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模板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模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模板1
學情分析:
角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與實際生活有密切的聯系。我們周圍很多物體上都有角,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并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2、結合生活情景能辨認角。
教學重點:
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教學難點:
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教學準備:
情景圖,剪刀、吸管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小朋友請你
觀察這幅圖,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說給同桌聽。
學生觀察圖,交流信息。
2、教師用線標出球場的角。再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觀察后全班交流。
3、這些都是角,今天我們就來認識角。
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對主題圖的觀察,讓學生感受到角在我們的'生活中,引發學生認識的興趣。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1、認識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龍頭等物品。請小朋友找找這些物品上的角,說說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學生觀察物品尋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匯報。教師畫出角。問:你能給角的各部分取個名稱嗎?
在學生給角取的名稱中歸納得出角的名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4)、你能從我們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這些角的頂點與邊。
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頂點與邊。
2、制作角。
(1)、教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角,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制作一個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制作出一個角?學生獨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組內展示,并說說你是怎樣做的。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小組內展示角,交流制作過程。
(3)、全班交流。誰來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頂點和邊。
(4)、教師演示將角的兩條邊叉開、收攏。問:你發現了什么?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與什么無關?
3、畫角。
(1)、我們已經認識了角也制作了角,現在我們來畫角。你認為角該怎么畫?
(2)、教師示范畫角,并說明:先畫一個頂點,再從這個頂點向不同的2畫兩條線,就畫成了一個角。
(3)、學生練習畫角。
請小朋友在練習本上畫角,畫好后與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畫的,畫角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總結畫角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尋找生活中的物品抽取出數學中所要研究的角;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通過制作角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程度有關系,而與角的邊的長短無關。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完成P40頁的1、2、題。
2、創作畫。教師出示用角創作的畫,問:這些圖畫美嗎?美在哪兒?你們能用角創作出這樣美麗的圖案嗎?試試看。
3、學生創作畫。
[設計意圖]:練習融趣味性、創造性于一體。學生在練習、創作的過程中豐富了對角的認識,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大膽的想象,在活動中體會并感受到幾何圖形的美。
四、回顧全課,總結提高
今天學會了什么?(以后我們要仔細觀察,生活中有許多的數學知識。)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模板2
一、教材分析: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并進行解釋與應用。《角的初步認識》是京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在學習本單元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圓,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有了這些已有知識和感性經驗作基礎,本教學環節中設計了一些放手讓學生在操作中做數學的環節,力求讓學生在眼看、耳聽、手動、腦想、口說中學習知識,發展抽象思維。
二、學情分析:
角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周圍許多物體上都有角,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三年級的小學生,他們對角并不陌生,能夠很容易的在周圍的物體上找到角,怎樣引導學生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所學的角,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實問題,通過具體的實際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獲得直接的經驗,進行正確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數學的概念和法則,為學生學習幾何知識做好準備。
三、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生活情景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知道一個角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會用尺子畫角。
