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物質在水中是怎樣溶解的》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1-02-22 19:55:02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物質在水中是怎樣溶解的》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依據

《物質在水中是怎樣溶解的》的教學設計

  教科版四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溶解》的第2課《物質在水中是怎樣溶解的》

  二、設計思路

  本節課是《溶解》單元的第2課,主要研究物質在水中是怎樣溶解的,選用溶解實驗的典型材料“高錳酸鉀”,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描述高錳酸鉀溶解于水中的逐漸變化過程,想象食鹽在水中溶解時可能出現的變化,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通過進一步觀察、比較食鹽、沙、面粉和高錳酸鉀在水中的不同狀態,發現溶解與不溶解的主要區別和特征,加深對溶解現象的本質性理解,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了“實驗觀察”、“小組合作”等方法,幫助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自主地愉快地探究學習。通過猜測、實驗驗證、比較分析、歸納整理的實驗步驟,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教學目的。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求知欲和參與科學活動的愿望明顯增強,對實驗課興趣非常濃厚。但是在思維上明顯存在邏輯性不強、考慮問題不深入細致的問題;同時實驗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我抓住學生的這些特點展開了教學活動。給學生充分的實驗時間,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對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過程進行充分的觀察,指導學生詳細記錄觀察到的

  現象,引導學生對不同物質在水中的變化進行細致的比較分析,通過實驗,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觀察能力。努力使學生不僅掌握高錳酸鉀溶解于水中的逐漸變化的過程而且能用語言描述觀察到的現象,進而了解到溶解的本質特征。使學生觀察交流、探究發現、口語表達、動手操作等綜合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和發展。

  三、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溶解是指物質均勻地、穩定地分散在水中,不會自行沉降,也不能用過濾的方法將物質從溶液中分離出來。

  過程與方法:觀察和描述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過程,并想象食鹽的溶解過程。通過進一步觀察、比較食鹽、沙、面粉和高錳酸鉀在水中的不同狀態,發現溶解與不溶解的主要區別和特征。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細致的觀察、比較的重要性。為了更好地解決課堂教學的重難點,有效的提升新課導入、知識新授、練習反饋等各個教學環節的效益,根據教學內容我選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優質教學資源,直觀形象的展示教學過程。

  四、教學重點:描述高錳酸鉀、食鹽等物質溶解現象的主要特征

  五、教學難點:比較食鹽、沙、面粉和高錳酸鉀在水里的變化的異同

  六、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一瓶高錳酸鉀 一個小勺 2個燒杯 一個過濾漏斗 一根攪拌棒 一個裝水的水槽

  學生準備:給每個小組準備4個燒杯、一個裝水的水槽、一根攪拌棒、一小包高錳酸鉀、一小包食鹽、一小包面粉、一小包沙、記錄單

  七、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看大屏幕,談話:取一小匙食鹽放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用攪拌棒輕輕攪拌,會發現什么?

  2、引導想象:說一說,食鹽是怎樣溶解到水中去的?

  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物質在水中是怎樣溶解的。(板書課題) 課件想不想親眼看看物質的溶解過程?認識一位朋友—高錳酸鉀,來滿足大家的愿望。(設計意圖: 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二)探索新知活動一:科學觀察

  1、出示課件介紹高錳酸鉀,演示高錳酸鉀正確取放方法

  注意:我們在取高錳酸鉀時不能直接用手去取,而是用小藥勺,盡量避免化學物品直接與我們的皮膚接觸。

  (設計意圖:通過出示課件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高錳酸鉀這一化學物品的特點和作用,在實驗操作中注意安全,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 2、觀察、描述高錳酸鉀

  ①說一說用什么方法觀察高錳酸鉀 ②組內觀察、描述高錳酸鉀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在實驗前觀察相關材料的習慣) ③猜測:把紫色的高錳酸鉀放入水中會是什么樣的呢?

