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有多高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樹有多高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樹有多高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測量與計算發現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物體的高度與影長的關系,提高學生對比的認識。
2、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一步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感受數學方法的價值和魅力。
教學重點:
理解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物體高度與影長的關系。
教學難點:
實際測量時的具體指導。
教學準備:
皮尺、竹竿。
教學過程:
一、在量量比比中發現規律
1、在陽光下,把幾根同樣長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長。
明確怎樣把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怎樣量影長。
比較每次的測量結果,你發現了什么?
2、把幾根長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分別測出每根竹竿的長度和影長,算出桿長與影長的比值,填寫表格。
3、小組討論:比較每次測量的結果,你發現了什么?
指出:竹竿有長有短,影長也有長有短,但各根竹竿的桿長和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
在同一地點,同時測量不同的竹竿,高度與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
二、在議議做做中應用規律1、3米長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的影長是多少?
小組討論:根據前面的測量和求得的比值,推想影長應是多少?
3米竹竿約是前面竹竿長度的幾倍或幾分之幾,3米竹竿的影長就是前面竹竿影長的幾倍或幾分之幾;
根據桿長:影長=確定的比值列算式計算。
2、想辦法測量大樹的高。
小組討論。
匯報交流。
。1)測出1根竹竿的長度和影長,求出桿長與影長的比值。
(2)測出同一時間內樹的影長,求它的實際高度。
3、用上面的方法,實際測量校園內一棵大樹的高。把測量得到的竹竿長、影長和大樹影長填在表格里,整理數據,說說你的方法。
4、用同樣的方法,你能測一測、算一算樓房和旗桿的高嗎?課后試一試。
三、活動總結
1、互相評價一下剛才小組活動中,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情況。
2、發現的規律是什么?
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測得的桿長和影長的比值相等。
3、要注意什么問題?
必須同一時間測量影長。
板書設計:
大樹有多高
在同一地點,同時測量不同的竹竿,高度與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
桿長:影長=確定的比值
課后小結:
本節課的教學主要通過讓學生實際測量與計算發現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物體的高度與影長的關系,提高學生對比的認識。并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一步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感受數學方法的價值和魅力。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數學來源與生活,更應用與生活的這一思想。
大樹有多高教學設計2
一、教學內容:
課本第78~79頁的內容。
二、教學重難點、生長點:
1、重點:測量大樹有多高的方法(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物體高度與影長的關系)。
2、難點:發現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物體高度與影長的關系,并運用這一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3、生長點:在學生已經理解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及會求比值、化簡比的基礎上開展本課時的實踐活動。
三、教材地位分析:
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實踐,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復習鞏固比的基本性質及求比值、化簡比的方法,進一步體會比的應用價值,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
四、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測量與計算發現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物體的高度與影長的關系,提高學生對比的認識。
2、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一步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感受數學方法的價值和魅力。
五、教學準備:
小組內要準備卷尺一把、一根米尺及2根竹竿(一根2米,另一根尺寸不限)。
六、教學過程:
。ㄒ唬﹩栴}引入
1、談話:同學們,在我們校園的操場上有許多大樹,你知道它們有多高嗎?能有辦法測量出它們的高度嗎?
2、導入課題,問:要想本節數學課上得有效率,我們要注意些什么?
(二)實踐活動
1、量量比比,尋找規律。
。1)量同樣長度的竹竿的影長。
各組將米尺直立在地面上,觀察一下竹竿影長的走向后,再同時測量并匯報會出米尺的影長。
談話:比一比各組測量的數據,你們發現了什么?(影長相等)
再讓各組同時量出2米竹竿的影長。談話:比一比,你們又發現了什么?(影長還是相等的)
引導討論:通過兩次測量,大家能得出什么結論?(相同高度的竹竿,同時測得的影長也相同)
根據量出的數值,求出竹竿長與影長的比值。
小組內交流比值,問:你發現了什么?(這個比值是相等的)
指出:在同一地點,同時測量不同的竹竿,竹竿的`高度與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
。2)量不同長度的竹竿的影長。
引思:這根竹竿的長度與影長的比值會是多少?根據你準備的竹竿的長度與這一比值,你估計一下竹竿的影長能是多少?
再讓學生測量影長。
2、議議做做。
根據剛才的發現,你能想辦法測量出一棵大樹的高度嗎?先在小組里討論一下。
交流測算方案,師生共同評價測算方法的可行性。
討論:在測量竹竿的影長之后,如果過了一段較長的時間,再來測量大樹的影長,這樣計算出的結果還準確嗎?為什么?在測算時,還要注意些什么?
進一步強調:測大樹的影長與竹竿的影長一定要在同一時間。
學生分組測量所需數據,計算出大樹的高度,交流測算的過程和結果。
3、實際運用。
講述:校園中還有很多比較高的物體,比如旗桿、樓房等,你能測算出它們的高度嗎?
學生小組確定測量對象,分式協作測量出所需的數據。
學生回教室算出測量物體的實際高度,全班交流。
七、總結全課:
今天的活動課上,你有什么發現?活動的時候遇到了什么問題?以后再上這樣的實踐活動課時,要注意些什么?
【大樹有多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大樹有多高”教學設計12-27
數學比大樹有多高教學設計04-30
氣溫有多高教學設計01-14
六年級數學《大樹有多高》教學設計04-25
六年級數學大樹有多高的教學設計04-23
歌曲《地有多厚天有多高》最新教學設計12-22
《大樹媽媽》教學設計02-21
大樹與小鳥教學設計03-12
大樹媽媽的教學設計03-17
《觀察大樹》的教學設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