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船——寄母親》教學設計5篇
作為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紙船——寄母親》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紙船——寄母親》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新詩的特征 (認知目標)
2、掌握詩的內容(能力目標)
3、體驗詩的意境(美育目標)
4、感悟作者的情感(德育目標)
二、教法、學法
1、情境烘托與熏陶,激發學生的聯想與想像;
2、讀中求知的方式;
3、教師“啟發式”、“討論式”;
4、學生“自主、探究式”;
三、課時:一課時
四、教具準備:多媒體、朗誦帶、歌曲帶等。
五、教學過程:
[導入]
1、在《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旋律中,《紙船——寄母親》的朗誦響起(播放朗誦帶);
2、同學們輕聲附和;
3、朗誦結束,老師飽含深情的:同學們,世上有一種感情最深厚——這就是親情;世上有一種愛最偉大——這就是——(學生回答“母愛”),那么我們可以用什么方式表達對母親的贊美和熱愛?(寫信、唱歌、寫詩……)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世紀老人冰心的詩作《紙船—寄母親》
板書:《紙船——寄母親》
[初讀]
1、學生自己初步劃分節奏,標示重音;
2、學生自由讀,圈點批畫,初步感知詩歌大意。
3、老師介紹背景(1923年夏天,23歲的冰心在上海乘約克遜號郵船到美國留學。離上海后10天,在船上,在遠離故鄉、遠離母親的茫茫大海上,女詩人冰心寫下了這首《紙船——寄母親》思念母親的詩。
[解讀]
1、自由讀,學生結合課文旁的“批注”理解重點詞句。
2、質疑問難,師生共同訂正,解決字詞含義。
[范讀]
1、老師帶著感情的朗讀。
2、放朗讀磁帶(讓學生感受、體驗、比較其妙處)
3、學生聽后再次劃分節奏,標出重音。
4、學生再次自由讀。
[品讀]
1、學生集中讀第一節,討論:
①這一節主要寫“我”在干什么?(抓住兩個動詞理解——“疊”、“拋”紙船。)
②哪些詞語突出了“我”的感情?(從不肯、留著——留著)
③這些詞表達了一種什么感情?感情怎樣?(思念、執著)
2、點名讀第二節,討論:
①這一節寫什么?(繼續疊、拋紙船)
②哪些詞再次強調“我”的執著?(不灰心、總)
③這一節在整首詩中有什么特殊作用?(為下文直接抒情和“托夢”作鋪墊。)
板書:(第一、二節)疊、拋紙船→(執著)的思念
3、男生讀第三節的前兩行,女生讀后兩行,討論:
①這一節的神來之筆指什么?(紙船入夢)
②詩的最后一行為什么要用一個“求”字,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表明女兒渴望之切,希望紙船不管路途有多遙遠,風浪有多大,也要將“我”的思念帶給母親的情懷。)
③把作者的感情推向高潮的句子是?(結尾兩行)
④這個感情深到什么程度?(至極)
板書:(第三節)夢紙船→(至極)的思念
4、集中讀全詩,討論:
詩人賦予“紙船”什么含義,又是如何將至極的思念告訴給母親的?(紙船象征詩人漂泊無依的孤獨感,象征思念母親的一顆心;詩人將象征孤獨和思念的紙船送入母親的夢里,以表達懷念母親的感情。)
[背讀]
1、學生采用半讀半背的方法自由背讀;
2、集中背:根據板書老師引導背;
3、單個競賽背。
[拓展讀]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了《紙船》這首小詩,了解了詩人寄托情感的方法,現在我們朗讀另一首小詩,再一次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1、出示投影:
《新月》(沙鷗) 新月彎彎,/像一條小船,/我乘船歸去,/越過萬水千山。/花香、夜晚。/故鄉正是春天。/你睡著了么?/我在你夢里靠岸。
3、采用不同方式讀三遍,討論:
①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深深的思鄉之情)
②故鄉帶給詩人的永遠是怎樣一種感覺?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溫暖、馨香;新月、花香、春天……)
③體味“我在你夢里靠岸”的意境。(詩人乘小船回到了寧靜優美的故鄉)
④讀了這首詩,你想到了哪些與故鄉有關的古詩句?(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低頭思故鄉”;王唯的“獨在異鄉為異客……遍插茱萸少一人”等)
[創新讀]
1、現在我們要拍攝一段MTV,想象一下年青時的冰心在海上“疊、拋”紙船時的心情,請你為她設計幾句內心獨白。(媽媽,媽媽,你知道女兒有多想你呀!這思念,比山高;這思念,比天大;這思念,我只能用“紙船”的方式來表達……)
2、現在請為你遠在異鄉(或打工、或工作)的媽媽發一條短信,表達自己深深的思念。(20字以內)(媽媽,今晚月兒正圓,您能來到我的夢里嗎?)
