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兒子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個兒子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個兒子教學設計1
【教材簡析】
《三個兒子》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是一個生動感人的生活故事。課文通過三個媽媽對自己兒子的夸獎和三個兒子在媽媽面前的具體表現,揭示了一個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課文內容淺顯,語言通俗,人物對話較多。
【設計理念】
《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謂“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的,學者寵維國將“自主學習”概括為“能學──想學──會學──堅持學”。要力圖體現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堂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促其在自主、自讀、自悟中自得,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設計特色】
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對話溝通,促進發展。
【教學目標】
1、提高學生獨立識字能力,認識6個生字,會寫9個字。
(知識與能力)
2、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理解老爺爺為什么說只看見一個兒子。
(過程與方法)
3、欣賞課文的內容,體會媽媽的辛苦,懂得關心、孝敬父母。
(情感態度價值觀)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情感,理解老爺爺為什么說只看見一個兒子,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學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教學課件。
2、多方面收集有關父母疼愛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6個新字、會寫4個生字。
2、讀通、讀熟課文,感知大意。
二、教學過程
1、巧設懸念,導入新課:
⑴看到幾個兒子?
(出示課件:三個兒子)
⑵出示老爺爺說的話:“三個兒子?”“不對吧,我可只看見一個兒子。”
⑶設疑:
明明三個兒子,老爺爺怎么說一個兒子呢?
⑷揭題:
23三個兒子。
(齊讀課題,指導輕聲)
設計意圖:質疑問題是兒童的天性,它好像一把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在“疑”的驅使下,兒童會主動產生學習的意愿,并渴望及時解疑,學生會自覺而積極地投入學習,成為主動的學習者。
2、初讀感知,學習字詞:
⑴學生按自學四步驟自學課文。
⑵同桌互讀,互相糾正讀音。
⑶讀一讀帶有生字的句子:
①一個媽媽說:“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
②又一個媽媽說:“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
③三個媽媽拎著水桶回家去。
④水直晃蕩,三個媽媽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⑤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中沉甸甸的水桶,提著走了。
⑷小組合作學習生字,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⑸全班交流識字方法。
設計意圖: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給兒童以勞動的快樂,取得學習成績的快樂,喚醒隱藏在他們內心的自豪感、自尊感,這是教育工作的一條金科玉律。”這一環節,雖然只是簡單的說說自己是怎么認識記住這些字的,但孩子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能增強學生進行表達交流的自信心和勇氣。
⑹游戲檢查識字:
①開火車認讀。
②聽音舉卡片。
③送生字回家。
⑺推薦小組成員分段讀課文。正音。
⑻你有什么問題要提嗎?有問題要考考大家嗎?
學生自由提問題,簡單的可當堂點撥。
設計意圖:“你有什么問題考考大家?”這是一個思維難度較大、有多種結論的`開放性問題。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有一種強烈的自豪感,自己也能當老師,學生的積極性就高了。這個小環節花時不多,而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展示,促使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3、生字書寫,示范指導:
⑴出示“我會寫”中的“拎、甸、桶、停”四個單字。
⑵學生觀察生字,說說最難些的是什么字,每個字寫時要注意什么。
⑶教師范寫重點字。如:“拎”字的右邊不要寫成“今”。
⑷學生練寫,共同評議,展示優秀作品。
設計意圖:突出難字的學習,給學生充分寫字的時間,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讓他們明確認真寫字的重要性。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鞏固字詞,會寫“聰、胳膊、晃蕩”;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道理。
二、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⑴復習生字詞語,學寫“胳膊、晃蕩”。
⑵真誠地表揚:你們可真能干呀,這么多的生字都會認了,還能把字寫得這么漂亮,真了不起!
⑶小朋友,老師是這樣表揚你的,那你們的媽媽是怎么表揚你的呢?
(學生自由表達)
⑷你能學著當當媽媽嗎?說什么,是怎么樣的表情和動作呢?
