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加減法估算教學設計

時間:2021-07-27 18:08:5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加減法估算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加減法估算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加減法估算教學設計

加減法估算教學設計1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P31例4

  二、教具、學具準備

  生活用品圖片、游樂園圖片

  三、教學目標與教學設想

  估算是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對學生的思維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數與代數”部分,要強化估算的作用。并提出了明確目標:第一學段要讓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在一年級教材中,已經對學生進行了估計和估算的滲透,在本冊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現估算的內容。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部分學生有相關的生活經驗。結合教材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特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初步學會加、減法的估算方法。

  2、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等方式體驗到“兩位數加、減法估算”方法的多樣化,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識。

  3、讓學生用學到的估算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感受數學源于生活,在交流評價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整堂課從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以“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為教學理念,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時力求體現以下的特點:

  (1)注重知識遷移,從“估數”到“估算”。在一年級的教學中,我們已經對學生進了估計和估算的滲透,本課一開始就由猜價游戲(估數)這一情境引入新課,找到學生“最近發展區”,激活學生的學習內驅力,為輕松學習“估算”作鋪墊。

  (2)體現估算方法多樣化。估算中的算法多樣化是問題解決策略多樣化的重要體現。課中,我們應注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鼓勵他們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學生只有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才能發現不同的問題,得到不同的解決方法。

  (3)情境貫穿課堂始終。小學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容易分散。因此,我為學生安排了4個喜聞樂見的小花絮(教學片段),用“當亮亮的理財小顧問”這一系列情境貫穿起來。讓學生不知不覺中進入新知的學習中來,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認識和理解數學知識。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星期六早上,媽媽帶亮亮去購物。他們在聯華超市挑選了一些生活用品。亮亮想和小朋友一起做個猜價格的游戲:

  出示圖片: 1盒 1盒 1個

  月餅 茶杯 鬧鐘

  28元 43元 24元

  師:猜一猜上面每樣物品大約多少錢?(估數游戲)(依次出示三樣物品,每出示一種,師生之間展開“區間套”的猜數游戲)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1、估算去超市購物的錢數

  師:媽媽說:“我只帶了100元錢,夠嗎?”亮亮想:“買這三樣物品,大約要多少錢呢?”你們能幫亮亮估算一下嗎?

  (四人一組合作交流后反饋學生估算的結果)

  師:100元錢夠嗎?哪組小朋友愿意把你們的估算方法告訴大家?(分別請幾組方法不同的學生來說一說)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自己的估算方法和結果,鼓勵不同的方法,如:

  生1:我是這樣想的,三樣加起來是95元,比100元小,所以100元夠了。(先加后估)

  生2:我把月餅的價格先看作是30元,茶杯的價格先當作是40元,鬧鐘的價格先當作是20元,這三樣加起來大約是90元,所以100元買這三樣用品夠了。(先估后加)

  生3:用100元先買月餅后大約剩70元,買茶杯后大約還剩30元,還能買鬧鐘。(先估后減)

  生……

  師:小朋友有各自的估算方法,這樣估算合理嗎?我們一起來看看營業員的收款單吧!

  (出示收款單:95元)

  (其實生1用先加后估的方法,已經算出精確數了,出示收款單只是進一步檢驗估算結果的合理性。)

  【備選方案】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自己的方法和結果。

  生1:我是這樣想的28+43+24是95元,比100元少,所以100元夠了。(先加后估)

  (若學生的估算意識不強,出現的都是直接算精確價格的情況)

  師:你們算得很準確,是列豎式算的吧!小精靈有一種不用列豎式的方法,想知道嗎?(此時,只能告之一種估算方法,邊講邊板書。)

  28+43+24=95

  ↓ ↓ ↓

  30+40+20<100

  師:在生活中有時候不需要進行精確計算,只要計算出大致的結果就可以了。小精靈估算方法你們喜歡嗎?你還能想出其它估算的辦法嗎?

  (同桌合作交流,后反饋學生估算的結果)

  生:……(先估后減)……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想出這么多種方法。

  2、估算買書用去的錢數

  師:估算買書用去的錢數

  師:亮亮和媽媽出了超市,亮亮說:“媽媽,我們去新華書店吧!看看有什么好書!”亮亮真是個愛學習的孩子,小朋友,我們也去看看吧!