[小結]
同學們,讓我們再次感受美的旋律,體驗愛的溫馨,鼓動情的風帆吧?!——
《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旋律再次響起,在全體師生滿懷深情的《紙船——寄母親》的朗誦聲中結束授課。
附板書設計:
(第一、二節)疊、拋紙船→(執著的)
《紙船——寄母親》 思念
(冰心) ( 第 三 節 ) 夢紙船→ (至極的)
《紙船——寄母親》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了解詩歌的內容;反復朗讀感受本詩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賦予紙船的含義。
二、教學教法
情境烘托與熏陶,激發學生的聯想與想像;教師“啟發式”;學生“自主、探究式”;
三、教學過程
導入
回顧上節課內容,強調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和學生一起疊紙船,并提問:如果要把你的紙船寄給你的一位親人或者朋友,你準備在紙船上寫上什么話呢?
接下來我們看看冰心把她的紙船寄給誰呢?又寫了些什么話呢?
詩歌內容
1、第一節
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
總是留著——留著,
疊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請一個同學朗讀詩歌第一節。
提問:為什么“我”不肯隨便丟棄一張紙,要留著留著?
回答:要留著疊成小船,并且一張紙要疊成很多很小的船兒。
我們一張紙就疊一只小船,而詩人為什么要把一張紙疊成那么多的小船呢?這個問題我們暫且不回答。
“我”的小船疊好了要干嘛呢?拋到海里。詩人是在輪船上。
第一節內容:疊、拋紙船
2、第二節
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
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請一個同學朗讀詩歌第二節。
提問一:“我”疊的紙船拋到海里之后會怎么樣?
回答: 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 提問二:“我”小船都被破壞了,為什么還是要每天都疊著?說明“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回答:詩人一直都希望至少有一直小船能夠到“我”到他到的地方去。執著,堅持,心中永存希望的人。
提問三:第一節留下的問題,詩人為什么要把一張紙疊成那么多的小船呢? 回答:“我”希望疊的紙船到我希望他到的地方去,而紙船拋到海里不是被風吹回到船上,就是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不能到我要他到的地方,所以我要盡量多疊紙船,增加實現愿望的概率和可能性。
第二節內容:紙船的命運,堅持疊拋紙船
3、第三節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他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他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來。 齊讀詩歌第三節。
提問一:第二節中“我”要紙船去的地方是哪兒?
回答:母親身邊
紙船可能漂洋過海到達母親的身邊嗎?顯然不能。于是詩人便遙想母親在夢中能夠看見一只很小的紙船。
提問二:為什么要讓母親不要驚訝小船的入夢呢?
回答:進入母親夢中的紙船是“我”含著累疊的,載著她的愛和悲哀經過萬水千山的跋涉到母親身邊的。
提問三:為什么要用“求”字呢?
