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教學設計

時間:2024-07-18 19:03:1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在回憶、觀察、分析與交流中,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鳥的美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通過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現鳥,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在對畫家的藝術作品的欣賞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欣賞評述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鳥的美感及不同種鳥的外形特點。

  難點:如何表現鳥的外形特點。

  課時安排:

  1課時

  德育滲透: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有關鳥的錄像、課件、圖片等,繪畫工具或紙造型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播放鳥的錄像片,提觀察要求:

  1、你認識這些鳥嗎?你認為鳥哪兒美?

  2、鳥有什么共同特點和不同特點?

  邊看錄像,邊說出鳥的名稱,邊思考。

  討論:

  1、鳥的外形美;

  身上的羽毛的顏色美;

  姿態美……

  2、鳥都有頭、嘴、翅膀……雄孔雀尾巴大,仙鶴腿長,鸚鵡……

  三、探究式學習活動

  組織小組討論:

  各小組同學之間利用課前搜集的鳥的圖片,向大家介紹鳥的名稱、習性和外形特點,準備向全班介紹。

  各組代表介紹特點突出的鳥。

  組織組際交流:

  引導學生欣賞畫家的作品,討論:

  (1)這幅畫是誰畫的?

  (2)荷花、花瓶、鴿子與“和平鴿”有什么關系?

  (3)鴿子畫得怎樣?

  引導學生欣賞教材中學生的作業。提問:你認為他們畫得怎樣?

  討論:

  鳥的特點比較突出,有的顏色鮮艷……

  課件演示如何畫出鳥的特點。(學生觀察思考)

  四、造型訓練活動

  布置作業,教師巡視輔導。

  小結。

  提問:通過學習這節課,你有什么想法?

  五、課后拓展

  布置課后作業:了解世界上有多少種鳥,鳥對人類有什么作用。

  教學后記

  教學本課時,我引導學生通過對鳥的`回憶、觀察、分析、表現,使學生感受、體驗鳥的美感,培養了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學生的造型能力。通過對畫家藝術作品的欣賞,引導學生了解畫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感受畫家借物抒情的非凡的創作能力。同時,通過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現鳥,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在對畫家的藝術作品的欣賞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欣賞評述能力。

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與千克,初步建立克與千克的質量觀念。

  2、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了解用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并通過看一看、稱一稱、拎一拎、估一估、數一數、說一說等活動,逐步積累對克與千克的感受。

  3、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難點:建立1克、1千克的觀念,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能力。

  教學準備

  1、將全班分成6個小組,每組準備一些硬幣,鹽,繩子等實物。

  2、多媒體課件一套。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同學們,我們來做個游戲吧,看看誰的觀察能力最強,眼睛最明亮,你們覺得現在我們教室里誰是最重的?誰是最輕的?

  教室里最重的是老師,老師的體重是100斤,最輕的是XXx,她的體重的XXx斤,而100斤,XXx斤,這些表示物體有多重的量都叫做質量,而我們說的斤,公斤,千克等都是質量的單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國際通用質量單位

  克與千克、(板書:克與千克)

  二、探究新知。

  活動

  一、認識新朋友克

  小朋友們,請你拿出紙盒子里的2分硬幣,放在手心掂一掂,猜一猜,它有多重呢?那么小朋友猜的到底對不對呢?我們需要用到稱量的工具,秤。

  1、初步認識各重秤

  物體的輕重我們可以用秤來稱量,秤的種類有很多,(多媒體課件展示)有在市場上面稱量大袋的糧食用的磅秤,有實驗室用的天平,有超市里經常使用的電子秤,還有水果店經常使用的盤秤,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根據物體的輕重程度的不同,選擇最適合的秤,我們現在要測量的是2分硬幣的質量,我們就需要用到電子秤。

  2、初步認識1g我們一起來稱量一下吧,,那么這個2分的硬幣的質量大約就是1克,請你再次用手掂一掂,說一說,你認為質量大約為1克是什么感覺呢?1克是很輕很輕的',我們用一只手就能很輕松的掂起來,我們在計量較輕的物體時,用的計量單位是克,又叫g(板書:計量較輕的物體——克、g)

  3、幾粒黃豆大約重1克

  老師今天還給大家準備了小小的黃豆,大家拿出一顆黃豆,用手掂一掂,說說,它比1克重還是比1克輕?掂的時候我看見有很聰明的寶貝,他一手拿黃豆,一手拿著硬幣,一起掂,真是一個思維敏捷的寶貝啊,那么,你得出你的結論了嗎?

  對了,黃豆比1克輕,那么,你知道幾粒黃豆的質量大約是1g嗎?動動小手,掂一掂誰愿意來分享一下你的答案,那么剛才小朋友的答案到底對不對呢?我們來驗證一下,(用天平進行驗證)原來6粒黃豆大約重1g。那么5粒對不對呢?也對,6粒小一點的黃豆和5粒大一點的黃豆

  4、猜猜我是誰

  老師昨天晚上在給大家準備學具的時候,犯了一個錯誤,我就不知道我稱量好的物體誰是誰呢?你能幫幫我嗎?

  (出示課件)

  小組合作,一起掂一掂,猜一猜,請組長說一說紙巾12g、1元硬幣6g、鹽500g、細繩比1g輕

  生活中也有很多是以克為單位的物體,小朋友們昨天回去找到了那些以克為單位的物體呢?誰愿意來分享一下(展示課前題單)

  活動

  二、認識新朋友千克、kg

  1、認識1kg一包鹽是500克,那兩包鹽呢?500+500=1000g,那到底是不是1000克呢?我們就需要用到另一個稱量的工具了,盤秤

  簡單認識一下盤秤,盤秤的單位是千克,指針指向幾就是幾千克,我們來稱量一下兩包鹽,指針指向1,即為1kg。

  思考:為什么計算出的答案是1000克,而稱量出來的答案是1kg,因為1000g=1kg,剛才我們學習了1枚兩分的硬幣大約為1g,1000枚2分硬幣呢?那么2kg的質量大約會有多少枚硬幣呢?1kg到底是什么感覺呢?

  請小組長拿出兩包鹽,放在袋子里,左手掂硬幣,右手掂兩包鹽,小組內輪流掂一掂,說一說,你有什么感覺?重的感覺,1kg用一只手掂一下就有一點困難了,說明計量較重的物體用的單位是千克,kg(板書:計量較重的物體用千克、kg)

  現在,我們再來做一個游戲吧,小組一起合作,用手掂一掂,1kg大約有幾本數學書。

  小組長匯報,教師盤秤驗證,大約4本書。

  那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說一說,你找到的生活里有那些東西可以用千克來做單位?老師也找到了一件質量為千克的物體,一起來看看吧。洗衣液凈含量5kg,蘋果凈含量25kg。

  這瓶洗衣液的上面寫著呢,凈含量2kg,那么這個凈含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們來秤一秤,咦?怎么會比2kg多那么多呢?凈含量就是指這瓶洗衣液不包括瓶子的質量是2kg,包含了瓶子就會比2kg多。

 �。ㄕ故菊n件)

  小朋友們,我們學習了克和千克,現在我們來做個練習吧,看看誰最棒。學生獨立完成,展示題單,集體訂正。

  三、總結

  我們學到了什么,請你來說一說。(學生總結,教師點評)

  四、拓展

  剛才我們上課的時候說了體重,其實我們8歲孩子的標準體重如下:只有在標準體重內,我們的身體才能更健康,長的更高,更強壯,小朋友們,回家后去秤一秤,自己的體重吧,看看你是多少kg?看看你達標了沒有?最后啊,老師還有四句口訣來送給大家,我們一起讀一讀(展示課件)希望孩子們都能有一個健康的體魄,迎接更美好的明天!下課!

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上冊。 【教學步驟】一、引入新課1.出示課文插圖。一年有四季,它們是春、夏、秋、冬,都有自己的特點,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學生看圖說圖。

  【評析】利用插圖把學生帶入詩文描繪的境界,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情感,激發學生觀察和說話的興趣。

  二、學文識字

  1.導入。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有一首兒歌寫了這些季節特有的美景。(揭題)

  2.提示方法。在讀的過程中,你遇到了困難,比如有的字不認識了,那該怎么辦呀?(學生自由讀書。教師巡視了解讀書情況)

  3.范讀:要求一邊聽教師讀,一邊找出說話的是誰,用“_”標出來。

  【評析】對一年級學生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是必要的。提示學生借助拼音幫助識字,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低段學生的朗讀水平不高,教師的范讀很重要;找一找,劃一劃的動筆動腦活動巧妙地讓學生從耳聽、眼看、腦思、手畫中全方位感知一年四季中不同的季節特征。

  4.學生匯報。(感情朗讀兒歌)

  5.學習生字。①尖尖的草芽想跟我們交朋友了。你能跟這些草芽打個招呼嗎?(學習生字“對”“說”“是”)②圓圓的荷葉夸你們太棒了,她也送來了生字寶寶。快看看我們接到的是誰。(學習生字“葉”“圓”“夏”)③谷穗也趕來了,我們快給他讓座吧。(學習生字“秋”)④頑皮的雪人跑得滿頭大汗,讓我們一起為他擦擦。(學習生字“雪”“肚”“冬”“就”)

  【評析】把讀詞悄悄地變了一下身,學生們的'朗讀聲可愛極了,原來讀詞語也可以變得有情趣呀。讓學生在“打招呼”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讀準了詞語的音,解決了教學的重難點,巧妙地把學習生字融入到情感教育之中,學生接生字寶寶,給谷穗讓座,為小雪人擦汗,讓課堂充滿了人文性。

  6.復習鞏固。①快看看,老師把拼音藏起來了,你們還認識它們嗎?②咱們來爬樓梯讀,一個詞比一個詞的聲音大些。③咱們再下樓梯讀,一個詞比一個詞的聲音小些。④我們把這些詞語放回課文中,你還能讀好嗎?(讀課文)

  【評析】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從讀有拼音的生字再到讀無拼音的生字、上下樓梯讀,最后回歸詩文中讀,層層深入,使學生的識字經歷了一個由易到難的過程。教師把詞卡從低到高粘貼,就像音樂中的音階一樣,讓學生視覺上有個新鮮感,模仿唱音階的方法,在變化中享受讀詞的快樂。

  三、游戲學句

  1.熱身運動。我們來玩游戲好不好?在玩游戲之前得先做個熱身運動。(生讀課文)

  2.游戲“排排坐”。①第一關:教師出示一個句子的亂句卡:“我、春天、是”學生排一排,齊讀。②第二關。教師出示三個句子的亂句卡:我、冬天、是、我、我、夏天、秋天、是、就是。學生交流之后派學生代表排一排,齊讀排列好的三句話。

  3.游戲“捉迷藏”。①在學生排好的句子中抽掉寫有“我”的詞卡:誰是春天?②在學生排好的句子中抽掉寫有“秋天”的詞卡:我是什么?③指導觀察以上句子,發現什么了?(都是“是”字句)④說話練習。你知道哪個季節里還有什么,能用上“是”字句來表達嗎?

  【評析】熱身運動和游戲都是變換形式讓學生讀兒歌,讓學生不知不覺中與文本對話。要讓學生愛讀書,教師就得花樣百出。同時通過游戲,讓學生在玩中認識“是”字句這種常見的句子結構,接著讓學生說熟悉的季節中有代表性的事物,用“是”字句來表達,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遣詞造句的語言能力就在這“認”“悟”“用”中悄悄形成了。

  四、指導書寫

  1.讀兒歌:七月荷葉圓,荷花別樣紅;九月谷穗彎,無花果兒香。(學生跟讀)

  2.指導書寫“七”“無”“兒”“九”。①指導學生觀察,發現前三個字中都有相同的筆畫“豎彎鉤”,引導學生區別,說出在各字中書寫時有什么不同。②教師示范寫,學生書空。③書寫以上四個字。

  3.省略

教學設計4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認識了文中的生字詞,現在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出示詞語:生機勃勃蔥綠枯黃活潑饑餓疾病

  貪婪兇殘哀嚎

  2.聰明的小朋友肯定有所發現了,這三行詞分別描寫什么?(板書:森林、鹿、狼)

  3.你能選擇其中幾個詞語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設計意圖】此處設計既幫助學生復習鞏固了字詞,又引導學生對課文的脈絡層次進行了梳理,為進一步閱讀文本做了適當的鋪墊。

  二、品讀感悟

  1.自然切入,拎出主線

 �。�1)課文是怎么評價狼和鹿的?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關鍵的詞句。

 �。�2)出示: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板書:“功臣”“禍首”)鹿是怎么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呢?就讓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2.對比閱讀,深入感悟

  (1)我們一起走進故事的發生地凱巴伯森林,默讀第1和第3自然段,把描寫森林變化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

 �。�2)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蟲鳴鳥叫,好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25年后的凱巴伯森林又是怎樣的?(指名讀)這句中有組意思相對的詞——消退、“消退蔓延。能不能換成“消失”,能不能換成?請你聯系上下文,說說“蔓延”“擴散”這里的綠色具體指什么?(灌木、小樹、嫩枝、樹皮),僅僅就這些嗎?省略號告訴我們——森林中一切能吃得到的綠色植物都被饑餓的鹿群給吃光了。(引讀)一年過去了,綠色在……枯黃在……;十年過去了……;二十年過去了……

 �。�3)看來鹿群對于凱巴伯森林的毀滅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文中許多數字直觀地告訴了我們鹿群的變化。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輕聲朗讀課文的第1和第3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4)此時你置身于凱巴伯森林里,你眼前的`這八千只病鹿又是什么樣的呢?(奄奄一息、骨瘦如柴、面黃肌瘦、哀鳴)

  (5)看著眼前枯黃的森林,八千只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病鹿,我們和當地居民一樣有著深深的疑惑:狼怎么就成了“功臣”,而鹿又成了“禍首”呢?請學生們認真閱讀第4自然段,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為什么稱狼為“功臣”,而鹿為“禍首”。

  (6)狼要吃鹿鹿要吃森林,當鹿發展得太快時,就會糟蹋森林,而狼吃掉一些鹿,等于保護了森林;同時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解除了傳染病對鹿群的威脅,等于保護了鹿,三者構成了生態平衡。當人類憑著自己的主觀意愿殺掉了狼,打破了凱巴伯森林的生態平衡,造成了林枯、鹿死的后果,于是,貪婪而兇殘的狼成了“功臣”,美麗善良的鹿卻成了“禍首”,這是人們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所以在“功臣”和“禍首”上加了雙引號。

  【設計意圖】緊扣三組對比,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通過對比內在原由及聯系,從而領悟文章要點——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禍首”的原因,進而明白文章所蘊含的道理。

  三、課堂延伸,遷移明理

  1.為了讓人類記住這段慘痛的教訓,凱巴伯森林決定召開現場大會,分別邀請了狼先生、鹿小姐、獵人大哥講述當時所發生的一切。如果請你扮演其中的一個角色,你會如何講述凱巴伯森林毀滅的一幕呢?

  2.鹿群被稱為“禍首”,覺得很委屈,它們說這一切都不是它們自己想要造成的,背后還有一個真正的禍首是——(人類)。那人類與自然的失衡還造成了哪些禍患呢?(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森林的消失,導致地球變熱;水污染嚴重,生存條件面臨挑戰;空氣污染,脆弱的大氣層無法承擔保護地球的重任。水資源缺乏,久旱的農民仰天長嘆。

  3.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學也有許多話要說,拿出筆把你最想說的一句話寫下來吧。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將聽、說、讀、思、寫,課外與課內融為一體,提升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實現知識和情感的遷移。

教學設計5

  【學情分析】

  大部分學生入學前接觸過漢語拼音,對字母的讀音和音節的拼讀有一定的基礎,只是受“先入為主”的影響個別字母和音節的發音不準確。

  【難點】

  n、l 的發音及 n、l 與韻母的拼讀。

  【教師思考】

  如按常規教學僅憑教師講解聲母音、形、義,大部分學生定會興趣索然。因此,教者應該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主動意識和創造精神,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重點】

  聲母 d、t、n、l 的形狀及 d、t、n、l 與韻母的拼讀。

  【設計特色】

  以游戲和活動為主線,自主探究,在創新中求發展。

  【信息資料】

 �。�、 d、t、n、l 的字母卡片及與單韻母相拼的翻動式卡片。

 �。�、拼音樂園的課件及“摘蘋果”游戲的掛圖。

 �。�、學生用的橡皮泥、小棒和毛線繩。

  【教學要求】

 �。薄W會 d、t、n、l 4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學會 d、t、n、l 與單韻母拼讀音節及帶調拼讀音節。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薄土暵暷福篵、p、m、f 并讓學生回憶記憶的方法。

 �。�、復習音節:ba、fo、ma、po

  設計意圖:采取指讀對讀齊讀和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一方面檢查學生以前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進行字母形狀記憶方法的遷移。

  二、聲母音的教學

 �。薄⑵匆魳穲@里可熱鬧了!今天老師還要帶小朋友到這里認識一些拼音娃娃。你們看誰來了?大屏幕演示字母 d、t、n、l 及直觀圖。

  2、小朋友,你認識他們嗎?指名試著讀一讀。教師追問:你為什么讀得這么好?讓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

  3、學生模仿讀、練讀、對讀、同座互相檢查讀,教師相機指導 n 、l 糾正的發音。

  設計意圖: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和不同發展需求,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注重他們主體作用的發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

  三、聲母形的教學

 �。�、屏幕上的圖能夠幫助你們記住 d、t、n、l 的樣子,請小朋友仔細看圖,想一想有什么新的發現,同座交流交流。(學生用以前的方法編順口溜:隊鼓鼓錘 d d d;魚兒跳舞 t t t;一個門洞 n n n;一根木棍 l l l。)

  2、你們還有什么好辦法記住他們嗎?小組討論一下。學生聯系日常生活暢所欲言。(馬蹄印 d d d、用手指擺d的 形狀;小傘把 t t t、倒拄拐棍 t t t 和“七”像;獨木橋 n n n;l 的形狀像數字 l、筷子、教鞭、指揮棒、旗桿、鉛筆、燈管……)

 �。�、他們還和我們以前認識的`哪些拼音娃娃很像?

  (d 和 b;p、n 和 u、m;t 和 f;l 和 i)

  設計意圖: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放手讓學生去尋找新的發現,使學生思維中創造的火花不斷閃現。聲母形的記憶體現層次性:先引導學生從直觀畫面觀察記憶字形;再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想象字形;最后指導學生根據所學比較記憶字形。學生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參與、體驗、合作、發展,學習態度和情感得以進一步提升。

  四、聲母與單韻母的拼讀教學

 �。�、翻版出示音節;這些音節你們會讀嗎?試著讀一讀。指名讀、小組讀、示范讀、指名當小老師領讀、自由選擇讀、齊讀等。教師重點糾正 n、l與單韻母相拼的音節。

  2、屏幕演示一些帶調音節:da、di、tu、nu、li、lu、ni、na。讓學生用這些音節組詞或說一句話,看誰用上的音節多。

  設計意圖: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地位充分體現,學生的成就感極大的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欲望。同時也充分發揮了拼音在生活中的作用,為學生提前識字說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指導書寫

 �。�、指導學生觀察:這四位拼音娃娃分別在四線格的什么位置?

 �。�、教師重點指導聲母“t”的寫法。其余三個聲母學生根據觀察試著寫一寫。想寫幾個就寫幾個,指導自己滿意為止。

  3、教師巡視糾正指導并讓學生互相交流展示。

  設計意圖:書寫在低年級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彈性要求和交流展示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到書寫的樂趣。

  六、鞏固練習

 �。�、學生利用手中的橡皮泥、小棒、毛線捏一捏、擺一擺今天認識的拼音娃娃。有的獨自進行,有的與同座討論合作,教師給捏擺好的同學以展示的機會。

  設計意圖:獨特的教學手段再次激發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饒有情趣的欣賞、展示是對學生內在需求的最好饋贈。這種精神上的滿足會成為學生記憶中永恒的財富。

 �。�、“摘蘋果”游戲。拼音娃娃來到果園里,哇!樹上結滿了紅通通的大蘋果,多誘人�。∧銈兿氤詥幔繉W生認讀蘋果上的字母、音節,讀對了就獎勵一個大蘋果。

  設計意圖:游戲是孩子們快樂求知的源泉。學生在積極的競爭參與中,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得到培植。

  【反思】

  本節課力求把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融入實際教學實踐之中,教師角色和教學行為都發生了徹底的改變,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注重了學習方式的變革。能夠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和身心發展需求出發,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以參與求體驗,以合作求創新,以探究求發展。在聲母音形教學上,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間嘗試學、互相教學、討論研究學,學生主體地位凸現,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深知學情的基礎上,打破了以往拼音教學單一的呈現方式,及各個字母按音形義講解,采取了集中訓練,減少頭緒,加強綜合的教學思路。一些彈性要求和交流展示拓寬了學生思維和活動空間,使學生的創造力在教師的感召下得以彰顯。

 �。�、拼音教學生活化、情境化。以游戲和活動為主線,讓全體學生積極動口、動腦、動手,多種感官協同參與。聯系日常生活、捏擺字母記憶字形展現了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學生學習態度和情感得以升華。

教學設計6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興趣導入

  師:同學們,讓我們進行一次動物知識大賽怎么樣?師:請聽題:世界上最小的鳥是什么鳥?師:蜂鳥在剛出生時還不到1克重呢!

  師:請聽第二題:肚上大口袋,裝個小寶寶,是什么動物?師:恭喜你們又答對了!最大的袋鼠體重可達到90千克。師:最難的題目來了,世界上最小的狗是什么狗呢?

  師:你來說,你知道的真多!這就是可愛的茶杯犬,大約重1千克。

  2、提出問題、引出課題。

  師:看到這些有趣的信息,你有什么想問的嗎?(情況1)生: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板書)

  師:大家都想知道嗎?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克、千克(課題)

  二、克的認識

  1、初步感受克

  師: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見到過克和千克?

  師:你們都非常善于觀察。看來啊!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到克和千克。我們先來認識1克有多重。

  (情況2)生:克和千克是是什么?(板書)

  師:大家都想知道嗎?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克、千克(課題)師: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見到過克和千克?(節奏快些)師:你們都非常善于觀察。看來��!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到克和千克。

  師:要想認識克和千克,我們先來了解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板書問題)

  2、感受1克

  師:我們先來了解1克有多重。師:猜一猜桌子上哪些物品會和1克差不多重?(1枚2分硬幣、一�;ㄉ�。)

  師:你們也找到了嗎?那我們猜的對不對呢?還得通過這個小助手來驗證一下。(課件加實物)師:他是誰?你會用嗎?你來說說看。

  (如果孩子說不到點上)大家同意他說的嗎?老師有一個小疑問:如果兩邊一樣高呢?說得真好!