  (出示圖片:三本書)

  《成語故事》27元

  《小學生寫日記》12元

  《數學家的故事》19元

  師:亮亮想買這三本書,他打開存錢罐一數,有55元,夠嗎?

  (同桌兩人一起估算,反饋學生估算結果,著重說說估算的思路。)

  3、估算水彩筆的枝數

  師:亮亮和媽媽買好書,高高興興回到家。爸爸說:“亮亮,我給你買了一盒水彩筆!”亮亮說:“我原來就有20多枝呢!”(出示P32圖片)

  師:現在亮亮大約有多少枝水彩筆?

  (引導學生說出合理的估算方法,不局限于一種。)

  三、活動體驗,寓練于樂

  下午,爸爸媽媽帶亮亮來到游樂園,看到那么多好玩的游樂項目,亮亮高興地又蹦又跳,真想把每個項目都玩一次。可爸爸說:“我們給你50元,你自己選擇吧!”

  游樂項目價格表

  項目名稱

  價格(每人每次)

  太空船

  7元

  激流勇進

  14元

  過山車

  22元

  碰碰車

  6元

  登月火箭

  19元

  1、小組活動。

  師:亮亮選哪些項目好呢?你們能幫他設計一個游玩方案好嗎?

  要求(1)獨立設計,確是游玩項目。

  (2)估算出總錢數,并說說估算的過程。

  游玩方案設計

  項目名稱

  選擇項目(打√)

  價格

  太空船

  激流勇進

  過山車

  碰碰車

  登月火箭

  估計總價

  約 元

  2、匯報交流

  呈現設計方案,并進行交流。

  3、檢驗。

  同桌交換設計方案,你認為同桌小朋友的方案符合要求嗎?(利用所學的筆算知識,精確計算,檢驗估算結果是否合理。)

  四、回顧全課,總結提高

  小朋友,今天我們跟著亮亮去購物、游玩,我們還當了他的“理財小顧問”呢!

  你有什么收獲和感想?

  (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學習的內容)

  由猜物品的價格,這一情境引入新課,找到了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估數,采用逼近“區間套”的逐步的思想,讓孩子們在好奇、神秘、緊張的猜價中走進數學。

  這個估數游戲就像一場熱身賽,為讓學生從“估數”十分自然地進入本課主題——“估算”

  采取的策略可以靈活多樣:先估后加、先加后估、先估后減……盡量把所有的策略都展現出來,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是合理的,均應予以肯定。

  首先讓學生充分地發現、探索,當學生無法進行估算時,我才進行講授。此時,學生的注意力極其集中,思維也極其活躍。這時的接受學習顯得非常有效。

  本題能很好的體現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通過估算三本書的總價與現有金額的比較,學生發現現金不夠,原來買書方案需作調整,這種情況生活中十分常見,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估算的實際意義。

  亮亮原來就有20多枝水彩筆,這本身就是一個模糊的數(可以是21-29中間的任何一個數),再加上12枝,估算的靈活性就更大了。

  這個環節的設計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學生的注動性得妻了發揮,課堂氣氛空前高漲,學生們爭先恐后地“創造”,有的學生認為也應該也爸爸、媽媽選擇游玩項目,小朋友的陣陣掌聲把課推向高潮。

  五、教學片段實錄

  花絮一:估算買書用去的錢數(出示圖片:三本書)

  《成語故事》27元

  《小學生寫日記》12元

  《數學家的故事》19元

  師:亮亮想買這三本書,他打開存錢罐一數,有55元,夠嗎?

  學生思考后反饋:

  生1:我先算三本書一共要多少錢:27+12+19=58(元)

  55元比58元少,所以不夠。

  生2:我是這樣想的,《成語故事》先當成30元,《小學生寫日記》當作10元,《數學家的故事》當作20元,三本書大約要60元,亮亮只有55元,肯定不夠!

