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能讀通課文,理解課文意思。背誦課文。
2、能了解古今語言的區別,能根據課后的注釋理解課文。
3、能從課文中領悟到做事要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對文言文產生興趣,并嘗試在課外讀一些文言文。
一、導入新課。
配著優美的古箏曲,老師動情的講述:
同學們,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文言就像一艘大船,承載著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與現在的白話文相比,文言好比是根,白話是枝葉,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想認識、了解文言文嗎?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篇文言文《學弈》一文。(板書課題)課文講的是兩千多年前兩個小孩兒學下棋的事。文言文中是怎么來描述這個故事的,大家想知道嗎?
二、讀通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1、自讀課文。請你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把每一句話讀通順。把不好讀的字詞和句子標出來,可以出聲讀,可以默讀,邊讀邊圈圈畫畫。
2、檢查自讀情況。
a、指名讀
b、第一次讀文言文你有什么感受?
3、師配樂范背課文。
4、與學生交流讀書感受。總結老師讀文言文的特點:一是速度比較慢,二是句中停頓較多。
5、學生再自由練讀,讀通為止。
6、學生邊讀邊結合文后的注釋,理解每句話。
7、討論交流。(只要能說出每句話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讀熟課文,讀懂故事。
1、重點指導讀好“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前一句讀出疑問的語氣,后一句讀出肯定的語氣。
2、把全文的意思說一說。
3、看著插圖說說文章的意思。
4、同座互相說說故事的內容。
5、提示文中“之”的用法。
四、讀書明理。
1、討論:“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從中能總結出一個什么道理?(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理解總結。)
2、大家談談自己是否有這種經歷和體會。(聯系實際談談,目的是進一步認識專心致志對待學習、工作的重要性。)
五、布置作業。
(書面作業)抄寫課文,并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意思。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內容,抓住外祖父對梅花的喜愛的句子的理解,體會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交流及表達能力,了解開頭和結尾的聯系,體會它們的作用。
教學重點:
1、抓住外祖父對梅花的喜愛的句子的理解,體會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體會感情,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1、引導學生吟誦詠梅的有關詩句。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元,王冕)
遙知不是雪,為幽暗想來。(宋,王安石)
已是懸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毛澤東)
紅梅不屈服,樹樹立風雪。(陳毅)
2、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與梅花有關的課文。板書課題,生齊讀。
3、讀了課題之后,你有什么疑問呢?(引導學生緊扣“魂”自由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小組伙伴之間互相讀課文,交流自讀生字新詞的效果,教師重點指導“縷、葬、腮、甚、眷、颼、衰”的讀音,指導“幽、衰、葬”的字形。指導易錯字“抹”和“眷”。
3、再讀課文,思考作者在文中回憶了外祖父的那些事?生討論交流,理清條理,出示小標題。(吟詩落淚、珍愛梅圖、思國傷懷、贈墨梅圖、送梅花絹)
三、精讀感悟,入情入境。
1、生默讀課文,思考:文中那些地方最讓你感動?畫出有關句子,多讀幾遍,想想為什么。
2、全班交流,重點談出。
(1)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常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對策
①外祖父為何讀到這些詩句就會落淚呢?(這些詩句觸動了他思想的感情)
②這幾句詩是那幾位詩人寫的,請簡要說說你對這些詩句的理解。
你從這些詩句中體會到外祖父怎樣的思想感情?(思念家鄉、思念祖國)
③你能試著讀出外祖父這種思鄉之情嗎?生練讀,指名讀
(2)“我五歲那年,……又用細綢子慢慢抹凈。”
對策
①生自由讀本小節,思考: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外祖父十分珍愛墨梅圖)
②你從那些語句體會到外祖父十分珍愛墨梅圖呢?畫出有關詩句。
(生圈畫并交流:拉下臉、訓斥、輕輕刮去、慢慢抹凈)
③指導朗讀“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的的嗎?”讀出反問的語氣。“輕輕”、“慢慢”這兩個詞應該怎么讀,為什么?