  (如果說到點了)大家同意他說的嗎?老師也明白了:如果兩邊一樣高就說明兩邊的物品一樣重,是嗎?你說的真好!師:除了像這樣比較物品的輕重,天平可以稱出物品有多重?師:這就需要用到砝碼。他們專門用來稱出物品的輕重,砝碼有200克、100克、、、等等

  師:天平的托盤里已經有了1克的砝碼,你們不能用它來驗證一下硬幣和花生米是不是1克呢?注意:在另一個托盤里放東西時一定要輕輕地放,明白了嗎?好,開始驗證吧?師:怎么樣?有結果了嗎?

  師:那1枚2分硬幣是不是重1克呢?(1克),一�;ㄉ啄�?、、、、、、

  師:猜對了的同學請舉手!真了不起!接下來讓我們親自體驗一下1克有多重。

 �。▽W生掂硬幣、花生米,體驗1克有多重)

  師:你掂了1克的硬幣,還掂了1克的花生,你覺得1克怎么樣?大家覺得呢?

  師:是��!真的是很輕很輕!我們在計量較輕的物品有多重時,通常用克作單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一起說,用什么表示?

  3、進一步感受1克

  師:現在記住1克的感覺了嗎?這次不用天平稱,你能不能通過掂一掂,來估計一下:這些物品比1克重還是比1克輕嗎?師:這些物品就在桌子上的小盒子里,組長把結果記錄在這張記錄卡上,聰明的孩子們聽明白了嗎?開始!

  師:有結果了嗎?那就以最好的坐姿給老師看。哪個小組上來交流一下?

  師:下面的同學認真聽,看看他們小組是不是和你們的一樣?師:你跟大家說說吧!

  情況一:師:哪個小組還有不同意見?大家估的都一樣準啊,同學們,你們心中的小稱可真準!看來大家對1克已經有了很深的認識。你心中的那桿小稱能不能稱稍微重一點的物品?

  情況二:師:哪個小組還有不同意見?到底哪個小組估計的對呢?大家趕緊用天平來驗證一下。有結果了嗎?(找錯了的小組回答)現在我們就知道了,(鈣片)比1克輕還是比1克重呢?

  師:同學們,你們心中的小稱可真準!看來大家對1克已經有了很深的認識。你心中的那桿小稱能不能稱稍微重一點的物品?

  4、體驗20克、60克、500克

  師:從桌箱里拿出一個小面包放在右手,再將一克的硬幣放在左手里,對比著掂一掂,估計一下小面包大約有多重?、、、、、、

  3、4人,有猜到大約20克)師:同意10克的同學請舉手,同意20克的請舉手,同意X克的請舉手。師:到底誰估的更接近呢?趕緊用電子秤來驗證一下!師:大約多少克?

  師:剛才誰估計的是大約20克的同學請舉手,你們不但知道1克有多重,還知道了20克有多重,真是了不起!其他的同學要加油哦!情況2:(沒有人估的接近)到底有多重呢?趕緊用電子秤來驗證一下。

  師:有結果了嗎?多少?師:一下子估這么重的物品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估錯了也沒關系,趕緊掂一掂小面包,感受一下20克有多重,把它記在你的心里。

  師:小猴子去超市買了兩樣物品,我們來看。這次不用電子秤,你能不能像老師這樣對比著20克的小面包來掂一掂、估一估這兩樣物品呢?把你估計的結果先記錄在探究卡的這個位置,聽明白了嗎?好,從桌箱里拿出小盒子,開始!

  師:估計出來了嗎?趕緊用電子秤來驗證一下,把結果頁填寫在探究卡上,我們比比哪個組完成的最快。開始!師:哪個同學起來交流一下?

  (生1交流)估的這么接近,真準!還有誰想交流一下?(生2交流)你的小秤也真準

  師:他們兩個估的可真準!你們也估的這么準嗎?

  師:看來有的同學估的準,有的同學估的還不是很準是嗎?我們再比比誰的小手更靈活?

  師:請同學們把QQ糖、雞蛋和蘋果都放到小盒子里,三個數放回桌箱,

  師:既然大家估的`這么準,那快速掂一掂桌子上的一袋鹽,你覺得它有多重?

  師:好了嗎?你來說!

 �。ㄓ姓f到500克的)就是500克,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們觀察的真仔細!其他同學也來找找看,找到了嗎?

  師: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這就是包裝袋上的標識,通過它就知道這袋鹽重?(500克)很多包裝上都有這樣的標識,大家回去后找一找、認一認好嗎?

  師:趕緊再掂一掂,感受一下500克有多重。(拍手坐好)師:同學們,你覺得哪些物品的輕重還可以用克來做單位?師:看來都是一些比較輕的物品是嗎?你覺得老師的體重用克做單位合適嗎?為什么?那用什么作單位?

  三、認識千克

  1、師:你知道的真多!在計量像老師這樣較重物體有多重時,通常用千克來做單位,(板書)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一起來說,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公斤。

  師:你能從桌子上找到大約重1千克的物品嗎?我們比比賽,看誰最先找到?

  師:舉起來給大家看看,大家都覺得兩袋鹽重1千克,我們找的對不對呢?要驗證1千克是不是還要用天平來幫忙呢?

 �。ㄊ仗炱剑簩⒎庞许来a的托盤輕輕拿下來放在另一個托盤上,再輕輕地把天平放回材料箱)(師拍手坐好)

  2、師:我們一起來看,稱較重的物品都用到了哪些秤?(圖片)師:你會看秤嗎?我們來試試看師:它有多重呢?

  (提醒說完整,反饋的語言)

  3、師:剛才找到的兩袋鹽是不是大約重1千克呢?我們還得請上盤秤來幫忙驗證一下�?梢詢蓚€人輕輕地抬上來。好,開始吧!師:稱出來了嗎?兩袋鹽重多少呢?(板書:1千克)師:我們找的對嗎?真了不起!

  師:再用你們聰明的小腦袋回想一下,一袋鹽重?兩袋鹽就是500+500等于1000克。

  師:同樣的兩袋鹽,用秤稱是1千克,而計算出來的卻是1000克呢?想一想,這是怎么回事?

  師:你的意思是1千克=1000克,是嗎?說的真對!用字母表示就是:1kg=1000g師:你能像老師這樣讀嗎?(示范)生讀

  師:那2千克就等于?6000克就等于?真聰明!

  4、感受1千克

  師:輪流掂一掂這兩袋鹽,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梢院陀矌艑Ρ戎唷煟旱嗤炅藛�?你覺得1千克和一克比有什么感受?大家覺得呢?師:所以在計量較重的物品有多重時用(千克)來作單位。

  5、稱1千克物品,再次感受1千克。

  師:記住1千克的感覺了嗎?那你覺得幾個這樣的蘋果能有1千克?(學生估)認為是3個的舉手,4個的,5個的。師:到底誰估的準呢?趕緊來稱一稱,看看有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交流)

  師:趕緊在小組內拎一拎,再次感受1千克有多重。(拍手坐好)

  6、估計比1千克重的物品。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認識了1千克,如果是再重一點的物品,你還能估計出來嗎?

  師:這里有一棵大白菜,小組內商量一下,你們覺得大約有多重?(交流)

  師:你們倆(最靠前的同學)再來掂掂試試,估計有多重?師:到底哪個小組估計的更接近呢?你們小組幫忙驗證一下。多少?哪個小組估計的更接近?真是厲害��!

  師:你倆在提白菜時有什么感受?(很重)我們的爸爸媽媽每天買菜拎回家是不是很辛苦��?和爸爸媽媽一起出去買東西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分擔一些,好嗎?

  師:同學們,這么重的大白菜你們都能估計的出來,那如果是更重一些的呢?還能估計出來嗎?

  師:找一位坐姿端正的孩子上來,還是小組內估計一下,他大約有多重?(再找兩個同學上來抱抱試試)

  師:老師這里有一個體重秤,你上來稱稱看,多少?師:估計對了的小組請舉手。

  四、自主練習

  師:同學們今天的表現實在是太好了!老師要出幾道小題考考大家,敢闖關嗎?

  1、第一關:這瓶墨水有多重?你是怎么算的?同意嗎?

  2、讓我們進入第二關:快速搶答!你知道這些物品有多重嗎?

  3、加大難度!第三關:你知道一袋有多重?幾袋重1千克嗎?

  4、第三關也順利闖過,來看第四關: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有信心順利過關嗎?趕緊拿出桌箱里的練習紙,快速做一下第1題。

  師:這是誰做的?你給大家讀一下,同意嗎?全做對的舉手!恭喜你們順利過關

  5、最后一關:你會填嗎?快速做一下第2題。(交流同上)

  師:咱班的同學學的太好了!真是一群聰明的好孩子!

  五、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計量較輕物品用(克)作單位,計量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單位,如果是計量像大象、汽車這樣特別重的物體,我們還會用到一個新單位,這個要留著我們下節課來學習。好了,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孫中山破陋習》一文以鮮活的文字敘述了孫中山親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纏足的痛苦和母親的疼愛而又無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廢除纏足陋習的事。故事中的孫中山、姐姐、媽媽人物個性鮮明,有著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

  設計理念:

  在品詞析句中體會文本中人物的心情,感受姐姐纏足前和纏足后的巨大變化。在課外資料的鏈接中激發學生對纏足的痛恨之情,對姐姐的同情之情,對孫中山的敬佩之情。

  教學目標:

  1. 默讀課文,講述故事。

  2. 知道纏足這一封建陋習曾對中國婦女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體會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教學準備:

  課前從多種渠道了解纏足陋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4課——,同學們還記得這里的“破”是什么意思?“陋習”呢?孫中山破除的是什么陋習?你從課文中哪兒知道的?

  二、:學習第8小節

  (1)指名讀第8小節,問:“首先”就是——?

  (2)師: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要廢除的陋習有很多,為什么他首先廢除的是纏足這一陋習呢?這跟他幼年時,親眼目睹姐姐纏足是分不開的。

  三、體會纏足給姐姐帶來的變化

  1.默讀課文,用“”畫出寫纏足前姐姐的句子;用“”畫出寫纏足時姐姐的句子;用“”畫出寫纏足后姐姐的句子。邊讀邊體會纏足給姐姐帶來的變化。

  2.組織交流:

  A.纏足前,姐姐是什么樣兒?

  (1)指名讀

  (2)我們也來讀一讀這段話,一邊讀一邊想:纏足前的姐姐是一個什么樣的女孩?你從哪兒讀到的?(指導把話說完整。感情朗讀)

  相機板書

  (3)師:纏足前的姐姐是那么……喜歡這樣的姐姐嗎?就請大家帶著這份喜愛之情讀一讀纏足前的姐姐吧!(自讀、指名讀)

  B.纏足時的姐姐是什么樣兒呢?

  (1)指名讀

  (2)師:纏足時姐姐很---- 板書:痛苦

  C.纏足后的姐姐又是什么樣兒呢?

  (1)指名讀

  (2)板書:沒有歌聲,沒有笑臉

  D.看板書提出疑問:纏足為什么能讓那-------的姐姐那么痛苦,沒有了歌聲、沒有了笑臉?

  (1)師:請同學們說說你所了解的纏足。

  (2)老師這里也搜集了一些有關纏足的資料,我們來看一看。

  (觀看課件,學生感受纏足之殘忍)

  (3)師:看到這么小的變了形的腳,同學們心靈深處一定感慨萬千,此時你最想說什么?

  師:受到這樣痛苦的折磨,我們再也看不到------,再也-----。讓我們來看一看姐姐遭受這一痛苦的過程吧!

  五、學習第2小節

  1.大家讀讀第二小節,媽媽是如何給姐姐纏足的?

  2.指名讀,(圈出“長長的”,師:有多長呢?----就這樣“一道又一道地”給姐姐纏著,纏得姐姐-------)

  3.師:老師想請一名同學讀第二自然段,其余同學閉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聽到了什么,這讓你感受到什么?

  4.交流:(播放音樂:凄涼地),

  (1)(出示內容):我仿佛看到了,聽到了,我感到。

  指導朗讀:可以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讀出你深刻的感受吧!)

  (2)師:纏足是那么可怕、那么殘忍、那么讓人痛苦、那么讓人憎恨,讓我們帶著這些感受一起讀第二自然段吧。

  六、學習3—6小節

  “小腳一雙,眼淚一缸”呀!看到姐姐被纏足,孫中山是怎樣?媽媽又是怎樣呢?

  1.請同學們讀讀3—6自然段,一邊讀一邊體會。

  2.交流:

  (1)師:孫中山-------出示第三自然段

  (圈出“又是生氣又是心疼”):他“生氣”的是?“心疼”的是?(纏足時的痛就如同在受罪、受刑一樣啊!孫中山能不生氣、能不心疼嗎?)誰來讀好這句話?

  指多名讀

  (2)你還讀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孫中山?(出示第五自然段)大家仔細品味。

  指導朗讀:好一個-----,請你讀讀這句話。

  (3)媽媽又是怎樣呢?---從哪兒可以看出?(媽媽真的殘嗎?)

  你能讀出媽媽那既心疼又無奈的復雜心情嗎?

  你還從哪兒讀到了媽媽的無可奈何與心疼?

  (4)比較句子:

  媽媽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你從“含著眼淚”讀懂了什么?

  師:“娶妻要娶小腳妻”。這是在中華民族流傳了上千年的一種習俗。女兒纏足,媽媽也很心疼,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將來找個好婆家,她一點辦法都沒有。這真是無可奈何啊!

  師:讓我們飽含深情地讀這句話。

  3.同桌分角色讀3—6小節:可以加上自己的動作。

  4.指名分角色表演

  七、比較讀:

  1.師:以后的幾個月,孫中山-----,再也-----

  2.師:這件事------

  出示: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你更欣賞哪一句?為什么?

  此時的孫中山可能會想到什么呢?

  師:纏足這件事不僅給姐姐帶來了痛苦和打擊,也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幼小的心,這就堅定了他破除纏足陋習的信心和決心。他當了臨時大總統,首先廢除的就是——纏足陋習。

  八、再讀第八自然段:

  師: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全體起立:讓我們齊讀第8自然段。

  九、升華情感:

  師:課文通過對比的手法,寫出了纏足前姐姐的活潑能干;纏足時、纏足后姐姐的痛苦和遭受的傷害,讓我們感受到纏足的殘忍,更讓我們感受到孫中山從小就有一種獨立思考、不盲從、敢于反抗的精神,這正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地方。讓我們帶著對孫爺爺的崇敬之情再讀一讀課題,24齊

  十、布置作業:

  (1)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2)閱讀孫中山的故事,記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同學交流。

  (3)以前生活中還有哪些陋習?回去以后問問周圍的老人或者查資料,把你了解到的寫下來。

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四冊《克和千克》

  教學目的: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會選擇是單的單位表示常見物體的質量。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4、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悅。教學重點:1克和1千克觀念的建立。

  教學難點:會運用建立起來的質量觀估測物體的質量。

  課前準備:

  1、兩袋食鹽,一些紅豆

  2、一臺盤稱、一個天平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體驗輕重。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禮物,想知道是什么嗎?(出示蘋果和乒乓球),請你告訴老師,誰重誰輕?請同學們一手舉起數學書,一手舉起一支筆,掂一掂有什么感覺?我們把物體的輕重叫做物體的質量。那怎樣才能準確地知道物體到底有多重呢?(可以用秤稱)秤可以知道物體的'質量,在生活中,稱物體質量的時候都用哪些單位、?這節課我們就要來研究“克和千克”。(板書:克和千克)

  二、明確學習目標

  認識1克和1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會估測物體的質量。

  三、指導學生學習標桿題,展示反思、點撥標桿題:課本86頁內容學習要求:

  1、掂一掂:兩粒紅豆的重量,猜一猜它有多種?

  2、用秤稱一稱兩粒紅豆的實際質量。

  3、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量是1克。

  4、拿出自己準備好的物體,看一看他的質量,在掂一掂。

  5、掂一掂:一袋500克的食鹽的質量有多重?算一算如果兩袋這樣的食鹽有多重?

  6、稱一稱,兩袋這樣的食鹽的質量有多重?

  7、說一說:通過計算和稱你發現了什么?

  8、找一找,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量大約是重1千克的。反思

  什么情況下用千克作單位合適?什么情況下用克合適?類比訓練課本89頁第4題反思說說你是怎樣估測出物體質量的?

  四、強化訓練,拓展延伸

  1、填上合適的質量單位。

 �。�1)1個雞蛋重約50

 �。�2)媽媽的體重約50

 �。�3)一個乒乓球約重3

  (4)一袋方便面重110

  2、下面是聰聰給姥姥的一封信,請你找一找信中存在的問題。姥姥:

  您好,我已經8歲了,身體長得特別健壯,體重已達45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千克的雞蛋兩個,250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饅頭3個,晚上吃的更多,和爸爸媽媽一起能把將近1克的米飯吃光。

  五、反思小結

  說一說在本節課中你學會了什么?

  六、本書設計

  克和千克的認識

  表示質量的單位有克和千克1000克=1千克

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到由于“我”為它們創造了安逸舒適的生活環境,精心呵護它們,逐漸得到了它們的信賴。

  2.揣摩課文的表達方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產生喜愛小動物的情感,體會到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要靠彼此之間的信賴。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知道雖然珍珠鳥很怕人,但是由于“我”為它們創造了安逸舒適的生活環境,精心呵護它們,才使得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給“我”帶來情意,從而體會到人與動物的和諧關系要靠彼此的信賴。

  2.難點: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義。

  3.關鍵:抓住重點語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理解課文內容,并聯系生活實際,體會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請同學們瀏覽課文,找出作者是怎么描寫珍珠鳥外形的?

  2.馮驥才先生飼養了一家三只珍珠鳥,在小鳥與大作家相伴的日子里,作者有什么感受,你還記得嗎?

  齊讀:“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讀了課文,你知道說的是誰信賴誰嗎?(鳥兒信賴作者)

  二、品讀課文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學習了一至五自然段,大家知道了那一對大珍珠鳥與作者一點點熟悉了,它會“伸腦袋瞅瞅”我。(板書:大鳥伸腦袋瞅瞅)可作者是怎樣描寫小珍珠鳥逐漸信賴作者的呢?

  2.出示自學提示:認真閱讀第六至十六自然段,從哪些語句看出小珍珠鳥逐漸信賴了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簡要批注,再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3.學生默讀,自學批注,教師巡視。

  4.學生匯報交流。

  (學生學習的切入點可能會有多種,如可按文章順序談,也可先談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也可將兩處聯系起來談)

 �、拧疤侥X袋”:小珍珠鳥的好奇心很強呀!

 �、啤拔堇镲w”:小珍珠鳥在屋里的具體表現讓我們忍俊不禁,它都去了哪些地方?(籠子四周——柜頂上——書架上——燈繩旁——畫框上——窗框上)

  地點變化了這么多,但我們為什么沒有錯亂的感覺?作者是如何巧妙描寫的?(用了三個“一會兒”)

  教師:小珍珠鳥在屋里四處活動,地點變了,方式也變了,如果我是作者,誰來扮演小珍珠鳥,告訴我原因?

  師:你為什么先只在籠子四周活動?

  師:為什么又敢在我的屋里飛來飛去?

  師:你為什么要落在柜子頂上呀?

  師:你為什么那么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還敢啄我的名字?

  師:你一定覺得撞燈繩、跳上畫框很有趣吧?窗子都打開了,你站在窗框上為什么不飛出去呢?

  學生自由讀,指名讀。

  ⑶“喝茶水”:結合課文內容填空:

  它先離我很遠,見我不去傷害它,便一點點挨近,它是一只的小鳥。然后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頭來喝茶,再偏過臉瞅瞅我有感受,它真是一只的小鳥。它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繞著我的筆尖蹦來蹦去,它更是一只的小鳥。

 �、取白墓P尖”:同桌互讀。

  ⑸“肩頭睡”:作者為什么不驚擾它?他當時有什么感受?

  三、回讀一至六自然段

  1.看來,在作者的精心呵護下,小珍珠鳥的活動地點變了,我們感到它的活動方式、性格也變了,它越來越親近“我”、信賴“我”了,透過小珍珠鳥的變化,你感到僅僅是小珍珠鳥信賴作者嗎?

 �。ù篪B也信賴“我”,它們允許自己的孩子飛出籠子,與“我”親近)

  2.文中哪些語句體現出一對大珍珠鳥也信賴“我”?請找出來。

  3.朗讀自己所畫的句子。

 �、潘鼈兙拖穸氵M深幽的叢林一樣安全;從中傳出的笛兒般又細又亮的叫聲,也就格外輕松自在了。

 �、菩▲B的影子就在這中間隱約閃動,看不完整,有時連籠子也看不出,卻見它們可愛的鮮紅的小嘴兒從綠葉中伸出來。

 �、撬鼈儽銤u漸敢伸出小腦袋瞅瞅我。我們就這樣一點點熟悉了。

  四、關注描寫人的語句,體會信賴上彼此創造的

  1.教師:不論是大鳥,還是小鳥,都對“我”產生了信賴,但這珍珠鳥一家為什么會對“我”產生信賴呢?(是“我”精心呵護它們的緣故)畫一畫描寫“我”精心呵護珍珠鳥的語句。讀一讀,體會“我”對鳥的愛。歸納出:不看——不管——不傷害——不�!粚�。

  2.此時,我們再來體會作者的感受。你感到僅僅是鳥信賴人嗎?

  五、拓展延伸

  1.教師:作者僅僅是想表明生活中需要人與鳥之間的信賴嗎?(人與人之間也需要信賴)

  2.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體會。

  六、課堂小結

  因為愛,作者對珍珠鳥一家呵護備至;因為愛,作者筆下的小鳥也充滿了靈性。大千世界,處處都需要關愛,處處都需要信賴。讓我們再深情地讀讀作者那富有哲理的話吧!

  齊讀:“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七、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給下列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細膩(ní nì)畫框(kuāng kuàng)待一會兒(dāi dài)

  3.用下列詞語造句。

  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

  先……然后……再……

  4.我是怎樣逐漸得到珍珠鳥的信賴的?