  生3:55元買《成語故事》后剩下大約25元,再買《小學生寫日記》剩下只有10元左右了,不夠買《數學家的故事》。

  生4:肯定不夠的!老師,你看《成語故事》和《數學家的故事》已經快要50元了!

  師:幸虧估算了一下,要不然……(話未說完)

  生5不禁大叫起來:我有辦法!亮亮少買1本書就行了。(估算后,發現現金不夠,根據以往生活經驗,學生作出割舍的決定——少買1本書。)

  師:你們打算不買哪本?

  生6:《小學生寫日記》和《數學家的故事》大約要30元,《成語故事》就不能買了。

  生7:買《成語故事》和《數學家的故事》也行,大約要50元。

  生8急得叫出聲來:隨便哪兩本都行。

  生9:要是亮亮這三本書都想買呢?我覺得亮亮還是向媽媽借點錢好些。媽媽那兒還剩5元錢呢,借來就夠了!

  (真精彩,竟然能鏈接到上一個購物情境,能夠向縱深發展。)

  此環節是本課的一個亮點,教師一問“你覺得55元,夠嗎?”打開了學生思維的閘門,在估算三本書的總價與現金的比較中,學生發現亮亮帶的現金不夠。此時,創新的火花頻頻閃爍,學生將原來的購書方案自行調整,有的孩子說少買1本書;有的孩子說向媽媽借點錢。這兩種調整方案均來源于生活的經驗,學生不僅考慮到了知識的應用,還考慮到了現實生活問題。課后,孩子們圍在我身邊嘰嘰喳喳的,一個說:“我去超市買東西時,有時搬進來太多常常要拿掉一部分。以后買東西時,我要先估算一下。”另一個說:“出去游玩也要先估算一下,要不然錢花光了,回不了家就遭了”……在這個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學生真真切切體會到估算的重要價值,同時感受到估算是活生生的,就在自己身邊。

  六、教學反思

  在本課教學之前,就聽到幾位同事的抱怨聲:“學生怎么只喜歡算精確數,估算都不會!”甚至一位教師在教學時說:“以后,你們只要看到‘大約’兩個字,就應該知道要估算……”一時間,感覺好像走進了一個誤區,為了估算而估算。

  其實,所謂估算是在一定的范圍內對計算結果進行大致的預算,它的本質就是在不要求精確值的情況下,在允許的范圍內,迅速找出近似值。為什么學生的估算意識這么薄弱呢?經過分析,我覺得跟以下兩個原因有關:其一,估算這個教學內容是我們小學階段第一次正式出現;另外,本單元主要學習有關筆算(精確計算)的內容,學生容易形成思維定勢。怎樣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呢?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用全新的教學理念審視估算教學。反思本次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筆者認為是比較成功的,通過和一些聽課老師和專家的交流,使得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創設情境需生活化

  估算是一種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在什么情況下需要估算,怎樣估算,這與問題的情境有關。如果把估算僅僅作為一種單一的技能來訓練,缺乏生活氣息的估算,尤如無根之本、無源之水。本課教學時,將估算內容融入到購物、游玩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不知不覺中進入新知學習,這樣學生不但體會到估算在實際生活的作用,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估算興趣。

  2、鼓勵估算方法多樣化、個性化

  他們剛剛邁進二年級,哪會有那么多種估算方法?我在開始設計課時,很懷疑。通過上課,學生給我十分深刻的感受:他們有很強的創新意識。在購物情境片段中,學生想出很多估算方法,從我們教師的角度看,可能這些方法很平常甚至稚嫩,但如果從學生的角度想,這些方案就很有創意了。教學中,我不斷鼓勵學生估算方法多樣化,通過兩個題目自主操練之后,學生漸入佳境,想出的方法更有個性了。充分體現出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學法理解數學、運用數學。

加減法估算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二年級下冊第98頁

  【教學目標】

  1.體會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增強估算的意識,并能結合具體情境選擇適當的單位進行簡單的估算。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3.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產生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初步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情境選擇適當的單位進行簡單估算。

  【教學難點】

  在現實情境中,培養學生主動運用估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過程】

  一、根據具體情境,選擇合適單位

  (一)引出課題

  師:我知道咱班小朋友特別愛樂于助人,森林王國的小動物們也想讓大家幫它解決一個問題,咱去幫幫它們好嗎?

