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時間:2022-12-01 14:16:0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噸的認識》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通過觀察、比較和猜想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和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2、難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準備:

  主題圖、多媒體課件,課前讓學生測量自己的體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老師的體重。

  教師讓學生猜一猜老師的體重,猜完后教師提問:剛才同學們在猜老師的體重時都用了同一個質量單位——千克,你們為什么不用“克”作單位?

  2、師:你們知道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是什么嗎?它的體重大約是多少?(課件出示藍鯨及有關資料的介紹。)

  師:藍鯨的質量要用“噸”來作單位,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這個新的質量單位(板書:噸的認識)。你能舉例說說生活中用噸作單位的物體嗎?

  3、教師課件出示一些以“噸”為單位的物體及其相應質量。

  教師提問:以噸為單位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教師指出: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計量比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可以用符號“t”表示。

  設計意圖:從猜老師的體重和藍鯨這一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導入,讓學生初步感知噸是一個大計量單位,并通過讓學生舉例、教師圖片展示等途徑,初步建立噸的觀念。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認識噸。

 。1)教師用課件出示第11頁的主題圖。

  師:你們看誰來了?這一天陽光明媚,天氣晴朗。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相約到河邊去玩。它們走到一座小橋邊,小馬提議:“這里有橋,咱們一起過吧。”小熊說:“等等,這里有個牌子,上面寫著‘限重1噸’呢!”

  教師啟發學生思考:限重1噸是什么意思?1噸有多重呢?“噸”和“千克”有什么關系?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師:誰知道1噸等于多少千克?

  學生憑生活經驗可以說出:1噸=1000千克。

  師:那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學情預設:因為學生知道了1噸=1000千克,很可能會想到把幾個數加起來試一試的方法。接著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它們可以怎樣過橋?啟發學生思考:它們可以一個過去后,另一個再過;也可以一次過兩個,還可以??通過學生相互間的交流、補充,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體現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圍繞小精靈的“能同時過橋嗎?”的問題,引導學生將動物們的體重加起來,與1噸作比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噸重,從而得出結論。

  2、充分感受噸。

  (1)學生抬每袋重25千克的大米感受1噸。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個人都用力抱一抱一袋大米,感受25千克大米有多重,力氣小的同學也可以兩個人抬一抬。

  學生操作后匯報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大米重25千克,多少袋大米重1噸?(40袋)

  教師借助多媒體演示:每次呈現4袋大米(因為4袋為100千克),學生一邊看一邊數: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當40袋大米占滿整個屏幕時,學生會感嘆:哇!1噸有這么重呀!

 。2)再次感受1噸。

  師:課前你們都自己測量了自己的體重,互相說一說你的體重多少千克?再互相背一背,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最后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個同桌這樣體重的小朋友質量才是1噸。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2

  教學設計噸的認識

  寧江區新城小學肖冬雪

  教學目標:

  ⒈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材苓M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撑囵B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以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學準備:課件、常見的一些生活用品。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提問:你們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什么嗎?生答(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是非洲象,海洋里最大的動物是藍鯨)

  2.創設情境

  播放課件:噸的認識

  噸是什么意思?到底有多重?我們今天就一起來認識重量單位家族的一個新成員——噸。(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二、探索新知

  (一)初步認識“噸”

  繼續播放動畫課件:噸的認識例1

  逐漸點擊展示大約重是1噸的物品,讓學生從常見的物品重量比較中,對1噸的重量的初步認識。繼續播放動畫課件:噸的認識例1 1噸到底有多重呢?其實1噸=1000千克,噸用“t”表示。

  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過可以用“噸”做單位的物體,能簡單的說一說嗎?學生舉例(拖拉機的車身重量、輪船載重量、火車載重量等)

  請你仔細觀察這些物體與你所認識的物體,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嗎?學生討論后得出:以噸為單位的物體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通常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噸”來做單位。

  初步認識了噸之后,老師這里有一些物品,請你們為他們選擇一種合適的單位。

  多媒體出示:報紙、信封、河馬、鯨、白菜、蘋果等,學生進行判斷。

  舉例:讓學生舉出重量大約是1噸的物品。

 。ǘ├^續播放動畫課件:噸的認識例2、3

 。1)出示:4噸=()千克

  5000千克=()噸

  5、動物過橋(教材主題圖)師:你們看誰來了,這一天陽光明媚,有一群可愛的小動物馬、熊貓、大象、獅子、野豬、牛相約到河對岸去玩耍,它們它們走到一座小橋邊,小馬提議:這里有瞧咱們一起過吧。小熊說,等等,這里有牌子上面寫著限重1噸呢。

  師: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是圖中描寫的。圖中都有哪些信息?

  ⑴指出:小動物要過橋,看見限重1噸的牌子“限重1噸”是什么意思(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

  師:就是說這座橋最多只能承受1噸的貨物,超過1噸,這座橋就會發生危險。師:現在大家想一想,馬、熊貓、大象、獅子、野豬、牛,哪幾只動物可以一起通過?為什么呢?(體重加起來不超過1000千克的,就能一起通過,超過了1000千克,也就是1噸,就不能同時過橋。)那么它們可以怎樣過橋?(學生互相交流補充)

  三、課堂練習

  1.繼續播放課件(練一練、比較大。

  2.(課件出示)用2輛載重2噸的貨車運這些機器,怎樣裝車能一次運走

  四、拓展題:

  四、拓展題:小明在學完噸的認識后,寫了一篇可笑的數學日記我們一起看看吧(內容略)找到可笑后,希望你們回家也寫篇數學日記,用上所學的重量單位,好嗎?

  五、總結

  1.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2、討論:“每兩個重量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00”這句話對嗎?

  明確:“每相鄰兩個重量單位”與“每兩個重量單位”的不同。使學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單位間的基本進率關系式有兩個,即:l噸= 1000千克,l千克= 1000克。擴展出的關系式有一個,即:1噸=克。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一噸= 1000千克1t= 1000kg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3

  

  噸的認識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課本第六冊P68的內容。

  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1.認識重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2.知道1噸=1000千克。

  能力訓練點:

  1.能正確運用噸表示物體的重量。

  2.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滲透點:

  數學知識來源與生活,并服務與生活,學會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知道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教學難點

  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形成表象。

  學法引導

  1.通過課前調查,培養學生的搜集信息能力。

  2.指導學生通過計算、觀察,產生聯想,形成表象,建立質量觀念。

  3.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聯系生活實際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

  教學流程

  教學步驟

  

  

  

  一、

  1.關于噸的知識你能知道些什么?

  2.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噸作單位?舉出幾個例子。

  可以看課本或課外書,可以問家長也可以在生活中找。

  通過課前調查增加學生對噸的感性認識,并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

  1.故事激趣:

  熊老弟、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參加森林運動會,走到一座小橋前發現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限重1噸”。這是什么意思?它們能過橋嗎?該怎樣過?

  2.解釋:“限重1噸”是什么意思?

  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解釋“限重1噸”的意思。

  用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

  1.關于“噸”你已經知道了什么?

  整理:

  A、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噸作單位。(舉例)用地秤來稱。

  B、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

  C、1噸=1000千克。

  2.感知1噸,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激趣:1噸到底有多重,你想知道嗎?

  推算:一個三年級的學生體重大約是25千克,多少個學生的體重大約是1噸?

  觀察感知,形成表象:請40個同學站在講臺上,這些同學的體重合起來就大約是1噸。

  學生依據課前搜集的資料來回答。

  用自己的方法來推算,然后告訴同學們自己的算法。

  觀察感知,產生聯想,形成表象。

  展示課前的學習情況和課前搜集的資料,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

  讓學生通過推算,然后觀察感知,產生聯想,形成表象,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1.這4個動物能過橋嗎?他們該怎么過?你還要知道那些條件才能知道?