  思路提示:不看——不管——不傷害——不�!粚憽�

  5.根據內容填空,回答問題。

  陽光從窗外射入,透過這里,吊蘭那些無數指甲狀小葉,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駁駁,生意蔥蘢。小鳥的影子就在這中間隱約(閃動),看不(完整),有時連籠子也看不出,卻見它們(可愛)的(鮮紅)的小嘴兒從綠葉中伸出來。

 �、鸥鶕n文填空。

  ⑵“斑斑駁駁”在課文中的意思是。

  ⑶“無數指甲狀小葉”寫出了。

 �、取吧馐[蘢”說明了。

  附:板書設計

  珍珠鳥

  大鳥:伸腦袋瞅瞅

  珍珠鳥小鳥:探腦袋屋里飛信賴人

  喝茶水啄筆尖肩頭睡

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深入閱讀人物傳記。了解項羽生平事跡,更要學會從字里行間去分析人物;

  2、對項羽進行辨證的認識、評價;

  3、對傳記文學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4、學會用批判的眼光去觀察,去思考。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總體把握《項羽本紀》的內容,了解《項羽本紀》在《史記》中的重要地位。

  2、通過品讀第1—2節了解項羽家世與早年情況,從而自主歸納項羽早期性格特點。

  3、通過疏通課文,掌握重要文言詞語,歸納各種文言現象。

  4、品讀第3節,疏通文意,了解巨鹿之戰,并掌握各種文言現象。通過把握“巨鹿之戰”,分析并了解項羽的將帥神威。

  教學重點:掌握重要文言詞語,歸納各種文言現象。

  一、導入新課:

  提問:課前讓大家查閱有關項羽的故事或詩文,下面請幾位同學來交流一下。

  明確:(1)鴻門宴、四面楚歌等故事(2)李清照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毛澤東的“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等。

  二、內容介紹:

  秦二世的殘暴腐朽,給人民造成了無窮無盡的災難。大澤鄉陳勝揭竿而起,各地紛紛響應,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國。項羽,就是在這場轟轟烈烈的農民大起義中涌現出來的一位英雄,一個悲劇式的英雄。他勇猛善戰,叱咤風云,顯赫一時,在擊敗秦軍,推翻秦王朝的過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績;但在推翻秦朝統治以后,他目光短淺,策略錯誤,企圖恢復春秋、戰國時代的封建貴族政治,加之燒殺破壞,終于喪失民心,軍敗身亡。

  《項羽本紀》是《史記》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從歷史上說,本文具體記錄了楚漢相爭時期波瀾壯闊的歷史風云,從文學上說,本文是我國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為中心的敘事藝術杰作,文中描繪的一幅幅驚心動魄的戰爭畫卷,塑造的項羽這一叱咤風云的悲劇英雄形象,對后世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都產生過巨大的影響。文中破釜沉舟、鴻門宴、四面楚歌、烏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戶曉,歷代傳誦。

  《項羽本紀》全面記載了項羽生平事業的興盛衰亡歷程,其中著重描繪的是這個英雄人物在短暫而大起大落生平中的四個關鍵階段:1、吳中起兵,是項羽一生事業的起點;2、巨鹿之戰是他輝煌功業的頂點;3、鴻門宴,是他生平、事業中由盛而衰的轉折點;4、垓下戰敗自刎,是他英雄末路的終點。清人鄭板橋曾說:“《史記》一百三十篇中,以《項羽本紀》為最。而《項羽本紀》中,又以巨鹿之戰、鴻門之宴,垓下之會為最。反復誦觀,可歌可泣在此數端耳�!�

  本文節選了項羽家世與早年情況、巨鹿之戰、垓下之戰三部分。第一部分交代項羽身世及其性格中“才氣過人”和“不肯竟學”兩個側面,并以個性化的語言,初步展現共心胸器度;“巨鹿之戰”部分以極為精彩而有氣勢的情節與文字,生動展示出項羽勇猛善戰,所向披靡的將帥神威;“垓下之戰”則通過帳中別姬、東城快戰、烏江拒渡、“為德”自刎等情節,描繪出項羽性格的多個側面:或英雄氣短,慷慨悲歌;或憤懣不平,決死快戰;或叱咤陣前,神威不減;或兵敗自刎,坦蕩磊落??,從而以極盡輾轉騰挪之能事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傳達出項羽這一悲劇英雄的形象與神采,表現出司馬遷極為高超的人物形象的刻劃藝術。

  三、品讀第1—2節:項羽家世與早年情況品讀,歸納項羽早期性格特點。

  1、疏通課文,掌握重要文言詞語,歸納文言現象

  第一節:①季父:父之幼弟,即小叔父。“季”,兄弟中排行最小的。

  第二節:②去:放棄,丟下。③竟學:學到底�!熬埂�,終于,完畢。④逮:及,指有罪相連及。⑤請:求,要。書:信。抵:到達,這里是送達的意思。⑥以故:因此。已:止,了結。⑦皆出項梁下:意思是都不如項梁。⑧繇:同“徭”。⑨陰:暗中。部勒:部署,組織。賓客:“指客居吳中依附項梁的人。子弟:指吳中的年輕人。⑩妄言:胡亂說。(11)族:滅族,滿門抄斬。(12)扛:兩手對舉。(13)雖:即使。憚:害怕。

  2、在理解了文意的基礎上提問:第1、2節寫什么內容?

  明確:一介紹項羽家世:世代為楚將,祖父為秦戮;

  二介紹項羽少時由項入吳后的學習情況(求學項梁),突出“才氣過人”和“不肯竟學”;觀秦王巡游時的“言志”之語“彼可取而代也”(觀帝出游)。

  3、思考以下問題:

 �、傥恼麻_頭對項羽家世的介紹有何寓意?

  明確:出身武將世家,與楚淵源深厚。

 �、陧椨鹪缒甑膶W習態度以及面對秦王的“言志”所顯示出的性格特點,和他以后的成功與失敗,有什么潛在聯系?

  明確:少時即胸懷大志,才智非凡,有叛逆精神。但幾次學習“不成”、“不成”、“又不肯竟學”,使之缺乏謀略。

 �、墼嚤容^:三人話語在內容、語氣、思想上的異同。

  項羽“彼可取而代之也�!�----看不起,胸懷大志。( “悍而戾” )

  劉邦“嗟乎!大丈夫當如是也!”---豪情壯志,大丈夫氣概。(“津津不勝其羨”)陳勝“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平等的觀念,激勵人心。

 �、壅f明:按紀傳體史書慣例,人物傳記開始要介紹傳主的家世及生平初期的情況。古人認為“不凡之人,必異其生”,即凡是后來做出非常事業的`人,必定會在其人生之初顯示某種征兆。本段對項羽的有關描寫,似也有此寓意。

  因項羽一生的成敗都與項梁的影響有關,所以文中對項羽這二層內容的介紹,都籠罩在項梁的形象之中。但項羽的形象已初見端倪。

  4、選文隨后省略的“吳中起兵”一段,敘述的是項羽隨叔父項梁在吳中響應陳涉、起兵反秦的情況。

  同學們課后可在網上或圖書館找到這段內容自行閱讀,想一想省略的這一段在主體描寫項梁的同時,側面交代了項羽的哪些事跡?從中顯示出項羽怎樣的氣質性格,這對以下集中描寫項羽的事跡及塑造其形象,有什么作用?此外,同學們還可就下列問題,展開討論,并可以結合自身情況及思考結果寫出表達觀點,抒發感想的議論文章;

 �、夙椓鹤陨淼男愿衿鞫燃捌鋵︘椨鹪缙诘呐囵B教育,對項羽日后的性格的形成及一生的事業成敗,產生了哪些影響?

  ②項羽早年情況對其一生起制約作用的事例,對一個人在青少年時期為未來發展而明確學習態度、培養氣質性格、選擇事業方面而言,可提供哪些啟發?

  四、簡介“吳中起兵”等省略的有關情節

  項羽隨項梁在吳中響應陳勝、起兵反秦后,接受如召平以陳勝名義的命令,從江東吳中“渡江而西”。沿途收編或兼并了好幾支軍隊,氣勢大振。陳勝死后,劉邦也來投奔。項梁采納范增建議,立楚懷王的孫子為楚懷王。其間項羽受遣攻下襄城,之后項梁又屢敗秦軍,

  項羽與劉邦還率軍斬殺了秦宰相李斯的兒子李由。一連串的勝利使項梁驕傲起來,拒絕了宋義“將驕卒墮者必敗”的勸諫,終于導致以楚為首的聯軍被章邯所率的秦朝援軍擊敗,項梁也戰死,從而使反秦義軍在陳勝死后,又一次遭受到重創。秦軍則趁機將反秦陣營的趙國君臣及軍隊包圍在巨鹿城,與趙國及諸侯援軍形成決戰局面。

  五、品讀第3節:巨鹿之戰

  1、疏通文意,概括大意。

  (1)重要文言詞語:

  河:這里指漳河。②少利:勝利不多。③釜:鍋。甑(zèng,憎):做飯用的一種瓦器。④冠諸侯:在諸侯軍當中居第一。⑤壁:壁壘,營壘。⑥縱兵:出動軍隊�!翱v”,放。⑦惴(zhuì,贅)恐:恐懼。⑧轅門:即營門。古時軍營用兩輛兵車豎起車轅相對為門,所以叫轅門。⑨膝行而前:跪著向前走�!跋バ小保邢ドw行走。

  2、說明:在這場決定雙方勝負存亡的關鍵性決戰中,項羽充分展示出其勇猛善戰,一往無前的將帥神威,使他的一生功業發展到了頂峰。明代茅坤說,巨鹿之戰是“項羽最得意之戰,太史公最得意之文”。文中自“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鎮楚國,名聞諸侯”以下對巨鹿之戰的正面描寫部分,雖文字不多,卻極有氣勢,尤為精彩,值得反復誦讀。

  3、在巨鹿之戰中,作者運用了什么手法來描寫戰爭?表現了項羽什么的形象?大量采用短句有什么效果?

  明確:明人唐順之認為巨鹿之戰是“項羽最得意之戰,太史公最得意之文”。在這場決定雙方勝負存亡的關鍵性決戰中,項羽充分展示出其勇猛善戰,一往無前的將帥神威,他的一生功業發展到了頂峰。故而側重展現其將帥神威形象。破釜沉舟、勢如破竹,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三個“無不”、兩個“莫敢”從側面極力渲染烘托項羽的將帥神威。

  4、隨堂思考:

  (1)我國古代散文中的戰爭描寫,與小說中側重于兵戎相見的正面描寫不同,多側重于雙方戰略的形成、人心向背、雙方的內政、外交等戰爭諸因素的交代。對戰爭的交鋒場面及結局,一般不多著筆墨。思考這種寫法和傳奇、武俠小說中側重交戰場面描寫的手法相比,有什么好處和不足?

  (2)回顧必修三《鴻門宴》

  巨鹿之戰基本消滅了秦軍主力,并使秦王朝內部出現分裂,導致秦軍首領章邯投降。項羽在納降秦將,并在新安坑殺秦朝20萬降軍后,繼續向秦地進軍,于公元前206年12月攻破函谷關,進駐鴻門。此時項羽年僅28歲,即成為各諸侯軍的統帥,事業上可謂如日中天。

  巨鹿之戰是項羽等人受楚懷王派遣,從北路擊秦時為救趙國而遭遇的大戰。同受派遣而從南路攻秦的劉邦,則由于項羽主戰的巨鹿之戰吸引了秦軍主力,而得以長驅直入,率先入關,從而與因戰爭耽擱而后來入關的項羽,發生了反秦軍隊中的內部沖突。這一沖突導致了鴻門宴上刀光劍影的明爭暗斗,并由此拉開了繼秦代滅亡之后楚漢數年相爭的序幕。而項羽性格中的長處短處都在鴻門宴上得到集中體現,他畢生的功業及生命歷程,也以此為標志,出現了重大轉折。

  鴻門宴一段已選入必修課本,本書對這一段內容予以簡單介紹,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品讀本文所選的《垓下之戰》時,對項羽生平和垓下之戰的背景,有個全面、系統的了解、把握,并由此思考或討論:鴻門宴的結局對項羽的人生歷史和楚漢相爭的最終結局,產生了怎樣的重大影響。

  六、課后作業:

  鞏固前知,預習4—8小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品讀第4-8節,疏通文意,掌握主要內容。

  2.體會項羽在“烏江自刎”時的悲壯。

  教學重點:

  1.掌握各種文言現象。

  2.能用辨證的眼光來看項羽的人物形象。

  一、品讀第4-8節:

  鴻門之宴拉開了項、劉楚漢相爭的序幕,項、劉由此開始了長達五年的政權爭奪戰。項羽在鴻門宴后進入咸陽,燒殺搶掠后又東歸,分封天下諸侯王,并自立為“西楚霸王”,不久又派人擊殺楚懷王。劉邦被項羽分封到蜀地為漢王,僅三個月就率先引發了楚漢戰爭,并于公元前205年春率50萬軍隊東伐項羽。雖屢遭敗困,但均得逃脫,并用反間計除去項羽身邊的范增。公元前203年,劉、項以鴻溝為界平分天下,議和罷兵后,劉邦又違約擊楚。幾經反復,項羽不斷被削弱,終于在公元前202年,被劉邦主力和諸侯聯軍合力包圍于垓下。項羽在悲歌別姬后,率僅28騎殘部,與數千漢軍展開了生平最后一次“快戰”,終于自刎于烏江邊。

  1、品讀第4節:悲歌別姬

  (1)掌握重要文言詞語并翻譯句子。

  原文:項王軍壁(于)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

  解詞:壁:營壘,名詞活用為動詞,扎營、駐扎兵:軍隊及:以及之:代詞,指代項王軍

  翻譯:項王軍隊在垓下駐扎。軍隊很少,糧食也完了,漢軍以及諸侯的兵馬把他們包圍了好幾層。

  原文: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解詞:夜:在夜晚,名作狀楚:用楚地方言,名作狀驚:驚異

  這句話,所顯示出來的一個成語:四面楚歌。

  翻譯:在夜晚聽到漢軍營的四面八方都用楚地方言唱歌,項王于是非常驚異地說道:“難道漢軍已經全部占有了楚國嗎?(不然)這漢營中楚人怎么這么多呀!

  原文:項王則夜起,飲(于)帳中。

  解詞:則:于是夜:在夜間,名作狀

  翻譯:項王于是夜中起床,在營帳中飲酒。

  原文: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項王)常騎之。

  譯文:有美女名叫虞,常受寵幸而跟隨在項羽身邊;有匹駿馬,名叫騅,(項王)經常騎著它(行軍作戰)。

  原文:于是項王乃悲歌忼慨,自為詩曰:

  解詞:于是:在這時忼慨:同“慷慨”,情緒激昂(忼,慷的古字)

  譯文:就在此時,項王情緒激昂悲憤地唱起歌來,自己作詩唱道,

  原文:“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解詞:兮:語氣詞,多用于詩賦中,啊,呀蓋:超過時:時運逝:奔馳

  譯文:“力氣能拔起大山呀,英雄之(豪)氣超過全世,時運不利啊,烏騅馬也不奔馳。原文: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解詞:奈何:怎么辦若:第二人稱代詞,你奈??何:固定句式,對??怎么辦譯文:烏騅馬不奔馳啊,我可對你怎么辦?虞姬啊虞姬,我對你怎么辦呀!”

  原文:(項王)歌數闋,美人和之。

  譯文:唱了好幾遍,美女虞姬也應和著唱了一首詩。

  原文: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解詞:泣:眼淚;哭莫:沒有誰

  譯文:項王流下了幾行眼淚,左右的將士都哭起來,沒有人能仰視。

  (2)賞析項羽的《垓下歌》,可與劉邦《大風歌》比較

  《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明確:《垓下歌》“悲歌慷慨”“泣數行下”體現項羽的多情。無奈的悲憤,表現英雄末路的悲哀。項羽霸王別姬的悲歌形象與他叱咤風云的形象,融合于項羽一身,人物形象豐滿。在垓下被圍悲歌別姬,主要是渲染一種悲劇氛圍,表現出作者對項羽的憐惜之情。

  《大風歌》是劉邦在徹底擊敗項羽,做了幾年皇帝后回家鄉沛縣時,在歡樂的宴會上哼唱的一首詩。這是一首豪情滿懷的歌。

  《垓下歌》和《大風歌》說不上有多少藝術性,但十分確切地表明了“詩言志”的道理。直抒胸臆,表達自己的情感、志向。

  (3)思考:“霸王別姬”中項羽為什么哭了?如果刪掉“左右皆泣,莫能仰視”效果如何?

  明確:項羽意識到無可挽回的失敗命運已經降臨到頭上了�!捌鼣敌邢隆�,一個英雄的哭,一臉英雄的淚。熱淚滾滾,迸涌而出,是不可遏止的悲痛,不期而然的流瀉。

  周圍的人一方面受感染不忍看,因同情而跟著悲泣,一方面因敬畏之情而不敢與項羽的目光相遇,怕傷他自尊。

  本文雖是歷史傳記,其中卻多有這樣的細節描寫,如“夜聞楚歌”、“項王悲歌”、“虞姬和歌”、“左右皆泣”、“莫能仰視”等,并且在這些細節多有對歷史事實合理的藝術加工,如“慷慨悲歌”令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塑造了有血有肉的悲劇英雄形象。

  3、說明:

  近人郭嵩燾評論“垓下之戰”的描述是“項王自敘七十余戰,史公獨記巨鹿、垓下兩戰為詳。巨鹿之戰全用烘托法,??而垓下(則)顯出項羽兵法及其斬將搴旗之功。”其實,在司馬遷筆下,無論是悲歌別姬還是快戰東城,無論烏江拒渡還是“為德”自刎的描寫,都能“于勢窮力盡處自顯神通”。閱讀時可仔細體味。

  司馬遷在《垓下之戰》中對項羽形象的刻畫,不僅極為生動極具神采,極有氣勢,而且筆法曲折多變,極具戲劇性和藝術韻味。品讀本段時,注意細讀項王別姬一段,分析其中展現的項羽叱咤風云的性情中的另一個側面。

  二、品讀第九小節

  1.隨堂討論:自主探究司馬遷對項羽的評價(分小組討論)

  2.教師說明:投影歷史上對項羽的評價

  劉邦對項羽的評價

  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選自《史記高祖本紀》

  思考:以下三位詩人對項羽兵敗自殺各持什么態度?

  題烏江亭(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烏江亭(王安石);百戰疲勞壯士衰,中原一敗勢難回;詠項羽(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明確:杜牧:男兒應當能屈能伸卷土重來.從“包羞忍;王安石:軍民離心,敗勢難回;李清照:項羽氣勢豪壯,令人敬仰;李清照持贊揚態度,歌頌了項羽的英雄氣概;杜牧持肯;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明確:從詩中可以看出,毛澤東認為項羽在處理和百戰疲勞壯士衰,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詠項羽(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明確:杜牧:男兒應當能屈能伸卷土重來.從“包羞忍恥”“卷土重來”分析入手. (兵家用兵)

  王安石:軍民離心,敗勢難回。根據“壯士衰”“勢難回”“肯與君王卷土來”等可得出。(民心向背)

  李清照:項羽氣勢豪壯,令人敬仰。這首詩從開始至結束都洋溢著對英雄的贊美和敬仰。(氣節)

  李清照持贊揚態度,歌頌了項羽的英雄氣概;杜牧持肯定態度,又對項羽未能重整旗鼓、卷土重來表示惋惜;王安石持否定態度,認為項羽自殺是歷史的必然。王安石的詩是針對杜牧的詩寫的,他反駁了杜牧詩中“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的觀點。 《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毛澤東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⒕猃埍P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明確:從詩中可以看出,毛澤東認為項羽在處理和劉邦的關系上犯了沽名釣譽的錯誤,最終落得自刎烏江的下場。

  三、課后作業:

  思考:項羽悲歌別姬的描寫,后來曾被改編為多種形式的作品。如元雜劇《楚霸王別虞姬》、元散曲《項王自刎》、京劇《霸王別姬》、琵琶曲《霸王卸甲》、《十面埋伏》等。有條件可讓學生視、聽或閱讀相關作品,并指導其分析其與《史記》原文的聯系與差異。

教學設計11

  教學設想:

  這是兩篇寓言,寓言的篇幅往往比較短小,都是以假托的故事蘊涵深刻的道理。我們新教材上選的這兩篇古希臘寓言就很有代表性,體現了寓言的幾個特點:篇幅短小,寓意深刻,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物。這兩則一則是神(其實也是寫人),一則是動物(蚊子和獅子)。在教學過程中,我著重把重點放在第一則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上,并且通過改變故事情節來使學生們了解寓言的寫作是取決于作者想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即寓意。授之以法后讓學生自己學習第二則寓言并且自寫寓言。

  教學目標:

  1、了解寓言的特點與《伊索寓言》。

  2、分角色朗讀,通過學習故事情節了解兩則外國寓言并概括寓意。

  3、學習改寫、編寫寓言,進一步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故事情節了解兩則外國寓言并概括寓意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在文學寶庫里,有一種詼諧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說說寓言的一般特點?能否舉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題目?(開啟學生的思維,原來寓言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已經接觸很多,消除認為寓言很高深的'情緒)

  2、學生閱讀課文導言,了解寓言的概念與特點: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特點,寓言都比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或其他事物。

  3、學生閱讀課后注釋一了解《伊索寓言》的常識:古希臘的寓言故事集。

  4、分角色朗讀,注意語氣與語調。

  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揣摩人物心理)

  師生同評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語氣、神情

  赫耳墨斯一笑二想三問(抓住笑字,赫耳墨斯形象浮現出來)

  赫耳墨斯是個妄自尊大,沒有自知之明的人。

  5、概括寓言的寓意:這些情節生動刻畫出一個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訴人們要謙虛,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6、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改編篇:假如

 �。�1)赫耳墨斯先問自己的雕塑的價格。

  (2)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來到一個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見宙斯的雕像,問道:“值多少錢?”雕像者說:“一個銀元�!焙斩褂中χ鴨柕溃骸昂绽牡裣裰刀嗌馘X?”雕像者說:“還要貴一點。”赫耳墨斯聽后,默不作聲,悄然離去。(改動了故事情節的結尾)

  寓言改動之后寓意就有改變,寓言是通過對現實想象而來的它的寫作取決于作者想告訴我們的寓意。(師生共同總結)

  7、學生自主閱讀《蚊子和獅子》

  8、一生朗讀寓言《蚊子和獅子》

  9、學生自主閱讀并概括寓意:蚊子的遭遇說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笑在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多角度從蚊子的遭遇概括)

  出示《蚊子和獅子》之改編篇:蚊子徑直朝獅子飛過去,趁獅子沒有準備,張嘴就咬,而且專咬獅子鼻子周圍沒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臉都抓破了,也沒抓到蚊子。蚊子戰勝了獅子,就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飛走了。

  通過與文中寓言相比較:去掉了蚊子向獅子宣戰和取勝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網上被蜘蛛吃掉這兩個情節,那么原文中諷刺蚊子的驕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10、小結:寓言的特點,寓言是通過對現實想象而來的它的寫作取決于作者想告訴我們的寓意。

  11、作業:根據所給的題目自編寓言

  a.嘴和眼睛的對話;b.樹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畫筆和顏料;e.貓和老鼠。(注意情節是否合理、情節和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種生活道理。一個故事最后點明寓意。)

  課后反思:

  按照新課標要達到的三個維度目標,語文教學就是要扎實活潑有序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遷移能力,發揮學生的語感和思維,發展個性,健全人格。我在這堂課的學習中,重視體現學生的遷移能力的訓練。

  1、首先開啟學生的思維,原來寓言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已經接觸很多,消除認為寓言很高深的情緒,讓學生很想了解寓言及其寫法。

  2、點擊學生的興奮點,通過改編寓言讓學生了解到原來寓言的寫作其實很簡單,就是取決于作者想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按照寓意來安排寓言故事情節。學生個個躍躍欲試。

  3、聯想與課外遷移,通過前幾步到了自編寓言時就水到渠成了讓學生主動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少數學生合作完成一篇),主動參與,挖掘學生的潛能,部分學生寫出了如《北風與太陽》、《狼與驢》等很有內涵的寓言。

  4、體現教學機智,學生在我布置自編寓言時,有部分學生提到也可以寫如黑板與粉筆的題目時,我就順水推舟加了除了我給的四個寓言題目之外可以自擬題目,學生的創造力與主人意識得到了充分尊重,提高了他們寫作的積極性。

教學設計12

  【教學目的要求】

  1、使學生初步了解一些有關太陽的知識,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知道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

  2、學習課文運用數字和比較的方法來說明事物的寫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學會用“雖然……但是……”,“如果……就……也……”造句。

  4、朗讀課文,默寫最后一小段。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學習第十課《太陽》。

  板書:太陽

  談話: 傳說在遠古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這個落下去,那個升上來,人們熱得受不了,就請來一個叫后羿的人,射下了九個太陽。還留下一個。你們說這可能嗎?我們應該怎樣認識太陽呢?我們一起來看課文。

  二、了解文章主要內容:

  1、這篇文章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2、文章是從幾個方面來介紹的?板書:特點

  關系

  三、講讀第一大段。

  默讀思考。

  這段介紹了太陽的哪些特點?是怎么介紹的?