  (設計意圖:“猜測”對于科學實驗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學生勇于猜測,敢于猜測,說明學生已開始為實驗做準備,他要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活動二:溶解實驗

  1、出示記錄表,引出實驗提示①思考:實驗時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②強調:實驗方法及注意事項(課件出示) ③學生分組實驗,并記錄。2、交流觀察到的現象

  ①高錳酸鉀在進入水中前后有什么變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嗎?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描述攪拌前高錳酸鉀是如何逐漸分散到水中的`,攪拌后高錳酸鉀和水有怎樣的變化,使學生初步形成"溶解"的描述概念。) ②學生完整的描述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過程。(課件出示) ③討論:高錳酸鉀與食鹽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比較、交流幫助學生把剛剛建立的認識進行遷移,加深溶解現象的本質性理解)活動三:分離實驗

  ① 設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不能用過濾的方法把溶解在水中的

  食鹽從水中分離出來,高錳酸鉀和水混合又會怎樣呢?(學生猜測)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欲望。) ②高錳酸鉀過濾演示實驗:

  思考:做過濾實驗時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指導觀察,得出結論。活動四:分析比較

  1、講解:為了更加清楚地觀察到不同物質在水中的狀態,我們選擇了面粉、沙

  食鹽和高錳酸鉀作進一步的觀察實驗

  (設計意圖:本環節相對于前面高錳酸鉀的溶解實驗來說,是一個放的活動。沙、面粉、食鹽上節課都已經做過,這次的分組實驗采用“放”。) 2、討論實驗注意事項

  3、分組實驗:注意分工,并做好記錄 4、反饋交流,完善記錄單(出示課件)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不同物質在水中的變化進行客觀、細致的比較分析,概括歸納出物質溶解的特征,使學生掌握判斷物質是否溶解的方法,并能說出判斷的依據。)

  5、歸納總結:怎樣判斷物質在水中是不是溶解了?(盡量讓學生根據記錄表來歸納回答)

  (三)課件出示:總結拓展1、總結:談談本節課的收獲

  2、拓展延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見過什么物質也能溶解到水中? (設計意圖:將所學的科學知識聯系生活。科學知識來源于生活,而我們教育的目的是讓知識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讓學生能做到學有所用,感受到科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板書設計

  物質在水中是怎樣溶解的

  面粉 沒有溶解 沙沒有溶解 食鹽 溶解 高錳酸鉀 溶解 練習設計:填寫實驗記錄單

  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過程記錄表

  面粉、沙、食鹽、高錳酸鉀在水中的狀態記錄表

  八、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利用觀察實驗讓學生總結得出溶解的主要特性,通過兩組實驗的觀察,學生能基本總結出溶解的特性。通過猜測、實驗驗證、比較分析、歸納整理的實驗步驟,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教學目的。

  回顧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有得有失。教學環節設計緊湊,重難點突出,有效的調動了全體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實驗的興趣很濃。按時完成了教學任務,多媒體運用恰當,為學生分組實驗提供了直觀的幫助。失誤在所難免。做第一個分組實驗時,沒有及時填寫實驗記錄單,在第二個對比試驗時,有的同學補填了第一張實驗記錄單,有的同學沒有補上。在談本課的收獲時,我認為學生完全可以區別判斷物質在水中是否溶解的主要特征了。

【《物質在水中是怎樣溶解的》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教學設計03-02

太陽是大家的教學設計(15篇)11-10

太陽是大家的教學設計15篇11-06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設計15篇09-12

會處事的女人是怎樣的05-29

HR的自我規劃是怎樣的11-21

失業保險的領取是怎樣的10-15

垃圾員工是怎樣形成的03-01

辦理離婚手續是怎樣的04-29

公司面試流程是怎樣的05-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闽清县| 新平| 克什克腾旗| 鲁山县| 桃园县| 吉林省| 桂林市| 防城港市| 新巴尔虎右旗| 遂平县| 吴旗县| 阿拉善右旗| 安庆市| 庆云县| 武平县| 将乐县| 巴彦县| 临沭县| 高安市| 黎川县| 苏尼特右旗| 怀仁县| 都安| 游戏| 乌兰县| 哈巴河县| 甘泉县| 陆河县| 那坡县| 临颍县| 古田县| 张北县| 布尔津县| 仁怀市| 山东省| 镇宁| 理塘县| 仙游县| 托里县| 广东省|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