  出示:

  馬 300千克

  牛 500千克

  鹿200千克

  熊 400千克

  你們能為他們設計幾種過橋方案?

  2.老師們也想去運動場看看,你能告訴他們該怎樣過橋嗎?

  3.我是小小檢查員:

  談話:簡單介紹黃河大橋在兩年內就修了兩次的原因。黃河大橋上現在需要招聘一批檢查員,你想去嗎?

  在黃河大橋上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限重13噸”,下面這些車能通過嗎?

  A、王叔叔的車裝載5000千克的煤。

  B、楊大哥的車裝載3頭大象,每頭大約重5噸。

  C、李師傅的車裝載6噸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張大伯開著一輛限載4噸的卡車裝載著10頭牛,每頭大約重500千克。

  你想對超載的叔叔說什么?(告訴學生:在陜西省80%的車禍都是由于超載造成的。)假如你的親戚中有人是司機,你今天回去會對他們說些什么?

  4.小明的日記: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腸,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坐上了大約重1克的出租車,來到了動物園。我們先看了大約重80噸的熊貓,又看了大約重8千克的大象。我說:“這么大的象,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吧?”爸爸說:“不對,世界上最重的動物是藍鯨,一頭藍鯨的重量大約是150-200千克呢!蔽蚁耄耗且活^藍鯨的重量就相當于二十幾頭大象的重量,二十幾頭大象擠在一塊該有多大呀?藍鯨可真大﹗

  看了小明的日記,你想對他說些什么?你要向他學習什么?

  獨立思考后在組內交流。把自己組的設計方案記下來。然后在班內匯報。

  說出設計理由。

  獨立思考后回答。

  結合生活實

  際說說。

  指名回答,并說明理由。

  暢所欲言。

  結合生活實際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意識。

  讓學生從小就懂得要愛護路橋。激發學生主人翁的情感。

  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單位的換算和比較大小,懂得解決問題時要聯系生活實際。

  教學體現時代性,激起學生關心生活的熱情。

  結合生活事例,讓學生要明白合理使用單位的重要性,并且讓學生學習小明善于觀察、喜歡動腦,能主動的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并應用數學的習慣。

  、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

  2.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也會經常用到數學知識。

  讓學生學會及時反思,整理所學的知識。

  

  就象小明一樣認真觀察生活,把你發現的含有質量單位噸的事寫下來,那就是一篇數學日記,你一定會比小明寫得更棒。

  讓學生主動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

  

  噸的認識

  質量單位

  稱比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

  地秤

  1噸=1000千克

  

  能把數學知識融入生活中然后呈現給學生,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思維活躍,參與熱情高,也培養了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只是小組討論時沒有組織學生進行合理分工,注意紀律,使得小組討論時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可實際上,有的同學積極參與,有的同學好象事不關己,在一邊玩,沒有做到使每一個同學都參與,每一個同學都得到發展提高,使得小組討論流與形式。在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組織學生有目的、紀律的討論,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和與伙伴協同合作的能力。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感受認識噸的過程。

  2.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

  3.能正確換算質量單位。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

  教學難點:

  發現生活中的噸,并能借助其它物體或質量單位描述噸的大小。

  設計理念:

  生活是這節課的載體。《課標》提倡學生的學習內容應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知識的價值;讓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方面獲得發展。因此本節課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都力圖體現這一理念。

  學習方法:

  學生以生活為素材——用能感知的物體的重量,運用關聯、遷移的方法推算1噸的重量。感知1噸是非常大的質量單位。學生在體驗活動中去發現學習。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20千克的純凈水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前幾天我們一起稱了體重,你還記得你的體重是多少嗎?

  生答。

  師:誰來說說你有多重?

  生:……

  二、教學“噸”

  1.認識噸

  師:在一次體檢中,育紅小學三年級⑴班的30名學生和我們一樣,也測量了一次體重,并制成了統計表,請看(出示),在書上90頁,也有一份一模一樣的統計表,大家可以打開書看看。同學們最后的問題是什么呢?。

  生:他們的體重一共是多少千克?

  師:下面我們小組來算一算,可以一人算一半,再把結果加起來。大家想想辦法,看看怎樣才能算的又對又快。

  生進行計算活動,師指導合作。

  師提示:我發現有的同學已經找到了一個很巧妙、很簡單的方法,所以他們進行的非?,其他同學你也趕快想一想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大家計算時一定要認真呀,可不能當小馬虎。

  師:好了已經有幾組做完了,哪一小組愿意給大家說說你們的算法?

  生交流算法,師出示學生答案,生講解算法

  師:剛才我們計算這30名同學的體重是1014千克,那1014千克大約是多少千克?

  生:大約1000千克。

  師:非常正確。

  師板書1000千克,

  師:其實1000千克還可以用一個新的質量單位“噸”來表示,(板書噸)1000千克也叫1噸,1噸=1000千克,(板書1噸=1000千克)跟老師一起讀一讀,1噸等于1000千克。

  生讀:1噸=1000千克

  師:“噸”可以用一個字母“t”來表示,所以也可以這樣寫。

  師板書:1t=1000kg

  2.感知“噸”

  師:大家想一想育紅小學這30名同學的總體重如果用噸做單位怎樣說呢?

  生:大約是1噸

  師:說的非常好,那1噸到底有多重呢?下面我們先來進行一個小活動,體驗一下,誰愿意參加?

 。1)背一背

  請幾位同學到前邊背一名體重在33千克左右的同學并說說感受。

  師:下面我們就請這三名同學來背一背這名體重是33千克的同學,誰第一個來。

  生活動,師問:感覺怎么樣?

  生:感覺很重

  ……

  師:剛才這三名同學背的只是一名33千克的同學,像這樣的30名同學,他們的體重大約才是1噸呢,大家看看,今天我們是三十二名同學,再去掉兩名,三十名如果都讓你背怎么樣?

 。2)拎一拎

  再看一桶礦泉水,誰能抱的起來,抱起來時感覺怎么樣,如果一桶礦泉水重20千克,大家推算一下50桶礦泉水重多少呢?同學們非常聰明,大家可以體會一下。

  (3)看一看

  我們接著看,這只動物見過嗎?個頭大不大?(出示)你知道嗎,1頭犀牛大約就重1噸。

  師:看來“噸”是比“千克”大的多的質量單位,所以在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質量時通常要用“噸”做單位。

  比如;一列火車,有這么多節車廂,每節車廂就可以裝下50噸貨物,再看,(出示輪船)這艘輪船它能裝六千多噸貨物呢。這個,(出示坦克)它的重量超過了30噸。還有呢,(出示)誰知道有關藍鯨的知識?

  生: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它的心臟就有……

  師:你知道的真多,就象這位同學說的,藍鯨很大,一條成年的藍鯨體重能超過150噸。

 。4)說一說

  同學們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噸的知識,可以和你周圍的同學互相說說。

  生自由討論

  師:誰來說說

  生舉例

  師:的確噸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除了同學們剛才說的,還有我們運煤、運沙、運水泥……就連我們生活中計量用水也用“噸”做單位。另外還有一些這樣的標志,請看,(出示)誰知道這座橋邊的標志是什么意思?

  生答。

  師:再看,這輛汽車上的“載重6噸”呢?

  生:這輛汽車最多能裝6噸的貨物,多了就會出現危險。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知道的這么多。(師適時進行安全教育)

  三、鞏固練習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噸”的知識,接下來我們就帶著這些知識一起到趣味練習樂園去看看好嗎?

  1.圖畫里的數學

  師:一天,大森林要召開大會,動物們都來參加,路上幾只動物不約而同走到了一塊,這時他們遇到一個問題,我們一起去看看?(出示)

  師:他們哪幾只動物可以一起通過呢?大家可以先和你周圍的同學說說

  生討論

  師:誰來說一說

  生:獅子和豬可以一起通過

  師:為什么?