  (一)講讀第一小段。

  1、指名讀。

  2、這小段重點介紹了什么?(板書:遠)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3、“其實,太陽離我們有三萬萬里遠……”為什么用“其實”呢?

  4、指名讀第一小段。

  (二)講讀二、三小段。

  按同樣的閱讀方法,看二、三小段,介紹了太陽的哪些特點,從哪里看出來的。

  1、指名讀第二小段。

  2、“抵”是什么意思?(查字典)

  3、你怎樣理解這段的內容?板書:大

  4、為什么我們看太陽覺得它并不大呢?

  5、指名讀第二小段。

  6、指名讀第三小段。

  7、你怎樣理解這段的內容?板書:光熱

  (三)默讀、思考:

  文章這三小段都介紹的是太陽的特點,文章用什么方法來說明太陽的特點的?

  老師小結:作者用數字和比較的`方法說明了太陽“遠、大、熱的特點”,寫得生動、真切。

  四、講讀第二大段。

  太陽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文章是怎樣說明太陽和我們的關系的,我們看課文第二大段。

  (一)指名讀第四小段。

  提問:1、文章的第一句話在這里起什么作用?

  2、從哪里看出太陽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板書:植物動物人

  3、煤炭的形成和太陽有什么關系?

  (二)指名讀五、六小段。

  1、這兩小段說明了什么?

  板書:云雨雪風。

  2、前面講到太陽和植物、動物、人的生存有密切的關系,云、雨、雪、風和我們有什么關系呢?

 �。ㄈ┲该x第七小段。

  這小段介紹了什么?板書:殺菌

  老師:有利于人類的生存。

 �。ㄋ模ǹ窗鍟┨釂枺何恼率菑哪膸追矫鎭碚f明太陽和我們有關系的?

  老師小結:太陽與植物、動物、氣候、殺菌的關系,這些都說明了太陽與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

  (五)講讀最后一小段。

  我們看文章的最后一小段,得出總的認識是什么?

  1、齊讀。

  2、指名讀第一、二兩句話。思考這兩句話與以上小段的關系?

  3、第二大段是什么樣的段式呢?

  4、文章的最后一句話起什么作用?

  五、總結全文

  這篇文章主要說明太陽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既然這是重點,前面為什么用那么一大段文字介紹太陽的特點呢?

  老師小結:

  這是一篇常識性課文,主要介紹了太陽和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有密切關系。太陽是個能發光、發熱的大火球,地球上的光明和溫暖都是太陽送來的,太陽雖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給地球上的萬物生長、人類生存送來適當的陽光溫度、氣候環境。正因為太陽有這些特點,才和我們人類有這樣密切的關系,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

  蕭乾的《吆喝》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景,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懷想,讓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蘊涵的濃郁的情趣。內容貼近生活,文字也不艱深。學生基本上可以自讀,在自讀后由學生質疑提問,師生共同解決。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積累字詞,掌握詞的讀音、意義。了解作者及其對吆喝的品味分析。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搜集整理資料及賞析語言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品味日常生活中的動人底蘊,培養學生熱愛本土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分析把握文章結構。

  2、體會語言方面的.特點。

  3、體驗作者在寫“吆喝”時的內在情感。

  教學方法

  1、自主學習法。

  2、誦讀品味法。

  3、創造性學習法。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視頻導入

  二、掌握字詞

  招徠(lá?)鉗形(q?án)鐵鉉(xuàn)囿于(yòu)隔閡(hé)餛飩(hún)(tún)佐料(zu?)餑餑(bō)小鈸(bó)雪花酪(lào)蘸(zhàn)馬趴(pā)兜里(dōu)秫秸桿(shú)(jiē)鹵煮(l?)山楂(zhā)荸薺(bí)(qí)蕎麥(qiáo)嘞(lei)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請同學們快速跳讀全文,圈點勾畫,回答下列問題。

  1、什么是吆喝?吆喝是街頭各種商販的叫賣聲,是當時小商販用于招來顧客而做出的各種音響,其實吆喝是那時媒體不發達的年代里的一種口頭廣告,起宣傳作用。也是一種如管弦樂器的藝術,耐人尋味。

  2、文中的吆喝一共介紹了多少個?都涉及了人們生活的哪些方面?2 18種。吃的、玩的、用的。

  3、叫賣者吆喝時有哪些本領?得氣力足、嗓子脆、口齒伶俐、咬字清楚、還會現編詞兒、腦子快、能隨機應變。

  4、作者是用什么順序、什么辦法把雜亂的吆喝聲整理的井然有序?

  器樂時間順序早上(5-7)從早到晚(5-9)(引入)晚上(8-9)聲樂吆喝春天,到夏天(介紹)一年四季(10)秋天,到冬天(評價)吆喝的內容吆喝的聲調吆喝的音韻節奏方法指導:當我們要把一些豐富多彩的資料整理成一篇文章時,我們就要想辦法用特定的順序,可以按時間的順序、分類的辦法整理,最主要是寫文章時,要用過渡句、總起句。這樣我們的文章內容就會介紹的很清楚,內容也很集中,讓讀者一看就明白。

  四、精讀美文,探究美點。

  1、在調查中你最喜歡那一句吆喝?

  用我以為最有趣,因為句式來回答。(提示從修辭、音調、押韻等角度評析)

  2、欣賞課外吆喝聲。說說它們各自有什么特點?

  五、體味情感

  1、作者對北京的吆喝聲懷有怎樣的感情?(喜愛)

  2、對這些漸漸失去的吆喝聲又懷有什么樣的情感?從哪句話、哪個詞可以看出?(遺憾、惋惜)

  3、文中最后一句包含著作者怎樣情感?(期望)

  六、創作吆喝

  1、選取自己熟悉或喜愛的商品創作一則吆喝廣告。(創作包括內容、喊腔、若能京腔最好,也可以用自己的方言。)

  七、小結

  八、課后作業

  觀察在街頭做生意的人吆喝時的外貌、動作、神態、語言等,作一個片段描寫。200—300字。

教學設計14

  教材簡說

  很多遠古時代的生物已經滅絕了,像三葉蟲、恐龍等。我們要想了解它們的生存情況,只能通過對它們的化石進行科學的研究�;枪糯锏倪z體、遺物或遺跡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厚厚的地層好比一本碩大無比的書,夾藏在不同地層里的化石就像一種特殊的文字,記錄著古生物生存活動的歷史和地層的年齡,它是人類開啟地球宮門的一把鑰匙。因此,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幫助人們確定地層的年代。

  值得慶幸的是,一些古老的生物擺脫了重重磨難,頑強地生存到現在,如,本課所介紹的銀杏樹、大熊貓和中華鱘,成為人們研究古生物的活化石。扇形的小葉子,長得很慢卻有著營養豐富的果實,世界上最古老的樹種之一,這就是銀杏樹。肥胖的身體,粗壯的四肢,猶如戴著墨鏡的黑眼圈,這就是大熊貓。尖而長的大嘴,核桃大的眼睛,體長可達四五米,體重可達半噸的水中動物,這就是中華鱘。

  學習本課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讓學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增強他們關注科學、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一、看圖引入,揭示課題:

  1、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將帶大家到北京古生物博物館去參觀參觀,怎么樣?(播放課件)

 �。ǔ鍪尽翱铸埞趋阑�,恐龍蛋化石,始祖鳥骨骼化石,蜻蜓和蝴蝶化石,三葉蟲化石,枝蒎厥化石,考古學家正在挖掘化石”)

  欣賞完這些圖片,你們知道它們都是什么嗎?(板書:化石)

  引入化石:你們知道什么是化石嗎?

  師:老師告訴你們吧,在遠古時代,地球上生活著許許多多古生物(包括動物和植物),它們死后,遺體被埋入地層,經過億萬年的演變,它們的遺體逐漸變得像石頭一樣堅硬,我們就把它稱作化石。

  明白了嗎?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也是跟化石有關的,(補充課題:活化石),請齊讀課題。咦?怎么多了一個字“活”?你們有什么問題嗎?

  2、學生質疑。

  3、師:如果你想了解的話,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好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認知生字:

  1、按要求讀書:

  (1)輕聲讀課文,借助“樹葉”里的生字,讀準字音。

  (2)找一找,課文里寫了幾種“活化石”?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指名分小節讀課文。

  4、師生評議。結合讀好幾個生字:

  悉 鱗 肉 稀

  5、再讀課文,找一找一共寫了幾種活化石?作上記號。

  6、匯報:銀杏樹 大熊貓 中華鱘

  7、師:是�。∵@些動物、植物都是生活在遠古時代,它們擺脫了重重磨難,頑強地生存到了現在,所以科學家把它們叫做“活化石”。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指導學習課文第二小節,結合訓練:

  1、課文是怎樣介紹“活化石”的呢?首先請大家讀讀第二小節,一邊讀課文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可以用筆畫出自己認為重要的句子。

  2、學生自由讀第二小節。

  3、匯報交流:

 �。�1)“一片片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觀察圖片和實物)

  “一片片”和“一把把”能換成“一片”和“一把”嗎?為什么?你能舉個例子嗎?

  像這樣的詞語還有很多很多,誰能說幾個呀?

  填空:一塊塊( ) 一條條( ) 一棵棵( ) 一只只( )

 �。�2)理解“公孫樹”“白果樹”:為什么叫“公孫樹”“白果樹”?

  師:老師找到了一棵名副其實的“公孫樹”,想看看嗎?(出示課件師描述)在山東省最南端的新村鄉,當地群眾為一株被冠為“銀杏王”的古老銀杏樹過了3000歲“生日”。 此樹高41.9米,胸圍8米,直徑2.6米,樹冠根系面積五六畝。老樹王雖歷經滄桑,依然枝繁葉茂,生機盎然。

  師:其實,銀杏樹是一中很美的樹,有位小朋友寫下了一篇優美的文章,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吧!

  (配樂師誦讀)我很喜歡銀杏樹,因為它很美麗。我發現,它的葉子隨著春、夏、秋、冬季節的變換呈現不同的顏色和形狀,四季的.形狀我都喜歡。 春天,銀杏樹枝頭嫩綠的葉子,在微風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在陽光的沐浴下,閃爍著生命的光芒。 夏天,日照充足,葉子長成扇子的模樣,綠得似乎一碰就會滴下油來。在酷暑難耐時,如坐在銀杏樹下閱讀,一陣風吹過,千萬只小扇子為我煽風,那份涼意,那份舒暢真是如同生活在仙境里一般。 秋天,片片黃葉紛紛揚揚地落下來,像一只只黃蝴蝶在追逐嬉戲。 冬天,銀杏樹落光了葉子,將自己包裹起來,等待著嚴冬的來臨。他似乎蒼老了,卻仍在風雪交加的日子里頑強地挺立著。

  銀杏樹也開花,但很小,常常被人忽略。它開的花是白里帶點淡黃色的。小花結出的果子卻是人們喜歡的。銀杏的果子像一只只小橄欖球,乳白色殼子里面躺著一個淡綠色的胖胖的果仁,非常好吃,還帶有一點微微的苦味。我常跟媽媽用微波爐烤著吃,只需小火一分鐘,就聽到微波爐里傳出“叭叭”的聲響,不一會兒,果殼裂開了,我的口水都流出來了。

  師:你們覺得美嗎?讀一讀你喜歡的句子吧!

  現在你喜歡銀杏樹了嗎?那就讓我們一起美美地讀一讀課文吧!

 �。ńo讀得特別好的小朋友獎勵一片銀杏葉片作為紀念)

  四、自主學習第三、四小節,結合訓練:

  1、課文還寫了兩種“活化石”------大熊貓和中華鱘,小朋友們能自己讀懂嗎?試一試吧!也像剛才老師那樣,一邊讀一邊想一邊記,同桌合作,把讀懂的內容向大家匯報,把不懂的地方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好嗎?開始吧!

  2、學生合作學習第三、四小節。

  3、匯報交流:

  (1)“大熊貓是我們熟悉的動物,非�?蓯�。”

  你知道“熟悉”的意思嗎?你對什么很“熟悉”?請說一句話。

 �。�2)“滅絕”是什么意思?誰知道其他動物為什么會“滅絕”的呢?

  師:一只成年大熊貓的體重大概90—135千克。四腳站立時,肩膀部位的高約0.9米,身長大約1.5米。雄性大熊貓比雌性約大10%。

  大熊貓的體形非常適應森林環境。雖然大熊貓笨重的體態和“內八字”的腳步使它顯得笨手笨腳,但實際上它卻出奇的靈活。它甚至可以用后腳夠到腦袋。強壯的前腿和厚實有力的肩膀使它們爬起樹來身手矯健,遇到敵人時也能化險為夷。靈活的身體使它們能輕松地穿過茂密的竹林。大熊貓腿短,走起路來離地面很近,因此走得很慢,即使是逃離險境時,也只不過是慢騰騰地邁著小步連跑帶顛。野生大熊貓的壽命約為20年。

 �。�3)“它身上披著大片的硬鱗,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張大嘴又尖又長,樣子怪怪的�!�

  “稀有”,稀少,少見。

  為什么中華鱘會“稀有”呢?

  指導朗讀。(指名讀,齊讀)

  師生評議。

  五、演讀課文:

  1、師:銀杏樹,大熊貓和中華鱘,科學家把它們叫做“活化石”,我們要好好地保護它們,假如你是博物館的講解員,要給前來參觀的游人作解說有關“活化石”的內容,你該怎么說呢?想試一試嗎?

  2、(師示范):我是銀杏樹,就是大家常說的白果樹,我是幾億年前的樹種,十分珍貴,我的樣子很容易辨認,一片片葉子就像一把把小扇子。我長得很慢很慢,如果你小時侯種下了我,一直要等到你當上了爺爺奶奶,才能吃上我的果子,所以我又叫“公孫樹”。

  3、(小組合作)選擇一種“活化石”介紹給游客。

  4、各組派代表上臺演說。

  5、師小結:學了這篇課文,使我們對活化石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小朋友們,在我們這個地球上還有許多從遠古時代生存至今的生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課件欣賞:)生活在3.5億年前的腔棘魚;4.5億年前的鸚鵡螺

  和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的娃娃魚;桃花水母;寬咽魚;紅豆杉,已經1200歲了;稀有物種桫欏;浙江百山祖冷杉。

  六、課外延伸:

  1、請你寫一寫:仿寫一篇有關于小動物的作文;

  2、請你讀一讀:《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3、請你查一查

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根據提供的信息,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鞏固有關百分數、折扣、納稅、利率等知識。

  2.能根據計算結果對方案進行合理選擇。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行探索、分析、對比,選擇合理可行的方案;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現實意義,感受數學在生活應用中的價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綜合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鞏固有關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問題。

  教學難點:能根據結果分析方案的合理性,并做出正確選擇。

  三、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每當過節放假,商場里總是有形形色色的'促銷活動,說說你都碰到過哪些促銷活動?

  2.有時,同一品牌在兩個商場活動不同,需要我們通過對比選擇其中更為劃算的。紅紅媽媽就碰到了這樣的情況,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怎么選擇更合理。

  【設計意圖】對于商場的促銷,學生并不陌生,從生活問題引入新課,讓學生知道今天的學習內容就在身邊,具有現實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

  (二)展開情境,綜合應用

  1.教學教材第12頁例5。

  課件出示題目: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銷活動,在A商場打五折銷售,在B商場按“滿100元減50元”的方式銷售。媽媽要買一條標價230元的這種品牌的裙子。(1)在A、B兩個商場買,各應付多少錢?(2)選擇哪個商場更省錢?

 �、僮x題。說說這兩個商場的活動各是什么?并說說自己對這兩個活動的理解。重點理解B商場“滿100元減50元”的意思。

  ②析題:想想按兩個商場的活動,在A、B兩個商場買各付多少錢,該怎么計算。

  ③解題:獨立完成。

 �、芙涣髋c反饋:集體訂正,并得出結論。

 �、莼仡櫵伎迹哼@兩個促銷方式,在什么情況下付的錢是一樣的?如果媽媽還想在這個品牌里買一件上衣,你推薦她在哪里買?為什么?

  【設計意圖】本節課是在之前百分數的應用上進行的,在分析解答時要有一定的側重。像該例題教學,學生明確“滿100元減50元”的含義后,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行去完成。而在此基礎上增加的思考環節,則是對百分數意義的進一步理解和鞏固,可以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進行取舍。

  2.嘗試練習教材第12頁“做一做”。

  課件出示題目:某品牌的旅游鞋搞促銷活動,在A商場按“滿100元減40元”的方式銷售,在B商場打六折銷售。媽媽準備給小麗買一雙標價120元的這種品牌的旅游鞋。(1)在A、B兩個商場買,各應付多少錢?(2)選擇哪個商場更省錢?

  ①獨立完成。

 �、诮涣鞣答仭�

  ③思考:不計算,你知道哪個商場更省錢嗎?為什么?

  3.小結:在商場促銷活動時,咱們通過對比、思考來選擇更省錢的方案。數學在我們生活中還是大有用處的。

  (三)鞏固練習

  1.基礎練習

  課件出示教材第15頁練習二第14題。

  爸爸想在網上書店買書,A店打七折銷售,B店滿69元減19元。如果爸爸想買的書標價為80元。(1)在A、B兩個書店買,各應付多少元?(2)在哪個書店買更省錢?能省多少錢?

  ①學生獨立完成。

  ②集體訂正。

  2.提升練習

  (1)課件出示教材第15頁練習二第13題。

  百貨大樓搞促銷活動,甲品牌鞋滿200減100元,乙品牌鞋“折上折”,就是先打六折,在此基礎上再打九五折。如果兩個品牌都有一雙標價260元的鞋,哪個品牌的更便宜?

 �、僮x題:了解兩種品牌鞋子的促銷活動。

  ②析題:想想乙品牌的“折上折”是什么意思?你能舉個例子嗎?

 �、劢忸}:完成計算。

 �、芊答仯杭w訂正,得出結論。

 �、萃卣顾伎迹合胂胧裁辞闆r下買甲品牌比較便宜,為什么?想一個數據驗證一下。

  (2)課件出示教材第15頁練習二第12題。

  媽媽有1萬元錢,有兩種理財方式:一種是買3年期國債,年利率4.5%;另一種是買銀行1年期理財產品,年收益率4.3%,每年到期后連本帶息繼續購買下一年的理財產品。3年后,哪種理財方式收益更大?

  ①讀題:了解兩種理財方案。

 �、谖鲱}:單從“年利率”來看,你認為哪一種理財方式收益更大?想想3年期和1年期在操作上有什么不同?“每年到期后連本帶息繼續購買下一年的理財產品”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說:銀行1年期的理財產品在第二年的時候本金可以變更為多少?第三年呢?