(3)“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
對策
①生自由輕聲讀這段話,你覺得梅花有怎樣的秉性?(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
②從古至今,中華民族涌現出哪些有氣節的人物?生舉例。結合學生回答出示下列民族英雄、愛國志士的資料,生讀。
于謙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岳飛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③外祖父如此深愛梅花,說明了什么?生討論交流。(外祖父把梅花當成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珍愛梅花,是為了讓自己保持梅花秉性,保持中國人氣節。)
④指導朗讀:這看似平常的梅花,融入了無數有氣節人物的靈魂,漫漫五千年的中華史,有氣節的人物怎能說清呢?讓我們飽含深情的再讀著一段。
(4)想不到淚眼朦朧的外祖父也隨著上了船,……繡著血色的梅花。
對策
①指名讀
②外祖父為什么送梅花手絹給我?(讓我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國人的氣節,因為讓我把他對祖國的眷戀之心帶回祖國。)
3、討論:此時你對課題《梅花魂》中的“魂”有什么更深的了解?是引導學生理解,“梅花”不僅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生齊讀課題。
四、總結全文,升華感情。
1、學了課文,你明白文章為什么以《梅花魂》為題嗎?開頭和結尾有什么聯系?
2、古往今來,由于歷史的原因,許多想外祖父一樣的中華兒女流落他鄉,但他們血管里流動著中國人的血,胸中跳動著一顆中國心。
板書設計:
梅花魂
吟詩落淚
珍愛梅圖
思國傷懷
贈墨梅圖
送梅花絹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會寫“衡、墊、杠、攝、塌、垮、糟、郁”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理解機場服務員送的這束鮮花,珍貴在哪里。體會服務員說的關于如何對待勝利和失敗的話有什么含義。
3、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體會插敘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并學習“插敘”這種敘述方式。
2、理解理解機場服務員送的這束鮮花,珍貴在哪里。體會服務員說的關于如何對待勝利和失敗的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詞,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3、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獻花是很經常的事。大家想想,一般在什么情況下給人獻花呢?你都在什么情況下接受過別人贈送的鮮花呢?(學生自由交流)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就叫作《獻你一束花》。(板書課題)
2、在課文的結尾,有一個反問句,大家來看一下。
(課件出示:鮮花,理應送給凱旋的英雄,難道也會獻給她這黯淡無光的失敗者?)誰能把這句話改成陳述句,看看它要表達的是什么意思?(鮮花理應呈送給凱旋歸來的英雄,而不是獻給黯淡無光的失敗者。)你同意這句話的說法嗎?為什么?(學生進行簡短的自由討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剛才同學們對鮮花到底送給誰提出了自己的意見,現在我們就來讀一讀課文,看課文是怎樣說的。
(課件出示)提出讀書要求:
讀準字音,讀不準的借助工具書或詢問老師和同學。
邊讀邊畫出不理解的詞語,結合語言環境加以理解。
2、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課件出示,隨機抽學生認讀。)
(1)“杠”是后鼻音。注意“衡”與“銜”字的區別。
(2)理解詞語的意思:
崇拜:尊敬、欽佩。嫻靜:文靜安詳的樣子。凱旋:戰勝歸來。黯淡無光:沒有任何光彩。沮喪:灰心失望。
3、指名朗讀課文,思考兩個問題:
(1)課文寫一件什么事?
(2)服務員為什么要給這個失敗的運動員獻花?
讀完課文,學生回答兩個思考題。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學生再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2、給課文分段,并概括出每個段的主要內容。
第一段(1—2自然段):在一次國際大賽中,一向是成功的她卻出人意料地失敗了,她的心情十分沮喪。
第二段(3自然段):插敘她勝利的經歷和失敗的原因。
她要正視自己的失敗和勝利,讓她深受感動。
第四段(12自然段):反問,啟示人們:鮮花應送給凱旋的英雄,也應獻給失敗者。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走進運動員的內心世界。
請自由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這位運動員為什么會一直垂著頭?你知道她是怎樣想的嗎?