  生:因為那座橋限重1噸,獅子和豬加起來還不到一噸。

  師:非常好,還有嗎?

  生:牛和馬

  師:可以嗎?還有嗎?

  生:……

  師:有沒有三只動物可以通過?

  生:……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想出了這么多方案,動物們高高興興的通過了。

  2.快樂判斷

  師:下面憑你的生活經驗判斷一下,哪些比1噸重,哪些比1噸輕。如果比一噸重你就站起來,如果比一噸輕你坐著不動,好嗎?

  學生練習

  3.我是小小檢查員

  談話:簡單介紹黃河大橋在兩年內就修了兩次的原因。黃河大橋上現在需要招聘一批檢查員,你想去嗎?

  師:在黃河大橋上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限重13噸”,下面這些車能通過嗎?

  A、王叔叔的車裝載5000千克的煤。

  B、楊大哥的車裝載3頭大象,每頭大約重5噸。

  C、李師傅的車裝載6噸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張大伯開著一輛限載4噸的卡車裝載著10頭牛,每頭大約重500千克。

  你想對超載的叔叔說什么?假如你的親戚中有人是司機,你今天回去會對他們說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1、一位小朋友在學習了噸的一課后,回家時寫了一篇數學日記,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2月9日星期五晴

  早晨我吃了2個100噸的肉包子,然后背起3克的書包上學去,路上看見一輛載滿約4千克的卡車。

  師:(學生修改后進行德育教育)生活中我們要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來表示物體的重量。

  2、布置作業

  師:學完了這節課后,老師留一個作業,同學們回家以后,就像小明一樣認真觀察生活,把你發現的含有質量單位噸的事物記下來,那就是一篇數學日記,你一定會比小明寫得更棒!

  板書設計:噸t

  1噸=1000千克1t=1000kg

  課后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結合具體實例,經歷和感受認識噸的過程,從而認識新的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并感受“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在教學過程中,我感覺比較成功的地方有三點

  首先,能夠從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入手,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也就是讓學生通過用不同方法算30名同學的體重來親歷認識“噸”的過程,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新知的學習,從而初步感受和認識“噸”,其次,在感受1噸的過程中,通過一個活動和具體的生活實例幫助學生再次感受1噸的實際意義,在這個過程中,不光讓學生用眼睛去看,還要親身去體會,動腦去想象,如讓學生來背一背這個環節,通過學生親身去體驗、感受33千克的重量,再想象一噸有多重,更容易理解1噸的實際含義,來加深對噸的認識。再次,在了解噸在生活中的應用時,我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例,另外還讓學生自己去找一找,說一說,豐富了學生對噸的感受和認識。

  當然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在親歷認識“噸”的過程中,讓學生計算30名同學的體重這一環節把握的不是太好,給學生的時間不是太充裕,學生的展示也不太充分,另外,教學1噸=1000千克的過程中,略顯倉促,學生印象不深。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需要多學習、多完善,去適應新課標的需求。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與交流,使學生了解常用的質量單位及計量工具。

  2、在估一估、稱一稱、掂一掂的實踐活動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養學生對物品質量的估計能力,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克”的概念。

  教學準備

  1、學生進行課前調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質量及秤。

  2、準備天平、電子秤、2分硬幣、1克鹽及一些較輕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組織交流,了解單位與工具

  1、了解質量單位

  課前,老師請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誰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與大家交流?

  學生交流。

  老師把學生說的物品的質量寫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噸……

  教師指出: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噸都是計量物品輕重的單位。其中的公斤、斤、兩是中國傳統的計量單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噸是國際通用的計量單位,是咱們將要研究的內容。

  2、認識工具

  在調查活動中,你發現了哪些工具可以稱出物品有多重?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教科書第1頁圖上的各種秤,并作必要的補充與說明。

  二、動手操作,認識克

  1、教師出示一小勺鹽(重1克),估一估它的質量

  請學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來稱?

  經過討論,學生確定要用天平來稱。

  2、介紹天平

  出示天平,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強調指針左右擺動得一樣就平衡了)。

  3、稱鹽

  教師示范用天平稱出這一小勺鹽的質量是1克。

  用手掂一掂1克的鹽,說一說感受。

  4、你知道2分的硬幣有多重嗎?誰來估一估

  學生用天平稱出2分的硬幣重1克。用手掂一掂,說一說感受。

  5、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

  拿出學生能想到的一些輕的物品。

  6、討論:你認為什么情況下使用克作單位

  三、課堂活動

  1、分組活動:稱學習用品

  先估一估,再稱一稱,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寫記錄單。

  2、獨立作業,看圖,填一填(教科書第2頁)

  指導學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

  四、全課小結(略)

  五、課后延伸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猜測、推理及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和合作意識。

  3、使學生真正感知數學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學會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訓練

  2、填一填。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曹沖稱象。

  2、課件出示一些以“噸”為單位的物體及其相應質量有關資料的介紹。(板書課題)

  教師提問:以噸為單位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小組合作討論)

  教師指出: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計量比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可以用符號“t”表示。

  三、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體驗1噸的重量,課件出示課本第31頁主題圖。

  一個同學的體重是25千克,背一背什么感覺?40個有多重?(小組合作討論)

  得出1000千克是一個很重的質量,數學上規定用1噸來表示1000千克,即1噸=1000千克。

  2、談話:在了解1噸有多重之前,我們再來解決一個問題,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列式:100×10=1000(千克)即1000千克=1噸。

  3、即時訓練(課件示)。

  4、小結。

  四、鞏固應用

  1、填數。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集體反饋,重點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猜一猜。

  3、小動物過橋。

  4、我會填。

  5、判斷。

  6、讀一篇日記,再回答提出的問題。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教學反思:

  “噸的認識”是人教版第五冊第3單元的知識。本課教學前,學生對重量單位千克和克有了較深的認識,這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作了知識的鋪墊。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對重量單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這不僅是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為以后學習新知打下基礎。

  在本節課教學時先通過故事和欣賞圖片引出“噸”的概念,讓學生知道“噸”這個質量單位的產生是生活的需要。

  在講授新新課時,讓學生抱一抱朋友,再次感受到千克與噸的作用,假如把全班同學平均每人的體重看做是25千克,幾個這樣的同學合在一起大約重1噸,由此得到了噸與千克化聚的方法,在這樣的感受中生成了新知,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

  本節課的練習設計貼近生活,使學生感興趣。如在練習中出現的一篇有趣而又貼近學生生活的數學日記,由于單位的錯用鬧出了一系列的笑話,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已經哈哈笑。做這樣的練習既有趣又聯系生活,同時也鞏固了新知識,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積極性。而在小組合作方面,大膽放手,給學生更大的空間去思考,去創造。另外,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也讓學生感到很好的可視效果。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1-12頁例6、例7,相應的“做一做”和練習三中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通過觀察、比較和猜想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和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2、難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準備

  主題圖、多媒體課件,課前讓學生測量自己的體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老師的體重。

  教師讓學生猜一猜老師的體重,猜完后教師提問:剛才同學們在猜老師的體重時都用了同一個質量單位——千克,你們為什么不用“克”作單位?

  2、師:你們知道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是什么嗎?它的體重大約是多少?(課件出示藍鯨及有關資料的介紹。)

  師:藍鯨的質量要用“噸”來作單位,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這個新的質量單位(板書:噸的認識)。你能舉例說說生活中用噸作單位的物體嗎?

  3、教師課件出示一些以“噸”為單位的物體及其相應質量。

  教師提問:以噸為單位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教師指出: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計量比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可以用符號“t”表示。

  【設計意圖:從猜老師的體重和藍鯨這一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導入,讓學生初步感知噸是一個大計量單位,并通過讓學生舉例、教師圖片展示等途徑,初步建立噸的觀念。】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ㄒ唬┏醪秸J識噸。

 。1)小組活動:第一小組提水,第二小組提米,第三小組背一背。

  師:課前同學們都測量了自己的體重,互相說一說你的體重多少千克?

