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合唱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合唱教學設計1
教學理念:
一、在整個教學設計中,充分體現新課標的精神,能以學生為主題,教師為主導,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讓學生去感受、體驗、表現和創造音樂。
二、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發揮想象,鼓勵學生大膽創造,從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在玩中學。
三、在課堂上充分體現明主和諧的氛圍,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使他們成為一個真正的音樂小主人。
教學目標:
一、通過學唱歌曲《青蛙合唱》,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并能用親切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二、從音樂中感受青蛙的可愛形象,通過扮演不同角色的青蛙來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熱愛大自然,并懂得青蛙是我們人類的朋友。
三、通過多種音樂實踐活動來滲透音樂知識,初步建立音的高低這一概念。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導入
在夏日清涼的夜里,有一群可愛的小動物正在開音樂會呢!小朋友想聽聽是誰嗎?
【教學設想】幾片荷葉、幾朵荷花把教室進行簡單的布置,變成一個美麗的池塘,讓同學們身臨其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后導入歌曲。
三、新歌教學
1、初聽歌曲(出示多媒體動畫課件,視聽結合)
師:小朋友們現在知道是誰在唱歌了嗎?
生:青蛙
師:對,這里有小青蛙和老青蛙在唱呢!同學們能分辨出它們的叫聲嗎?
2、教師引導學生模仿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叫聲(激發情趣)
3、用青蛙的叫聲“呱”模唱旋律。
4、填唱歌詞(學生唱“呱”的部分,教師唱其余部分,師生共同完成)
5、跟錄音完整地跟唱全曲。
6、討論歌曲中較難掌握的地方,然后單獨提出來練習。
四、分角色演唱(鞏固歌曲)
1、教師扮演老青蛙,學生扮演小青蛙。
2、讓學生還能用什么形式來分角色演唱。
【教學設想】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以及創造性活動,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效果。
五、在音樂實踐活動中滲透音樂知識,初步建立銀的高低概念。
1、比一比:誰高誰低,并舉出例子。
2、想一想:哪句越唱越高?哪句越唱越低?
3、說一說:教師出示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圖片,并給同學們聽聽各自的音色,讓同學們說說這兩種樂器,哪種適合演奏小青蛙,哪種適合演奏老青蛙?
4、師生同樂,共同表演。
【教學設想】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音樂實踐的活動中來,通過親身的感受與體驗,從而滲透了音的高低這一音樂知識。
1)創編歌詞(拓展歌曲,提高學生的創編能力。)
2)課堂小結(出示小詩,滲透思想教育,讓孩子們懂得青蛙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同時也要熱愛大自然。
小青蛙,呱呱呱,
捉害蟲,保莊稼,
個子雖小功勞大,
我們大家都愛它!
合唱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完整而充分地聆聽樂曲,感受西方交響音樂的美,拓寬國際音樂文化視野,理解多元音樂文化。
【過程與方法】
通過聽賞作品、講授法以及小組合作探究法,學生能夠進一步提高音樂鑒賞能力,感受作品背后的人文內涵。
【知識與技能】
能夠充分聆聽并記憶音樂主題,掌握樂曲的情緒變化。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聆聽并記憶音樂主題,結合作曲家生平理解樂曲表達的精神內涵。
【難點】
學唱音樂主題,掌握樂曲背后的音樂史知識。
三、教學準備
鋼琴、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教師為同學們展示電視劇的片段,并提問同學們:“剛剛我們在片段中聽到的插曲叫什么名字呢?”
