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課程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校本課程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校本課程教學設計1
設計背景:
讓學生把愉悅的心情帶人科技制作課堂,必須解放學生的眼、口、手等感官。
《小風車》首先給出一個背景,是讓學生由此產生對風車的興趣,接著讓學生觀察風車的各部件讓他們想想、看看,悟出怎樣制作的技法,再寫出自己的設計思路。這是培養學生做任何事都必須先想好了再做的習慣,改變那種做到哪里是哪里做不好就拆掉的壞習慣。其次,明確我們今天要制作一件風車的活動目標。再讓學生看看手邊的工具和材料以及向你介紹的一種制作方法,想想說說自己的制作方法,然后把自己的設計思路寫出來。完成后,可以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比,評比可以根據準確、速度、美觀、牢固、靈活等條件進行。把風車真正玩起來,使課堂教學由課內向課外拓展,給學生進一步自由。
最后,進一步向課外拓展。讓學生觀看更多的風車讓學生選出自己最喜歡的進行創作,并努力使自己的作品更美觀、更靈活。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學會小風車的制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力;
2、通過小風車的制作,培養學生對現代科技的興趣和愛好,養成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習慣;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與人合作和積極進取的意識。
活動準備
1、教師:課件一個。作品若干。
2、學生:卡紙、一次性紙杯4個,工具:小剪刀1把,膠水、木筷、牙簽。
活動過程
分5個小活動進行
活動一:
創設情景 激發興趣
1、觀看一段錄象,看看錄象中哪些作品你最喜歡,它們各叫什么名字?(各種風車、電扇)
2、欣賞其他班同學的一些風車模型。
3、仔細觀察,先看看這些風車是怎樣裝配起來的?它們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
4、對同學的制作提出問題。
5、思考:想擁有一架小風車嗎,用什么辦法?
活動二:
仔細觀察、設計方案
1、在觀察中發現什么問題嗎?同桌說說,小組說。臺前展示在觀察中發現的問題,或者給這些作品作作評價?
2、教師介紹一種制作方法(教師制作)
“方方正正紙一張”。請同學準備一張正方形的稍厚的白紙(彩紙也可)。
“對角剪開四片連”。先將紙對角折好,再用剪刀剪開對角線,不要完全剪斷,四片要有連接的地方。在風車的正面和反面都涂上喜歡的顏色。(如果用的是彩色紙就不必涂色了)
“每隔一角中心卷”。剪開對角線后一共有八個角,按照順序間隔著卷四個角到中心。
“圖釘釘住吹就轉”。用圖釘釘住卷起的四個角和紙的中心,釘在鉛筆桿上,風車就做好了。用嘴吹風車的葉片或跑動就會轉動。(卷好的四個角也可用漿糊粘牢)
3、將觀察到的和想到的東西寫在自己的“點子站”里。
4、學生設計制作(初次寫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要多加指導)
活動三:
巧手制作、拓展思維
1、展示已經寫好的作品設計思想。
2、如果把想法變成現實,在制作時可能會遇到什么困難?
3、師、生合作做一種小風車。
4、各小組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開始制作。
活動四:
評價激勵、保持創作熱情
1、請各小組長推薦出自己小組最好的作品,上臺展示,并做簡單介紹。
2、學生進行作品介紹
3、玩小風車
活動五:
活動延伸、繼續創新
大家做的作品老師都很滿意,可我相信同學肯定還想把自己的作品做的更加漂亮、結實,剛才有的同學在議論想改進自己的作品,還有的同學想另做一個更難、更漂亮的呢。這很好!那么就請你在家里或課外把它完成,我們在下次科技制作課繼續比賽,祝大家成功!
校本課程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用七巧板拼圖的活動,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進一步熟悉學過的平面圖形。
2.過程與方法:通過拼擺圖形,體會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培養與同學的交往,合作意識,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發展想象力,培養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狀的圖案。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協作精神與合作意識,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七巧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玩具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玩玩具,好不好?玩具就在桌上的袋子里,請小組長拿出來分給小組同學。(學生拿出袋子里的七巧板)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七巧板”(板書)。
二、操作感知,初步認識七巧板
1、猜一猜:它為什么叫七巧板?
匯報發現,“七巧板是由7塊板組成的。”
2、了解七巧板的來歷
師:你們知道七巧板的來歷嗎?今天老師請來了七巧板,請它給大家作個自我介紹吧!(一學生頭戴七巧板頭飾表演)小朋友,你們好,我叫七巧板,別小看我,我已經有20xx多歲了,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有個叫黃泊思的人把我發明出來了,最早我叫“燕幾圖”后來又有人叫我“七星”“易方”等。因為我是由一個正方形分割的七塊幾何圖形組成的,現在的人就叫我“七巧板”因為我的各種拼圖能開發兒童的智力,所以我被許多國家選為兒童智力開發的必選玩具,我已成為中華民族智慧的一個代表啦!
師:聽了七巧板的介紹,我覺得七巧板真了不起,你們想知道七巧板是怎樣做出來的嗎?