2、知道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的長短沒有關系,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3、通過動手操作、合作探究深化對角的認識,同時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
4、通過活動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實問題,從而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角,會畫角。
教學難點:知道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的長短沒有關系,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五、教學準備:
大小不等的圓紙片若干。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角
1、同學們,這是什么?(三角板)你知道為什么叫它三角板呢?(因為它是三角形的,有三個角)
2、誰能指一指它的三個角在哪?(生指三角板上角的頂點)
師:我把你指的這個地方畫在黑板上(師畫一圓點)
大家覺得這是不是一個角呢?(不是,這是一個點)
3、“角”是什么樣子的?誰再來指一指,描一描。
(設計意圖:以學生熟悉的物品導入,借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引起知識的沖突點,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引出角。)
(二)實物抽象,初識角
1、從自己周圍找角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三角板上有角外,其它物體上有沒有角?下面大家從周圍的物體中來找找角,比比看誰找得最多最準確。
(學生“找角”活動,教師巡回指導)
匯報:同學們發現哪些物體上有角呢?誰能給大家指一指。
(生比劃從周圍物體上找到的角)
2、老師也找到了一些,請看:(出示:鐘表、相框、紅領巾)
你能在這些物品中找到角嗎?(生指,課件抽象出角)
3、我們仔細觀察一下,看看這些角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生觀察,師介紹角的頂點和邊)板書:頂點和邊在數學上我們用弧線標出角,并給它起個名字(標1),這個角就可以讀作角1,記作:∠1
4、剛才你找到的角的頂點和邊在哪呢?和你的同桌指一指,說一說。
5、判斷角剛才同學們認識了角,也找到許多的角,請大家看這些圖形是不是角呢?(按點一:判斷)(指名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找角”的活動初步認識角,從生活實物中抽象出角,引導學生觀察找共同點,從而了解角的構成,并會讀角和記角。另外再以一組判斷題來檢驗學生初識角的成果,并加深對角的構成的認識。)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模板3
教學內容:
課本P38、39、例1、例2及練習八中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方法與過程:結合生活情景能辨認角。通過制作角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程度有關系,而與角的邊的長短無關。
情感與價值:讓學生在練習、創作的過程中豐富對角的認識,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大膽的想象,在活動中體會并感受到幾何圖形的美。
教學重點:
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教學難點
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教學準備:
情景圖,剪刀、吸管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到數學王國認識一位新朋友——角。說說你認識的角。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回答,可能會回答在哪見到過角。可利用媒體出示些生活中的角。
2、出主題圖找角:師:“角”有時非常的淘氣,常常藏在我們周圍的事物中,這些角到底藏在哪兒呢?現在請同學們把它們找出來好不好?(出示課本主題圖,讓學生在圖畫中找,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在課件上出示這些角)
3、這些都是角,今天我們就來認識角。
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1、認識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龍頭等物品。
師:老師也找到一些物品,這上面有角嗎?誰來說給大家聽?你能出來指一指角在哪嗎?(根據學生回答,在課件上演示出學生指的角)
(2)、師:哦!老師明白了,原來角是這樣的!(板書:·)這個是角嗎?
學生觀察物品尋找角。同桌交流。請小朋友找找這些物品上的角,說說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抽象圖形,形成表象。
1)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
(1)小組討論找出角的'各部分:
師:剛才大家找到的這些都是角,請同學們小組討論一下,它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回答出這些角都是尖尖的,都有兩條直的線,或者都有一個點,兩條直的線)
(2)歸納小結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我們把這個尖叫做角的頂點,從這個頂點引出的兩條直的線叫做角的邊,那么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學生: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板書并全班齊讀。)
2)讓學生感知角:
師:請同學們舉起你自己的三角板,給同桌指出其中一個角的頂點和邊。摸一摸它的頂點,什么感覺?再摸一摸它的兩條邊,又有什么感覺?(學生匯報感覺:頂點是尖尖刺刺的,兩條邊很光滑很直的)
3、學習用尺子畫角。
(1)師:同學們,你們會畫角嗎?那怎樣才能畫出一個漂亮的角呢?四人小組自己研究一下,想個方法畫一個角,看誰畫得又快又好?
(師巡視,展示一兩名學生自己畫的角,簡單說說畫法)
(2)師:嘩!老師剛才看到很多同學都想到方法畫出了一個角,同學們真聰明,下面老師有一個又快又好的畫法,你們想學嗎?
(課件演示畫法,演示后讓學生說一說,師示范畫角,并說明畫法:先畫一個頂點,再用尺從這個頂點向不同的2個方向畫兩條線,就畫成了一個角。
師:你們能用這個方法再畫一個角嗎?(找學生板演)
(3)師:(展示學生畫的角)畫得真好,你能標上它的各部分名稱嗎?(請學生板演各部分名稱)
4、動手操作,做角。
(1)師:同學們畫得真好!下面我們來放松一下,用自己的小手做一個角,好不好?你們面前有兩根小棒和一張紙,你們能用它們做出一個角嗎?看誰做的最好!(學生展開活動,教師巡視)
(2)師:哪個小組愿意展示一下你們做出的角?(展示學生作品,注意讓學生說出所做的角的各部分名稱,指出用小棒做的角是可以活動的)
5、研究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1)引導學生觀察活動角,讓學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變化:師:請同學們把用小棒做的活動角的兩條邊張開收小,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說出角的兩條邊張開時,角就變大,收小時,角就變小)