回答:表明女兒渴望之切,希望紙船不管路途有多遙遠,風浪有多大,也要將“我”的思念帶給母親的情懷。
第三節內容:夢紙船
《紙船——寄母親》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理解詩的內容和體會作者借紙船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想象能力和欣賞能力,背誦冰心的《紙船—寄母親》。
3.以紙船為憑借,進行練習,重點難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體味詩歌內涵。 課前準備:
錄音等音頻資料、課件、作者相關背景材料,紙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1923年,隨著一聲汽笛的長鳴,約克遜號郵輪載著23歲的少女冰心第一次遠離祖國、遠離家鄉、遠離親人,赴美留學。海浪滔滔,天風吹卷,郵輪在顛簸中駛向遙遠的國度。此去遠涉重洋,相去萬里,要多久才能回到母親的懷抱?在太平洋的海風中,冰心含淚寫下這首——紙船寄母親
2、出示課題(課件)。
二、初讀課文,想象詩景
1、請同學們拿出課本,自由地讀讀這首詩,要求把詩讀正確,讀流利,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讀出節奏。
2、指名讀。重點:“載著”的讀音。
3、同學們,讀詩歌,我們不但要把它讀正確,還要讀得有節奏,讀出它的味道來。誰愿意有節奏有韻味地來讀讀這首詩?
4、師:(范讀)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當你讀著這首小詩的時候,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和情景?
5、師:現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現怎樣的畫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說其中的一幅也可以。
6、隨學生的回答概括并板書: 疊紙船——拋紙船——求紙船入夢
7、一起很有感覺地來讀讀課文。
三、批文入境,深悟詩情
1、師:從詩人疊紙船、拋紙船,求紙船入夢的舉動中,我們分明感受到了——(板書:思念)
2、現在,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走進課文的字里行間,去找一找,課文的哪些詞句寫出了詩人對母親的思念,請你把它劃下來,并選其中的一二處,反復讀讀,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旁邊,并讀出自己的感受。
3、反饋交流:
導語:剛才,我們都學得非常投入。下面,讓我們來交流一下。你從這首詩的哪些地方,讀出了冰心的這份思念之情的?
第一節:預設點:
1、從來不肯妄棄——是指冰心從來不肯丟棄任何一張紙,也說明她對母親的思念由來已久。
要求:讀出這種感覺。
2、一只一只——說明疊的紙船數量多,也說明對母親的思念之深。
3、讀讀這一小節。 第
二、三小節:預設點:
導語:讓我們來讀讀詩歌的第二小節,你又是從詩句的哪些地方讀懂了冰心的這份思念之情的?
1、有的——有的——不灰心:冰心知道紙船不會飄到母親那里去,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說明愛之深,思之切。
請你讀出這種感覺。
2、當你讀著這二節小詩的時候,你是不是有什么問題冒出來了?你是不是有什么問題想問問冰心呢?
3、你為什么如此悲哀?你為什么要流淚?讓我們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聯系開頭老師的介紹,再次默讀課文,思考其中的原因。
4、師引讀: 盡管紙船有的—— 有的——
但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疊著 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我要它到的地方”是哪里呢?
5、在冰心的記憶中,往日,母親身邊的生活是怎樣的情景?請你發揮想象,和同桌交流。也可以看看提示:
那可能是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曠的田野上 那可能是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 那可能是在暖暖的燈光下,
6、反饋:
7、冰心后來的許多文字都寫到這種感情,
這是我搜集到的冰心寫下的關于母愛文字,我們請幾個同學讀讀: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親面前,仰著臉問說:“媽媽,你到底為什么愛我?”母親放下針線,用她的面頰,抵住我的前額,溫柔地,不遲疑地說:“不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兒!”——《寄小讀者》
這敘述的是母親和小冰心一起的親密時刻。
這是小弟弟和朋友講的.冰心離家是時家里人的感受:
■我姊姊走了,我們家里,如同丟了一顆明珠一般!——《冰心作品集 1923年》 這是母親愛的細語,這是冰心因思念母親而生病,又因夢見母親而病愈的情境: ■那夜夢見母親來,摸我的前額,說:“熱得很,——吃幾口藥罷。”她手里端著藥杯叫我喝,我看那藥是黃色的水,一口氣的喝完了,夢中覺得是橘汁的味兒。醒來只聽得圓窗外海風如吼,翻身又睡著了。第二天熱便退盡。——《寄小讀者》