(學生自由表演)
⑸今天,有三個媽媽也在夸獎自己的孩子,請你自己去讀讀課文,找出媽媽表揚孩子的話。
設計意圖:在復習生字詞的時候,利用老師真誠的表揚,能讓學生聯系生活,回憶媽媽的夸獎,為后面課文的感情朗讀墊定了基礎,是孩子們表達真實感情的需要。同時,在講述媽媽的話的同時,提高要求,讓孩子們把媽媽的動作和神態也表現出來,經過這樣的加工,一個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驕傲的媽媽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現在孩子們的面前。
2、自讀自悟,體驗閱讀:
⑴三個媽媽是怎么夸獎自己的孩子的,請仔細讀課文,用橫線劃出媽媽表揚的話。
⑵把自己當成媽媽,去讀一讀媽媽的話,讀出媽媽的感情來。
⑶交流:
把自己找到的三個媽媽的話讀給大家聽。
⑷在你的學習小組里和小伙伴一起練一練,看誰最能讀出媽媽的語氣。
(學生相互交流)
設計意圖:四人小組是一個學習的小天地,也是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表現的好地方,把自己最好的讀出來,能讓學生充分感受自己的進步。同時,“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博采眾長,吸取別人的經驗能讓自己迅速成長。
3、朗讀交流,感受樂趣:
⑴你都找到了哪幾句話?
⑵第一個媽媽的話:
(課件出示:“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
①請一位小朋友來讀讀這句話,大家聽聽,他把自己當成媽媽了沒有。
②采訪剛才讀的同學:這位媽媽,您剛才在夸獎您的兒子,一邊說,一邊在想些什么呀?
③交流提高:
有這樣的兒子可真是讓人驕傲,各位媽媽能夸獎地更自豪一點嗎?
(學生練讀)
把你們練習的結果表現給你的同桌看看。
(同桌相互讀這句話)
⑶第二個媽媽的話:
(課件出示:“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
①第二個媽媽是否也驕傲、自豪呢?誰來讀讀。
(指名學生朗讀)
②朗讀、評價。你們覺得這個媽媽讀的怎么樣?
(適當點撥,加上動作就更好了。)
③自由練讀,感悟提高。
設計意圖:在第一個媽媽的練習朗讀時,學生已經初步明確了怎么樣才能讀出感情,讀出味兒。所以在讀第二個媽媽的話時,就只需要稍作點撥就行了。放開手腳,讓他們自己去讀,去悟,會有更多的收獲。
⑷第三個媽媽的話:
(課件出示:“有什么可說的,他沒有說很么特別的地方。”)
①第三個媽媽也像前兩位媽媽一樣嗎?這是為什么呀?
(課件出示“有什么可說的,他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②這你從她的話里知道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媽媽?
(謙虛,不炫耀,樸實等)
③你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嗎?讀給同桌聽聽看。
設計意圖:張田若先生說,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采取多種形式的讀,以讀為主,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思考,并在小組交流、師生互動、合作學習中動口、動腦、動情地學習朗讀,發展語感,同時在思想和情感方面接受潛移默化的熏陶。
4、自主發現,升華主題:
⑴媽媽心目中的兒子:
聰明能干。
(板書聰指導看字形)
⑵聽師范讀第8自然段:
①讓學生用耳聽,你仿佛聽到什么?
(媽媽喘氣聲,水晃蕩聲等)
②讓學生用眼看,你仿佛看到什么?
(媽媽流汗,彎著腰很累的樣子)
③讓學生用心體會用口說說,你此時的感受。
設計意圖:“聰”是本課要求寫的字,此時的書寫指導很巧妙地與理解課文連在了一起,既讓學生能記牢這個字,了解這個字的意思,同時也明白了水很沉,為下文的學習作好輔墊。
⑶面對如此沉甸甸的水桶,不同的兒子有不同的做法,老爺爺看見了,怎么說的呢?
(自己找伙伴合作表演,三個兒子,三個媽媽,一個老爺爺。)
⑷隨即采訪老爺爺:明明三個兒子,老爺爺您怎么說只有一個兒子呀?
⑸全班參與討論。
(提煉出中心:孝順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⑹練習:
這個媽媽還會和老爺爺說什么呀?你們能把故事編下去嗎?
設計意圖:給課文補上空白,進行了一個拓展練習,同桌兩個人續編對話,讓本來處于模糊狀態的同學也能深切體會到作為一個孩子,要成為必須孝順父母,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孩子。
5、回顧課文,拓展提高:
⑴ (出示課件:人物圖)瞧,媽媽、兒子、老爺爺都站在我們面前,你最想對誰說,說什么呢?
⑵你覺得該怎么樣孝敬父母親?
