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落地現象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教材的設計意圖是通過組織學生研究“大科學家牛頓曾經研究的蘋果落地現象”,使學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我們也能像牛頓那樣成為“科學家”。由此實現課程標準上制定的目標——通過科學教育使小學生逐步領會科學的本質,樂于探索,熱愛科學,樹立初步的社會責任感,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本節課的研究和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對力的現象已有了初步認識,對研究性學習有一定了解和興趣的基礎上。本課的學習,旨在讓學生知道自然界中有各種各樣的力,并獲得有關力的初步概念,知道力的作用將引起物體哪些變化,同時也為高年級進一步學習其他有關力的內容(彈力、摩擦力、反沖現象、力和機械等)打下基礎。同時通過本課對科學家“牛頓”和力的單位“牛頓”的介紹,讓學生了解牛頓對地球引力的探索以及他在經典物理學尤其在力學研究中的地位。
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四年級學生,經過三年級一年的科學探究,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科學現象探究能力,也積累了一定的探究方法。力又是學生常見的,與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生活中也時刻能感受得到,學生對于這一現象的研究應該很有興趣。為此,課堂上放手給學生,教師注意引導,使其對重力有一個科學上的認識。再者,學校科技小明星曹迪克、臧一豪、邢浩、邢亞楠等部分男生,他們動手能力強,知識面廣,對于重力知識,在課余也有所了解,在安排小組合作學習時,合理搭配,發揮他們的優勢,可以由他們的認知在課堂上帶動其他學生積極參與。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收集相關事例來說明重力的普遍存在。能夠通過實驗感受到物體重力的方向、大小。
2、能夠利用器物模擬出月球圍繞地球轉的原理。能收集有關牛頓的科學故事并與同學分享。
科學知識
1、認識地球上的萬物都具有豎直向下的重力,物體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2、初步體驗到物體間存在著相互吸引的萬有引力,天體的圓周運動可以產生離心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學生從小養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到地球上物體垂直向下的重力來自于地球引力。
難點:旋轉裝水的瓶子游戲中掌握身體平衡。
【蘋果落地現象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一個蘋果》教學設計02-12
《分蘋果》教學設計7篇03-14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教學設計3篇05-11
落地的企業培訓方法11-15
拼音教學設計04-05
《早》教學設計04-04
氓教學設計04-04
牧童教學設計04-02
《乘法》教學設計04-01
必備教學設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