學生自由回答。(《歡樂頌》)
2.教師介紹《歡樂頌》出自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響曲》,這部交響曲被認為是貝多芬音樂創作的高峰和總結,順勢導入本課。
(二)初步感知
1.教師初次播放樂曲《歡樂頌》音頻,并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對作品的理解。
(師:《歡樂頌》是舉世聞名的經典樂曲,哪位同學能說一說你對《歡樂頌》的認識嗎?西方的圣誕節和唱詩班都經常演唱;作者是貝多芬。(學生根據已有的常識各抒己見即可。)
2.教師請同學們說一說貝多芬的成就及代表作品,隨后師生共同總結。(貝多芬是古典主義時期著名的鋼琴家、作曲家,被人們稱為“樂圣”。一生最重再現要的貢獻在于他創作了32首鋼琴奏鳴曲、9部交響樂、一部聲樂套曲和一部歌劇,代表作品有《第三(英雄)交響曲》《月光奏鳴曲》以及歌劇《費德里奧》等等。)
3.再次聆聽歌曲,并請同學們思考樂曲選擇什么音樂體裁來陳述樂思。(交響樂)
4.教師介紹交響曲的相關知識。(交響曲是按照奏鳴曲的曲式原則創作而成的一種管弦樂套曲,結構宏大、內容深刻而富于戲劇性、寫法復雜并且音色對比鮮明。)
(三)探究學習
1.教師播放歌曲,并提問同學們歌曲的情緒和速度分別是怎樣的?(堅定、莊嚴地;中速)
2.老師再次播放《歡樂頌》的管弦樂演出視頻,請同學們根據表現形式的不同特點劃分部分。(師:請同學們仔細思考一下,這首樂曲一共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呢?兩個部分,序奏和人聲。)
3.引導同學們梳理《歡樂頌》的音樂要素。
(1)播放核心音樂“歡樂”主題,并提問樂曲的旋律有什么特點?(級進、平穩的上行和下行,無跳進)。
(2)這段音樂表現了什么內容?(傳達歡樂主題)
(3)教師提問,引導同學們邊聆聽音頻,邊觀察樂譜,探尋音樂作品的情緒變化。(師:作者是如何傳達歡樂主題的呢?通過情緒變化逐步推進。)
①學生自主探尋音樂情緒變化的過程。(過程:由抒情到堅定的情緒變化)
②師生共同總結音樂情緒的多種推進方法。(力度:由弱漸強;配器:弦樂—管樂—打擊樂—轉折—加入人聲;演奏/演唱形式:獨奏/領唱—合奏/合唱)
4.教師進一步追問,作者通過《第九(合唱)交響曲》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同學們以小組討論為單位展開思考。(師:《歡樂頌》雖然只是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曲》的第四樂章,但是這個“歡樂主題”曾經在前三個樂章中出現、又被中斷過,最后在第四樂章加入人聲將作品推向高潮》。這樣的做法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主旨呢?沖破困境,得到全人類的自由和解放、勝利和歡樂、團結和友愛。)
5.教師與同學們分享貝多芬的生平故事,將貝多芬戲劇性的人生與《第九(合唱)交響曲》相結合,輔助學生理解作品的人文內涵。(這首交響曲從憂郁的小調開始,最終由明亮的大調結束全曲,這正象征了貝多芬不畏懼苦難的束縛,沖破命運的牢籠,最終走向光明的人生軌跡。)
(四)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觀賞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談一談自己的感受,拓寬音樂視野。
(1)學生分組討論,各抒己見。
(2)教師引領同學們理解貝多芬的卓越歷史成就。(貝多芬不但在交響曲上有著突出的成就,與此同時,他的《32首鋼琴奏鳴曲》是西方音樂的經典之作,被譽為西方音樂史上的“新約圣經”。)
(五)小結作業
1.師生以問答的形式共同總結本課主旨。(生活中要勇于面對困難,克服瓶頸,生活終將迎來光明。)
2.課下請同學們搜集一下莫扎特的《第40號交響曲》,并思考兩位古典大師在音樂創作中形成迥異的音樂風格的社會原因是什么?用文字的形式帶來,200字左右,下節課與同學們共同交流討論。
【合唱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中大合唱教學設計01-30
《黃河大合唱》教學設計11-17
語文《黃河大合唱》教學設計04-01
《黃河大合唱》教學設計范文11-12
黃河大合唱優秀教學設計11-14
童聲合唱《盧溝謠》教學設計范文01-21
學校小百靈合唱社團的活動教學設計12-23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08-02
0的運算教學設計的教學設計11-20
《頭飾設計》教學設計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