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五年級上冊《運動與摩擦力》優秀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是讓學生經歷預測,控制變量進行對比實驗,運用數據進行解釋,組裝各種動力的小車和實驗裝置,設計制作自己的小車等活動;在這些活動中了解認識重力,彈力,反沖力,摩擦力,了解這些力與小車運動的關系;通過這些活動,促進學生在科學探究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價值觀上向前發展.
本課是讓學生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 知道摩擦力是一種阻礙運動的力. 認識摩擦力的大小與兩個物體的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系;與物體的運動狀況(滾動,滑動)有關系;與被拉動的物體的輕重(對地面的正壓力) 有關系.
能推測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表面的光滑程度,物體運動狀態,物體的重量等有關并能設計實驗驗證.能在通過實驗獲得有關數據的基礎上,作出物體在粗糙表面運動比在光滑表面運動摩擦力大,滑動摩擦力比滾動摩擦力大,小車重量越大摩擦力越大的結論.
知道車輛的啟動,運動,剎車都與摩擦力有關,摩擦力對車的運動有弊也有利.
了解生活中有時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時需要減小摩擦力,了解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一些方法. 通過親歷小車的運動與摩擦力關系的.探究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對摩擦力研究的興趣,及樂于合作的態度.
學情分析
⑴學習對象:五年級學生
⑵學生知識儲備:學生對運動與摩擦力有一些了解,但沒有具體的認識。特別是摩擦力是一種阻礙運動的力,及重力,彈力,反沖力,摩擦力的概念,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訓練學生識別和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是難點。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發生摩擦,會產生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和物體的重量有關:物體越重,摩擦力越大;物體越輕,摩擦力越小。
過程與方法:
1.測量摩擦力的大小。
2.推測、設計實驗檢驗摩擦力與接觸面光滑程度和重量大小的關系。
3.做摩擦力大小的對比實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
形成認真實驗、根據數據得出結論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訓練學生識別和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
【教學難點】做摩擦力大小的對比實驗。
教學過程
【科教版五年級上冊《運動與摩擦力》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老王》優秀教學設計12-25
《挑山工》優秀教學設計07-01
《荷花》優秀教學設計04-14
白鵝優秀教學設計04-04
《松鼠》優秀教學設計04-03
《圖形的運動》教學設計04-02
《我與地壇 》教學設計03-31
《紙船與風箏》教學設計03-28
《敬業與樂業》教學設計10-31
《位置與方向》教學設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