  第一小組的提水,第二小組的提米,第三小組的背一背。同桌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戲,了解一袋米,一桶水,一個同學有多重。

 。2)匯報

  (3)師:如果按每個同學25千克計算,4個同學有多少千克?40個同學有多少千克?

 。4)加深認識噸。

  教師借助多媒體演示:一袋大米25千克,每次呈現4袋大米(100千克),學生一邊看一邊數: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讓學生感受: 40個25千克就是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噸。

  (2)教師用課件出示第11頁的主題圖。

  師:你們看誰來了?這一天陽光明媚,天氣晴朗。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相約到河邊去玩。它們走到一座小橋邊,小馬提議:“這里有橋,咱們一起過吧!毙⌒苷f:“等等,這里有個牌子,上面寫著‘限重1噸’呢!”

  教師啟發學生思考:限重1噸是什么意思?1噸有多重呢?“噸”和“千克”有什么關系?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師:誰知道1噸等于多少千克?

  學生通過預習可以說出:1噸=1000千克。

  師:那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圍繞小精靈的“能同時過橋嗎?”的問題,引導學生將動物們的體重加起來,與1噸作比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噸重,從而得出結論。

  3、舉例:讓學生說說生活中什么東西大約重1噸。

  教師可以用課件出示教科書中的例子,可以說“兩頭牛大約重1噸!,也可以說“兩匹馬與1只熊合起來大約重1噸。”, 一般電梯的載重量是1噸)……還需要讓學生說出生活中的其他實例。

  4、師生交流:感受1噸水的質量。

 。1)師:同學們看到水龍頭滴水會怎樣做呢?你認為水龍頭滴水是一件大事還是小事呢?

  一個水龍頭每秒漏掉1滴水,一年大約浪費水1577千克。也就是1噸多了。

  (2)生活小常識:每分鐘放水5立方分米, 200秒就放掉 1 噸水了。

  【設計意圖:設計了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這些教學環節的安排可以讓學生始終處于較好的學習狀態,在這一過程中充分體驗,建立起1噸的觀念,對學生教學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節約用水的好習慣。同時一些環節的設計既拉近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距離,又將數學知識的教學蘊涵其中,較好地整合了數學的三維目標!

 。ǘ﹪嵟c千克的換算

  教師出示

  例7: 3噸=( )千克 6000千克=( )噸

  學生自主學習,匯報結果:說說你是怎樣想的?這部分內容對學生來說不難,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填寫,再讓學生組內交流,班內集體說理、說方法。

  【設計意圖:進率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比較簡單,采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反饋的方法來進行教學,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6、學生獨立完成 “做一做”。

  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1)一塊橡皮重約10( )

 。2)1頭豬重約120( )

 。3)1袋水泥重約50( ),1拖拉機水泥約重2( )。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獨立完成練習第1題。

  這是一組連線題,通過此題的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質量單位噸的感受。可以采用先獨立連線,再交流的方法進行。

  2、做一做的第2題。

  在一輛載重2噸的貨車上,裝6臺重300千克的機器,超載了嗎?

  可以讓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只要這輛車裝的機器不超過XX千克也就是2噸就可以。

  3、改錯(小明的數學日記)。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兩個100千克的肉包子,然后就和媽媽一起去市場買菜。

  市場上的物品可真多!看得我眼花繚亂。我和媽媽轉了一大圈,一共買了1克香菜,2噸西紅柿,3千克雞蛋,1千克白菜和500千克肉。我和媽媽拎著這些東西累得滿頭大汗。

  【設計意圖:邊講邊練,講練結合,有利于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五、拓展作業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噸。如果每月少用1噸水,你認為能做到嗎?和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節水方法?

  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1噸=1000千克

  3噸=3000千克

  6000千克=3噸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8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估計體重。

  提問:能估計一下祁老師的體重嗎?

  學生自由估計。

  談話:同學們估計老師的體重,雖然數值上稍有差別,但使用的單位都是千克,為什么不用克作單位呢?

  指出:計量比較輕的物體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單位;計量比較重的物體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單位。

  [評析:從估計老師的體重引入質量單位千克,顯得親切自然,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也為引入噸做了鋪墊。]

  2、引入“噸”。

  (1)出示鯊魚圖(圖略),提問:你能估計一頭大鯊魚的體重嗎?

  學生估計。(注意引導學生體會鯊魚的體重很重)

  出示:它的體重是3000千克。

  談話:還有更重的呢!

  出示鯨魚和恐龍的圖片以及它們的體重。

  提問:對這些動物的體重,你有什么感覺?

  (2)出示教材例題的輪船、火車、集裝箱圖片,讓學生想象這些物品有多重。

  提問:計量這些比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如果都用千克作單位,結果會怎樣?(數很大,不夠方便)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

  出示:計量比較重的或大宗貨物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一般用字母t表示。

  揭示課題:噸的認識。

  [評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估計大型動物以及大宗物品有多重,并及時設疑,引入噸的概念,使學生初步形成表象,為下一環節充分感受和體驗1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親身體驗,感受并想象1噸

  1、初步感受1噸。

  搬一搬:每組一袋25千克的大米,學生輪流搬一搬,感受其重量,并在小組、班級內交流自己的感受。

  算一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學生計算后匯報結果。

  指出:一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

  提問:2噸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噸?10噸是多少千克?

  想一想:我們知道一袋大米是25千克,這樣的40袋就是1噸。想象一下,如果讓你來搬這1噸的大米,會是什么樣的情況?

  指出:1噸是很重的,搬運這樣重的物品,需要借助機械或機器的力量。

  [評析:感受和體驗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1噸是個很大的質量單位,它究竟有多重是難以用語言來敘述的,只有在親身感受和體驗的基礎上,借助想象來把握。教師先讓學生搬25千克的大米,獲得直觀體驗。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通過“每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噸”來想象1噸的重量,并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

  2、利用想象和推理,進一步感受1噸。

  提問:我們班有33個同學,全班同學體重的和有沒有1噸?學生猜測,然后計算。

  指出:同學們的平均體重大約是30千克,33個同學的體重大約是1噸。

  全體同學起立,學生觀察并想象33個同學的體重。

  3、利用常見的物品,想象1噸的重量。

 。1)出示教材第48頁第2題,先讓學生在小組里說說圖片的意思,再在全班交流匯報。

  提問:80袋水泥重多少噸?你是怎樣知道的?

  (2)出示下面的圖片,學生自由選擇其中的物品,想一想多少個這樣的物品重1噸。

  先讓學生在小組里自由說,再在全班交流。

  [評析: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這里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的感知、表象及體驗,通過估算或計算,進一步豐富對噸的感知,以強化認識。]

  三、實際運用,深化認識

  1、“噸”在生活中的應用。

  提問: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見到過用“噸”作單位的例子?(學生自由交流)

  出示下圖:

  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它們各表示什么意思?

  談話:我們在統計農業、漁業產量的時候,也經常用噸作單位,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

  出示:

  鹽城市的農業生產在全省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常年景糧食總產量480萬噸,年產棉花20萬噸,居全省首位。

  ——摘自鹽城市商會網站

  [評析:從生活中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噸”的實際運用。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進一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2、選擇合適的單位填在下面的括號里。

  學生練習后,組織全班交流。

  3、談話:下面是小明同學前些日子寫的一篇數學日記,請你讀一讀。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兩個100千克的*子,然后就和媽媽一起去市場買菜。

  市場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繚亂。我和媽媽轉了一大圈,一共買了1克芹菜,2噸萵苣,3千克雞蛋,20克的蘋果,1000千克牛肉。我和媽媽拎著這些東西,累得滿頭大汗。

  學生自由讀上面的一段話,在小組里交流日記中用錯的質量單位,并改正過來。

  啟發:雖然小明在數學日記中用錯了一些單位,但是小明還是有些方面值得我們學習,你能說說我們應該向小明學習什么嗎?