學生同桌互相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指導朗讀,體會女運動員的內心。
五、自由朗讀課文。
已經理解的地方在課文邊上寫下自己的理解,在課文不懂的地方劃上記號,并與同桌交流。
學生自主學習。
全班交流。
六、朗讀課文,熟記本課生字詞語。
七、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詞語。
2、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機場服務員送的這束鮮花珍貴在哪里。
2、體會服務員說的關于如何對待勝利和失敗的花有什么含義。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體會插敘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理解機場服務員送的這束鮮花,珍貴在哪里。體會服務員說的關于如何對待勝利和失敗的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教師指導讀重點段落,體會勝利與失敗的對比。
1、自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找出這次回國,機場迎接的景象跟以往有什么不同。劃出相關的語句。
(第一次比賽勝利歸來:受到空前熱烈的迎接。許多只手朝她伸來,許多攝影機鏡頭對準她,記者死死糾纏,幾十束花,多得抱不住。
兩年來多次比賽回國:迎接他的是笑臉、花和攝影機雪亮的閃光。
這次比賽歸來:很少有人招呼她,攝影記者有意避開她。)
2、師:第三自然段是插敘的內容,請大家默讀思考,她失敗的原因是什么?你對哪些句子體會很深?
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體會“越贏就越怕輸,成績的包袱比失敗的包袱更重。”和“精神可以克服肉體的痛苦,肉體卻無法擺脫開精神的壓力。”這兩句有哲理的話的含義。
提示:
你平時有這樣的經歷嗎?請你說一說當時的情況。
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與課文中的內容談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第一句話:在生活中,如果一個人在某一個方面取得了勝利,他就會用很大精力去保住這個勝利,因此,他背著一個沉重的思想包袱。相反,如果一個人在某一個方面失敗了,他當然會背著包袱。但是,失敗以后很可能就是勝利。兩者相比,前者的包袱要比后者的重一些。在本課中,是指這位運動員兩年來的勝利讓她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生怕自己失敗。)
(第二句話:一個人肉體上的痛苦可以用頑強的意志去戰勝。但是,精神上背著思想包袱的話,肉體卻無法擺脫開去。在本課中,指的是這位運動員背著思想包袱以后,以致于“這次她在平衡木上稍稍感覺自己有些不穩,內心立刻變得慌亂而不能自制。她失敗了,并且跟著在下面其他項目的比賽中一塌糊涂地垮下來……”)
3、指導感情朗讀,體會她曾經的殊榮,體會她失敗的原因。
4、如果你是這名運動員,面對這樣不同的迎接景象,你會有怎樣不同的心情?
5、你能用不同的語氣,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個自然段嗎?
二、學習課文后面的部分。
1、同學們,就像大家剛才體會到的,運動員這時的心情非常沮喪,甚至覺得難堪。在你遇到失敗和挫折的時候,可能也有像她這樣的心情,對嗎?在這樣的時刻,你最想得到的是什么?(是別人的理解和鼓勵。)
2、就在這個運動員沮喪、傷心的時候,一個理解并支持她的人出現了。讀課文五至十一自然段,想一想運動員收到這束鮮花時,會是怎樣的心情。
3、分角色再讀這一部分,你認為應怎樣讀好女服務員的話。你怎樣看待女服務員說的話?
4、課件出示“誰都不能避免失敗。我想,失敗和勝利對于你同樣重要。讓失敗屬于過去,勝利才屬于未來。”學生交流體會。
(一個人無法避免失敗的命運,對于這位女運動員來說,最為關鍵的是如何從失敗中走出來,從而走向新的勝利。因此,女服務員說“失敗和勝利對于你同樣重要”。)
5、課件出示“只見女服務員把背在身后的手向前一伸,一大束五彩繽紛的花捧到她的面前。濃郁的香氣竟化作一股奇異的力量注入她的身體。她頓時熱淚滿面。”這個“奇異的力量”是指什么?想一想,它會給運動員帶來怎樣的影響?