3、欣賞課件:課件演示如何把正方形剪成7塊圖形,并注有編號。
4、分一分:(板書)動手將七巧板的七塊圖形進行分類。(全班互動,按圖形形狀分類)
你是怎么分的?(請一名學生上臺展示分法)
復習學過的圖形:三角形、正方形。
認識平行四邊形:展示平行四邊形,并板書。
師:看看它的外形與其它圖形比有什么不同?(它有四條邊,不像正方形和長方形那樣四四方方)七巧板中有三種圖形,三角形最多,有5塊;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最少,只有1塊;
5、比一比:
師:七巧板不但可以分一分,還可以比一比呢?請你動手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兩個大的三角形一樣大,兩個小的三角形一樣大,還有一塊中等的三角形。
師:你們是怎么發現的?(用重疊的方法比較圖形的大小)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觀察、動手給七巧板分類、比一比,加深學生對七巧板的了解和認識。]
三、動手實踐,逐步體驗七巧板
同學們都想拼一拼了,那我們就動手吧。(板書:拼一拼)
1、用七巧板的2塊部件能拼出正方形嗎?3塊呢?4塊呢?拼一拼,與同伴交流,比一比誰的方法多。
[設計意圖:讓學生先從簡單的選出兩塊拼正方形,到三塊、四塊拼正方形,從簡單到有點挑戰性,開拓學生的思維,也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遷移的能力。]
2、拼圖形利用手中的七巧板拼出我們學過的圖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
3、欣賞課件:用七巧板拼圖案。
4、發揮想象力,用七巧板拼出一個你喜歡的圖案,小組同學可以互相交流,拼好后,師選幾副作品展示,讓學生說說你拼的是什么?
5、師:你們喜歡聽故事嗎?聽過“守株待兔”的故事嗎?誰會講這個故事?(請一個學生簡單講述故事)課件演示:用七巧板拼農夫、兔子、樹。師講故事,課件演示畫面。
[設計意圖:通過一節課的學習,從單調的用兩塊拼正方形到拼一個完整的圖形,再到拼一個情景拼一個故事,深一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6、小組合作,用七巧板拼故事。
四、小結:玩到現在,你喜歡七巧板嗎?你能用一個什么詞語來形容七巧板呢?(好玩的、有趣的、漂亮的……)(板書:有趣)這節課我們利用七巧板拼出了許多精美的圖案,它千變萬化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奇妙的世界。
校本課程教學設計3
一、教學理念和教學風格
作為數學老師,我一直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學校領導把民族課程作為校本課程,我希望學生也能在數學課堂上通過感受、體驗、探究等方式,讓土家族課程回歸生活,提高人文素養。
二、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生通過欣賞,動手實踐培養土家族審美能力,拓寬土家族文化視野,讓學生能夠感受土家族繪畫的風格,體驗土家族民族繪畫之美,提高土家族文化素養。
[能力目標]:能熟悉土家族繪畫的特點,學生能夠通過自己動手,體驗數學知識在土家族繪畫中的作用;引導學生參與實踐及創造性活動。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能運用平移、旋轉、軸對稱和中心對稱等設計有關土家族的存牌、手抄報等。
三、教學重點
動手設計有關土家族文化的繪畫,感受數學知識要素民族文化上的豐富體現,體驗土家族文化之魅力。
四、教學難點
分析土家族特點,引導學生參與實踐及創造性活動。
五、教法學法
1、教法:本課采用主體參與式教學模式,充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以情境創設法為主要的教法,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知數學。
2、學法:依據新課程理念,學生的學法是參與體驗、小組合作。
六、教學用具繪畫工具等
七、教學過程
在課前準備階段,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提前一周搜集整理土家族民風民俗的資料,為進入新課的學習做好準備。
(一)通過多媒體欣賞土家族文化
播放土家族建筑和室內裝飾圖片,讓學生感受到獨特鮮明的土家族風格。
(二)“土家族民俗知多少”
請同學們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紛紛發言。(設計意圖:初步了解民族繪畫形式,認識到藝術來源于生活。
(三)小組合作,每個小組根據自己對于土家族文化的了解,畫出獨特的土家族文化特色的裝飾圖片,同時想想用了哪些數學知識
(四)小組交流展示,每個小組拿出自己小組內的作品上臺展示,同時介紹自己的主題,以及用到的數學元素,同時評比出最佳創作和最佳合作小組。
(五)新課小結
校本課程教學設計4
一、課程資源分析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學校要“積極開發并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我校開發的鄉土校本活動教材涵蓋環境資源、鄉土風情、歷史傳說三個部分。包括初步認識、了解家鄉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人文景觀;搜集、分析家鄉的鄉土風情、歷史發展、趣事趣話;完善、設計家鄉的歷史傳說、碩果累累和美好未來。《走進走近吳宓》是我校鄉土校本課程中的一個活動主題。、吳宓(1894—1978),陜西省涇陽縣人。字雨僧、玉衡,筆名余生。中國現代著名西洋文學家、國學大師、詩人。國立東南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1926-1928)、,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教授,1941年當選教育部部聘教授。1950年起任西南師范學院(現西南大學)歷史系(后到中文系)教授。清華大學國學院創辦人之一,學貫中西,融通古今,被稱為中國比較文學之父。與陳寅恪、湯用彤并稱“哈佛三杰”。著作有《吳宓詩集》、《文學與人生》、《吳宓日記》等。
二、課程類型:
鄉土人文類主題探究活動課
三、課程活動內容:
1、大事年表
2、人物生平
3、愛情故事
