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滾翻》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運動技能:能試做出后滾翻動作,能模仿做出動作全過程。
2、 心理健康:對學習后滾翻感興趣,樂于重復練習。
教學重點:
團身要緊。
教學器材:
海綿塊若干塊、體操墊。
教學過程:
一、 基礎性診斷練習
1、問題(1):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我們的設計師把車輪設計成圓形而不是其他形狀?
學生:(因為圓形好看、圓形物體滾動的快……)
2、問題(2):同學們讓我們先來做個實驗,我們拿一塊磚頭和一只籃球來實驗,老師用力把磚頭和籃球向前滾去,看看哪一個滾動的遠……結果很顯然是籃球,大家可以從這個實驗中得到什么?
學生:球形物體滾動時的摩擦力比較小,所以滾得遠。
師:我們在練習后滾翻時一定要使身體團得像球一樣,只有這樣才能把動作做好,練習時大家可以好好的.體會一下。
3、提出問題:在后滾翻練習中怎樣使身體團緊?
二、 理解性診斷與矯治
1、讓學生提出方案。
2、教師提供器材。
3、分組進行練習得出可操作性的辦法。
三、 優化評講
1、各組推薦一名學生將本組的練習方法展示給其他小組觀看。
2、教師提出要求:(1)安全性;(2)可操作性;(3)簡便易練性。
3、從中可以得到幾種最理想的練習手法。
A、利用海綿塊分別夾在下顎、兩膝之間、兩踝之間。
B、利用紅領巾將膝蓋、兩踝捆綁起來(合作學習)。
C、雙手抱膝連續團身起練習。
四、 學生自我診斷與矯治
1、分組練習體會這兩種方法究竟是否合適。
2、相互幫助。
3、得出結論:這三種方法都很適合與團身練習。
五、 發展性診斷練習
1、 講解:我們光學會了團身練習還不夠,這只是后滾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那么我們還要借助推手翻掌貼肩等輔助動作。
2、 教師示范著重讓學生看清預備姿勢(兩腳兩膝要并攏,低頭含胸必須要)。
3、 學生嘗試性的進行練習。
4、 教師巡回指導。
六、 自主性學習診斷(課堂小結)
師:在今天的練習中大家得到哪些東西?
生:為了解決后滾翻團身問題我們想了好多種方法,通過實踐我們也知道了哪些方法可以使用,哪些方法有危險。
【《后滾翻》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前滾翻教學設計12篇04-24
拼音教學設計04-05
《早》教學設計04-04
氓教學設計04-04
牧童教學設計04-02
《乘法》教學設計04-01
必備教學設計02-25
小班教學設計02-22
夏教學設計01-01
數學教學設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