  學生發言后,教師指出:我們應該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

  [評析:最后的改錯練習,以數學日記的形式出現,不僅達到了鞏固新知的目的,而且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把握克、千克、噸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體會質量單位的實際應用價值,同時還滲透了數學意識的培養。]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9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0頁的噸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闭J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

  2.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空間想象能力

  三、教學重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四、教學難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五、教具、學具準備:

  重5千克、10千克、25千克的大米各一袋、課件

  六、設計思路:

  本節課是數學概念知識課,在概念教學過程中,運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巧妙的設置與生活相聯系的各類情景,在豐富的生活情景中,掌握理解“噸”的概念。從而突破這節課的難點。接著利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從而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還可以應用于生活的樂趣。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充分調動他們的各種感覺器官,在豐富的情景中,開動思維,發展智力,培養,勤于思考的好習慣,并運用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材分析:

  “噸”這個質量單位,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為了幫助學生對質量單位“噸”有一具體的感性的認識,教材結合生活實際,說明“噸”在生活中的應用。然后結合大米的重量,在已經掌握的質量單位千克的基礎上,初步建立“噸”的概念。教材在練習中安排一些題目,提高學生對物體重量的估計能力。

  七、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課內容之前,已經接觸過這些數量關系,只是沒有概括總結出有關的'術語,如果創設一種情景,然后再聯系生活實際,完全有可能通過知識的綜合,遷移自主學習掌握這一新知識。

  八、教學過程:

 。ㄒ唬┮霉适聦胄抡n以舊引新

  師:同學們都喜歡聽故事,你們聽過曹沖稱象的故事嗎?

  生:聽過

  師:曹沖在記錄大象的重量時要用到什么單位?生:重量單位。

  師:那你們學過的重量單位有哪些?生:千克、克、公斤、斤

  師:克與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生: 1千克=1000克

  師:同學們回答的非常好!

  師:我們幫助曹沖稱大象用這些重量單位合適嗎?

  生:不合適。

  師:為什么不合適呢?

  生:因為大象比較重。

  師:嗯,那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一個新的重量單位噸。(板書:噸的認識)學習完了這個新的重量單位今天我們就可以幫助曹沖解決問題啦。

 。ㄔO計目的: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吸引學生,并營造“情景問題”的氛圍,使學生產生強烈探求知識的欲望,從而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請同學們猜一猜,一噸有多重呢?

  生:

  師:同學們說的都真不錯,但是不夠那么精確。

  下面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一噸到底有多重。

  師:請看大屏幕,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袋大米,一袋大米重100千克,那么,十袋大米重多少千克呢?

  生: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師:你們回答的很好,那噸和千克有什么關系呢。你們想知道嗎?

  師:一噸就等于一千千克,也就是說這十袋大米重1噸。

  師:你們都知道噸和千克的關系了嗎?

  生:知道了。

  師:老師有一個問題想問你們。1名同學重25千克,10名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呢?

  生:10名同學重250千克。

  師:你們的計算能力可真強。那四十名同學重多少千克呢?

  生:四十名同學重一千千克。

  師:你們算得又快又準,都是計算的小能手。那這40名同學重多少噸呢?

  生:重一噸。

  師:同學們理解的真快啊。同學們都已經理解了噸和千克的關系了,那你們知道生活中那些物體通常使用“噸”來作單位嗎?

  生:鯨魚,大象,還有一些很大的東西。

  師:課件展示卡車、火車車廂、輪船、飛機、鯨魚等,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師:你們都看到老師展示的圖片了,老師想問一個問題通常以“噸”作單位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請同學們交流一下,等會兒我們一起來揭曉答案。

  師生合作得出結論:通常大件物體及較重的物品“噸”來作單位。

 。ㄔO計目的:用課件出示圖片,豐富了感性材料的種類。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再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得出結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師:我們之前也學過其他的重量單位,F在老師是把這幾個重量單位放在一起,你們能分清楚他們嗎?生:能

  師:請同學們在橫線上填上合適的質量單位。

  西紅柿有150克

  西瓜有3千克

  一頭大象重7噸

  一條魚有2千克

  師:同學們都回答得真不錯。這節課同學們都學的很認真,現在我們來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都學些什么呢。

  生:我們學了噸,還知道了噸和千克的關系。

  師:稱比較輕的物體的重量常用克作單位。

  稱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作單位。

  計量較重和大宗的物品的重量,常用噸做單位。

  師:那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能幫助曹沖稱的大象找到一個合適的重量單位嗎?生:能,用噸來測量大象的重量。

  師:同學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希望同學們能夠用所學習的知識不斷地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節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下課。

  九、板書:

  噸的認識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感受認識噸的過程。通過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

  噸的質量觀念,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計重量的能力。

  2.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

  3.感受“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1.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我們學過哪些質量單位嗎?誰知道?

  2.我們一起來做一個練習。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

  3.你們知道自己的體重嗎?請你們根據自己的體重估計一下老師有多重。

  老師的體重大約是50千克。你們算一算10個和我體重一樣的人重多少千克?100個呢?5000千克,這么大的數啊!

  4.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用千克做單位

  數字太大就不方便了,通常用較大的質量單位:噸。今天我們就學習噸的認識。(板書課題)你們知道一噸有多重嗎?

  1噸=1000千克(咱們齊讀兩遍一二)

  通常人們用字母“t”來表示噸。板書1t=1000Kg

  1噸等于1000千克還可以這樣表示。

  5.老師這有一桶水,我想請幾個同學過來拎一拎,估計一下這桶水有多重?咱們班誰的力氣最大?(找4個同學)

  一桶水大約10千克,多少桶水大約1噸重?想象一下這些水放到教室里有多大一片啊?差不多要放滿兩個這樣大的講臺。

  1噸真得很重!

  二、結合實踐充分感知

  1.老師來之前調查了我們學校三1班部分同學們的體重,你們看(CAI)。仔細觀察這些同學的體重,你們能發現什么?(大多數同學的體重在30多千克)

  那你能估算出30個同學的體重大約有多重嗎?大約1000千克,也就是一噸。

  你們和我們學校的學生年齡一樣,體重也差不多,F在我就請30位同學站起來,大家一起感受1噸有多重。

  30個同學的體重大約是一噸,一噸可真夠重!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噸的知識?你們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到噸作單位了?(家里每個月用水量)

  老師也搜集了一些資料,我們一起看一看?(咱們一起讀出片子上的話)

  (1)一頭犀牛的體重大約是1噸。

 。2)一列貨車每節車廂的載重是50噸。

 。3)一輛中型貨車的載重量是10噸。

 。4)一條大鯨的體重能超過150噸。

 。5)限重牌。

  這幅圖片你們誰看懂了?