 �、劢忸}:根據分析獨立完成。

 �、芊答仯杭w訂正,對錯題進行分析,得出正確結論。

  【設計意圖】適當地調整練習的順序,使得練習的設置更具有層次性,更符合學生思維的發展順序。同時教師的指導工作也由放到扶,使學生實現更高的發展。

  (四)回顧全課,總結本課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2.總結:在生活中,很多時候都會用到數學知識,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分析、計算,最終選擇最佳方案。

《影音先锋亚洲成aⅴ人在,美女扒开尿口给男人看,永久免费看黄软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的設計07-17

蟬教學設計優秀教學設計04-05

ai教學設計 ai的教學設計10-13

怎樣教學生構思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及教學思路12-28

教學設計07-11

《》教學設計09-27

掌聲教學設計 《掌聲》教學設計優秀07-16

教與教學教學設計01-12

課程設計教學設計12-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舒兰市| 枣强县| 马鞍山市| 鹤岗市| 汉阴县| 象州县| 上饶市| 锡林郭勒盟| 双江| 鄂托克前旗| 南宁市| 九江县| 盐亭县| 蓬安县| 赣榆县| 萍乡市| 礼泉县| 台东市| 本溪| 木里| 乌苏市| 贺兰县| 灵台县| 巴里| 读书| 淮南市| 三河市| 青海省| 三门峡市| 扬中市| 宁津县| 明光市| 阜城县| 恩施市| 兴城市| 宁安市| 虎林市| 临桂县| 长治市| 广南县| 仙游县|

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在回憶、觀察、分析與交流中,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鳥的美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通過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現鳥,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在對畫家的藝術作品的欣賞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欣賞評述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鳥的美感及不同種鳥的外形特點。

  難點:如何表現鳥的外形特點。

  課時安排:

  1課時

  德育滲透: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有關鳥的錄像、課件、圖片等,繪畫工具或紙造型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播放鳥的錄像片,提觀察要求:

  1、你認識這些鳥嗎?你認為鳥哪兒美?

  2、鳥有什么共同特點和不同特點?

  邊看錄像,邊說出鳥的名稱,邊思考。

  討論:

  1、鳥的外形美;

  身上的羽毛的顏色美;

  姿態美……

  2、鳥都有頭、嘴、翅膀……雄孔雀尾巴大,仙鶴腿長,鸚鵡……

  三、探究式學習活動

  組織小組討論:

  各小組同學之間利用課前搜集的鳥的圖片,向大家介紹鳥的名稱、習性和外形特點,準備向全班介紹。

  各組代表介紹特點突出的鳥。

  組織組際交流:

  引導學生欣賞畫家的作品,討論:

  (1)這幅畫是誰畫的?

  (2)荷花、花瓶、鴿子與“和平鴿”有什么關系?

  (3)鴿子畫得怎樣?

  引導學生欣賞教材中學生的作業。提問:你認為他們畫得怎樣?

  討論:

  鳥的特點比較突出,有的顏色鮮艷……

  課件演示如何畫出鳥的特點。(學生觀察思考)

  四、造型訓練活動

  布置作業,教師巡視輔導。

  小結。

  提問:通過學習這節課,你有什么想法?

  五、課后拓展

  布置課后作業:了解世界上有多少種鳥,鳥對人類有什么作用。

  教學后記

  教學本課時,我引導學生通過對鳥的`回憶、觀察、分析、表現,使學生感受、體驗鳥的美感,培養了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學生的造型能力。通過對畫家藝術作品的欣賞,引導學生了解畫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感受畫家借物抒情的非凡的創作能力。同時,通過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現鳥,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在對畫家的藝術作品的欣賞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欣賞評述能力。

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與千克,初步建立克與千克的質量觀念。

  2、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了解用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并通過看一看、稱一稱、拎一拎、估一估、數一數、說一說等活動,逐步積累對克與千克的感受。

  3、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難點:建立1克、1千克的觀念,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能力。

  教學準備

  1、將全班分成6個小組,每組準備一些硬幣,鹽,繩子等實物。

  2、多媒體課件一套。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同學們,我們來做個游戲吧,看看誰的觀察能力最強,眼睛最明亮,你們覺得現在我們教室里誰是最重的?誰是最輕的?

  教室里最重的是老師,老師的體重是100斤,最輕的是XXx,她的體重的XXx斤,而100斤,XXx斤,這些表示物體有多重的量都叫做質量,而我們說的斤,公斤,千克等都是質量的單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國際通用質量單位

  克與千克、(板書:克與千克)

  二、探究新知。

  活動

  一、認識新朋友克

  小朋友們,請你拿出紙盒子里的2分硬幣,放在手心掂一掂,猜一猜,它有多重呢?那么小朋友猜的到底對不對呢?我們需要用到稱量的工具,秤。

  1、初步認識各重秤

  物體的輕重我們可以用秤來稱量,秤的種類有很多,(多媒體課件展示)有在市場上面稱量大袋的糧食用的磅秤,有實驗室用的天平,有超市里經常使用的電子秤,還有水果店經常使用的盤秤,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根據物體的輕重程度的不同,選擇最適合的秤,我們現在要測量的是2分硬幣的質量,我們就需要用到電子秤。

  2、初步認識1g我們一起來稱量一下吧,,那么這個2分的硬幣的質量大約就是1克,請你再次用手掂一掂,說一說,你認為質量大約為1克是什么感覺呢?1克是很輕很輕的',我們用一只手就能很輕松的掂起來,我們在計量較輕的物體時,用的計量單位是克,又叫g(板書:計量較輕的物體——克、g)

  3、幾粒黃豆大約重1克

  老師今天還給大家準備了小小的黃豆,大家拿出一顆黃豆,用手掂一掂,說說,它比1克重還是比1克輕?掂的時候我看見有很聰明的寶貝,他一手拿黃豆,一手拿著硬幣,一起掂,真是一個思維敏捷的寶貝啊,那么,你得出你的結論了嗎?

  對了,黃豆比1克輕,那么,你知道幾粒黃豆的質量大約是1g嗎?動動小手,掂一掂誰愿意來分享一下你的答案,那么剛才小朋友的答案到底對不對呢?我們來驗證一下,(用天平進行驗證)原來6粒黃豆大約重1g。那么5粒對不對呢?也對,6粒小一點的黃豆和5粒大一點的黃豆

  4、猜猜我是誰

  老師昨天晚上在給大家準備學具的時候,犯了一個錯誤,我就不知道我稱量好的物體誰是誰呢?你能幫幫我嗎?

  (出示課件)

  小組合作,一起掂一掂,猜一猜,請組長說一說紙巾12g、1元硬幣6g、鹽500g、細繩比1g輕

  生活中也有很多是以克為單位的物體,小朋友們昨天回去找到了那些以克為單位的物體呢?誰愿意來分享一下(展示課前題單)

  活動

  二、認識新朋友千克、kg

  1、認識1kg一包鹽是500克,那兩包鹽呢?500+500=1000g,那到底是不是1000克呢?我們就需要用到另一個稱量的工具了,盤秤

  簡單認識一下盤秤,盤秤的單位是千克,指針指向幾就是幾千克,我們來稱量一下兩包鹽,指針指向1,即為1kg。

  思考:為什么計算出的答案是1000克,而稱量出來的答案是1kg,因為1000g=1kg,剛才我們學習了1枚兩分的硬幣大約為1g,1000枚2分硬幣呢?那么2kg的質量大約會有多少枚硬幣呢?1kg到底是什么感覺呢?

  請小組長拿出兩包鹽,放在袋子里,左手掂硬幣,右手掂兩包鹽,小組內輪流掂一掂,說一說,你有什么感覺?重的感覺,1kg用一只手掂一下就有一點困難了,說明計量較重的物體用的單位是千克,kg(板書:計量較重的物體用千克、kg)

  現在,我們再來做一個游戲吧,小組一起合作,用手掂一掂,1kg大約有幾本數學書。

  小組長匯報,教師盤秤驗證,大約4本書。

  那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說一說,你找到的生活里有那些東西可以用千克來做單位?老師也找到了一件質量為千克的物體,一起來看看吧。洗衣液凈含量5kg,蘋果凈含量25kg。

  這瓶洗衣液的上面寫著呢,凈含量2kg,那么這個凈含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們來秤一秤,咦?怎么會比2kg多那么多呢?凈含量就是指這瓶洗衣液不包括瓶子的質量是2kg,包含了瓶子就會比2kg多。

 �。ㄕ故菊n件)

  小朋友們,我們學習了克和千克,現在我們來做個練習吧,看看誰最棒。學生獨立完成,展示題單,集體訂正。

  三、總結

  我們學到了什么,請你來說一說。(學生總結,教師點評)

  四、拓展

  剛才我們上課的時候說了體重,其實我們8歲孩子的標準體重如下:只有在標準體重內,我們的身體才能更健康,長的更高,更強壯,小朋友們,回家后去秤一秤,自己的體重吧,看看你是多少kg?看看你達標了沒有?最后啊,老師還有四句口訣來送給大家,我們一起讀一讀(展示課件)希望孩子們都能有一個健康的體魄,迎接更美好的明天!下課!

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上冊。 【教學步驟】一、引入新課1.出示課文插圖。一年有四季,它們是春、夏、秋、冬,都有自己的特點,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學生看圖說圖。

  【評析】利用插圖把學生帶入詩文描繪的境界,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情感,激發學生觀察和說話的興趣。

  二、學文識字

  1.導入。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有一首兒歌寫了這些季節特有的美景。(揭題)

  2.提示方法。在讀的過程中,你遇到了困難,比如有的字不認識了,那該怎么辦呀?(學生自由讀書。教師巡視了解讀書情況)

  3.范讀:要求一邊聽教師讀,一邊找出說話的是誰,用“_”標出來。

  【評析】對一年級學生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是必要的。提示學生借助拼音幫助識字,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低段學生的朗讀水平不高,教師的范讀很重要;找一找,劃一劃的動筆動腦活動巧妙地讓學生從耳聽、眼看、腦思、手畫中全方位感知一年四季中不同的季節特征。

  4.學生匯報。(感情朗讀兒歌)

  5.學習生字。①尖尖的草芽想跟我們交朋友了。你能跟這些草芽打個招呼嗎?(學習生字“對”“說”“是”)②圓圓的荷葉夸你們太棒了,她也送來了生字寶寶。快看看我們接到的是誰。(學習生字“葉”“圓”“夏”)③谷穗也趕來了,我們快給他讓座吧。(學習生字“秋”)④頑皮的雪人跑得滿頭大汗,讓我們一起為他擦擦。(學習生字“雪”“肚”“冬”“就”)

  【評析】把讀詞悄悄地變了一下身,學生們的'朗讀聲可愛極了,原來讀詞語也可以變得有情趣呀。讓學生在“打招呼”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讀準了詞語的音,解決了教學的重難點,巧妙地把學習生字融入到情感教育之中,學生接生字寶寶,給谷穗讓座,為小雪人擦汗,讓課堂充滿了人文性。

  6.復習鞏固。①快看看,老師把拼音藏起來了,你們還認識它們嗎?②咱們來爬樓梯讀,一個詞比一個詞的聲音大些。③咱們再下樓梯讀,一個詞比一個詞的聲音小些。④我們把這些詞語放回課文中,你還能讀好嗎?(讀課文)

  【評析】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從讀有拼音的生字再到讀無拼音的生字、上下樓梯讀,最后回歸詩文中讀,層層深入,使學生的識字經歷了一個由易到難的過程。教師把詞卡從低到高粘貼,就像音樂中的音階一樣,讓學生視覺上有個新鮮感,模仿唱音階的方法,在變化中享受讀詞的快樂。

  三、游戲學句

  1.熱身運動。我們來玩游戲好不好?在玩游戲之前得先做個熱身運動。(生讀課文)

  2.游戲“排排坐”。①第一關:教師出示一個句子的亂句卡:“我、春天、是”學生排一排,齊讀。②第二關。教師出示三個句子的亂句卡:我、冬天、是、我、我、夏天、秋天、是、就是。學生交流之后派學生代表排一排,齊讀排列好的三句話。

  3.游戲“捉迷藏”。①在學生排好的句子中抽掉寫有“我”的詞卡:誰是春天?②在學生排好的句子中抽掉寫有“秋天”的詞卡:我是什么?③指導觀察以上句子,發現什么了?(都是“是”字句)④說話練習。你知道哪個季節里還有什么,能用上“是”字句來表達嗎?

  【評析】熱身運動和游戲都是變換形式讓學生讀兒歌,讓學生不知不覺中與文本對話。要讓學生愛讀書,教師就得花樣百出。同時通過游戲,讓學生在玩中認識“是”字句這種常見的句子結構,接著讓學生說熟悉的季節中有代表性的事物,用“是”字句來表達,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遣詞造句的語言能力就在這“認”“悟”“用”中悄悄形成了。

  四、指導書寫

  1.讀兒歌:七月荷葉圓,荷花別樣紅;九月谷穗彎,無花果兒香。(學生跟讀)

  2.指導書寫“七”“無”“兒”“九”。①指導學生觀察,發現前三個字中都有相同的筆畫“豎彎鉤”,引導學生區別,說出在各字中書寫時有什么不同。②教師示范寫,學生書空。③書寫以上四個字。

  3.省略

教學設計4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認識了文中的生字詞,現在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出示詞語:生機勃勃蔥綠枯黃活潑饑餓疾病

  貪婪兇殘哀嚎

  2.聰明的小朋友肯定有所發現了,這三行詞分別描寫什么?(板書:森林、鹿、狼)

  3.你能選擇其中幾個詞語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設計意圖】此處設計既幫助學生復習鞏固了字詞,又引導學生對課文的脈絡層次進行了梳理,為進一步閱讀文本做了適當的鋪墊。

  二、品讀感悟

  1.自然切入,拎出主線

 �。�1)課文是怎么評價狼和鹿的?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關鍵的詞句。

 �。�2)出示: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板書:“功臣”“禍首”)鹿是怎么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呢?就讓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2.對比閱讀,深入感悟

  (1)我們一起走進故事的發生地凱巴伯森林,默讀第1和第3自然段,把描寫森林變化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

 �。�2)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蟲鳴鳥叫,好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25年后的凱巴伯森林又是怎樣的?(指名讀)這句中有組意思相對的詞——消退、“消退蔓延。能不能換成“消失”,能不能換成?請你聯系上下文,說說“蔓延”“擴散”這里的綠色具體指什么?(灌木、小樹、嫩枝、樹皮),僅僅就這些嗎?省略號告訴我們——森林中一切能吃得到的綠色植物都被饑餓的鹿群給吃光了。(引讀)一年過去了,綠色在……枯黃在……;十年過去了……;二十年過去了……

 �。�3)看來鹿群對于凱巴伯森林的毀滅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文中許多數字直觀地告訴了我們鹿群的變化。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輕聲朗讀課文的第1和第3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4)此時你置身于凱巴伯森林里,你眼前的`這八千只病鹿又是什么樣的呢?(奄奄一息、骨瘦如柴、面黃肌瘦、哀鳴)

  (5)看著眼前枯黃的森林,八千只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病鹿,我們和當地居民一樣有著深深的疑惑:狼怎么就成了“功臣”,而鹿又成了“禍首”呢?請學生們認真閱讀第4自然段,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為什么稱狼為“功臣”,而鹿為“禍首”。

  (6)狼要吃鹿鹿要吃森林,當鹿發展得太快時,就會糟蹋森林,而狼吃掉一些鹿,等于保護了森林;同時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解除了傳染病對鹿群的威脅,等于保護了鹿,三者構成了生態平衡。當人類憑著自己的主觀意愿殺掉了狼,打破了凱巴伯森林的生態平衡,造成了林枯、鹿死的后果,于是,貪婪而兇殘的狼成了“功臣”,美麗善良的鹿卻成了“禍首”,這是人們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所以在“功臣”和“禍首”上加了雙引號。

  【設計意圖】緊扣三組對比,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通過對比內在原由及聯系,從而領悟文章要點——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禍首”的原因,進而明白文章所蘊含的道理。

  三、課堂延伸,遷移明理

  1.為了讓人類記住這段慘痛的教訓,凱巴伯森林決定召開現場大會,分別邀請了狼先生、鹿小姐、獵人大哥講述當時所發生的一切。如果請你扮演其中的一個角色,你會如何講述凱巴伯森林毀滅的一幕呢?

  2.鹿群被稱為“禍首”,覺得很委屈,它們說這一切都不是它們自己想要造成的,背后還有一個真正的禍首是——(人類)。那人類與自然的失衡還造成了哪些禍患呢?(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森林的消失,導致地球變熱;水污染嚴重,生存條件面臨挑戰;空氣污染,脆弱的大氣層無法承擔保護地球的重任。水資源缺乏,久旱的農民仰天長嘆。

  3.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學也有許多話要說,拿出筆把你最想說的一句話寫下來吧。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將聽、說、讀、思、寫,課外與課內融為一體,提升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實現知識和情感的遷移。

教學設計5

  【學情分析】

  大部分學生入學前接觸過漢語拼音,對字母的讀音和音節的拼讀有一定的基礎,只是受“先入為主”的影響個別字母和音節的發音不準確。

  【難點】

  n、l 的發音及 n、l 與韻母的拼讀。

  【教師思考】

  如按常規教學僅憑教師講解聲母音、形、義,大部分學生定會興趣索然。因此,教者應該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主動意識和創造精神,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重點】

  聲母 d、t、n、l 的形狀及 d、t、n、l 與韻母的拼讀。

  【設計特色】

  以游戲和活動為主線,自主探究,在創新中求發展。

  【信息資料】

 �。�、 d、t、n、l 的字母卡片及與單韻母相拼的翻動式卡片。

 �。�、拼音樂園的課件及“摘蘋果”游戲的掛圖。

 �。�、學生用的橡皮泥、小棒和毛線繩。

  【教學要求】

 �。薄W會 d、t、n、l 4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學會 d、t、n、l 與單韻母拼讀音節及帶調拼讀音節。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薄土暵暷福篵、p、m、f 并讓學生回憶記憶的方法。

 �。�、復習音節:ba、fo、ma、po

  設計意圖:采取指讀對讀齊讀和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一方面檢查學生以前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進行字母形狀記憶方法的遷移。

  二、聲母音的教學

 �。薄⑵匆魳穲@里可熱鬧了!今天老師還要帶小朋友到這里認識一些拼音娃娃。你們看誰來了?大屏幕演示字母 d、t、n、l 及直觀圖。

  2、小朋友,你認識他們嗎?指名試著讀一讀。教師追問:你為什么讀得這么好?讓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

  3、學生模仿讀、練讀、對讀、同座互相檢查讀,教師相機指導 n 、l 糾正的發音。

  設計意圖: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和不同發展需求,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注重他們主體作用的發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

  三、聲母形的教學

 �。�、屏幕上的圖能夠幫助你們記住 d、t、n、l 的樣子,請小朋友仔細看圖,想一想有什么新的發現,同座交流交流。(學生用以前的方法編順口溜:隊鼓鼓錘 d d d;魚兒跳舞 t t t;一個門洞 n n n;一根木棍 l l l。)

  2、你們還有什么好辦法記住他們嗎?小組討論一下。學生聯系日常生活暢所欲言。(馬蹄印 d d d、用手指擺d的 形狀;小傘把 t t t、倒拄拐棍 t t t 和“七”像;獨木橋 n n n;l 的形狀像數字 l、筷子、教鞭、指揮棒、旗桿、鉛筆、燈管……)

 �。�、他們還和我們以前認識的`哪些拼音娃娃很像?

  (d 和 b;p、n 和 u、m;t 和 f;l 和 i)

  設計意圖: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放手讓學生去尋找新的發現,使學生思維中創造的火花不斷閃現。聲母形的記憶體現層次性:先引導學生從直觀畫面觀察記憶字形;再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想象字形;最后指導學生根據所學比較記憶字形。學生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參與、體驗、合作、發展,學習態度和情感得以進一步提升。

  四、聲母與單韻母的拼讀教學

 �。�、翻版出示音節;這些音節你們會讀嗎?試著讀一讀。指名讀、小組讀、示范讀、指名當小老師領讀、自由選擇讀、齊讀等。教師重點糾正 n、l與單韻母相拼的音節。

  2、屏幕演示一些帶調音節:da、di、tu、nu、li、lu、ni、na。讓學生用這些音節組詞或說一句話,看誰用上的音節多。

  設計意圖: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地位充分體現,學生的成就感極大的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欲望。同時也充分發揮了拼音在生活中的作用,為學生提前識字說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指導書寫

 �。�、指導學生觀察:這四位拼音娃娃分別在四線格的什么位置?

 �。�、教師重點指導聲母“t”的寫法。其余三個聲母學生根據觀察試著寫一寫。想寫幾個就寫幾個,指導自己滿意為止。

  3、教師巡視糾正指導并讓學生互相交流展示。

  設計意圖:書寫在低年級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彈性要求和交流展示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到書寫的樂趣。

  六、鞏固練習

 �。�、學生利用手中的橡皮泥、小棒、毛線捏一捏、擺一擺今天認識的拼音娃娃。有的獨自進行,有的與同座討論合作,教師給捏擺好的同學以展示的機會。

  設計意圖:獨特的教學手段再次激發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饒有情趣的欣賞、展示是對學生內在需求的最好饋贈。這種精神上的滿足會成為學生記憶中永恒的財富。

 �。�、“摘蘋果”游戲。拼音娃娃來到果園里,哇!樹上結滿了紅通通的大蘋果,多誘人�。∧銈兿氤詥幔繉W生認讀蘋果上的字母、音節,讀對了就獎勵一個大蘋果。

  設計意圖:游戲是孩子們快樂求知的源泉。學生在積極的競爭參與中,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得到培植。

  【反思】

  本節課力求把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融入實際教學實踐之中,教師角色和教學行為都發生了徹底的改變,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注重了學習方式的變革。能夠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和身心發展需求出發,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以參與求體驗,以合作求創新,以探究求發展。在聲母音形教學上,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間嘗試學、互相教學、討論研究學,學生主體地位凸現,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深知學情的基礎上,打破了以往拼音教學單一的呈現方式,及各個字母按音形義講解,采取了集中訓練,減少頭緒,加強綜合的教學思路。一些彈性要求和交流展示拓寬了學生思維和活動空間,使學生的創造力在教師的感召下得以彰顯。

 �。�、拼音教學生活化、情境化。以游戲和活動為主線,讓全體學生積極動口、動腦、動手,多種感官協同參與。聯系日常生活、捏擺字母記憶字形展現了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學生學習態度和情感得以升華。

教學設計6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興趣導入

  師:同學們,讓我們進行一次動物知識大賽怎么樣?師:請聽題:世界上最小的鳥是什么鳥?師:蜂鳥在剛出生時還不到1克重呢!

  師:請聽第二題:肚上大口袋,裝個小寶寶,是什么動物?師:恭喜你們又答對了!最大的袋鼠體重可達到90千克。師:最難的題目來了,世界上最小的狗是什么狗呢?

  師:你來說,你知道的真多!這就是可愛的茶杯犬,大約重1千克。

  2、提出問題、引出課題。

  師:看到這些有趣的信息,你有什么想問的嗎?(情況1)生: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板書)

  師:大家都想知道嗎?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克、千克(課題)

  二、克的認識

  1、初步感受克

  師: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見到過克和千克?