  (出示貨場情境圖:小兔來到貨場運貨,貨車的載重量是400千克,一箱貨物重188千克,另一箱重193千克)

  畫外音:小豬正在焦急的算著,小猴卻很快的判斷出了結果。師:小朋友們知道小猴為什么這么快嗎?(生答)

  師:生活中有很多問題我們只要大致估一估就能快速的解決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繼續學習估算。(板書:估算)

  (二)估成整百數

  1.理解“載重量是400千克”的意思

  2.提出問題:大家幫小兔想一想,能不能把這些貨物一次運走? (學生獨立思考后匯報)

  生:193大約是200,188大約是200,200+200=400,所以能運走。師:正好是400,那是不是一定能運走呢?說說你的想法。

  生:把兩個數都看大了才400,而實際比400小,所以肯定能過去。師:是啊,193看成200,比實際多估了7千克,188看成200比實際多估了12多千克,這樣一共比實際多估了19千克,所以一定能過去。師:剛才大家估成整百數能夠很快的幫我們解決了這個問題。現在小兔可以順利出發了嗎?(課件演示小兔裝車后離開貨場)

  (三)估成整十數

  師:這時小猴子也來到了貨場,它能一次運走這些貨物嗎?

  (課件出示:小猴子貨車載重量是500千克,一箱貨物重278千克,另一箱重235千克。)

  1.凸顯矛盾沖突

  生1:能夠運走。278大約是300,235大約是200,200+300=500,所以能夠運走。(板書)

  師:哦,估成整百數,有道理,還有不同想法嗎?

  生2:278估成280,235估成240,280+240=520(板書),520大于500,所以不能運走。

  師:哎?這位同學把這兩個數估成了什么樣的數?(整十數,學生說不出來時,教師可以說。)哦,估成整十數也有道理,看來運不走。我糊涂了,有同學認為這樣估能運走,而這樣估又運不走,難道真的是這樣嗎?

  2.小組討論

  師:請把你的想法和小組內的成員交流一下。

  3.解決矛盾沖突

  小組匯報:

  生1:我把兩個數分別估成300和200,300+200=500,所以肯定能運走啊!

  師:正好是500啊?實際是比500多呢還是比500少呢?

  生2:因為把278估成300,多估了20多,把235估成200少估了35,所以最后結果是少估了10多個,所以小猴的車運不走這些貨物。師:說得多棒啊!誰能像他這樣再說說?(生說)為什么這個就不能運走呢?

  生:這個是把278估成280,多估了2,把235估成240是多估了5,加起來一共多估了7,520減去7得到510多,所以肯定運不走。師:大家都同意他的想法嗎?我們來看看是不是這樣呢? (出示課件:條形圖)

  師:哦,也就是說,如果估成整百數,這樣估得太粗略了,而估成“幾百幾十”的數就比較接近了。

  小結:所以說,當估成“整百數”不能解決問題時,我們要學會調整調整,把它估成“幾百幾十”的數進行估算,在解決這個問題時估成“幾百幾十”的數會更合理一些。

  (設計意圖:本環節創設了幫助小兔子裝貨物的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同時感受以“百”為單位進行估算比較快捷。但是在幫助小猴子解決問題時就出現了“矛盾”,學生在“矛盾沖突”中體會到,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估成整百數,結果就會比較粗略,同時調整方

  法選取以“十”為單位進行估算。通過兩個情境的對比,讓學生感受結合具體情境,選擇適當的單位進行簡單估算,并體會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練習鞏固

  1.師:現在小動物們都裝好了貨,準備過橋呢!(出示課件)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信息?(限重600千克)師:“限重”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大于600千克的過不去

  師:也就是最多能承受600千克的重量。

  2.師:首先開過來的是小狗的卡車,請小朋友們幫忙估一估,它的卡車能安全通過嗎?