三、課文最后又問了我們一遍:“怎么?鮮花,理應呈送給凱旋歸來的英雄,難道也要獻給這黯淡無光的失敗者?”
現在,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呢?
四、課后延伸。
你認為這位服務員送給這位失敗的運動員鮮花對嗎?(允許個性化的見解,只要學生說得有道理。鮮花獻給凱旋而歸的人,也應該獻給失敗者。送給勝利者,是對他所取得成績的褒揚與鼓勵。送給失敗者,是對他已經付出的心血的充分肯定,同時,也是從內心深處對他的支持。不過,也有可能會加重他們的心靈負擔,讓他難堪。教師可以引導,真誠的關愛,恰當的充滿愛的語言、行為,是能給人溫暖和鼓勵的。)
五、作業設計。
1、背誦喜歡的段落。
2、完成課后練習,做《課課練》
3、續寫:《收到鮮花以后……》
板書設計:
獻你一束花
比賽比賽
鮮花
失敗勝利
(屬于過去)(屬于未來)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4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基本讀懂課文,感悟主動走向生活、廣交朋友的人生態度。
3、練習搜集有關資料。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初出茅廬的校報記者去采訪一位前總統夫人,從夫人的話中得到了一個人生啟迪——主動走向生活。學習這篇課文,一是引導學生積極準備、大膽應對、廣交朋友、主動走向生活的人生態度。二是一采訪為拓展點,進一步練習搜集有關資料。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準備一條自己的座右銘。
2、搜集有關羅斯福夫人的資料。
3、汪國真的詩《我微笑著走向生活》。
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
記得去年學校慶典時,我班的蔣君鍇同學超過采訪了市長(出示當時的照片),請蔣君鍇同學說說你當時的心情。
是呀,要成功的采訪好一個對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采訪前做充分的準備,同時還需要勇氣和智慧。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讀順課文,理清脈絡。
2、作者向夫人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她是怎么回答的。
三、自學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四、交流
1、采訪前,我的心情如何?是怎么準備的?
2、采訪過程中,我向夫人提了什么問題?夫人是怎樣回答的?
3、作者采訪夫人有什么收獲?
(獲獎懂得“走向生活”這個人生哲學)
五、模擬采訪,感悟主動走向生活、廣交朋友的人生態度。
模擬采訪過程
(1)讀一讀課文的9至14小節,把科寧斯和羅斯福夫人的對話分別用不同的線條標出來,對采訪的內容做到胸有成竹。
(2)討論:為了使再現采訪能夠比較成功,大家提一些建議。
(3)學生小組內排練。
(4)上臺采訪。
(5)細細地揣摩羅斯福夫人那段意味深長的話,進一步感悟廣交朋友,走向生活的人生態度。
六、總結深化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啟發?
走向生活,廣交朋友。
是呀,其實一句格言,一個座右銘會影響人的`一生。你有人生格言嗎?請寫下來,貼在桌子的右上角,讓這些格言時刻激勵我們。
教學反思
1、師生之間形成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我力求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比如在與學生談話交流時,既注意認真傾聽,又注重適時的點撥,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2、學習活動的設計注重層次性。其中“再現當年科寧斯對羅斯福夫人的采訪過程”這一環節,我沒有滿足于課堂表面的熱鬧氣氛,盡量消除“為表演而表演”的傾向。我始終把握住語文課的個性特征,一切學習活動著力于發展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在具體的指導過程中不搞花架子,切實地幫助學生,給予學習方式方法上的點撥,使整堂課中學生的學習水平有層次地提高。課尾,學生創作自己的人生格言時表現了極大的熱情,體現了他們對課文重點——羅斯福夫人那段含義深刻的語言由衷的領悟和感慨,從而掀起了整節課的高潮。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5
一、課前談話導入
一位普通的頂碗少年,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過去了二十多年仍記憶猶新。我想,這位少年同樣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劇場,去感受那激動人心的一幕。
二、指導深入理解
1、默讀課文,想一想:頂碗少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再次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并對上節課內容進行回顧。)
可用以下問題進行啟發:
少年兩次失敗,當時情況如何?觀眾反映怎樣?