  師:你們都非常善于觀察。看來啊!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到克和千克。我們先來認識1克有多重。

  (情況2)生:克和千克是是什么?(板書)

  師:大家都想知道嗎?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克、千克(課題)師: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見到過克和千克?(節奏快些)師:你們都非常善于觀察。看來��!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到克和千克。

  師:要想認識克和千克,我們先來了解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板書問題)

  2、感受1克

  師:我們先來了解1克有多重。師:猜一猜桌子上哪些物品會和1克差不多重?(1枚2分硬幣、一�;ㄉ�。)

  師:你們也找到了嗎?那我們猜的對不對呢?還得通過這個小助手來驗證一下。(課件加實物)師:他是誰?你會用嗎?你來說說看。

  (如果孩子說不到點上)大家同意他說的嗎?老師有一個小疑問:如果兩邊一樣高呢?說得真好!

  (如果說到點了)大家同意他說的嗎?老師也明白了:如果兩邊一樣高就說明兩邊的物品一樣重,是嗎?你說的真好!師:除了像這樣比較物品的輕重,天平可以稱出物品有多重?師:這就需要用到砝碼。他們專門用來稱出物品的輕重,砝碼有200克、100克、、、等等

  師:天平的托盤里已經有了1克的砝碼,你們不能用它來驗證一下硬幣和花生米是不是1克呢?注意:在另一個托盤里放東西時一定要輕輕地放,明白了嗎?好,開始驗證吧?師:怎么樣?有結果了嗎?

  師:那1枚2分硬幣是不是重1克呢?(1克),一�;ㄉ啄�?、、、、、、

  師:猜對了的同學請舉手!真了不起!接下來讓我們親自體驗一下1克有多重。

 �。▽W生掂硬幣、花生米,體驗1克有多重)

  師:你掂了1克的硬幣,還掂了1克的花生,你覺得1克怎么樣?大家覺得呢?

  師:是��!真的是很輕很輕!我們在計量較輕的物品有多重時,通常用克作單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一起說,用什么表示?

  3、進一步感受1克

  師:現在記住1克的感覺了嗎?這次不用天平稱,你能不能通過掂一掂,來估計一下:這些物品比1克重還是比1克輕嗎?師:這些物品就在桌子上的小盒子里,組長把結果記錄在這張記錄卡上,聰明的孩子們聽明白了嗎?開始!

  師:有結果了嗎?那就以最好的坐姿給老師看。哪個小組上來交流一下?

  師:下面的同學認真聽,看看他們小組是不是和你們的一樣?師:你跟大家說說吧!

  情況一:師:哪個小組還有不同意見?大家估的都一樣準啊,同學們,你們心中的小稱可真準!看來大家對1克已經有了很深的認識。你心中的那桿小稱能不能稱稍微重一點的物品?

  情況二:師:哪個小組還有不同意見?到底哪個小組估計的對呢?大家趕緊用天平來驗證一下。有結果了嗎?(找錯了的小組回答)現在我們就知道了,(鈣片)比1克輕還是比1克重呢?

  師:同學們,你們心中的小稱可真準!看來大家對1克已經有了很深的認識。你心中的那桿小稱能不能稱稍微重一點的物品?

  4、體驗20克、60克、500克

  師:從桌箱里拿出一個小面包放在右手,再將一克的硬幣放在左手里,對比著掂一掂,估計一下小面包大約有多重?、、、、、、

  3、4人,有猜到大約20克)師:同意10克的同學請舉手,同意20克的請舉手,同意X克的請舉手。師:到底誰估的更接近呢?趕緊用電子秤來驗證一下!師:大約多少克?

  師:剛才誰估計的是大約20克的同學請舉手,你們不但知道1克有多重,還知道了20克有多重,真是了不起!其他的同學要加油哦!情況2:(沒有人估的接近)到底有多重呢?趕緊用電子秤來驗證一下。

  師:有結果了嗎?多少?師:一下子估這么重的物品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估錯了也沒關系,趕緊掂一掂小面包,感受一下20克有多重,把它記在你的心里。

  師:小猴子去超市買了兩樣物品,我們來看。這次不用電子秤,你能不能像老師這樣對比著20克的小面包來掂一掂、估一估這兩樣物品呢?把你估計的結果先記錄在探究卡的這個位置,聽明白了嗎?好,從桌箱里拿出小盒子,開始!

  師:估計出來了嗎?趕緊用電子秤來驗證一下,把結果頁填寫在探究卡上,我們比比哪個組完成的最快。開始!師:哪個同學起來交流一下?

  (生1交流)估的這么接近,真準!還有誰想交流一下?(生2交流)你的小秤也真準

  師:他們兩個估的可真準!你們也估的這么準嗎?

  師:看來有的同學估的準,有的同學估的還不是很準是嗎?我們再比比誰的小手更靈活?

  師:請同學們把QQ糖、雞蛋和蘋果都放到小盒子里,三個數放回桌箱,

  師:既然大家估的`這么準,那快速掂一掂桌子上的一袋鹽,你覺得它有多重?

  師:好了嗎?你來說!

 �。ㄓ姓f到500克的)就是500克,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們觀察的真仔細!其他同學也來找找看,找到了嗎?

  師: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這就是包裝袋上的標識,通過它就知道這袋鹽重?(500克)很多包裝上都有這樣的標識,大家回去后找一找、認一認好嗎?

  師:趕緊再掂一掂,感受一下500克有多重。(拍手坐好)師:同學們,你覺得哪些物品的輕重還可以用克來做單位?師:看來都是一些比較輕的物品是嗎?你覺得老師的體重用克做單位合適嗎?為什么?那用什么作單位?

  三、認識千克

  1、師:你知道的真多!在計量像老師這樣較重物體有多重時,通常用千克來做單位,(板書)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一起來說,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公斤。

  師:你能從桌子上找到大約重1千克的物品嗎?我們比比賽,看誰最先找到?

  師:舉起來給大家看看,大家都覺得兩袋鹽重1千克,我們找的對不對呢?要驗證1千克是不是還要用天平來幫忙呢?

 �。ㄊ仗炱剑簩⒎庞许来a的托盤輕輕拿下來放在另一個托盤上,再輕輕地把天平放回材料箱)(師拍手坐好)

  2、師:我們一起來看,稱較重的物品都用到了哪些秤?(圖片)師:你會看秤嗎?我們來試試看師:它有多重呢?

  (提醒說完整,反饋的語言)

  3、師:剛才找到的兩袋鹽是不是大約重1千克呢?我們還得請上盤秤來幫忙驗證一下�?梢詢蓚€人輕輕地抬上來。好,開始吧!師:稱出來了嗎?兩袋鹽重多少呢?(板書:1千克)師:我們找的對嗎?真了不起!

  師:再用你們聰明的小腦袋回想一下,一袋鹽重?兩袋鹽就是500+500等于1000克。

  師:同樣的兩袋鹽,用秤稱是1千克,而計算出來的卻是1000克呢?想一想,這是怎么回事?

  師:你的意思是1千克=1000克,是嗎?說的真對!用字母表示就是:1kg=1000g師:你能像老師這樣讀嗎?(示范)生讀

  師:那2千克就等于?6000克就等于?真聰明!

  4、感受1千克

  師:輪流掂一掂這兩袋鹽,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梢院陀矌艑Ρ戎唷煟旱嗤炅藛�?你覺得1千克和一克比有什么感受?大家覺得呢?師:所以在計量較重的物品有多重時用(千克)來作單位。

  5、稱1千克物品,再次感受1千克。

  師:記住1千克的感覺了嗎?那你覺得幾個這樣的蘋果能有1千克?(學生估)認為是3個的舉手,4個的,5個的。師:到底誰估的準呢?趕緊來稱一稱,看看有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交流)

  師:趕緊在小組內拎一拎,再次感受1千克有多重。(拍手坐好)

  6、估計比1千克重的物品。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認識了1千克,如果是再重一點的物品,你還能估計出來嗎?

  師:這里有一棵大白菜,小組內商量一下,你們覺得大約有多重?(交流)

  師:你們倆(最靠前的同學)再來掂掂試試,估計有多重?師:到底哪個小組估計的更接近呢?你們小組幫忙驗證一下。多少?哪個小組估計的更接近?真是厲害��!

  師:你倆在提白菜時有什么感受?(很重)我們的爸爸媽媽每天買菜拎回家是不是很辛苦��?和爸爸媽媽一起出去買東西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分擔一些,好嗎?

  師:同學們,這么重的大白菜你們都能估計的出來,那如果是更重一些的呢?還能估計出來嗎?

  師:找一位坐姿端正的孩子上來,還是小組內估計一下,他大約有多重?(再找兩個同學上來抱抱試試)

  師:老師這里有一個體重秤,你上來稱稱看,多少?師:估計對了的小組請舉手。

  四、自主練習

  師:同學們今天的表現實在是太好了!老師要出幾道小題考考大家,敢闖關嗎?

  1、第一關:這瓶墨水有多重?你是怎么算的?同意嗎?

  2、讓我們進入第二關:快速搶答!你知道這些物品有多重嗎?

  3、加大難度!第三關:你知道一袋有多重?幾袋重1千克嗎?

  4、第三關也順利闖過,來看第四關: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有信心順利過關嗎?趕緊拿出桌箱里的練習紙,快速做一下第1題。

  師:這是誰做的?你給大家讀一下,同意嗎?全做對的舉手!恭喜你們順利過關

  5、最后一關:你會填嗎?快速做一下第2題。(交流同上)

  師:咱班的同學學的太好了!真是一群聰明的好孩子!

  五、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計量較輕物品用(克)作單位,計量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單位,如果是計量像大象、汽車這樣特別重的物體,我們還會用到一個新單位,這個要留著我們下節課來學習。好了,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孫中山破陋習》一文以鮮活的文字敘述了孫中山親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纏足的痛苦和母親的疼愛而又無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廢除纏足陋習的事。故事中的孫中山、姐姐、媽媽人物個性鮮明,有著各自不同的角色和位置。

  設計理念:

  在品詞析句中體會文本中人物的心情,感受姐姐纏足前和纏足后的巨大變化。在課外資料的鏈接中激發學生對纏足的痛恨之情,對姐姐的同情之情,對孫中山的敬佩之情。

  教學目標:

  1. 默讀課文,講述故事。

  2. 知道纏足這一封建陋習曾對中國婦女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體會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教學準備:

  課前從多種渠道了解纏足陋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4課——,同學們還記得這里的“破”是什么意思?“陋習”呢?孫中山破除的是什么陋習?你從課文中哪兒知道的?

  二、:學習第8小節

  (1)指名讀第8小節,問:“首先”就是——?

  (2)師: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要廢除的陋習有很多,為什么他首先廢除的是纏足這一陋習呢?這跟他幼年時,親眼目睹姐姐纏足是分不開的。

  三、體會纏足給姐姐帶來的變化

  1.默讀課文,用“”畫出寫纏足前姐姐的句子;用“”畫出寫纏足時姐姐的句子;用“”畫出寫纏足后姐姐的句子。邊讀邊體會纏足給姐姐帶來的變化。

  2.組織交流:

  A.纏足前,姐姐是什么樣兒?

  (1)指名讀

  (2)我們也來讀一讀這段話,一邊讀一邊想:纏足前的姐姐是一個什么樣的女孩?你從哪兒讀到的?(指導把話說完整。感情朗讀)

  相機板書

  (3)師:纏足前的姐姐是那么……喜歡這樣的姐姐嗎?就請大家帶著這份喜愛之情讀一讀纏足前的姐姐吧!(自讀、指名讀)

  B.纏足時的姐姐是什么樣兒呢?

  (1)指名讀

  (2)師:纏足時姐姐很---- 板書:痛苦

  C.纏足后的姐姐又是什么樣兒呢?

  (1)指名讀

  (2)板書:沒有歌聲,沒有笑臉

  D.看板書提出疑問:纏足為什么能讓那-------的姐姐那么痛苦,沒有了歌聲、沒有了笑臉?

  (1)師:請同學們說說你所了解的纏足。

  (2)老師這里也搜集了一些有關纏足的資料,我們來看一看。

  (觀看課件,學生感受纏足之殘忍)

  (3)師:看到這么小的變了形的腳,同學們心靈深處一定感慨萬千,此時你最想說什么?

  師:受到這樣痛苦的折磨,我們再也看不到------,再也-----。讓我們來看一看姐姐遭受這一痛苦的過程吧!

  五、學習第2小節

  1.大家讀讀第二小節,媽媽是如何給姐姐纏足的?

  2.指名讀,(圈出“長長的”,師:有多長呢?----就這樣“一道又一道地”給姐姐纏著,纏得姐姐-------)

  3.師:老師想請一名同學讀第二自然段,其余同學閉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聽到了什么,這讓你感受到什么?

  4.交流:(播放音樂:凄涼地),

  (1)(出示內容):我仿佛看到了,聽到了,我感到。

  指導朗讀:可以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讀出你深刻的感受吧!)

  (2)師:纏足是那么可怕、那么殘忍、那么讓人痛苦、那么讓人憎恨,讓我們帶著這些感受一起讀第二自然段吧。

  六、學習3—6小節

  “小腳一雙,眼淚一缸”呀!看到姐姐被纏足,孫中山是怎樣?媽媽又是怎樣呢?

  1.請同學們讀讀3—6自然段,一邊讀一邊體會。

  2.交流:

  (1)師:孫中山-------出示第三自然段

  (圈出“又是生氣又是心疼”):他“生氣”的是?“心疼”的是?(纏足時的痛就如同在受罪、受刑一樣啊!孫中山能不生氣、能不心疼嗎?)誰來讀好這句話?

  指多名讀

  (2)你還讀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孫中山?(出示第五自然段)大家仔細品味。

  指導朗讀:好一個-----,請你讀讀這句話。

  (3)媽媽又是怎樣呢?---從哪兒可以看出?(媽媽真的殘嗎?)

  你能讀出媽媽那既心疼又無奈的復雜心情嗎?

  你還從哪兒讀到了媽媽的無可奈何與心疼?

  (4)比較句子:

  媽媽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你從“含著眼淚”讀懂了什么?

  師:“娶妻要娶小腳妻”。這是在中華民族流傳了上千年的一種習俗。女兒纏足,媽媽也很心疼,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將來找個好婆家,她一點辦法都沒有。這真是無可奈何啊!

  師:讓我們飽含深情地讀這句話。

  3.同桌分角色讀3—6小節:可以加上自己的動作。

  4.指名分角色表演

  七、比較讀:

  1.師:以后的幾個月,孫中山-----,再也-----

  2.師:這件事------

  出示: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你更欣賞哪一句?為什么?

  此時的孫中山可能會想到什么呢?

  師:纏足這件事不僅給姐姐帶來了痛苦和打擊,也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幼小的心,這就堅定了他破除纏足陋習的信心和決心。他當了臨時大總統,首先廢除的就是——纏足陋習。

  八、再讀第八自然段:

  師: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全體起立:讓我們齊讀第8自然段。

  九、升華情感:

  師:課文通過對比的手法,寫出了纏足前姐姐的活潑能干;纏足時、纏足后姐姐的痛苦和遭受的傷害,讓我們感受到纏足的殘忍,更讓我們感受到孫中山從小就有一種獨立思考、不盲從、敢于反抗的精神,這正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地方。讓我們帶著對孫爺爺的崇敬之情再讀一讀課題,24齊

  十、布置作業:

  (1)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2)閱讀孫中山的故事,記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同學交流。

  (3)以前生活中還有哪些陋習?回去以后問問周圍的老人或者查資料,把你了解到的寫下來。

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四冊《克和千克》

  教學目的: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會選擇是單的單位表示常見物體的質量。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4、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悅。教學重點:1克和1千克觀念的建立。

  教學難點:會運用建立起來的質量觀估測物體的質量。

  課前準備:

  1、兩袋食鹽,一些紅豆

  2、一臺盤稱、一個天平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體驗輕重。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禮物,想知道是什么嗎?(出示蘋果和乒乓球),請你告訴老師,誰重誰輕?請同學們一手舉起數學書,一手舉起一支筆,掂一掂有什么感覺?我們把物體的輕重叫做物體的質量。那怎樣才能準確地知道物體到底有多重呢?(可以用秤稱)秤可以知道物體的'質量,在生活中,稱物體質量的時候都用哪些單位、?這節課我們就要來研究“克和千克”。(板書:克和千克)

  二、明確學習目標

  認識1克和1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會估測物體的質量。

  三、指導學生學習標桿題,展示反思、點撥標桿題:課本86頁內容學習要求:

  1、掂一掂:兩粒紅豆的重量,猜一猜它有多種?

  2、用秤稱一稱兩粒紅豆的實際質量。

  3、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量是1克。

  4、拿出自己準備好的物體,看一看他的質量,在掂一掂。

  5、掂一掂:一袋500克的食鹽的質量有多重?算一算如果兩袋這樣的食鹽有多重?

  6、稱一稱,兩袋這樣的食鹽的質量有多重?

  7、說一說:通過計算和稱你發現了什么?

  8、找一找,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量大約是重1千克的。反思

  什么情況下用千克作單位合適?什么情況下用克合適?類比訓練課本89頁第4題反思說說你是怎樣估測出物體質量的?

  四、強化訓練,拓展延伸

  1、填上合適的質量單位。

 �。�1)1個雞蛋重約50

 �。�2)媽媽的體重約50

 �。�3)一個乒乓球約重3

  (4)一袋方便面重110

  2、下面是聰聰給姥姥的一封信,請你找一找信中存在的問題。姥姥:

  您好,我已經8歲了,身體長得特別健壯,體重已達45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千克的雞蛋兩個,250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饅頭3個,晚上吃的更多,和爸爸媽媽一起能把將近1克的米飯吃光。

  五、反思小結

  說一說在本節課中你學會了什么?

  六、本書設計

  克和千克的認識

  表示質量的單位有克和千克1000克=1千克

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到由于“我”為它們創造了安逸舒適的生活環境,精心呵護它們,逐漸得到了它們的信賴。

  2.揣摩課文的表達方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產生喜愛小動物的情感,體會到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要靠彼此之間的信賴。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知道雖然珍珠鳥很怕人,但是由于“我”為它們創造了安逸舒適的生活環境,精心呵護它們,才使得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給“我”帶來情意,從而體會到人與動物的和諧關系要靠彼此的信賴。

  2.難點: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義。

  3.關鍵:抓住重點語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理解課文內容,并聯系生活實際,體會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請同學們瀏覽課文,找出作者是怎么描寫珍珠鳥外形的?

  2.馮驥才先生飼養了一家三只珍珠鳥,在小鳥與大作家相伴的日子里,作者有什么感受,你還記得嗎?

  齊讀:“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讀了課文,你知道說的是誰信賴誰嗎?(鳥兒信賴作者)

  二、品讀課文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學習了一至五自然段,大家知道了那一對大珍珠鳥與作者一點點熟悉了,它會“伸腦袋瞅瞅”我。(板書:大鳥伸腦袋瞅瞅)可作者是怎樣描寫小珍珠鳥逐漸信賴作者的呢?

  2.出示自學提示:認真閱讀第六至十六自然段,從哪些語句看出小珍珠鳥逐漸信賴了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簡要批注,再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3.學生默讀,自學批注,教師巡視。

  4.學生匯報交流。

  (學生學習的切入點可能會有多種,如可按文章順序談,也可先談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也可將兩處聯系起來談)

 �、拧疤侥X袋”:小珍珠鳥的好奇心很強呀!

 �、啤拔堇镲w”:小珍珠鳥在屋里的具體表現讓我們忍俊不禁,它都去了哪些地方?(籠子四周——柜頂上——書架上——燈繩旁——畫框上——窗框上)

  地點變化了這么多,但我們為什么沒有錯亂的感覺?作者是如何巧妙描寫的?(用了三個“一會兒”)

  教師:小珍珠鳥在屋里四處活動,地點變了,方式也變了,如果我是作者,誰來扮演小珍珠鳥,告訴我原因?

  師:你為什么先只在籠子四周活動?

  師:為什么又敢在我的屋里飛來飛去?

  師:你為什么要落在柜子頂上呀?

  師:你為什么那么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還敢啄我的名字?

  師:你一定覺得撞燈繩、跳上畫框很有趣吧?窗子都打開了,你站在窗框上為什么不飛出去呢?

  學生自由讀,指名讀。

  ⑶“喝茶水”:結合課文內容填空:

  它先離我很遠,見我不去傷害它,便一點點挨近,它是一只的小鳥。然后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頭來喝茶,再偏過臉瞅瞅我有感受,它真是一只的小鳥。它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繞著我的筆尖蹦來蹦去,它更是一只的小鳥。

 �、取白墓P尖”:同桌互讀。

  ⑸“肩頭睡”:作者為什么不驚擾它?他當時有什么感受?

  三、回讀一至六自然段

  1.看來,在作者的精心呵護下,小珍珠鳥的活動地點變了,我們感到它的活動方式、性格也變了,它越來越親近“我”、信賴“我”了,透過小珍珠鳥的變化,你感到僅僅是小珍珠鳥信賴作者嗎?

 �。ù篪B也信賴“我”,它們允許自己的孩子飛出籠子,與“我”親近)

  2.文中哪些語句體現出一對大珍珠鳥也信賴“我”?請找出來。

  3.朗讀自己所畫的句子。

 �、潘鼈兙拖穸氵M深幽的叢林一樣安全;從中傳出的笛兒般又細又亮的叫聲,也就格外輕松自在了。

 �、菩▲B的影子就在這中間隱約閃動,看不完整,有時連籠子也看不出,卻見它們可愛的鮮紅的小嘴兒從綠葉中伸出來。

 �、撬鼈儽銤u漸敢伸出小腦袋瞅瞅我。我們就這樣一點點熟悉了。

  四、關注描寫人的語句,體會信賴上彼此創造的

  1.教師:不論是大鳥,還是小鳥,都對“我”產生了信賴,但這珍珠鳥一家為什么會對“我”產生信賴呢?(是“我”精心呵護它們的緣故)畫一畫描寫“我”精心呵護珍珠鳥的語句。讀一讀,體會“我”對鳥的愛。歸納出:不看——不管——不傷害——不�!粚�。

  2.此時,我們再來體會作者的感受。你感到僅僅是鳥信賴人嗎?

  五、拓展延伸

  1.教師:作者僅僅是想表明生活中需要人與鳥之間的信賴嗎?(人與人之間也需要信賴)

  2.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體會。

  六、課堂小結

  因為愛,作者對珍珠鳥一家呵護備至;因為愛,作者筆下的小鳥也充滿了靈性。大千世界,處處都需要關愛,處處都需要信賴。讓我們再深情地讀讀作者那富有哲理的話吧!