  限重50噸什么意思?如果超重會發生什么?生活中哪些地方還出現過限重的情況?(電梯、車的載重量、橋、船……)如果有這些限重的標志我們一定要嚴格遵守規定,否則會使自己受到傷害。

  三、解決問題

  1.你們知道噸的知識真不少,F在咱們一起做個游戲,看誰能當一名合格的郵遞員。你們是優秀的郵遞員,把信都送對了,F在請你們再幫四個小動物一個忙。

  2.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一天,他們來到一條小河邊,想一起過橋玩。它們能一起過橋嗎?它們可以怎樣過橋?請你們四人小組討論。

  方法:(1)一個一個的過

 。2)兩個一起過的

  是不是任意兩個小動物都能一起過呢?為什么?(最重的兩個小動物體重合起來也沒有超過1000千克即1噸)

  (3)三個一起過。

  還有哪三個動物可以一起過?是不是任意三個小動物都能一起過呢?為什么?(最重的三個動物體重合起來超過1噸)不能讓熊、馬、牛一起過)

  四、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質量單位噸,知道了1噸=1000千克。并且利用所學知識解決了一些問題。今后我們要把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11

 。ㄒ唬⿲W習目標

  1.學生能夠在操作活動中感受質量單位克、千克、噸,初步建立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噸=1000千克,會進行簡單的換算,能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衡器稱物體的質量。

  2.學生能夠在觀察、操作活動中,積累活動經驗,增強估計能力。

  能用適當的單位表示物體的質量,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質量有關的簡單問題。

  3.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質量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獲得積極地情感體驗。

 。ǘ⿲W習內容

  1、基礎性學習包

  (1)克、千克、噸的認識。

  2、開發性學習包

  (1)實物稱重。

  (2)奇妙的動物世界。

 。3)82頁你知道嗎?

  3、拓展性學習包

 。1)自己尋找生活中質量單位的廣泛應用并做好統計。

  (2)豐收園。

 。ㄈ┱宵c說明

  1、學科單元內整合:本單元僅一個信息窗,由于千克在生活中比較常見,所以將千克的認識放在最前面學習,再者是克的認識,最后是噸的認識。

  2、學科間整合:《科學》動物的學習,有關生物知識可以在本單元做鋪墊引入。

  3、學科與學校特色課程整合:體育課上鉛球、壘球等的重量與本單元知識相結合。

  4、體驗式活動:在課堂中搞一次以質量做對等交換的“買賣”活動。

  5、課時安排:本單元學習共安排 3課時。

  注:學生針對自己的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分類,教師借助這一情境積極引導學生提出合適的問題,因千克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常見,所以先探究1千克有多重,再探究1克有多重,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建立新的知識框架,對于接下來的學習也是大有裨益的;通過調換順序,實現了千克和克學習的課程整合,提升了學生的數學素養。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12

  課型:新授課

  課時:一課時

  【教材內容】

  第一單元《噸的認識》(三上,第11、12頁)

  【設計理念】

  數學知識的教學,要注重知識的生長點和延伸點。奧蘇伯爾曾經說過:“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在本節教學過程中,力求在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上導入新知,層層相扣,注意課堂的生成性。對于1噸有多重學生是無法進行直接和親身體驗,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借助間接體驗和想象幫助學生去理解。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噸的認識》是學生在二年級學習了千克、克,并知道1千克=1000克的數量關系上進行教學的,旨在讓學生知道另外一個更大的質量單位。本節課通過主題圖中的“限重1噸”導入新知,從通過什么是“限重1噸”到知道什么是“1噸”來認識噸,并通過學生可能已有的知識經驗來得到千克和噸之間的數量關系來展開教學。本課是學生掌握大計量單位,理解計量單位之間進率的概念教學課,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應用這些單位、解決生活中的實際數學問題做好鋪墊。

  【學情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已經學過克、千克這兩個計量單位,也初步感知他們之間的進率。雖然學生在生活中對大計量單位接觸較少,對其抽象的概念、數量關系的建立較為困難,但通過大量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間接感受和想象1噸有多重。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能進行噸和千克間的簡單換算。過程與方法:在活動中體會大數據,感受噸的質量單位。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學生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培養學生的估計物體的重量的能力、觀察的能力,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建立1噸的概念,了解噸和千克之間的關系。難點:建立1噸的概念。

  【教學材料】

  準備20千克的桶裝水一桶

  【教學方法】

  針對本節課抽象性較強,而三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相對較弱的特點,教學時應采用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興趣,引導探究新知。教師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嘗試教學法、講授法、直觀演示法、練習法等,并使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為一體。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新課導入

  引導:熊老弟、馬大哥、牛大伯熊老弟、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參加森林運動會,走到一座小橋前發現一塊牌子,上面寫著“”。請問4個小動物可以同時過橋嗎?有幾種過橋的方法?

 、偬釂枺合拗厥鞘裁匆馑?

  解釋:限重的意思是最重不超過多少重量。

 、谀敲础跋拗1噸”就是指?那么“噸”是什么呢?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噸”,再來幫小動物們解決這個問題

  二、“噸”的初步認識

  1、引導:老師這里準備了大約是20千克的一桶水,請我們同學來提提這桶水,感受感受20千克的重量。

  問:感覺重不重?(適當可增加至兩桶水)

  2、引導:同學們,我們覺得2桶水已經很重了,那我們想一想3桶水,4桶水??50桶水,我們還提得起來這樣的50桶水嗎?

  請同學們來算算50桶20千克的水,一共多少千克?預設:50×20=1000(千克)

  3、引導:那同學們知道1000千克與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噸”之前有什么聯系嗎?預設:1000千克=1噸。

  既然1000千克=1噸,1000千克又相當于50桶水的重量,那么通過剛才的感受,我們對1噸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呢?(很重)

  三、“噸”的重量感受

  1、引導:我們已經知道了1噸=1000千克,我們再來看看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的重量是1噸的?(ppt展示)

  ①一頭牛大約重500千克,兩頭牛就是1噸。②小汽車總重約1噸。

  ③一個三年級的學生體重大約是25千克,多少個學生的體重大約是1噸?

  2、1噸的延伸

  引導:已知鯨的體重是4噸,那一共是()千克?

  已知大象的體重是6噸,那一共是()千克?這里我們用到的知識點是什么呢?(1噸=1000千克)

  3、總結:你發現“噸”一般用在什么地方?A、計量較重的或大件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噸作單位。(舉例)用地秤來稱。Ppt展示稱的器具。B、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

  三、解決問題,應用新知

  引導:現在這4只動物可以過橋了嗎?已知熊老弟400千克,馬大哥300千克,牛大伯500千克,鹿妹妹100千克。

  問:能一起過去嗎?你能為他們設計幾種過橋方案?

  四、回顧舊知,深化新知

  1、引導:同學們,我們之前已經學過哪些質量單位呢?

  預設:克、千克(他們之間存在哪種數量關系?)1千克=1000克

  2、今天我們又學習了一個新的質量單位,叫—噸。你能來給他們從大到小排排隊嗎?預設:噸、千克、克

  3、我們已經學過三個不同的質量單位,但是這三個單位的用途各不一樣,都在自己的領域大顯神通。

 。1)一個蘋果、一枚硬幣等的重量,通常用“克”作單位。

 。ㄈ纾孩僖粋蘋果重120克;②一枚硬幣約重6克;······)(2)小朋友體重、小型動物體重等,通常用“千克”作單位。

 。ㄈ纾孩傩≡婓w重是32千克;②一只雞約重3千克;③熊貓體重約為70千克;······)(3)大型動物體重、大型交通工具重量、載重量,通常用“噸”作單位。

 。ㄈ纾孩俅笙篌w重約為4噸;②鯨魚體重約為125噸;③一架飛機重約300噸;④卡車載重量約為8噸;······)

  習題——填上合適的質量單位。習題——簡單單位轉化(見ppt)小明體重35()一枚硬幣大約重2()兩頭牛大約重1()四袋大米大約重100()

  五、習題鞏固,延伸新知

  1、書本練習三第一題,做一做第二題。

  2、請同學們來當當小小檢查員。我是小小檢查員:

  談話:簡單介紹黃河大橋在兩年內就修了兩次的原因。黃河大橋上現在需要招聘一批檢查員,你想去嗎?

