生參與活動,實現了學生在課堂里的主動學習。.

  2、重視了課堂評價的功能。(1)、評價主題強調了多元化。即評價不再是教師自己的事,學生也作為評價主體參與了評價,使評價發揮了多方面的積極性。(2)、實現了評價內容的全面化,不僅僅以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情況為主,還評價了學生在方法、能力、情感態度及行為、習慣等多方面的水平。(3)、強調了評價對教學的全過程參與,既進行了過程性的評價,有進行了終結性評價,并且多是鼓勵性評價,使評價伴隨在教師的教學中,發揮了一定的激勵與導向作用,使得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始終保持正確的方向與良好狀態。

  二、缺點

  1、導入部分

  在該環節,教師只考慮到如何引導學生去認識新事物,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在這一環節中,設計時只想到通過身邊的自然現象引入“摩擦力”概念,認為這樣可以使學生不知不覺地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但是這樣做,只是帶領學生一步步走進教師提前設好的“圈套”,并沒有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思維。學生在平時對摩擦力的存在現象其實已經很熟悉,只是沒有把它們上升到理性認識。因此,完全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把對“摩擦力”的認識表述出來。這樣不僅可以增強他們對新知識的認識,有可以使教師清楚地了解到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的認知程度,從而更好地調控下面的教學。

  2、環節安排

  雖然本課設計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主體”,但在重點知識的研究上,“放”的度不夠大,沒有真正把知識放給學生去研究。在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時,可以將研究“接觸面的光滑程度”和“被拉動物體的重量”兩方面整合為一個環節,讓學生去探究,然后共同匯報。

  3、本課設計的“拓展活動”比較容易解決,而且考慮到本節的教學目標,應在本節課全部完成,盡量不留課外作業,因此可以去掉。

【玩滑梯的啟示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與反思03-30

音樂課教學設計與反思04-01

《大自然的啟示》優秀教學設計12-02

頭飾設計教學反思04-06

分類與整理教學設計04-08

《燃燒與滅火》教學設計03-04

質數與合數教學設計03-02

《我與地壇 》教學設計03-31

《紙船與風箏》教學設計03-28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10-3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娱乐| 永平县| 偏关县| 黔南| 陆河县| 仙居县| 马鞍山市| 宁明县| 桐乡市| 怀柔区| 昂仁县| 芮城县| 那坡县| 邮箱| 乌拉特前旗| 秦皇岛市| 兴安县| 阿坝县| 嵊州市| 上林县| 株洲县| 百色市| 亳州市| 霍林郭勒市| 上林县| 中江县| 南靖县| 育儿| 都江堰市| 马尔康县| 辉县市| 增城市| 西林县| 迭部县| 分宜县| 乌兰浩特市| 枣强县| 泰州市| 崇州市| 榆树市| 铜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