設計意圖:讓文本與學生的感受、理解、體驗發生“碰撞”,產生火花,從這個角度看,它就是生活。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進行生活教育,讓學生明白“生活與教育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這一環節聯系生活實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提升自己。
⑶ “為人子,方少時”,古時候有一個小黃香,他就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講述黃香孝親的故事。
設計意圖:“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以這個小故事作為一個生長點,引發學生去搜集有關的詩詞故事,把學生的視野一下子由課內引向課外,有效地拓展了學生學習的時空,體現了“大語文”的教學理念。
三個兒子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會認“既”等6個生字,會寫“拎”等9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說戶的語氣。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子女應該孝順父母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文中第三個兒子的孝心。
三、教學難點:
理解老爺爺為什么說他只看見一個兒子。
四、教學時數:
2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以疑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有一篇文章很奇怪,明明寫了三個兒子的事情,而旁邊的老爺爺卻非要說自己只看見了一個兒子??這個老爺爺并不是盲人呀。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請打開23課《三個兒子》,自己去尋找答案吧!(板題)
二、初讀課文,初步了解大意
1、課件朗讀,邊聽邊標上自然段的序號。
2、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請教別人。
3、指名分段讀文,正音。
4、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5、質疑。(老爺爺為什么說他只看見一個兒子?他看到的是哪個兒子?)
三、自主識字
1、學生拿出生字卡片,在學習小組內讀給伙伴聽。要求看清字形,讀準字音。(老師參與學生活動)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
3、游戲檢查學生掌握生字的情況。
4、齊讀、抽讀、分組讀,“開火車讀”,老師注意學生讀音是否正確。
四、讀文練句。
師:生字會認了,這些句子會讀嗎?
1、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
2、三個媽媽打了水,拎著水桶回家去,老爺爺跟在他們后邊慢慢地走著。
3、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蕩,三個媽媽走走停停,胳膊斗痛了,腰也酸了。
4、讀下面的句子,練說“一個,一個,另一個”的句式。
五、自主觀察,寫字練習。
1、請觀察第一排三個生字,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2、重點指導:
1)注意別忘了“拎”的最后一點,“膊”的右上一點。
2)前面六個左右結構的字,老師可重點范寫、指導“拎”字和“膊”字。
3)“甸”字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可提醒學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點,使整個字顯得更勻稱。
4、“晃”“蕩”是上下結構的字,“晃”字要寫得上窄下寬,老師可范寫指導。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詞。
1、認讀生字、生詞。
2、進行你說我猜字謎游戲。
二、問題導入,朗讀感悟
1、大家把課文讀了幾遍了,知道這篇課文共有幾個人物嗎?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明明三個兒子,硬說只有一個兒子的人是誰?
師:三個媽媽沒有這樣說,三個兒子也沒有這樣說,唯獨他這樣說,他說得有沒有道理呢?老爺爺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2、出示課文2、3、6段,練讀三個媽媽的話,看下面的空格里加個什么樣的詞語恰當,再試著讀一讀。
1)一個媽媽地說:“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
2)又一個媽媽地說:“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
3)另一個媽媽地說:“有什么可說的,他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3、重點讀“三個兒子的表現”的句子。
4、師范讀“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蕩,三個媽媽走走停停,胳膊斗痛了,腰也酸了。”
師:你們也能讀出水“重”嗎?能聽出水很“重”嗎?注意讀好“沉甸甸”。
師:這些兒子后來的表現怎么樣呢?以讀回答,讀出三個兒子的表現來。
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板書。
三、分角色朗讀,演故事。
1、小組分角色朗讀。
2、全班匯報,演一演。
四、拓展練習,深入思考。
1、再讀課文,你想對三個兒子說什么?
1)對第一、二個兒子說:“ ”
2)對第三個兒子說:“ ”
2、讀完了課文,你想對三個媽媽說什么?
1)對第一、二個媽媽說:“ ”
2)地第三個媽媽說“ ”
3、對老爺爺說“ ”
4、你屬于第幾個兒子呢?你想對自己說什么呢?“ ”
5、把自己說得最精彩的一句話寫下來。
板書設計:
三個兒子一個兒子
第一個兒子會唱歌曲不會幫媽媽提水
第二個兒子會翻跟斗不會幫媽媽提水
第三個兒子不會唱、翻會主動幫媽媽提水
【三個兒子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三個兒子教學設計02-28
《三個兒子》教學設計01-07
《三個兒子》教學設計03-08
《三個兒子》的教學設計04-01
三個兒子的教學設計01-11
課文《三個兒子》教學設計01-17
三個兒子的教學設計范文01-16
《三個兒子》教學設計范文01-04
三個兒子精品教學設計01-06
課文《三個兒子》的教學設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