  在黃河大橋上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限重13噸”,下面這些車能通過嗎?A、王叔叔的車裝載5000千克的煤。

  B、楊大哥的車裝載3頭大象,每頭大約重5噸。C、李師傅的車裝載6噸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張大伯開著一輛限載4噸的卡車裝載著10頭牛,每頭大約重500千克。

  3、我是火眼金睛糾錯員小明的日記: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腸,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坐上了大約重1克的出租車,來到了動物園。我們先看了大約重80噸的熊貓,又看了大約重8千克的大象。我說:“這么大的象,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吧?”爸爸說:“不對,世界上最重的動物是藍鯨,一頭藍鯨的重量大約是150-200千克呢!蔽蚁耄耗且活^藍鯨的重量就相當于二十幾頭大象的重量,二十幾頭大象擠在一塊該有多大呀?藍鯨可真大﹗

  六、總結課堂

  引導:通過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經常用到數學知識,所以我們只有把數學知識學得扎實了,才會減少像犯小明這樣的錯誤。

  【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質量單位

  稱比較重的或大件物品的重量

  1噸=1000千克1000千克=1噸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借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體1噸重的觀念,培養用噸這個單位估計物體質量的能力。

  2、知道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

  3、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初步感知并建立1噸重的觀念,能進行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

  教學難點:

  建立1噸重的觀念。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復習:

  我們以前學過的重量單位有哪些?(板書:千克克)

  千克和克之間有怎樣的關系?(1千克=1000克)

  2、同學們,聽過小馬過河的故事嗎?今天,小馬可不是一個人過河,它要和它的四位小伙伴一起過橋,我們一塊兒去看看吧!(出示小熊、小馬、小牛、小鹿過橋情境圖)

  師: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呢?(小熊體重400千克,小馬體重300千克,小牛體重500千克,小鹿體重100千克。)

  師:“千克”這個質量單位我們在三年級上學期已經認識了,我們還認識了比千克更小的質量單位“克”。小熊最先看到橋上有塊牌子,上面寫的什么呢?指名說!跋拗1噸”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嗎?誰來說說。小鹿在想些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噸”表示什么?你知道有關噸的知識嗎?)指名說說你已經知道哪些有關噸的知識。

  師: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識“噸”。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二、參與實踐,充分體驗。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了解“1噸”的物品有多重。出示桶裝礦泉水(實物)

  ①請幾名學生親自搬動礦泉水,體驗1桶水的重量(20千克)(搬運很吃力)

  ②請你算一算5桶水的重量是多少?(板書:100千克)

  如果用一個大口袋把這五桶水裝起來,再讓你來搬,你還搬得動嗎?

  師:這么重的東西,就是老師也搬不動它?墒牵幢氵@么重的東西,它的重量也沒達到1噸;得10個和它同樣重的大袋子合在一起后,總重量為1噸。(板書“1噸)

 。2)老師想了解以下我們同學的體重大約是多少?誰愿意來說說?指名說。

  師:請我們班體重大約25 千克的同學上來,互相背一背,感受一下25 千克到底有多重。其他同學也上來背一背,說一說背的感受。那么,40 個同學合在一起就是 噸重了,你能一次背起40 個同學嗎?(學生露出驚訝的表情)

  師:我們在上學期就認識了“千克”這個質量單位,那么它和“噸”有什么關系呢?

  2、教學“千克”與“噸”的簡單換算。

 。1)(出示大米圖)師:1袋大米是100千克,2袋呢?3袋呢?4袋呢???(課件動態演示)10袋呢?學生齊說。對了,10 袋大米就是1000 千克,而1000 千克就是1 噸,所以1 噸=1000 千克。教師板書:1 噸=1000 千克。在讀的時候,1000 和千克之間要有 1個短暫的停頓,齊讀1 噸=1000 千克,1000 千克=1 噸。

 。2)(出示大象圖)“一頭大象重6 噸,合多少千克?”

  指名口答,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多指名說。課件出示思考過程。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把你的想法告訴同桌,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全班交流。

  3、結合實際,進一步認識“噸”。

  師:在生活中,你還見過或聽說過哪些物體的重量是用“噸”做單位的?學生進行舉例。

  (結合舉例,多媒體演示:輪船上的大宗物品、碼頭上的集裝箱、大象、鯨、一堆黃沙的重量、卡車的載重量)邊演示邊解釋大宗物品的含義。

  小結:計量比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噸”做單位。

  三、鞏固應用,深化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出示課件圖)

  指名口答,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2、填空。

  1頭牛重500 千克,( )頭牛重 1 噸。

  1桶油重200 千克,( )桶油重1 噸。

  1頭豬重100 千克,( )頭豬重1 噸。

  1包水泥重50 千克,( )包水泥重1噸。

  指名回答,說說為什么這樣做,你是怎么想的,只要有道理,教師都要給予肯定。 80袋水泥重多少千克?是多少噸?

  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計算,回答。指名板演。

  3、判斷并改正。

  一只粉筆重 13千克。()

  一瓶牛奶重 250克。()

  一個足球重1噸。()

  一頭藍鯨約重5千克。()

  1噸鐵比1000 千克棉花重。()

  學生先獨立思考后,集體交流,說說理由。

  4、解決實際問題。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2)解決動物們過橋的問題(回到情境圖)

  師:現在你能說說小馬它們能一起過橋嗎?為什么?可以怎么過?

 。3)修改日記

  師:前不久,老師看到了三年級一位同學的日記,覺得挺有意思,我們一起來看。 三月二十一日周五晴

  早晨,我從床上起來,刷牙、洗臉后,坐在餐桌前,喝了一杯150噸的牛奶,吃了一個65千克的雞蛋。然后,背起3噸重的書包,向學校跑去。在路上,一輛大貨車滿載7克左右的水泥,從我身邊飛馳而過,把我嚇了一跳!

  師:老師看到很多同學都笑了,能說說為什么嗎?應該怎樣寫?全班交流?吹饺沼涀詈,一輛大卡車從我身邊飛馳而過,把我嚇了一跳,你想說什么?(要注意交通安全,要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

  四、小結評價,回歸生活

  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新的質量單位:“噸”,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噸”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呢?學生自由發言。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P11噸的認識。

  教學準備

  課前調查噸的有關信息,并摘錄下來;搬一搬一袋水泥或一袋大米,并看一看它有多重。

  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目標確定

  “噸的認識”是人教版課程標準教科書第五冊的教學內容,教學的對象是第一學段的三年級學生,他們的思維正處于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然而“噸”這個非常大的質量單位,遠遠的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怎樣將“1噸”這個抽象的事物,以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從而拉近1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是我進行教學設計時思考的主要問題,也是這堂課的重點與難點;谝陨险J識,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噸的觀念,知道1噸是1000千克,并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化聚及學會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課前收集信息、課中匯報、提一提、算一算、估一估、理一理等方法來探索“噸”的有關知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

  使學生感悟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

  教學策略選擇

  本節課我力圖讓學生通過互動交流、自主體驗的方法,逐步建立1噸的觀念。為此,我采取如下教學策略:

  1、溝通“生活與數學”的聯系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因此,在設計本節課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學生的生活入手,聯系生活,貼近生活,從而縮短了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的距離。通過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課中的體驗活動、解決實際問題及舉例等活動,讓學生自己從中發現生活與噸的密切聯系。即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注重讓學生經歷“體驗——感悟”的過程

  根據課改精神,現在比較提倡的學習方式是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所以在本節課中,我打算讓學生通過提一提、算一算的方式初步感受1噸。接著我又讓學生通過估一估、算一算、說一說的方式進一步感受1噸的重量。最后通過理一理、說一說的方式讓學生溝通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同時,在各環節中,我將重視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促進生生、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讓他們經歷“體驗——感悟”的過程。

  3、讓學生在合作互動中,構建“展示自我成就”的舞臺

  在本節課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合作互動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整個課堂成了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設計意圖

  一、引入

 。ㄒ唬﹨R報收集到的信息

  1、學生匯報;

  2、教師補充:

  800瓶大可樂重1噸

  一只大象重7噸

  一艘大貨輪可以運貨4800噸

  火車車皮載重量是60噸

  3、剛才我們匯報的這些物體有什么共同特點?【揭示:通常計量較重或大宗的物體的質量可以用噸作單位】(板書:噸)

 。ǘ﹪嵲趪H上,我們用“t”來表示,比如(出示橋梁圖片),問:在這幅圖中,你能找到噸嗎?如果這輛卡車加上貨物一共重13噸,能開過去嗎?