這是母親后來寄給冰心信中的句子:
■“除夕我因你不在,十分難過,就想寫信,提起筆來,心中一陣難受,又放下了筆,不能再寫”
——《冰心文集》
8、同學們,讀著上面的這一段段文字,再聯系開頭老師的背景介紹,一定讓你對冰心的淚、冰心的悲哀有了更深的感受,了解了這些,再來讀讀這段話,你一定會有別樣的感受。自己讀讀,讀出這種感受。
9、指名讀——
10、齊讀:讓我們再次端端正正地拿起課本,共同感受這艘滿載著游子思念的紙船。
四、領悟寫法,語言實踐
這只小船雖小,卻載滿了詩人對母親厚重的思念,思之越切,愛之愈深。也因為我們心中有愛,所以能讀懂詩人的愛。這首深情的小詩,不覺讓我們對母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多年后,一首《紙船》駛進我們心靈深處,使我明白:母愛是蓋在身上那暖暖的棉被;母愛是
4 為我盛上熱騰騰的飯菜同學們,聯系你們的生活,仿照老師的說話格式,說出你體會到的母愛還是什么呢? (播放舒緩的音樂) 孩子們,老師真為你們高興,你們終于明白了母親的嘮叨不再是羅嗦和多余了,老師提議:讓我們在此向我們的媽媽大聲說出:媽媽,我愛您!讓我們親手為母親折上一直紙船,寫下對母親的愛,對母親的祝福,回家送給媽媽。
五、結束語:
親愛的同學們,倘若你夢中看到一只很小的船兒,請不要驚訝它無端如夢。這是你們親愛的張老師用愛與真誠的祝福疊的,萬水千山,求它美麗你們別樣的童年。
《紙船——寄母親》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及重點]
一、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念之情。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課型]
教讀課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人們常說:“山水寄意,草木傳情。”是的,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文人志士或者借一朵鮮艷的小花,一朵枯萎的小草,或借一滴晶瑩的露珠,一股清冽的甘泉來抒發他們內心的情感。蘇軾曾借空中的一輪明月抒發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感嘆;青年毛澤東獨立橘子洲頭,借眼前的蒼茫大地,抒發了“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雄心壯志;當代著名散文大家楊朔借眼前的荔枝樹,抒發了對“正用勞力建設自己的生活,為自己,為別人,也為后世子孫釀造生活的蜜”的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這種寫法叫做“借物抒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借物抒情的詩歌——《紙船——寄母親》(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教學新課
(一)明確教學目標及重點(略)
(二)整體感知
教師有感情地范讀詩歌,鋼琴曲伴奏以促進朗讀效果,烘托氣氛。
學生思考:作者冰心在本詩中抒發了什么情感?
(三)重點學習與訓練
1.請根據詩中給出的提示,想象詩人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這首詩?
明確:海浪滔滔,海風吹卷。詩人正坐在一艘顛簸在太平洋的郵輪上,遠離親人,遠離祖國,駛向陌生的國度,不知何時才能回到祖國,何時回到母親的身邊。詩人因為強烈地思念祖國思念親人,漫漫旅途中便愈來愈感到孤獨、惆悵。因此,作者揮筆寫下了這首《紙船——寄母親》來表達自己的這種對祖國母親的思念之情。
2.第一節詩的前兩句表達了什么意思?并請找出表達句意的關鍵詞語。
明確:前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母親的深深思念由來已久。
關鍵詞語有:從不肯總是一只一只(引導學生朗讀體會,并對學生的朗讀加以指導)
3.第二節中,詩人精心疊出的紙船拋入大海后,發生了什么樣的結果?這種結果是令人心碎的,作者自己明明知道沒有結果卻還是“不灰心地每天地疊著”,又在表達自己的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并請找出表達句意的關鍵詞語。
明確:愿望能否實現,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詩人能否寄托思念,能否排解孤獨、憂傷。只有她自己不停地疊寄托自己對母親深深思念之情的小紙船,才能最充分地表達出詩人那種刻骨銘心的思念之情。
關鍵詞語有:吹卷打濕不灰心總希望(集體朗讀體會,并加以指導)
4.第三節作者運用了什么樣的寫法?這種寫法在詩中有什么樣的作用?并請找出表達句意的關鍵詞語。
明確:在第三節中,作者運用了想象的寫法。這種寫法充分地寫出了詩人對母親強烈的思念之情。
關鍵詞語有:夢中看見不要驚訝含著淚疊的載著她的愛和悲哀
5.詩中的紙船有什么象征意?(指名幾名學生朗讀,重在體味詩歌的情感)
明確:紙船象征了作者愛母親、愛祖國的那一片誠摯之心。
6.引導學生學習借物抒情的寫作方法。
⑴明確本詩的寫作方法是“借物抒情”。
⑵教師和學生充滿激情地演唱歌曲《千紙鶴》。
⑶問:《千紙鶴》運用了怎樣的抒情方法?