4、人物軼事
5、主要貢獻
四、課程活動目標
(一)總體目標
通過各種教育手段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家鄉的.吳宓激發學生的愛國愛鄉之情。在活動中指導學生綜合運用各種技能(如參觀、訪問、上網查資料等方法)查找資料、獲取信息,逐步提高學生收集、處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并且在探究活動中,引導學生主動吸取民族文化的營養,在繼承民族精神的同時,培養其時代責任感、使命感。
(二)具體目標
1、學會一點知識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學習活動也是一種學習方法,是一種改變學生以單純被動接受知識為主的學習方法。為學生構建了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了獲得知識的機會,使學生獲得多渠道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廣泛有效。
2、獲得一點體驗
課標中明確提出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性體驗。由于探究性學習活動是一種類似學術(或科學)研究情景的學習活動,因為學習方式的改變,學生在知識學習方面可能收效甚微,但是他們每經歷過一次探究過程,就將獲取一種體驗。這種體驗包括: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體驗;分享合作成果的體驗;用科學道德和科學態度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體驗。這些體驗對學生的成長,對他們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都是必不可少的。
3、得到愛國主義精神的熏陶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學習,了解了吳宓的事跡和愛國精神,得到了精神、文化的熏陶。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在具體活動中體會成功精神,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2、促進對家鄉文化的了解,樹立愛家鄉、建家鄉的情感。
難點:學生自主、探究、合作能力的培養。
六、課程組織形式:
力求體現課程活動化,活動課程化的原則,以五年級為單位,打破班級界、限,形成活動探究小組展開活動,課內活動與課外活動相結合。
七、課程實施
(一)具體活動課時安排:
課前準備1星期、課堂活動2課時、課后延伸1課時
(二)活動實施過程
1、課前準備活動——收集、整理資料。
指導學生圍繞《走進吳宓》這一主題,開展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學習交流活動。分組收集有關鄭成功的圖片、故事、文字資料、錄像等,做好活動記錄,資料收集突出資料來源的多渠道和資料形式的多樣性。在教師指導下對資料進行整理分類,確定交流、表達形式。
2、課堂組織活動
組織學生交流課前的活動成果。
a、學生根據自己課前收集到的材料分組進行全班交流、討論。b、教師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資料與學生分享。c、談談自已的一些體會和感受。d、教師進行評價與小結。
3、活動延伸
組織學生進行實地參觀吳宓紀念館。
八、課程實施保障措施:
1、樹立課程成本的觀念。學校提供或幫助解決活動所需要的器材、資料、場地以及人員的聯絡。
2、學校將請本校有特長的老師及班主任組成教師小隊作為指導小組,并根據活動的需要聘請有關部門專家、學生家長等作為校外輔導員。
3、要給學生創造一種靈活的、有利于探索研究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通過不同的組合形式(個人、結對、小組、全班),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通過各種渠道獲取、使用信息。
4、學生的校外活動要在指導教師參與的情況下展開,并爭取社會有關部門和學生家長的支持和參與。
5、指導學生注意活動中的安全問題,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九、課程評價
評價的目的在于通過評價激勵學生的發展,不斷強化學生的正確行為觀念。本課程目標設置重在學生的探究過程,重在探究過程中獲取的情感體驗、情感的陶冶,重在學生的全員合作參與。因此在評價時應注重引導學生對自己在學習、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
1、整體評價學生:將學生在課程中的各種表現作為評價他們學習情況的依據,使其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
2、多元化評價學生:強調評價的多元價值取向和多元化標準。評價主體要多元化,實現學生自評、互評、家長評、教師評四結合的方式。
3、過程性地評價學生: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重視評價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以及他們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式,即使最后結果不能實現預期的目標,也應從學生獲得寶貴經驗的角度視之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動價值,使其獲得成功的體驗。
4、多樣的評價方式:在活動中最基本、常用的是觀察法,通過觀察記錄和描述學生在活動過程的表現,結合各種標志性的圖案、圖章或語言來記載,以此作為評價學生的基礎。另外,還可以采用展示法(以作品形式展示自己
【校本課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課程網站設計開題報告08-20
課程教學實習目的范文06-25
有關課程網站的設計開題報告02-05
圖案設計教學設計03-01
課程畢業設計的論文致謝詞05-12
必備教學設計02-25
小班教學設計02-22
夏教學設計01-01
數學教學設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