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海教學設計及反思
《趕海》是一篇婉轉動人、帶有濃濃童趣、童真的課文。全文的內容也緊緊圍繞“趣”字來展開,重點描寫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蝦”等場景來展開的。語句讀來妙趣橫生,情景交融,留有回味的地方很多。
教學目標:
1、以讀為主,入情入境,感受趕海的樂趣,激發學生對大海的熱愛之情。
2、理解“武將”“戰利品”。
3、充分利用插圖,激發學生想像,練習說寫。
教學重點:讀中感受趕海的樂趣。
教學難點:激發想像,練習說寫
教具準備:自制課件,歌曲《大海啊,故鄉》錄音磁帶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大海啊,故鄉》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這歌聲仿佛又把我們帶到了海邊。看,藍藍的海水,潔白的浪花金色的沙灘,五彩的貝殼……多么令人向往呀!(出示課件:大海的美麗畫面,配上海浪的聲音)
這堂課就讓我們一起再跟隨作者去趕海,享受其中的樂趣。
[用歌聲、海浪聲及大海的美麗畫面,在有效的時間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直奔課文中心。]
二、初讀課文——找“趣”
1、我們輕輕打開課文,讀讀2-4自然段,你覺得什么很有趣,可以動動筆,在旁邊作上記號。
[培養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2、交流
什么很有趣呢?誰來讀給大家聽聽?
[交流的同時讓學生讀讀相關的句子,初步感知“趣”]
3、出示句子和插圖
句子:“這時,沙灘上已經有好多人了,他們有的捉螃蟹,有的撈海魚,有的撿貝殼……”
插圖:人們趕海的情景圖
(1)請大家讀讀這個句子
(2)還有很多趣事藏在省略號里,我們來邊看圖邊想像,把它們找出來。
(3)趣事真多啊!誰來在橫線上填上你最感興趣的。
這時,沙灘上已經有好多人了,他們有的 ,有的 ,有的 ……
[既認識了省略號的作用,又利用插圖,發揮想像,練習了說話。]
三、精讀課文2-4自然段,體驗“趣”
過渡:哇,這么多有趣的事,我們也去樂一樂吧!
1、大家讀讀第三自然段,你覺得哪兒最有趣就多讀讀。
2、把你體驗到的樂趣讀出來或說出來。
△捉螃蟹很有趣
(1)自己捉
①怎么捉的,誰來讀一讀
聽了他的朗讀,你們有什么感受?(“摸呀摸呀”讀得很好,感覺摸了很長時間)
誰也來摸摸螃蟹(指名朗讀,可以做做動作)
②你捉到螃蟹了嗎?說說你的心情。
誰也能用朗讀把捉到螃蟹的快樂表現出來?
你覺得他讀好了哪個詞讓人覺得很驚喜?(突出“嘿”、“抓住了”)
(2)看小伙伴捉
①看小伙伴捉螃蟹也很有趣,誰來讀一讀?
②能說說你的感受嗎?)
③請一位同學朗讀,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像當時的情景。
④交流: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
△捏大蝦很有趣
(1)指名讀
(2)指導讀好“咦”和 “噢”兩個語氣詞
(3)這是一只怎樣的大蝦呢?誰來介紹一下。
這只大蝦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威武、神氣,像一員武將)
(4)我們來看看戲臺上的武將,觀察大蝦與武將有什么相象的地方。
(出示京劇中武將的插圖)
(5)如果你一邊讀,一邊想像出大蝦和武將的模樣,那你的朗讀一定會更逼真,感受也會更深,不信,大家試一試。(自讀后指名讀)
[培養學生一邊讀一邊想像的習慣]
(6)這大蝦呀神氣不了多久了,請大家讀讀下面一句。
(7)大家捏住大蝦了嗎?有什么感受?
(8)誰再來讀讀這三句話,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悅。
3、練習說話(出示課文右邊插圖)
瞧,他們也很開心,什么事讓他們這么高興呢?
4、學習第四自然段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偏西了。
(1)指名讀
(2)(滿載而歸)讀正確了,誰也來讀一讀。(收獲真多!)
(3)小組合作討論“戰利品” 的意思
可以查或聯系上下文來理解。(原指作戰時從敵方繳獲的武器、裝備,本文指趕海摸到的螃蟹、魚蝦之類)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師生接讀,抒發對大海的熱愛之情。
五、小組合作朗讀全文。
先指名說說分工,再讀
[培養學生傾聽別人朗讀的習慣,學生學生評價伙伴的朗讀,促進合作意識的發展。]
六、看圖寫話
1、比比誰趕海的收獲大
在前兩次分步練習說話的基礎上,出示整幅插圖,播放海浪的聲音,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創設情境,看圖寫話。
2、交流
七、結束語
大海帶給我們無窮的樂趣,可時間不早了,我們得跟大海告別了,你們還有什么話要跟大海說嗎?(讓學生盡情抒發對大海的留戀、熱愛之情。)
附板書:
趕 海
追 浪 花
趣 捉 螃 蟹
捏 大 蝦
《趕海》教學反思
《趕海》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文章。敘述了“我”童年時代跟舅舅去趕海的事,生動展示了趕海的無限樂趣,表露了作者對大海、對生活的熱愛。
對于大海,學生并不陌生,有的自己親眼目睹過大海的雄姿,有的在電視或書上見到過,但大海給他們的.印象只是表面的,如“一望無邊的大海”、“遼闊的大海”、“波濤洶涌的大海”等等,那趕海是怎么回事呢?不少學生都很難理解,那怎樣讓學生理解趕海并體會到趕海的樂趣呢?我想應該抓住文本語言,借助多媒體、朗讀等多種形式,啟發學生想象,從而感悟趕海的樂趣。
全文共五個自然段,文字優美,富有情趣。教學第一自然段時,通過播放學生熟悉并喜愛的歌曲《大海,我的故鄉》,創設情境,喚起學生對大海的向往和回憶,抓住“每當……便……”的句式,體會趕海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第二自然段一個“鬧”字特別有趣,童年時代都喜歡玩、鬧,帶有一種興奮的心情。通過師生對“鬧”的表演,使感受到趕海的快樂和有趣。
第三自然段是全文重點,圍繞“趣”字,讓學生找找文中“為了表現趕海的趣,作者抓住了哪幾件事來寫的?”學生很迅速找出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龍蝦”。“這幾件事中你最喜歡的是哪一件?為什么?比較詳細的是哪一件?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通過這幾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從不同的角度去感悟趕海的快樂。有趣的幾個情境,還讓小組的同學進行表演,使學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體驗中講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尤其是抓住幾個語氣詞的朗讀,從而既體會到樂趣,又理清了課文的條理,并教會學生在平時開展過活動進行習作時也要象課文一樣有條理的寫清每一件事。
第四自然段略寫,寫的是趕海之后海邊的“平靜”,習作寫活動時很多學生結尾都是“今天真開心呀”,教會學生寫活動之后平靜下來做什么了,能給文章一個很自然的結尾。
第五自然段又播放音樂,讓學生感受到趕海的樂與美,首尾呼應。
學習課文,既要讓學生體會到文章的樂趣,同時又要教會學生寫作表達能力,這才是語文課應該教給學生的。
【趕海教學設計及反思】相關文章:
《貓》教學設計及反思10篇03-30
頭飾設計教學反思04-06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與反思03-30
音樂課教學設計與反思04-01
《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與反思2篇03-06
拼音教學設計04-05
《早》教學設計04-04
氓教學設計04-04
牧童教學設計04-02
《乘法》教學設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