  齊讀:“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七、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給下列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細膩(ní nì)畫框(kuāng kuàng)待一會兒(dāi dài)

  3.用下列詞語造句。

  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

  先……然后……再……

  4.我是怎樣逐漸得到珍珠鳥的信賴的?

  思路提示:不看——不管——不傷害——不�!粚憽�

  5.根據內容填空,回答問題。

  陽光從窗外射入,透過這里,吊蘭那些無數指甲狀小葉,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駁駁,生意蔥蘢。小鳥的影子就在這中間隱約(閃動),看不(完整),有時連籠子也看不出,卻見它們(可愛)的(鮮紅)的小嘴兒從綠葉中伸出來。

 �、鸥鶕n文填空。

  ⑵“斑斑駁駁”在課文中的意思是。

  ⑶“無數指甲狀小葉”寫出了。

 �、取吧馐[蘢”說明了。

  附:板書設計

  珍珠鳥

  大鳥:伸腦袋瞅瞅

  珍珠鳥小鳥:探腦袋屋里飛信賴人

  喝茶水啄筆尖肩頭睡

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深入閱讀人物傳記。了解項羽生平事跡,更要學會從字里行間去分析人物;

  2、對項羽進行辨證的認識、評價;

  3、對傳記文學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4、學會用批判的眼光去觀察,去思考。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總體把握《項羽本紀》的內容,了解《項羽本紀》在《史記》中的重要地位。

  2、通過品讀第1—2節了解項羽家世與早年情況,從而自主歸納項羽早期性格特點。

  3、通過疏通課文,掌握重要文言詞語,歸納各種文言現象。

  4、品讀第3節,疏通文意,了解巨鹿之戰,并掌握各種文言現象。通過把握“巨鹿之戰”,分析并了解項羽的將帥神威。

  教學重點:掌握重要文言詞語,歸納各種文言現象。

  一、導入新課:

  提問:課前讓大家查閱有關項羽的故事或詩文,下面請幾位同學來交流一下。

  明確:(1)鴻門宴、四面楚歌等故事(2)李清照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毛澤東的“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等。

  二、內容介紹:

  秦二世的殘暴腐朽,給人民造成了無窮無盡的災難。大澤鄉陳勝揭竿而起,各地紛紛響應,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國。項羽,就是在這場轟轟烈烈的農民大起義中涌現出來的一位英雄,一個悲劇式的英雄。他勇猛善戰,叱咤風云,顯赫一時,在擊敗秦軍,推翻秦王朝的過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績;但在推翻秦朝統治以后,他目光短淺,策略錯誤,企圖恢復春秋、戰國時代的封建貴族政治,加之燒殺破壞,終于喪失民心,軍敗身亡。

  《項羽本紀》是《史記》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從歷史上說,本文具體記錄了楚漢相爭時期波瀾壯闊的歷史風云,從文學上說,本文是我國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為中心的敘事藝術杰作,文中描繪的一幅幅驚心動魄的戰爭畫卷,塑造的項羽這一叱咤風云的悲劇英雄形象,對后世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都產生過巨大的影響。文中破釜沉舟、鴻門宴、四面楚歌、烏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戶曉,歷代傳誦。

  《項羽本紀》全面記載了項羽生平事業的興盛衰亡歷程,其中著重描繪的是這個英雄人物在短暫而大起大落生平中的四個關鍵階段:1、吳中起兵,是項羽一生事業的起點;2、巨鹿之戰是他輝煌功業的頂點;3、鴻門宴,是他生平、事業中由盛而衰的轉折點;4、垓下戰敗自刎,是他英雄末路的終點。清人鄭板橋曾說:“《史記》一百三十篇中,以《項羽本紀》為最。而《項羽本紀》中,又以巨鹿之戰、鴻門之宴,垓下之會為最。反復誦觀,可歌可泣在此數端耳�!�

  本文節選了項羽家世與早年情況、巨鹿之戰、垓下之戰三部分。第一部分交代項羽身世及其性格中“才氣過人”和“不肯竟學”兩個側面,并以個性化的語言,初步展現共心胸器度;“巨鹿之戰”部分以極為精彩而有氣勢的情節與文字,生動展示出項羽勇猛善戰,所向披靡的將帥神威;“垓下之戰”則通過帳中別姬、東城快戰、烏江拒渡、“為德”自刎等情節,描繪出項羽性格的多個側面:或英雄氣短,慷慨悲歌;或憤懣不平,決死快戰;或叱咤陣前,神威不減;或兵敗自刎,坦蕩磊落??,從而以極盡輾轉騰挪之能事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傳達出項羽這一悲劇英雄的形象與神采,表現出司馬遷極為高超的人物形象的刻劃藝術。

  三、品讀第1—2節:項羽家世與早年情況品讀,歸納項羽早期性格特點。

  1、疏通課文,掌握重要文言詞語,歸納文言現象

  第一節:①季父:父之幼弟,即小叔父。“季”,兄弟中排行最小的。

  第二節:②去:放棄,丟下。③竟學:學到底�!熬埂�,終于,完畢。④逮:及,指有罪相連及。⑤請:求,要。書:信。抵:到達,這里是送達的意思。⑥以故:因此。已:止,了結。⑦皆出項梁下:意思是都不如項梁。⑧繇:同“徭”。⑨陰:暗中。部勒:部署,組織。賓客:“指客居吳中依附項梁的人。子弟:指吳中的年輕人。⑩妄言:胡亂說。(11)族:滅族,滿門抄斬。(12)扛:兩手對舉。(13)雖:即使。憚:害怕。

  2、在理解了文意的基礎上提問:第1、2節寫什么內容?

  明確:一介紹項羽家世:世代為楚將,祖父為秦戮;

  二介紹項羽少時由項入吳后的學習情況(求學項梁),突出“才氣過人”和“不肯竟學”;觀秦王巡游時的“言志”之語“彼可取而代也”(觀帝出游)。

  3、思考以下問題:

 �、傥恼麻_頭對項羽家世的介紹有何寓意?

  明確:出身武將世家,與楚淵源深厚。

 �、陧椨鹪缒甑膶W習態度以及面對秦王的“言志”所顯示出的性格特點,和他以后的成功與失敗,有什么潛在聯系?

  明確:少時即胸懷大志,才智非凡,有叛逆精神。但幾次學習“不成”、“不成”、“又不肯竟學”,使之缺乏謀略。

 �、墼嚤容^:三人話語在內容、語氣、思想上的異同。

  項羽“彼可取而代之也�!�----看不起,胸懷大志。( “悍而戾” )

  劉邦“嗟乎!大丈夫當如是也!”---豪情壯志,大丈夫氣概。(“津津不勝其羨”)陳勝“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平等的觀念,激勵人心。

 �、壅f明:按紀傳體史書慣例,人物傳記開始要介紹傳主的家世及生平初期的情況。古人認為“不凡之人,必異其生”,即凡是后來做出非常事業的`人,必定會在其人生之初顯示某種征兆。本段對項羽的有關描寫,似也有此寓意。

  因項羽一生的成敗都與項梁的影響有關,所以文中對項羽這二層內容的介紹,都籠罩在項梁的形象之中。但項羽的形象已初見端倪。

  4、選文隨后省略的“吳中起兵”一段,敘述的是項羽隨叔父項梁在吳中響應陳涉、起兵反秦的情況。

  同學們課后可在網上或圖書館找到這段內容自行閱讀,想一想省略的這一段在主體描寫項梁的同時,側面交代了項羽的哪些事跡?從中顯示出項羽怎樣的氣質性格,這對以下集中描寫項羽的事跡及塑造其形象,有什么作用?此外,同學們還可就下列問題,展開討論,并可以結合自身情況及思考結果寫出表達觀點,抒發感想的議論文章;

 �、夙椓鹤陨淼男愿衿鞫燃捌鋵︘椨鹪缙诘呐囵B教育,對項羽日后的性格的形成及一生的事業成敗,產生了哪些影響?

  ②項羽早年情況對其一生起制約作用的事例,對一個人在青少年時期為未來發展而明確學習態度、培養氣質性格、選擇事業方面而言,可提供哪些啟發?

  四、簡介“吳中起兵”等省略的有關情節

  項羽隨項梁在吳中響應陳勝、起兵反秦后,接受如召平以陳勝名義的命令,從江東吳中“渡江而西”。沿途收編或兼并了好幾支軍隊,氣勢大振。陳勝死后,劉邦也來投奔。項梁采納范增建議,立楚懷王的孫子為楚懷王。其間項羽受遣攻下襄城,之后項梁又屢敗秦軍,

  項羽與劉邦還率軍斬殺了秦宰相李斯的兒子李由。一連串的勝利使項梁驕傲起來,拒絕了宋義“將驕卒墮者必敗”的勸諫,終于導致以楚為首的聯軍被章邯所率的秦朝援軍擊敗,項梁也戰死,從而使反秦義軍在陳勝死后,又一次遭受到重創。秦軍則趁機將反秦陣營的趙國君臣及軍隊包圍在巨鹿城,與趙國及諸侯援軍形成決戰局面。

  五、品讀第3節:巨鹿之戰

  1、疏通文意,概括大意。

  (1)重要文言詞語:

  河:這里指漳河。②少利:勝利不多。③釜:鍋。甑(zèng,憎):做飯用的一種瓦器。④冠諸侯:在諸侯軍當中居第一。⑤壁:壁壘,營壘。⑥縱兵:出動軍隊�!翱v”,放。⑦惴(zhuì,贅)恐:恐懼。⑧轅門:即營門。古時軍營用兩輛兵車豎起車轅相對為門,所以叫轅門。⑨膝行而前:跪著向前走�!跋バ小保邢ドw行走。

  2、說明:在這場決定雙方勝負存亡的關鍵性決戰中,項羽充分展示出其勇猛善戰,一往無前的將帥神威,使他的一生功業發展到了頂峰。明代茅坤說,巨鹿之戰是“項羽最得意之戰,太史公最得意之文”。文中自“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鎮楚國,名聞諸侯”以下對巨鹿之戰的正面描寫部分,雖文字不多,卻極有氣勢,尤為精彩,值得反復誦讀。

  3、在巨鹿之戰中,作者運用了什么手法來描寫戰爭?表現了項羽什么的形象?大量采用短句有什么效果?

  明確:明人唐順之認為巨鹿之戰是“項羽最得意之戰,太史公最得意之文”。在這場決定雙方勝負存亡的關鍵性決戰中,項羽充分展示出其勇猛善戰,一往無前的將帥神威,他的一生功業發展到了頂峰。故而側重展現其將帥神威形象。破釜沉舟、勢如破竹,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三個“無不”、兩個“莫敢”從側面極力渲染烘托項羽的將帥神威。

  4、隨堂思考:

  (1)我國古代散文中的戰爭描寫,與小說中側重于兵戎相見的正面描寫不同,多側重于雙方戰略的形成、人心向背、雙方的內政、外交等戰爭諸因素的交代。對戰爭的交鋒場面及結局,一般不多著筆墨。思考這種寫法和傳奇、武俠小說中側重交戰場面描寫的手法相比,有什么好處和不足?

  (2)回顧必修三《鴻門宴》

  巨鹿之戰基本消滅了秦軍主力,并使秦王朝內部出現分裂,導致秦軍首領章邯投降。項羽在納降秦將,并在新安坑殺秦朝20萬降軍后,繼續向秦地進軍,于公元前206年12月攻破函谷關,進駐鴻門。此時項羽年僅28歲,即成為各諸侯軍的統帥,事業上可謂如日中天。

  巨鹿之戰是項羽等人受楚懷王派遣,從北路擊秦時為救趙國而遭遇的大戰。同受派遣而從南路攻秦的劉邦,則由于項羽主戰的巨鹿之戰吸引了秦軍主力,而得以長驅直入,率先入關,從而與因戰爭耽擱而后來入關的項羽,發生了反秦軍隊中的內部沖突。這一沖突導致了鴻門宴上刀光劍影的明爭暗斗,并由此拉開了繼秦代滅亡之后楚漢數年相爭的序幕。而項羽性格中的長處短處都在鴻門宴上得到集中體現,他畢生的功業及生命歷程,也以此為標志,出現了重大轉折。

  鴻門宴一段已選入必修課本,本書對這一段內容予以簡單介紹,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品讀本文所選的《垓下之戰》時,對項羽生平和垓下之戰的背景,有個全面、系統的了解、把握,并由此思考或討論:鴻門宴的結局對項羽的人生歷史和楚漢相爭的最終結局,產生了怎樣的重大影響。

  六、課后作業:

  鞏固前知,預習4—8小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品讀第4-8節,疏通文意,掌握主要內容。

  2.體會項羽在“烏江自刎”時的悲壯。

  教學重點:

  1.掌握各種文言現象。

  2.能用辨證的眼光來看項羽的人物形象。

  一、品讀第4-8節:

  鴻門之宴拉開了項、劉楚漢相爭的序幕,項、劉由此開始了長達五年的政權爭奪戰。項羽在鴻門宴后進入咸陽,燒殺搶掠后又東歸,分封天下諸侯王,并自立為“西楚霸王”,不久又派人擊殺楚懷王。劉邦被項羽分封到蜀地為漢王,僅三個月就率先引發了楚漢戰爭,并于公元前205年春率50萬軍隊東伐項羽。雖屢遭敗困,但均得逃脫,并用反間計除去項羽身邊的范增。公元前203年,劉、項以鴻溝為界平分天下,議和罷兵后,劉邦又違約擊楚。幾經反復,項羽不斷被削弱,終于在公元前202年,被劉邦主力和諸侯聯軍合力包圍于垓下。項羽在悲歌別姬后,率僅28騎殘部,與數千漢軍展開了生平最后一次“快戰”,終于自刎于烏江邊。

  1、品讀第4節:悲歌別姬

  (1)掌握重要文言詞語并翻譯句子。

  原文:項王軍壁(于)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

  解詞:壁:營壘,名詞活用為動詞,扎營、駐扎兵:軍隊及:以及之:代詞,指代項王軍

  翻譯:項王軍隊在垓下駐扎。軍隊很少,糧食也完了,漢軍以及諸侯的兵馬把他們包圍了好幾層。

  原文: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解詞:夜:在夜晚,名作狀楚:用楚地方言,名作狀驚:驚異

  這句話,所顯示出來的一個成語:四面楚歌。

  翻譯:在夜晚聽到漢軍營的四面八方都用楚地方言唱歌,項王于是非常驚異地說道:“難道漢軍已經全部占有了楚國嗎?(不然)這漢營中楚人怎么這么多呀!

  原文:項王則夜起,飲(于)帳中。

  解詞:則:于是夜:在夜間,名作狀

  翻譯:項王于是夜中起床,在營帳中飲酒。

  原文: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項王)常騎之。

  譯文:有美女名叫虞,常受寵幸而跟隨在項羽身邊;有匹駿馬,名叫騅,(項王)經常騎著它(行軍作戰)。

  原文:于是項王乃悲歌忼慨,自為詩曰:

  解詞:于是:在這時忼慨:同“慷慨”,情緒激昂(忼,慷的古字)

  譯文:就在此時,項王情緒激昂悲憤地唱起歌來,自己作詩唱道,

  原文:“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解詞:兮:語氣詞,多用于詩賦中,啊,呀蓋:超過時:時運逝:奔馳

  譯文:“力氣能拔起大山呀,英雄之(豪)氣超過全世,時運不利啊,烏騅馬也不奔馳。原文: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解詞:奈何:怎么辦若:第二人稱代詞,你奈??何:固定句式,對??怎么辦譯文:烏騅馬不奔馳啊,我可對你怎么辦?虞姬啊虞姬,我對你怎么辦呀!”

  原文:(項王)歌數闋,美人和之。

  譯文:唱了好幾遍,美女虞姬也應和著唱了一首詩。

  原文: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解詞:泣:眼淚;哭莫:沒有誰

  譯文:項王流下了幾行眼淚,左右的將士都哭起來,沒有人能仰視。

  (2)賞析項羽的《垓下歌》,可與劉邦《大風歌》比較

  《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明確:《垓下歌》“悲歌慷慨”“泣數行下”體現項羽的多情。無奈的悲憤,表現英雄末路的悲哀。項羽霸王別姬的悲歌形象與他叱咤風云的形象,融合于項羽一身,人物形象豐滿。在垓下被圍悲歌別姬,主要是渲染一種悲劇氛圍,表現出作者對項羽的憐惜之情。

  《大風歌》是劉邦在徹底擊敗項羽,做了幾年皇帝后回家鄉沛縣時,在歡樂的宴會上哼唱的一首詩。這是一首豪情滿懷的歌。

  《垓下歌》和《大風歌》說不上有多少藝術性,但十分確切地表明了“詩言志”的道理。直抒胸臆,表達自己的情感、志向。

  (3)思考:“霸王別姬”中項羽為什么哭了?如果刪掉“左右皆泣,莫能仰視”效果如何?

  明確:項羽意識到無可挽回的失敗命運已經降臨到頭上了�!捌鼣敌邢隆�,一個英雄的哭,一臉英雄的淚。熱淚滾滾,迸涌而出,是不可遏止的悲痛,不期而然的流瀉。

  周圍的人一方面受感染不忍看,因同情而跟著悲泣,一方面因敬畏之情而不敢與項羽的目光相遇,怕傷他自尊。

  本文雖是歷史傳記,其中卻多有這樣的細節描寫,如“夜聞楚歌”、“項王悲歌”、“虞姬和歌”、“左右皆泣”、“莫能仰視”等,并且在這些細節多有對歷史事實合理的藝術加工,如“慷慨悲歌”令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塑造了有血有肉的悲劇英雄形象。

  3、說明:

  近人郭嵩燾評論“垓下之戰”的描述是“項王自敘七十余戰,史公獨記巨鹿、垓下兩戰為詳。巨鹿之戰全用烘托法,??而垓下(則)顯出項羽兵法及其斬將搴旗之功。”其實,在司馬遷筆下,無論是悲歌別姬還是快戰東城,無論烏江拒渡還是“為德”自刎的描寫,都能“于勢窮力盡處自顯神通”。閱讀時可仔細體味。

  司馬遷在《垓下之戰》中對項羽形象的刻畫,不僅極為生動極具神采,極有氣勢,而且筆法曲折多變,極具戲劇性和藝術韻味。品讀本段時,注意細讀項王別姬一段,分析其中展現的項羽叱咤風云的性情中的另一個側面。

  二、品讀第九小節

  1.隨堂討論:自主探究司馬遷對項羽的評價(分小組討論)

  2.教師說明:投影歷史上對項羽的評價

  劉邦對項羽的評價

  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選自《史記高祖本紀》

  思考:以下三位詩人對項羽兵敗自殺各持什么態度?

  題烏江亭(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烏江亭(王安石);百戰疲勞壯士衰,中原一敗勢難回;詠項羽(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明確:杜牧:男兒應當能屈能伸卷土重來.從“包羞忍;王安石:軍民離心,敗勢難回;李清照:項羽氣勢豪壯,令人敬仰;李清照持贊揚態度,歌頌了項羽的英雄氣概;杜牧持肯;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明確:從詩中可以看出,毛澤東認為項羽在處理和百戰疲勞壯士衰,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詠項羽(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明確:杜牧:男兒應當能屈能伸卷土重來.從“包羞忍恥”“卷土重來”分析入手. (兵家用兵)

  王安石:軍民離心,敗勢難回。根據“壯士衰”“勢難回”“肯與君王卷土來”等可得出。(民心向背)

  李清照:項羽氣勢豪壯,令人敬仰。這首詩從開始至結束都洋溢著對英雄的贊美和敬仰。(氣節)

  李清照持贊揚態度,歌頌了項羽的英雄氣概;杜牧持肯定態度,又對項羽未能重整旗鼓、卷土重來表示惋惜;王安石持否定態度,認為項羽自殺是歷史的必然。王安石的詩是針對杜牧的詩寫的,他反駁了杜牧詩中“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的觀點。 《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毛澤東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⒕猃埍P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明確:從詩中可以看出,毛澤東認為項羽在處理和劉邦的關系上犯了沽名釣譽的錯誤,最終落得自刎烏江的下場。

  三、課后作業:

  思考:項羽悲歌別姬的描寫,后來曾被改編為多種形式的作品。如元雜劇《楚霸王別虞姬》、元散曲《項王自刎》、京劇《霸王別姬》、琵琶曲《霸王卸甲》、《十面埋伏》等。有條件可讓學生視、聽或閱讀相關作品,并指導其分析其與《史記》原文的聯系與差異。

教學設計11

  教學設想:

  這是兩篇寓言,寓言的篇幅往往比較短小,都是以假托的故事蘊涵深刻的道理。我們新教材上選的這兩篇古希臘寓言就很有代表性,體現了寓言的幾個特點:篇幅短小,寓意深刻,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物。這兩則一則是神(其實也是寫人),一則是動物(蚊子和獅子)。在教學過程中,我著重把重點放在第一則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上,并且通過改變故事情節來使學生們了解寓言的寫作是取決于作者想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即寓意。授之以法后讓學生自己學習第二則寓言并且自寫寓言。

  教學目標:

  1、了解寓言的特點與《伊索寓言》。

  2、分角色朗讀,通過學習故事情節了解兩則外國寓言并概括寓意。

  3、學習改寫、編寫寓言,進一步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故事情節了解兩則外國寓言并概括寓意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在文學寶庫里,有一種詼諧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說說寓言的一般特點?能否舉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題目?(開啟學生的思維,原來寓言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已經接觸很多,消除認為寓言很高深的'情緒)

  2、學生閱讀課文導言,了解寓言的概念與特點: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特點,寓言都比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或其他事物。

  3、學生閱讀課后注釋一了解《伊索寓言》的常識:古希臘的寓言故事集。

  4、分角色朗讀,注意語氣與語調。

  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揣摩人物心理)

  師生同評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語氣、神情

  赫耳墨斯一笑二想三問(抓住笑字,赫耳墨斯形象浮現出來)

  赫耳墨斯是個妄自尊大,沒有自知之明的人。

  5、概括寓言的寓意:這些情節生動刻畫出一個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訴人們要謙虛,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6、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改編篇:假如

 �。�1)赫耳墨斯先問自己的雕塑的價格。

  (2)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來到一個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見宙斯的雕像,問道:“值多少錢?”雕像者說:“一個銀元�!焙斩褂中χ鴨柕溃骸昂绽牡裣裰刀嗌馘X?”雕像者說:“還要貴一點。”赫耳墨斯聽后,默不作聲,悄然離去。(改動了故事情節的結尾)

  寓言改動之后寓意就有改變,寓言是通過對現實想象而來的它的寫作取決于作者想告訴我們的寓意。(師生共同總結)

  7、學生自主閱讀《蚊子和獅子》

  8、一生朗讀寓言《蚊子和獅子》

  9、學生自主閱讀并概括寓意:蚊子的遭遇說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笑在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多角度從蚊子的遭遇概括)

  出示《蚊子和獅子》之改編篇:蚊子徑直朝獅子飛過去,趁獅子沒有準備,張嘴就咬,而且專咬獅子鼻子周圍沒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臉都抓破了,也沒抓到蚊子。蚊子戰勝了獅子,就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飛走了。

  通過與文中寓言相比較:去掉了蚊子向獅子宣戰和取勝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網上被蜘蛛吃掉這兩個情節,那么原文中諷刺蚊子的驕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10、小結:寓言的特點,寓言是通過對現實想象而來的它的寫作取決于作者想告訴我們的寓意。

  11、作業:根據所給的題目自編寓言

  a.嘴和眼睛的對話;b.樹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畫筆和顏料;e.貓和老鼠。(注意情節是否合理、情節和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種生活道理。一個故事最后點明寓意。)

  課后反思:

  按照新課標要達到的三個維度目標,語文教學就是要扎實活潑有序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遷移能力,發揮學生的語感和思維,發展個性,健全人格。我在這堂課的學習中,重視體現學生的遷移能力的訓練。

  1、首先開啟學生的思維,原來寓言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已經接觸很多,消除認為寓言很高深的情緒,讓學生很想了解寓言及其寫法。

  2、點擊學生的興奮點,通過改編寓言讓學生了解到原來寓言的寫作其實很簡單,就是取決于作者想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按照寓意來安排寓言故事情節。學生個個躍躍欲試。

  3、聯想與課外遷移,通過前幾步到了自編寓言時就水到渠成了讓學生主動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少數學生合作完成一篇),主動參與,挖掘學生的潛能,部分學生寫出了如《北風與太陽》、《狼與驢》等很有內涵的寓言。

  4、體現教學機智,學生在我布置自編寓言時,有部分學生提到也可以寫如黑板與粉筆的題目時,我就順水推舟加了除了我給的四個寓言題目之外可以自擬題目,學生的創造力與主人意識得到了充分尊重,提高了他們寫作的積極性。

教學設計12

  【教學目的要求】

  1、使學生初步了解一些有關太陽的知識,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知道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

  2、學習課文運用數字和比較的方法來說明事物的寫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學會用“雖然……但是……”,“如果……就……也……”造句。

  4、朗讀課文,默寫最后一小段。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學習第十課《太陽》。

  板書:太陽

  談話: 傳說在遠古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這個落下去,那個升上來,人們熱得受不了,就請來一個叫后羿的人,射下了九個太陽。還留下一個。你們說這可能嗎?我們應該怎樣認識太陽呢?我們一起來看課文。

  二、了解文章主要內容:

  1、這篇文章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2、文章是從幾個方面來介紹的?板書:特點

  關系

  三、講讀第一大段。

  默讀思考。

  這段介紹了太陽的哪些特點?是怎么介紹的?