少年表現有何變化?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學課文:
可以自己學,也可以小組學習探究,也可先自學,再小組合作。
用學生喜歡的方法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培養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新的學期面對新的學生要教一些合作學習的方法。
強調不必把問題一一思考解答,可選擇感興趣的去品讀思考。
3、集體交流:
小組合作進行匯報,要注意小組組員之間的合作關系,避免成為“一言堂”。發言的人要能夠代表本小組的不同意見,要逐步培養學生搜集、整理的本領,并要養成傾聽別人發言的習慣。
學生結合自己找的重點句談想法,并注意“推己及人”想象頂碗少年兩次失敗時的想法,并探討他能夠取得最后成功的原因。
可通過以下兩題進行讀中想象:
(1)如果你是這位少年,面對兩次表演失敗會想些什么?
(2)老者可能會對我說些什么?
4、有選擇的朗讀:
抓住印象最深的場面,反復朗讀,想象當時的情景,和同學交流感受。
三、通讀深入探究
1、思考:假如你在現場,你會想什么?說什么?
(引導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只要堅持下去,不屈不撓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2、重點理解結尾句。體會文章表達的感情:
(1)自讀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
(2)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談體會:
人生會有許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不要喪失信心,不要退卻。要看到光明,要以極大的韌性去戰勝困難,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3)背誦第6、7自然段:
①朗讀第6、7自然段,想主要寫了什么?
第6自然段有兩個意思:
A、深信當年那位頂碗少年已成為一名稱職的雜技藝術家。
B、那一夜頂碗少年的演出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第7自然段用文學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深切感受。
②選擇自己喜愛的方法背誦。
③同學互背。
④看誰背得又多又對。
四、有感情通讀全文,進一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課外延伸
1、學習了這篇課文,對你今后做事有哪些啟發?想一想用一兩句話說一說。
2、你還了解哪些不怕困難,勇于拼搏的人物和事跡,給大家講一講。
六、拓展延伸,啟迪思維
課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筆墨寫白發老者,但正是這位老者的出現,使故事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他給少年的僅僅是幾句話,但他給少年的也許是能啟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請你按提示改寫課文:
在以后的歲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會想起那位矮小結實的白發老者,想起……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6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講的是兩千年前,西門豹管理鄴那個地方時,通過調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紳和巫婆勾結在一起為害百姓,便設計破除迷信,大力興修水利使鄴地繁榮起來的故事。文章刻畫了西門豹有勇有謀,敢作敢為,與民作主,為民除害的形象。文章在寫作上主次分明,詳略得當。重點記敘了西門豹破除迷信的經過。描寫了西門豹如何將計就計,懲除邪惡,除害興利,尤其是教育群眾場面寫得特別精彩。教學這篇課文時,要幫助學生理解西門豹和老大爺的對話,弄清河伯娶媳婦的來龍去脈。重點理解“荒蕪”、“官紳”、“收成”“提心吊膽”等詞語,正確完成課后練習。
【教學與學法設計】
一、彩用從整體到部分,先粗后細的教學方法,理解西門豹為民除害不露退跡、不動聲色的絕妙辦法。
二、教給學生找關鍵詞語的方法:
(一)是找與前后內容不相一致的詞。
(二)是找表面看似乎多余的詞。
(三)是找描寫人物異常表現的詞。
三、抓住重點句子,體會當時當時的實景,學習利用人物語言,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過程設計】
一、提示課題,簡介西門豹。
這篇課文是一個歷史故事,西門豹是戰國時期的一各官員,姓西門,名豹。
二、簡介課文,了解大意。
(一)簡介課文我們現在學習的這篇文章是一個歷史故事,講的是距今兩千年前,戰國時期西門豹為民除害的事。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文中介紹了西門豹做了一件什么事?這一件事對百姓有何好處?
