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再塑生命》教學設計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作者成長歷程理解xx思路整體把握xx結構。
2、過程與方法:
閱讀及重點語句分析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對生命的積極態度以及作者對莎莉文老師的敬愛。
【教學重點】
1、梳理再塑生命的歷程。
2、體會并能分析出海倫成功的因素。
【教學難點】
體會到海倫對生命的積極態度。
【課前準備】
搜集并整理海倫和莎莉文老師的有關事跡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2005年春節聯歡晚會《千手觀音》精彩畫面,請同學們談談節目幕后的故事。如果讓你把這個故事告訴給一個生活在無光、無聲的黑暗世界里的人,你打算怎樣告訴他?
(同學討論)
同學們會感到很為難,可是在19世紀美國的莎莉文老師就創造了一個奇跡。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見證這個奇跡。
二、認識并了解海倫·凱勒及莎莉文老師的事跡
1、同學們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
2、教師準備材料:
育家。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贏得各國民眾的贊揚。1959年聯合國曾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 19世紀出了兩個杰出人物:一個是拿破侖、一個是海倫。──馬克·吐溫
三、整體感知課文,梳理xx結構
1、閱讀課文,概括xx記敘的主要事件: 明確:
⑴老師教我認識具體事物。
⑵老師讓我了解大自然。
⑶老師引導我理解愛。
2、迅速瀏覽課文在文中標劃出能體現海倫心理的句子: ⑴生命原貌:像大霧中的航船
⑵再塑生命的起始:與莎莉文老師的相識 ⑶再塑生命的發展:認識具體事物、了解大自然 ⑷再塑生命成功的印證:生命中擁有了(愛) 四、細節把握、重點研讀
我靜靜地在那里坐了許久,不是在想珠子的排列方式,而是在腦海中用新的觀念來尋求“愛”的解釋。那天,烏云密布,間或有陣陣的細雨,突然間太陽突破云層,發出耀眼的光芒。 我又問老師:“愛是不是太陽?”
“愛有點兒像太陽沒出來以前天空中的云彩。”老師回答說。她似乎意識到我仍然是困惑不解,于是又用更淺顯、但當時我依然無法理解的話解釋說:“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覺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經過一天酷熱日曬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會是多么高興呀!愛也是摸不著的,但你卻能感到她帶來的甜蜜。沒有愛,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剎那間,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到有無數無形的線條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靈中間。
學生活動:
研讀本部分,討論下列問題:
1、讀選文,把握xx,結合課外搜集海倫·凱勒的有關資料,討論:為什么海倫對文老師為“再塑生命”的人?
2、愛并不是一個具體的可視可觸的事物,可是在生活中我們卻處處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課文第三部分師生的回答中,有幾個探討什么愛的句子,找出來并說說它們的含義,也可以模仿著寫幾句話。
五、分析xx主題
問題1:
剛才我們一起見證了成功的再塑生命的歷程,那么同學們現在對“再塑生命”該怎樣理解呢?
明確:原意指“重新獲得生命”這里指“海倫的生命被莎莉文老師從無光、無聲的黑暗世界里引領出來,重新感受到了光明和希望”。
問題2:
海倫最終戰勝困難,完成了生命的再生。讀了她的故事,同學們你認為一個人要再塑生命需要具備那些因素呢?
明確:堅強的毅力、旺盛的求知欲、好的老師…… 問題3:
從這些因素中,你認為莎莉文老師是怎樣的一個老師?(結合文中事例回答)
六、合作與探究
莎莉文老師應該教會海倫許多東西,為什么海倫只寫了“認識文字、了解大自然、理解愛”三件事呢?
明確:
1、文字是人類溝通的橋梁,是走出黑暗的希望;
2、自然是生活的根基;
3、愛是人類的靈魂。
(根據學生回答適當引導)
教師總結:
回顧生命再塑的過程,海倫以超人的毅力旺盛的求知欲,跨越了生命的一道道溝坎,莎莉文老師用博大而深沉的師愛改變了海倫的生命軌跡。
拓展1:
生活中許多殘疾人克服自身殘疾刻畫出完美的人生,你都知道哪些?
拓展2:
通過這些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本課結束(鄭智化《水手》響起)
實踐作業:我們生活在一個有光明有聲音的世界里,我們身邊有許多需要幫助的“人”,讓我們用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句親切的問候讓世界變得更美麗、更溫暖。
【《再塑生命》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再塑生命》優秀教學設計01-23
讀《再塑生命》有感03-07
《再塑生命》讀后感04-09
生命教學設計08-02
(優選)讀《再塑生命》有感03-10
再塑生命讀后感03-17
《生命、生命》教學設計優秀11-06
[實用]《再塑生命》讀后感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