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引導語: 《翠鳥》這篇課文通過對翠鳥鮮艷的羽毛、小巧玲瓏的外形和活動機敏特點及住處的描寫,最后歸納到對翠鳥的喜愛,進而升華為保護動物,保護環境,熱愛大自然。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翠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供各位閱讀與借鑒。
《翠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聯系語境理解“清脆、疾飛、銳利”等詞的意思。
2、自主學習、潛心會文,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體會用詞的貼切、生動,養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3、靜心涵詠,讀中悟情,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學生保護野生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中表達對翠鳥的喜愛!
二、說重點及難點:
通過扣詞品句來體會作者描寫翠鳥外形和活動特點的句子,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及體會寫作方法。
三、教法學法:
自主感悟、讀寫結合
四、教具準備:
翠鳥掛圖、音樂
五、教學過程:
(一)配樂誦讀、回顧外形
1、出示翠鳥停立葦稈的圖片,導入: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翠鳥的模樣已經留在我們的心中,讓我們再一次悄然地想起它。
2、學生配樂誦讀第一自然段。
(二)、扣詞品句,感悟特點
(一)、通讀預覽,提煉詞句。
1、順勢而導:是的,這靜立葦稈的翠鳥就是一幅工筆細描圖,那叼魚時的翠鳥又會是怎樣的呢?
2、學生自由讀3、4兩段話,邊讀邊思,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概括這兩段話,你會選擇什么詞?
3、預設學生會用動作敏捷,動作迅速、機靈、動作飛快等詞來概括。相機板書。
(二)、聯系語境,深入感悟。
1、導入:這兩段話的字里行間處處洋溢著這種感覺,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看看什么地方最讓我們能感受到翠鳥的`動作之快,邊默讀邊圈圈點點、劃劃寫寫;教師巡視指導。
2、讀后交流有關語句,預設了這樣三處:
語句一:翠鳥鳴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
(1)學生讀句子談感受。
(2)緊扣“疾飛”“一眨眼”深入細致地理解!凹诧w”的“疾”聯系語境理解意思,“一眨眼”抓住時間之短,突出翠鳥行動之快。
(3)引:同學們,再細細讀讀這句話,你將還能發現兩處藏得很深的地方。
(4)抓住“貼著”“輕輕地”,導:為什么這里也讓你感覺到翠鳥動作很快?引發學生深入思考,體會翠鳥動作之輕盈。結合學生的體會相機進行朗讀訓練。
(5)小結提升:是的,作者的觀察多么仔細,用詞多么準確啊,讓我們再一次朗讀這句話,細細體會。
語句二:小魚悄悄地把頭露出水面,吹了個小泡泡,盡管它這樣機靈,還是難以脫翠鳥銳利的眼睛。
語句三:翠鳥蹬開葦桿,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走了,只有葦桿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
(1)導入:同學們,這句話非常美妙,如果你用心讀,就會讀出一段連續會動的畫面。
(2)讓學生反復讀句子,邊讀邊想象畫面。
(3)交流:相信大家都讀出了畫面。你看到了怎樣的情景?預計學生會抓住“蹬、飛、叼、貼”等動作以及葦稈和水波的動影想象開去。結合想象說話,指導入情入境地讀書。
(4)對比參讀。出示句子:翠鳥蹬開葦稈,飛過去,叼起小魚,往遠處飛走了。同學們,認真讀讀這兩個句子,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嗎?引導學生在對比中領略原句的生動具體,感受表達的貼切。
(5)小結:同學們,這就是抓住特點把句子寫具體。
(三)、移情體驗,感受喜愛
1、過渡:多么惹人喜愛的翠鳥,難怪我們想捉一只來飼養,但聽了老漁翁的話,我們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2、出示漁翁的話。請學生自由練讀,假如你就是老漁翁,你會怎么說這番話?通過評價促使孩子把話說得親切、和藹、又意味深長。
3、引:聽了這話,你又有什么想法?(預計孩子會朝愛鳥、護鳥方面說開去。)
4、順勢而接:是的,愛鳥,就還它們清靜的生活,愛鳥,就還它們自由的生活,愛鳥,就讓我們——生接讀句子“在翠鳥飛來的時候,遠遠地看著它那美麗的羽毛,希望它在葦桿上多停一會兒”。
(四)、內化語言,表達抒懷
1、導: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善待鳥兒,那么做一只翠鳥該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F在就讓我們變成一只只翠鳥吧!請你向更多的人介紹一下自己好嗎?你可以從自己的一個或幾個方面來介紹,也可以從課文中借用適當的語句!
2、學生自由練寫。
3、寫后交流。
《翠鳥》第二課時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教學的是《翠鳥》第二課時,重難點是翠鳥行動十分敏捷的特點。讓學生通過抓重點句,重點詞,重點字的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體會翠鳥的行動敏捷的特點,并讓學生聯系翠鳥的外貌描寫,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翠鳥行動敏捷與翠鳥本身的各部分特點是密切相關的,讓學生從真正的意義上理解翠鳥行動敏捷的特點。教學后的反思:
一、優勢:
1、將讀與說進行了結合的很完美。
2、配音誦讀,把學生帶入翠鳥捕魚之快的情景當中。
3、引讀,我將翠鳥居住特點、捕魚特點進行教師自述,讓學生讀文本,讓學生將現實與文本結合,上出一節具有濃厚語文味道的與閱讀課。
二、不足:
1、學生的交流并不是那么的深刻,今后還需進行探討。
2、與翠鳥圖進行聯系時,學生對于翠鳥的各部分特點與翠鳥敏捷的特點并沒有準確的勾連上,我覺得讓學生自己去畫,可能效果會更好。
3、學生交流的并不深刻,學生質疑不多,思路不開闊,可能是預習不到位。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