明確:運用了借物抒情的抒情方法,借千紙鶴抒發了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⑷因為環境的變化,我們每個人有時都會思念自己的同學、伙伴以及長輩。每當這種思念之情難以排遣的時候,你又是通過怎樣的方式來寄托你的思念之情的?
7.選幾名學生配樂朗誦這首詩。
(四)梳理、總結、擴展
《紙船——寄母親》這首詩運用借物抒情的寫法,借含淚疊的紙船紙船抒發了作者對母親、對祖國的那一片深深的誠摯的思念之情。詩歌朗讀起來,感情深沉濃郁,令人回味悠長。
[布置作業]
把你對同學、伙伴以及長輩的思念之情用借物抒情的寫法寫出來。字數500字左右。
《紙船——寄母親》教學設計5
教學設想
課程標準要求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而培養語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將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寫的情景之中,與作者產生情感共振,從而蕩滌、升華自己的心靈,享受審美情趣。這是本教學設計重點之所在。所以,通過講故事引領學生加深對母愛的深切理解;通過朗讀讓學生品味詩是如何表達對母親深切的愛的;通過模仿詩中對母愛的表達形式來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愛。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不知大家是否聽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很久以前,在華山下住著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子。母親含辛茹苦地把兒子撫養成人時,自己卻累花了眼苦駝了背。一天兒子愛上了一位居住在深山里的姑娘,卻不知她是一只千年狐精。一日,兩人在湖邊散步,姑娘餓了,竟提出要他把他母親的心捧來給她吃,更想不到的是他竟然一口答應了。兒子跑來,拿起刀,就將睡夢中母親滾燙的心挖了出來,然后飛奔回去。不料在跨過小溝時,竟被雜草絆了一跤,將心摔出老遠老遠。這時傳來一個聲音:“兒呀,快起來。摔疼了嗎?”說話的是母親那顆血淋淋的心。
如果說這是一則虛構的傳說故事,那么下面的報道卻是真實的:波黑戰爭中,埋在廢墟里的母親,割開自己的靜脈,讓孩子吸吮鮮血來延續孩子的生命。一位母親在飛機失事時,用生命護衛著懷里的孩子,至死都沒有松開摟抱孩子的手……。
同學們,不知你在聽到這些故事和報道時,你是怎樣的一種感受?你聯想到了什么?能用一句話或一句詩加以表達嗎?(學生回答)是啊,母愛如春光,沐浴著孩子的心靈;母愛如甘霖,滋潤著生命的幼芽。世上沒有一個母親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可是作為孩子的你,是否知道母親的生日呢?(兩三個學生舉手。)有沒有說過:媽媽,我愛你!(無一人舉手。)看來我們同學們平時把對母親的愛是深藏在心里。不過我覺得,我們同時還要學會溝通與交流。今天,我們就隨著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冰心,借助《紙船》與母親傾情對話。
整體感知
教師有感情地范讀詩歌,鋼琴曲伴奏以促進朗讀效果,烘托氣氛。
學生思考:作者冰心在本詩中抒發了什么情感?
交流探討
1、作者冰心在本詩中抒發了什么情感?
明確:游子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2、詩人是用什么具體意象來抒寫對母親濃濃的思念的呢?