  (一)講讀第一小段。

  1、指名讀。

  2、這小段重點介紹了什么?(板書:遠)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3、“其實,太陽離我們有三萬萬里遠……”為什么用“其實”呢?

  4、指名讀第一小段。

  (二)講讀二、三小段。

  按同樣的閱讀方法,看二、三小段,介紹了太陽的哪些特點,從哪里看出來的。

  1、指名讀第二小段。

  2、“抵”是什么意思?(查字典)

  3、你怎樣理解這段的內容?板書:大

  4、為什么我們看太陽覺得它并不大呢?

  5、指名讀第二小段。

  6、指名讀第三小段。

  7、你怎樣理解這段的內容?板書:光熱

  (三)默讀、思考:

  文章這三小段都介紹的是太陽的特點,文章用什么方法來說明太陽的特點的?

  老師小結:作者用數字和比較的`方法說明了太陽“遠、大、熱的特點”,寫得生動、真切。

  四、講讀第二大段。

  太陽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文章是怎樣說明太陽和我們的關系的,我們看課文第二大段。

  (一)指名讀第四小段。

  提問:1、文章的第一句話在這里起什么作用?

  2、從哪里看出太陽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板書:植物動物人

  3、煤炭的形成和太陽有什么關系?

  (二)指名讀五、六小段。

  1、這兩小段說明了什么?

  板書:云雨雪風。

  2、前面講到太陽和植物、動物、人的生存有密切的關系,云、雨、雪、風和我們有什么關系呢?

 �。ㄈ┲该x第七小段。

  這小段介紹了什么?板書:殺菌

  老師:有利于人類的生存。

 �。ㄋ模ǹ窗鍟┨釂枺何恼率菑哪膸追矫鎭碚f明太陽和我們有關系的?

  老師小結:太陽與植物、動物、氣候、殺菌的關系,這些都說明了太陽與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

  (五)講讀最后一小段。

  我們看文章的最后一小段,得出總的認識是什么?

  1、齊讀。

  2、指名讀第一、二兩句話。思考這兩句話與以上小段的關系?

  3、第二大段是什么樣的段式呢?

  4、文章的最后一句話起什么作用?

  五、總結全文

  這篇文章主要說明太陽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既然這是重點,前面為什么用那么一大段文字介紹太陽的特點呢?

  老師小結:

  這是一篇常識性課文,主要介紹了太陽和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有密切關系。太陽是個能發光、發熱的大火球,地球上的光明和溫暖都是太陽送來的,太陽雖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給地球上的萬物生長、人類生存送來適當的陽光溫度、氣候環境。正因為太陽有這些特點,才和我們人類有這樣密切的關系,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

  蕭乾的《吆喝》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景,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懷想,讓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蘊涵的濃郁的情趣。內容貼近生活,文字也不艱深。學生基本上可以自讀,在自讀后由學生質疑提問,師生共同解決。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積累字詞,掌握詞的讀音、意義。了解作者及其對吆喝的品味分析。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搜集整理資料及賞析語言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品味日常生活中的動人底蘊,培養學生熱愛本土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分析把握文章結構。

  2、體會語言方面的.特點。

  3、體驗作者在寫“吆喝”時的內在情感。

  教學方法

  1、自主學習法。

  2、誦讀品味法。

  3、創造性學習法。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視頻導入

  二、掌握字詞

  招徠(lá?)鉗形(q?án)鐵鉉(xuàn)囿于(yòu)隔閡(hé)餛飩(hún)(tún)佐料(zu?)餑餑(bō)小鈸(bó)雪花酪(lào)蘸(zhàn)馬趴(pā)兜里(dōu)秫秸桿(shú)(jiē)鹵煮(l?)山楂(zhā)荸薺(bí)(qí)蕎麥(qiáo)嘞(lei)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請同學們快速跳讀全文,圈點勾畫,回答下列問題。

  1、什么是吆喝?吆喝是街頭各種商販的叫賣聲,是當時小商販用于招來顧客而做出的各種音響,其實吆喝是那時媒體不發達的年代里的一種口頭廣告,起宣傳作用。也是一種如管弦樂器的藝術,耐人尋味。

  2、文中的吆喝一共介紹了多少個?都涉及了人們生活的哪些方面?2 18種。吃的、玩的、用的。

  3、叫賣者吆喝時有哪些本領?得氣力足、嗓子脆、口齒伶俐、咬字清楚、還會現編詞兒、腦子快、能隨機應變。

  4、作者是用什么順序、什么辦法把雜亂的吆喝聲整理的井然有序?

  器樂時間順序早上(5-7)從早到晚(5-9)(引入)晚上(8-9)聲樂吆喝春天,到夏天(介紹)一年四季(10)秋天,到冬天(評價)吆喝的內容吆喝的聲調吆喝的音韻節奏方法指導:當我們要把一些豐富多彩的資料整理成一篇文章時,我們就要想辦法用特定的順序,可以按時間的順序、分類的辦法整理,最主要是寫文章時,要用過渡句、總起句。這樣我們的文章內容就會介紹的很清楚,內容也很集中,讓讀者一看就明白。

  四、精讀美文,探究美點。

  1、在調查中你最喜歡那一句吆喝?

  用我以為最有趣,因為句式來回答。(提示從修辭、音調、押韻等角度評析)

  2、欣賞課外吆喝聲。說說它們各自有什么特點?

  五、體味情感

  1、作者對北京的吆喝聲懷有怎樣的感情?(喜愛)

  2、對這些漸漸失去的吆喝聲又懷有什么樣的情感?從哪句話、哪個詞可以看出?(遺憾、惋惜)

  3、文中最后一句包含著作者怎樣情感?(期望)

  六、創作吆喝

  1、選取自己熟悉或喜愛的商品創作一則吆喝廣告。(創作包括內容、喊腔、若能京腔最好,也可以用自己的方言。)

  七、小結

  八、課后作業

  觀察在街頭做生意的人吆喝時的外貌、動作、神態、語言等,作一個片段描寫。200—300字。

教學設計14

  教材簡說

  很多遠古時代的生物已經滅絕了,像三葉蟲、恐龍等。我們要想了解它們的生存情況,只能通過對它們的化石進行科學的研究�;枪糯锏倪z體、遺物或遺跡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厚厚的地層好比一本碩大無比的書,夾藏在不同地層里的化石就像一種特殊的文字,記錄著古生物生存活動的歷史和地層的年齡,它是人類開啟地球宮門的一把鑰匙。因此,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幫助人們確定地層的年代。

  值得慶幸的是,一些古老的生物擺脫了重重磨難,頑強地生存到現在,如,本課所介紹的銀杏樹、大熊貓和中華鱘,成為人們研究古生物的活化石。扇形的小葉子,長得很慢卻有著營養豐富的果實,世界上最古老的樹種之一,這就是銀杏樹。肥胖的身體,粗壯的四肢,猶如戴著墨鏡的黑眼圈,這就是大熊貓。尖而長的大嘴,核桃大的眼睛,體長可達四五米,體重可達半噸的水中動物,這就是中華鱘。

  學習本課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讓學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增強他們關注科學、保護珍稀生物的意識。

  一、看圖引入,揭示課題:

  1、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將帶大家到北京古生物博物館去參觀參觀,怎么樣?(播放課件)

 �。ǔ鍪尽翱铸埞趋阑�,恐龍蛋化石,始祖鳥骨骼化石,蜻蜓和蝴蝶化石,三葉蟲化石,枝蒎厥化石,考古學家正在挖掘化石”)

  欣賞完這些圖片,你們知道它們都是什么嗎?(板書:化石)

  引入化石:你們知道什么是化石嗎?

  師:老師告訴你們吧,在遠古時代,地球上生活著許許多多古生物(包括動物和植物),它們死后,遺體被埋入地層,經過億萬年的演變,它們的遺體逐漸變得像石頭一樣堅硬,我們就把它稱作化石。

  明白了嗎?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也是跟化石有關的,(補充課題:活化石),請齊讀課題。咦?怎么多了一個字“活”?你們有什么問題嗎?

  2、學生質疑。

  3、師:如果你想了解的話,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好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認知生字:

  1、按要求讀書:

  (1)輕聲讀課文,借助“樹葉”里的生字,讀準字音。

  (2)找一找,課文里寫了幾種“活化石”?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指名分小節讀課文。

  4、師生評議。結合讀好幾個生字:

  悉 鱗 肉 稀

  5、再讀課文,找一找一共寫了幾種活化石?作上記號。

  6、匯報:銀杏樹 大熊貓 中華鱘

  7、師:是�。∵@些動物、植物都是生活在遠古時代,它們擺脫了重重磨難,頑強地生存到了現在,所以科學家把它們叫做“活化石”。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指導學習課文第二小節,結合訓練:

  1、課文是怎樣介紹“活化石”的呢?首先請大家讀讀第二小節,一邊讀課文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可以用筆畫出自己認為重要的句子。

  2、學生自由讀第二小節。

  3、匯報交流:

 �。�1)“一片片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觀察圖片和實物)

  “一片片”和“一把把”能換成“一片”和“一把”嗎?為什么?你能舉個例子嗎?

  像這樣的詞語還有很多很多,誰能說幾個呀?

  填空:一塊塊( ) 一條條( ) 一棵棵( ) 一只只( )

 �。�2)理解“公孫樹”“白果樹”:為什么叫“公孫樹”“白果樹”?

  師:老師找到了一棵名副其實的“公孫樹”,想看看嗎?(出示課件師描述)在山東省最南端的新村鄉,當地群眾為一株被冠為“銀杏王”的古老銀杏樹過了3000歲“生日”。 此樹高41.9米,胸圍8米,直徑2.6米,樹冠根系面積五六畝。老樹王雖歷經滄桑,依然枝繁葉茂,生機盎然。

  師:其實,銀杏樹是一中很美的樹,有位小朋友寫下了一篇優美的文章,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吧!

  (配樂師誦讀)我很喜歡銀杏樹,因為它很美麗。我發現,它的葉子隨著春、夏、秋、冬季節的變換呈現不同的顏色和形狀,四季的.形狀我都喜歡。 春天,銀杏樹枝頭嫩綠的葉子,在微風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在陽光的沐浴下,閃爍著生命的光芒。 夏天,日照充足,葉子長成扇子的模樣,綠得似乎一碰就會滴下油來。在酷暑難耐時,如坐在銀杏樹下閱讀,一陣風吹過,千萬只小扇子為我煽風,那份涼意,那份舒暢真是如同生活在仙境里一般。 秋天,片片黃葉紛紛揚揚地落下來,像一只只黃蝴蝶在追逐嬉戲。 冬天,銀杏樹落光了葉子,將自己包裹起來,等待著嚴冬的來臨。他似乎蒼老了,卻仍在風雪交加的日子里頑強地挺立著。

  銀杏樹也開花,但很小,常常被人忽略。它開的花是白里帶點淡黃色的。小花結出的果子卻是人們喜歡的。銀杏的果子像一只只小橄欖球,乳白色殼子里面躺著一個淡綠色的胖胖的果仁,非常好吃,還帶有一點微微的苦味。我常跟媽媽用微波爐烤著吃,只需小火一分鐘,就聽到微波爐里傳出“叭叭”的聲響,不一會兒,果殼裂開了,我的口水都流出來了。

  師:你們覺得美嗎?讀一讀你喜歡的句子吧!

  現在你喜歡銀杏樹了嗎?那就讓我們一起美美地讀一讀課文吧!

 �。ńo讀得特別好的小朋友獎勵一片銀杏葉片作為紀念)

  四、自主學習第三、四小節,結合訓練:

  1、課文還寫了兩種“活化石”------大熊貓和中華鱘,小朋友們能自己讀懂嗎?試一試吧!也像剛才老師那樣,一邊讀一邊想一邊記,同桌合作,把讀懂的內容向大家匯報,把不懂的地方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好嗎?開始吧!

  2、學生合作學習第三、四小節。

  3、匯報交流:

  (1)“大熊貓是我們熟悉的動物,非�?蓯�。”

  你知道“熟悉”的意思嗎?你對什么很“熟悉”?請說一句話。

 �。�2)“滅絕”是什么意思?誰知道其他動物為什么會“滅絕”的呢?

  師:一只成年大熊貓的體重大概90—135千克。四腳站立時,肩膀部位的高約0.9米,身長大約1.5米。雄性大熊貓比雌性約大10%。

  大熊貓的體形非常適應森林環境。雖然大熊貓笨重的體態和“內八字”的腳步使它顯得笨手笨腳,但實際上它卻出奇的靈活。它甚至可以用后腳夠到腦袋。強壯的前腿和厚實有力的肩膀使它們爬起樹來身手矯健,遇到敵人時也能化險為夷。靈活的身體使它們能輕松地穿過茂密的竹林。大熊貓腿短,走起路來離地面很近,因此走得很慢,即使是逃離險境時,也只不過是慢騰騰地邁著小步連跑帶顛。野生大熊貓的壽命約為20年。

 �。�3)“它身上披著大片的硬鱗,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張大嘴又尖又長,樣子怪怪的�!�

  “稀有”,稀少,少見。

  為什么中華鱘會“稀有”呢?

  指導朗讀。(指名讀,齊讀)

  師生評議。

  五、演讀課文:

  1、師:銀杏樹,大熊貓和中華鱘,科學家把它們叫做“活化石”,我們要好好地保護它們,假如你是博物館的講解員,要給前來參觀的游人作解說有關“活化石”的內容,你該怎么說呢?想試一試嗎?

  2、(師示范):我是銀杏樹,就是大家常說的白果樹,我是幾億年前的樹種,十分珍貴,我的樣子很容易辨認,一片片葉子就像一把把小扇子。我長得很慢很慢,如果你小時侯種下了我,一直要等到你當上了爺爺奶奶,才能吃上我的果子,所以我又叫“公孫樹”。

  3、(小組合作)選擇一種“活化石”介紹給游客。

  4、各組派代表上臺演說。

  5、師小結:學了這篇課文,使我們對活化石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小朋友們,在我們這個地球上還有許多從遠古時代生存至今的生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課件欣賞:)生活在3.5億年前的腔棘魚;4.5億年前的鸚鵡螺

  和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的娃娃魚;桃花水母;寬咽魚;紅豆杉,已經1200歲了;稀有物種桫欏;浙江百山祖冷杉。

  六、課外延伸:

  1、請你寫一寫:仿寫一篇有關于小動物的作文;

  2、請你讀一讀:《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3、請你查一查

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根據提供的信息,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鞏固有關百分數、折扣、納稅、利率等知識。

  2.能根據計算結果對方案進行合理選擇。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行探索、分析、對比,選擇合理可行的方案;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現實意義,感受數學在生活應用中的價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綜合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鞏固有關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問題。

  教學難點:能根據結果分析方案的合理性,并做出正確選擇。

  三、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每當過節放假,商場里總是有形形色色的'促銷活動,說說你都碰到過哪些促銷活動?

  2.有時,同一品牌在兩個商場活動不同,需要我們通過對比選擇其中更為劃算的。紅紅媽媽就碰到了這樣的情況,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怎么選擇更合理。

  【設計意圖】對于商場的促銷,學生并不陌生,從生活問題引入新課,讓學生知道今天的學習內容就在身邊,具有現實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

  (二)展開情境,綜合應用

  1.教學教材第12頁例5。

  課件出示題目: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銷活動,在A商場打五折銷售,在B商場按“滿100元減50元”的方式銷售。媽媽要買一條標價230元的這種品牌的裙子。(1)在A、B兩個商場買,各應付多少錢?(2)選擇哪個商場更省錢?

 �、僮x題。說說這兩個商場的活動各是什么?并說說自己對這兩個活動的理解。重點理解B商場“滿100元減50元”的意思。

  ②析題:想想按兩個商場的活動,在A、B兩個商場買各付多少錢,該怎么計算。

  ③解題:獨立完成。

 �、芙涣髋c反饋:集體訂正,并得出結論。

 �、莼仡櫵伎迹哼@兩個促銷方式,在什么情況下付的錢是一樣的?如果媽媽還想在這個品牌里買一件上衣,你推薦她在哪里買?為什么?

  【設計意圖】本節課是在之前百分數的應用上進行的,在分析解答時要有一定的側重。像該例題教學,學生明確“滿100元減50元”的含義后,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行去完成。而在此基礎上增加的思考環節,則是對百分數意義的進一步理解和鞏固,可以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進行取舍。

  2.嘗試練習教材第12頁“做一做”。

  課件出示題目:某品牌的旅游鞋搞促銷活動,在A商場按“滿100元減40元”的方式銷售,在B商場打六折銷售。媽媽準備給小麗買一雙標價120元的這種品牌的旅游鞋。(1)在A、B兩個商場買,各應付多少錢?(2)選擇哪個商場更省錢?

  ①獨立完成。

 �、诮涣鞣答仭�

  ③思考:不計算,你知道哪個商場更省錢嗎?為什么?

  3.小結:在商場促銷活動時,咱們通過對比、思考來選擇更省錢的方案。數學在我們生活中還是大有用處的。

  (三)鞏固練習

  1.基礎練習

  課件出示教材第15頁練習二第14題。

  爸爸想在網上書店買書,A店打七折銷售,B店滿69元減19元。如果爸爸想買的書標價為80元。(1)在A、B兩個書店買,各應付多少元?(2)在哪個書店買更省錢?能省多少錢?

  ①學生獨立完成。

  ②集體訂正。

  2.提升練習

  (1)課件出示教材第15頁練習二第13題。

  百貨大樓搞促銷活動,甲品牌鞋滿200減100元,乙品牌鞋“折上折”,就是先打六折,在此基礎上再打九五折。如果兩個品牌都有一雙標價260元的鞋,哪個品牌的更便宜?

 �、僮x題:了解兩種品牌鞋子的促銷活動。

  ②析題:想想乙品牌的“折上折”是什么意思?你能舉個例子嗎?

 �、劢忸}:完成計算。

 �、芊答仯杭w訂正,得出結論。

 �、萃卣顾伎迹合胂胧裁辞闆r下買甲品牌比較便宜,為什么?想一個數據驗證一下。

  (2)課件出示教材第15頁練習二第12題。

  媽媽有1萬元錢,有兩種理財方式:一種是買3年期國債,年利率4.5%;另一種是買銀行1年期理財產品,年收益率4.3%,每年到期后連本帶息繼續購買下一年的理財產品。3年后,哪種理財方式收益更大?

  ①讀題:了解兩種理財方案。

 �、谖鲱}:單從“年利率”來看,你認為哪一種理財方式收益更大?想想3年期和1年期在操作上有什么不同?“每年到期后連本帶息繼續購買下一年的理財產品”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說:銀行1年期的理財產品在第二年的時候本金可以變更為多少?第三年呢?

 �、劢忸}:根據分析獨立完成。

 �、芊答仯杭w訂正,對錯題進行分析,得出正確結論。

  【設計意圖】適當地調整練習的順序,使得練習的設置更具有層次性,更符合學生思維的發展順序。同時教師的指導工作也由放到扶,使學生實現更高的發展。

  (四)回顧全課,總結本課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2.總結:在生活中,很多時候都會用到數學知識,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分析、計算,最終選擇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