(2)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其實角是有大有小的,老師這兒有一個角,你能用活動角做一個比老師的角大的角嗎?(教師和幾名學生比較,指出讓角變大就要讓兩條邊張大)
師:你能再做一個角比老師的角小的角嗎?(再和學生比較,指出讓角變小就要讓兩條邊收小)
(3)(課件出示課本練習八第3題的兩個角)師:猜一猜這兩個角誰大?你是怎樣知道的?(學生紛紛發表意見)
師:剛才有的同學說用重疊的方法驗證一下,那我們在電腦上試一試,看看你發現了什么?(電腦演示兩個角重合的過程,學生發現兩個角一樣大)師:原來這兩個角是一樣大的!大。
(4)小結: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系,角的兩條邊張開越大,角就越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完成P40頁的1、2、題。
2、創作畫。教師出示用角創作的畫,問:這些圖畫美嗎?美在哪兒?你們能用角創作出這樣美麗的圖案嗎?試試看。
3、學生創作畫。
四、回顧全課,總結提高
今天的這堂課你知道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以后我們要仔細觀察,生活中有許多的數學知識。
板書設計:角的初步認識
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模板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38、39頁。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能辨認角和用尺子畫角。
2、能力目標: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意識,并培養學生初步學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3、情感目標;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使學生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在探索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用尺子畫角。
教學難點
讓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角板,剪刀,活動角,不規則紙,繩子。
教學過程
一、聯連看。
師出示一個信封,里面裝著學生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露出一部分,讓學生猜一猜。
師語:我們來玩一個猜圖形的游戲,猜一猜里面裝的是什么圖形?(先猜圓形,再猜長方形)追問:“這次你們為什么不猜成是圓形?你是根據什么來猜測的?”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圖形朋友——角(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的一開始就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利用猜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探索學習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
二、對對碰。
對碰一:聯系實際,找角
1、課件出示單元主題圖。師:你發現了什么?咱們比比看,誰有一雙明亮的眼睛。
2、抽同學匯報,表揚發現角的孩子。
3、找生活中的角。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物體上有角,你能找到嗎?在小組內把你看到的角說給別人聽,看哪個小組找到的角最多。(小組活動:找角)
[設計意圖:立足三維目標,讓課堂和諧平等。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身邊找角,并且互相說說,一方面充分體現了教學的民主性,給每個學生創造了均等的學習、參與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另一方面使學生經歷了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并不神秘,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邊,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意識。]
對碰二:初步感知,指角認角
1、指角。師:哪個組的同學想先把你們組找到的角指給大家看?
(注:所有學生指角的過程都是點了一下角的頂點處。)
2、出示紅領巾、數學書。這些平時用的實物中有角嗎?誰來指一指?
3、引導正確指角。師:老師明白了,同學們指出的角原來是這樣一個圖形(邊說邊在黑板上點一個點),這是個角嗎?(不是,這是個點)。
師:對,這是個點,剛才同學們指的不就是這樣嗎?想想看,怎樣才能將你想的樣子完整地指出來?在小組里討論一下,再指指看。
4、同桌互相指角。
師:哪位同學能指給大家看一看?
師:現在同學們指角的時候,不光指了一個點,還指出了兩條直直的線,也就是這樣一個圖形(出示現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學的指法還不對。想不想看看老師是怎樣指角的?
5、在小組里再互相指指。
6、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打開數學書39頁看誰先找到答案。
小結: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
[設計意圖:在這里,學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時指的是角的頂點處。教師沒有去急著幫學生糾正語言與動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學生認知過程中的“盲點”巧妙地引導學生自己發現錯誤,把學生對角的認識自然地從生活實際過渡到數學知識,同時通過幾次“指角”,使學生逐步建立了正確的“角”的表象。然后自然地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對碰三:小組合作,折角
1、折角。師:(出示一張圓形紙),同學們看,這張紙上有角嗎?你能想法用它折個角嗎?
2、指一組學生將折的角貼在黑板上。
3、還有不同折法的也過來貼上(有不同折法的貼出),對折出來不是角的要讓學生指出并說明理由。
4、說一說折的角的各部分名稱,對碰四:動手操作,做角
1、做角。
師:剛才我們通過自己的`觀察。初步認識了“角”這個朋友,那么現在我們動手來做一個角。
學生選擇材料自己做一個角,然后交流。
師:你還能用什么做成角呢?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個角,問題的挑戰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經過努力形成了材料不同,形狀、大小不同的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2、體會角的大小。
(1)教師演示活動角(兩條邊張開一些):你發現角怎么樣了?怎么會變大的?(板書:張開)(兩條邊收攏一些):這個角怎么樣,怎么又會變小的?