明確:紙船。(人們常說:“山水寄意,草木傳情。”是的,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文人志士或者借一朵鮮艷的小花,一朵枯萎的小草,或借一滴晶瑩的露珠,一股清冽的甘泉來抒發他們內心的情感。蘇軾曾借空中的一輪明月抒發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感嘆;青年毛澤東獨立橘子洲頭,借眼前的蒼茫大地,抒發了“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雄心壯志。這種寫法叫做“借物抒情”。)
3、你認為怎樣朗讀才能更充分地表達詩人的這種感情呢?兩人為一組互讀,結合例句來談談你的體會。
4、詩人對母親的思念濃縮在紙船里,同時還蘊藏在字里行間里。詩中有哪些詞語表達了對母親深深的思念之情?請默讀。
5、是啊,入情才能入境。吟詩,就是要帶著美好的情懷,美好的想像,用優美的聲調,抑揚頓挫地來朗讀詩歌。那么如果請你配上背景音樂,你會選擇怎樣的樂曲或怎樣的旋律?
6、聽著同學們聲情并茂的朗誦,老師也忍不住想讀一讀。聽時,請你發揮想像,結合自身經歷,以第一人稱將當時的情景用詩意的語言描述出來。
(天風吹卷,海浪濤濤,一如我那波瀾起伏的心。我此去遠涉重洋,不知何時才能回到母親的懷抱?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我只有不停地疊紙船來表達對母親的思念。紙船啊紙船,你雖漂不到母親的身邊,但你能漂入我母親的夢中嗎?)
7、大家富有詩情畫意的描述,讓我不由地又想起了冰心的一個小故事!冰心小時曾問她的母親:“你為什么那么愛我?”母親回答說“不為什么,因為你是我的女兒!”道理就這么簡單,就因為我們是父母的兒女,所以父母就得為我們操心勞苦!我是母親的兒子,又是女兒的父親,讀了這首詩后我也禁不住寫了幾句詩來表達我對“母愛”的感受。
小時侯,母愛融在乳汁里,吮著它,香甜甜;
長大后,母愛藏在枕頭里,枕著它,意綿綿;
寒冬里,母愛織在毛衣里,穿著它,情牽牽;
雨天里,母愛撐在雨傘里,擎著它,淚漣漣。
其實能寄托“母愛”的又何止“紙船”、“乳汁”“枕頭”“毛衣”、“雨傘”呢?請你結合自身體驗,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并用詩意的語言來抒發對母親的愛。試著寫一兩句詩。
8、這就是詩啊!是啊,只要做有心人、有情人,你就會發現母愛融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而且從不同的角度看母愛,每人的體驗皆不同。慈母情,是“三春暉”,是任何“寸草心”也難以回報的恩情,是人間最圣潔、最偉大、最無私的親情。此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里肯定有許多話要對自己的媽媽說,下面就以“媽媽,我對您說”為題說一說你的心里話,與各位在座的同學們以及聽課的老師們共享!!
(相信學生肯定能夠答出精彩!!)
布置作業
把今天讀詩的感受以“媽媽,我對您說”為題寫一段心里話,收集到你的《心靈小語》中去,課下交流。
執教感言:
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紙船為題,托物言志,賦予了紙船特別的含義。紙船象征著作者的孤獨無依,象征著作者思念母親,眷戀祖國的一顆赤子之心。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能夠使孩子們獲得一把欣賞研讀詩歌的金鑰匙,同時,也讓孩子們在詩人的博大情懷中提升自己的審美情趣。目標離現實可能有點遠,有句話說得好,雖不能至,心向往之!但愿孩子們在這節課學習之后會有所收獲!!
【《紙船——寄母親》教學設計5篇】相關文章:
《紙船——寄母親》教學設計03-30
《紙船與風箏》教學設計03-28
《獻給母親的歌》教學設計集錦5篇03-01
圖案設計教學設計03-01
紙船藍色求職信封面03-21
《zcs》教學設計03-26
草原教學設計03-11
《景陽岡》教學設計03-05
蝗蟲教學設計03-05
《蛇》教學設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