(嚴懲了河伯娶婦的組織者,廢除這一迷信活動,使百姓大興水利建設,莊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2、再讀課文,正字音,理解下列詞意在課文中的含義。“荒蕪”、巫婆、官紳、提心吊膽面如土色、灌溉。
三、理清線索,分好段落。
(一)整體感知課文,根據“摸清底細”、“破除迷信”、“興修水利”的線索,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第一九自然段)摸清底細。(調查)
第二段:(第十十五自然段)破除迷信(除害)
第三段:(第十六自然段)興修水利(開渠)
四、突出重點,攻破難點。
(一)導讀、自讀課文
1、西門豹向老大爺調查了哪幾件事?先做了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1)為什么田地荒蕪,人煙稀少?
(2)是誰給河伯娶媳婦的?
(3)新娘從哪里來?
(4)漳河有無發過大水。
2、指導朗讀西門豹和老大爺的問話和答話。
(二)再讀課文,深入討論
1、從老大爺的回答中,西門豹了解到哪些情況?
(1)造成“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原因,主要是河伯娶媳婦。
(2)巫婆和官紳勾結,是首惡分子。
(3)巫婆和官紳騙錢又害人,使有女孩子的人家紛外逃。
(4)漳河從沒有發過大水,倒是年年旱災。
2、聯系句子理解“荒蕪”、“人煙稀少”等詞,想象當時鄴地是怎樣的一幅情景?
3、學生動手劃詞,結合講解巫婆、官紳、眼睜睜“等詞。
4、小結:西門豹成功地調查出四個問題的成果,成為他治鄴的可依據。
(三)將計就計,懲辦巫紳
1、西門豹是怎樣將計就計地嚴懲巫婆和官紳的?
(1)西門豹參加河伯娶媳婦的儀式。
(2)西門豹借口新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紳頭子投進漳河。
(3)西門豹故意面對漳河發問,迫使官紳的騙局。
2、為什么西門豹知道巫婆和官紳的騙局,不直接把他們抓起來殺掉呢?而去參加河伯的婚禮。
(這個問題,是課文難點所在。因為當時老百姓還沒有真正認識到巫婆官紳的真面目,西門豹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廣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婦的現場受到深刻的教育,從迷霧中覺悟起來。為以后興修水得,打下堅實基礎。)
3、體會西門豹不說一個“殺”字,不提一個“打”從從容容、懲辦巫紳,破除迷信的從政本領。
4、朗讀第十自然段,深究重點詞語。
(1)“漳河邊上站滿了老百姓”中的“站滿”和課文前面的哪些描寫不一致?
(2)“西門豹真的帶著衛土來了。”中的“真的”說明了什么?
(3)小結找關鍵詞語的方法。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十一十二自然段,在朗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含義。
(把“不行”、“不漂亮”、“不會滿意”的三個“不”字讀得誠懇些。把“另外……送去”讀得正經些。“把……說一聲”讀得強狠些。把“抱、投、催”幾個動詞讀得堅定有力些。)
6、指導按提綱復述課文第二段內容。
(四)講讀第三段
1、齊讀最后一段。
2、思考:漳河年年鬧旱災,西門豹是怎樣解決的?
3、為什么要先破除迷信,后興修水利?
【板書設計】
示例一:西門豹→調查摸底→破除迷信→受到愛戴→獲得豐收→興修水利。
示例二:原因首惡者摸清底細調查了解受害者漳河情況,西門豹破除迷信、迎接新娘、懲辦巫紳、懲治巫婆、巧妙懲處官紳、興修水利。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秋天》教學教學設計03-08
六年級語文《語文園地一》教學設計03-24
語文《豐碑》教學設計02-26
語文aieiui教學設計03-02
語文《北京》教學設計03-02
語文《掌聲》教學設計03-02
語文檢閱教學設計03-02
語文《在橋邊》的教學設計03-02
語文天地教學設計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