  (三)關于噸,你還想知道什么?

  二、展開

 。ㄒ唬┰囂綄W生的已有基礎

  師:1噸到底有多重呢?(學生各抒己見,教師適時板書)

 。ǘ┨嵋惶

  1、讓全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輪流提一大桶礦泉水。

  2、完畢后,問:“你們覺得這桶水怎么樣?”“再給你加一桶,怎么樣?”“如果再加10桶呢?”“50桶呢?”

  3、學生猜這桶水的重量(猜后,教師出示精確的重量:20千克)。

  (三)算一算

  1、50桶這樣的水重多少千克?(板書:1000千克)

  師:那也就是說這50桶水重1噸。

  2、形成關系式1噸=1000千克

 。1)讀關系式;

  (2)那也就是說:1000千克=1噸

 。ㄋ模┕酪还溃

  1、師:下面請大家放松一下,我們一起做個游戲,這個游戲要小組合作,要求:

 。1)問問你的同桌有多重;

 。2)同桌之間互相背一背;

  (3)估計一下幾個同桌合起來大約重1噸?

 、賹W生活動;②匯報;

  2、師:昨天同學們回去之后,都稱了體重,老師算了一下,你們的平均體重大約是25千克,幾個同學合起來大約是1噸?我們班有多少個同學,再加幾個同學大約重1噸?

 。ㄎ澹┡e一舉

  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質量合起來大約是1噸呢?(學生舉例)

  假如學生有困難,教師出示下述材料讓學生從中任選一題進行計算。

  1、一袋水泥重50千克,()袋水泥的重量是1噸。

  2、一頭黃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頭黃牛的重量是1噸。

  3、2袋食鹽重1千克,()袋食鹽重1噸。

 。1)學生獨立計算

 。2)小組里交流,并校對。

 。3)全班交流,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4)回顧:哪些物體的重量大約是1噸?

 。├硪焕

  1、師:剛才我們認識了噸,到現在為止,我們學過了哪些質量單位?請大家把這些學過的質量單位按照一定的順序理一理。

  反饋之后,教師問:“噸和千克有什么關系?”“千克和克呢?”

  2、師:通過剛才的整理,哪個單位最重?最輕的是____。

 。ㄆ撸┨钜惶

  1、填上合適的質量單位

 。1)卡車載重4()。

 。2)小明體重35()。

  (3)一塊橡皮的質量是8()。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知道1噸=1000千克,能進行噸和千克間的簡單換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計重量的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3、學生能在數學實踐活動中,積極主動地與同學合作交流,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知道1噸=1000千克,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2、難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前讓學生測量自己的體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老師的體重。

  教師讓學生猜一猜老師的體重,

  猜完后問:剛才同學們在猜老師的體重時都用了同一個質量單位——千克,你們為什么不用“克”作單位?

  2、師:你們知道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是什么嗎?它的體重大約是多少?(藍鯨是目前世界上體積最大的動物,成年藍鯨體長可達33米,重可達190多噸,比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大象還重10-30倍或150頭牛的重量。一只成年藍鯨體形之大,嘴里可以容納下一只大象!)

  師:藍鯨的質量要用“噸”來作單位,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這個新的質量單位(板書:噸的認識)。你能舉例說說生活中用噸作單位的物體嗎?

  3.教師課件出示一些以“噸”為單位的物體及其相應質量。

  教師提問:以噸為單位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教師指出: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計量比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可以用符號“t”表示。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認識噸。

  (1)教師用課件出示第11頁的主題圖。

  師:你們看誰來了?這一天陽光明媚,天氣晴朗。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相約到河邊去玩。它們走到一座小橋邊,小馬提議:“這里有橋,咱們一起過吧!毙⌒苷f:“等等,這里有個牌子,上面寫著?限重1噸?呢!”

  教師啟發學生思考:限重1噸是什么意思?1噸有多重呢?“噸”和“千克”有什么關系?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師:誰知道1噸等于多少千克?

  學生憑生活經驗可以說出:1噸=1000千克。

  師:那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圍繞小精靈的“能同時過橋嗎?”的問題,引導學生將動物們的體重加起來,與1噸作比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噸重,從而得出結論。那可以怎樣過橋呢?

  2、感受噸。

 。1)學生抬每袋重25千克的大米感受1噸。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個人都用力抱一抱一袋大米,感受25千克大米有多重,力氣小的同學也可以兩個人抬一抬。

  學生操作后匯報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大米重25千克,多少袋大米重1噸?(40袋)

  教師借助多媒體演示:每次呈現4袋大米(因為4袋為100千克),學生一邊看一邊數: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當40袋大米占滿整個屏幕時,學生會感嘆:哇!1噸有這么重呀!

 。2)再次感受1噸。

  師:課前你們都自己測量了自己的體重,互相說一說你的體重多少千克?再互相背一背,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最后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個同桌這樣體重的小朋友質量才是1噸。

  3、舉例:讓學生說說生活中什么東西大約重1噸。

  教師可以用課件出示教科書中的例子,可以說“如果每個學生的體重是25千克,40個同學的體重就是1噸!币部梢哉f“兩頭牛大約重1噸!边可以說“兩匹馬與1只熊合起來大約重1噸!薄鼞撟寣W生說出生活中的實例。(如:一般電梯的載重量是1噸)

  4、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師出示練習題

  這部分內容對學生來說不難,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填寫,再讓學生組內交流,班內集體說理、說方法。

  5、學生獨立完成教科書第12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1)用噸作單位的物品有哪些?

  (2)在一輛載重2噸的貨車上,裝6臺重300千克的機器,超載了嗎?

  三、鞏固提高

  1、學生在教科書中獨立完成練習三中的第1、2題。

  第1題,是一組連線題,通過此題的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質量單位噸的感受。可以采用先獨立連線,再交流的方法進行。

  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集體反重點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練習三第3題。

  此題答案不惟一。只要每輛車裝的機器不超過xxxx千克也就是2噸就可以。由于學生考慮的角度不同,所以裝車的方法也就不同,可以讓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

  3、改錯(小軍的數學日記)。

  早上起床后,我拿著100千克的牙刷開始刷牙,然后接了約2噸重的水洗臉。媽媽已為我準備了一盒250克的牛奶和一個150千克重的面包。我快速地吃完早飯,背上2克的書包上學去。在路上,碰上了我們班的“大塊頭”,他的體重有50多噸呢!校門口那兩頭約1千克的石獅子威武地站立著,好像在迎接我們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五、拓展作業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噸。如果每月少用1噸水,你認為能做到嗎?和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節水方法?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11-16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及反思03-19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參考模板02-08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4篇)11-29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5篇)05-17

《克千克噸的認識》教學設計內容03-19

1噸的教學設計02-14

動物趣聞 克、千克、噸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11篇)11-03

三年級數學《噸的認識》教學設計及反思02-27

小學三年級數學《噸的認識》教學設計04-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洞县| 手机| 封丘县| 巫山县| 巴中市| 门头沟区| 桐城市| 新田县| 山阳县| 芷江| 会泽县| 尼勒克县| 静海县| 丹东市| 休宁县| 黑山县| 桃园市| 天水市| 都安| 凤山市| 鹿泉市| 松潘县| 安顺市| 古丈县| 库车县| 巴青县| 萍乡市| 长乐市| 调兵山市| 丰宁| 中江县| 沾化县| 滨海县| 左云县| 延长县| 那坡县| 永丰县| 壶关县| 新丰县| 扬中市| 成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