(2)小結:角的大小就是兩邊張開的大小。
(3)改變角的大小。你能把自己做的角變大變小嗎?學生上臺展示,教師結合講評。出示圓形紙折的直角,能做一個比這個角小一些的角嗎?那么小很多的角應該怎么折呢?演示釘子板上的角,把剛才做的角變大些,變小些。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來感知角的大小是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的,為下面比較的大小作好準備。] 3、比較角的大小。
(1)觀察法。師生拿出活動角,教師做出一個角,引導學生做出比老師小和角,找兩個小朋友的角和教師的角比。怎么樣?(學生回答)
(2)重疊法。
①引導學生觀察剛才兩個小朋友的角,誰的大一些? ②學生想辦法比較,指名上臺演示,得出重疊法。一條邊要對齊,看另一邊張開的大小,再確定角的大小。
③鞏固重疊法。同桌做兩個角,比一比,教師巡視,指名兩個學生演示一下。
(3)體會角的大小與邊長無關。
①教師拿出活動角,引導學生做出比老師大的角。
②把角的邊剪短,思考:這樣的角小了嗎? ③學生說理由并用重疊法證明角的大小沒變。
④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個角,把角變大,再變大,想想,你的胳膊變長了嗎?把角變小再變小,想想你的胳膊變短了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體會、理解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又開的大小有關這一知識點。注重了學生的觀察、操作與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
4、課件出示對碰主題: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與什么無關?
小組討論,代表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演示操作、小組討論使學生直觀地感知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張開的大小有關。]
對碰五:體驗感悟,畫角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物體的表面中有角,只要善于觀察,你就會發現。師:你能嘗試畫一個角嗎?
1、學生看書,勾畫出畫角的方法,邊畫邊讀。
2、學生嘗試畫角,指幾名同學板畫。
3、教師示范畫角,邊畫邊講解怎么畫角。
4、再畫一個角,標上角的各部分名稱。
三、泡泡堂。
1、辨認角。課件出示書上第1題學生獨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同位聽,并說出理由。(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辨別角的過程中,建立清晰的角的概念。)
2、數角。課件出示書上第2題(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鞏固前面建立起來的角的概念,使學生對角的特點、角的構成有了更深的認識。)
3、比較角。課件出示書上第3題(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張開的大小有關。)
4、一張正方形紙,剪掉一個角還有幾個角?(設計意圖:在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拓展思維,使學生的思維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培養。)
5、總結升華。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堂小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角,動手做了角,畫了角,還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實,只要你善于觀察,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模板5
活動目的:
1、通過實際“剪一剪,數一數”的操作活動,使學生能學會數角的方法。
2、通過操作活動,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操作的能力和良好的`操作習慣。
3、通過操作活動,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初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
展學生的智力。
教具、學具準備:
吹塑紙或硬紙片所做的角的圖形3個,長方形紙,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1、出示小黑板
師:這些都是什么圖形?
師:你能說出角各部分的名稱嗎?
(請一個同學上臺來,邊指圖邊說,師板書:頂點、邊、邊)。
師:(指圖)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生答,師板書: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師:這三個角中哪一個角最大?哪一個角最小?
二、操作活動
師:同學們對角已有了初步的認識,今天我們就根據角的基本概念來做游戲,看誰會動腦!
1、拼角游戲:
師:現在請同學們分成4人小組,作好準備。
(1)請拿出準備好的兩個角;
(2)象老師這樣把它們拼起來(吹塑紙做成的模型在大黑板上示范:
(3)觀察拼成的圖形是什么圖形?(還是角)
(4)找出它的頂點和邊。
(5)想一想,數一數:拼成的圖形中一共有幾個角?(3個)
(待生討論出結果后,抽代表上臺數給全班看)
教師小結:從剛才的操作、觀察中我們發現:一個角加上一個角所拼成的圖形中所得到的是3個角,而不是2個角。
2、數角游戲:
(1)請每組同學再拿出1個角,角老師這樣拼在剛才拼的圖形上。
(2)小組討論,圖中共有多少個角?
(1個角1個角地數,有3個;2個角拼在一起數有2個;3個角拼在一起數,有1個,一共有3+2+1=6個)
(抽代表上臺數給全班看)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9-06
《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設計03-16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7-03
[合集]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9-30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模板03-07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的內容01-16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5篇)06-18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5篇)03-18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5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