  (1)小狗的卡車:車身重324千克,貨物重287千克

  (2)灰太狼的卡車:車身重378千克,有三箱相同的貨物。每箱貨物重98千克,能安全通過嗎?(先不出示車身和貨物重量)喜洋洋的卡車:車身不夠200千克,貨物重100多千克,能安全通過嗎?

  (3)師:大家能想個辦法讓這兩輛卡車依次通過嗎?

  生:可以把灰太狼的一箱貨物放到喜洋洋車上,這樣兩輛車就都能過去了。

  師:你真是個愛思考的孩子。(課件演示過程)

  (設計意圖:此環節要讓學生充分理解“100多”“不夠200”的含義,在估算時靈活選用估算方法。在幫助小動物的過程中,體會幫助他人的快樂。)

  3.師:剛才大家幫小動物解決了問題,我這還有個問題想請大家幫幫忙呢?

  (出示:濟南到青島的火車票96元,住宿費284元,大約帶多少元就夠了?)

  4.兩個車站之間的距離用米還是厘米作單位呢?如果給一個相框裝花邊,用哪個作單位好呢?

  師:兩個車站的距離是8米,80米還是800米呢?家到B站的距離大約是多少米呢?

  5.學校組織同學們去看兒童劇,劇場內一共有800個座位,現在有四所學校分兩場進行觀看,你認為哪兩個學校在同一場觀看比較合適呢?要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座位啊!

  三、總結

  師:今天我們用估算的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很多問題。你會在哪用到估算?(生說)是啊!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可以把數估成整百數,也可以估成整十數,只要你認真觀察、認真思考,你會發現估算在生活中有很大用處的!

加減法估算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能根據情境提出數學問題,并選擇適當的算法。

  2、培養估算意識,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并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

  3、結合具體情境,培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并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

  教學難點

  估算方法的合理運用。

  教學準備

  課件、練習三。

  教學方法

  引導學習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情境引入

  小明家到學校有504米,約是()米。我校二年級有288人,約是()人。養雞場昨天收蛋192個,約是()個。電風扇售價235元,約是()元。

  師:下面我們一起看看二(3)班這個月收集牛奶紙盒情況。出示統計表:

  收集牛奶紙盒情況

  第一周195個

  第二周328個

  第三周217個

  第四周286個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提出問題。

  師:小朋友,從這張統計表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出示:這個月大約一共收集了幾個牛奶紙盒?

  列式:195+328+217+286=

  獨立進行估算,然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2、匯報討論結果。

  (1)老師板書學生的估算過程。

  (2)老師肯定學生合理的。估算方法,并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掌握一般的估算方法,提出:在估算時可以把數看成接近的整十或整百的數。

  3、師:那么二年級6個班級一個月大約能收集多少個?

  那么全校6個年級一個月大約能收集多少個?

  全校學生在一個月里能收集這么多的牛奶紙盒,你有什么想法呢?

  4、書上P98例5。

  (1)第三、四周大約一共收集了多少個?匯報時說說估算過程。

  (2)如果每收集500個送一次,那么大約再收集幾個,又可以送一次了?學生集體交流。

  (3)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預計:第一周和第二周大約收集了幾個?

  二(1)班一個月大約一共收集多少個?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生獨立完成,再集體交流,說出估算的過程和想法。

  2、練習二十第5題。

  3、練習二十第6、7、8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匯報答案,并交流思考方法:你是怎樣進行估算的?

  四、小結

  新課標比較注重估算能力的培養,尤其應從小學的低年級開始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回顧整節課,有以下幾點疑惑:

  1、估算算式的'格式不知道怎么寫,書中沒有介紹“≈”,是讓學生直接寫“190+220=410”,還是寫“192+219大約等于190+220=410”這種半文字半算式的格式?

  2、本課的教學與例3、例4是同一個教學情境,既然是500個瓶子送一次,那么前兩周的520個,就還有20個多出來剩下的,本課這20瓶卻又忽略不計了?我們兩個班都有學生提出這樣的疑問,對于學生這樣的疑問該怎么處理?

  3、估算是會估算了,但學生純粹是為估算而估算,寫明是讓你估算的,有些學生是先算出準確答案,再給準確數找個近似數就算是估算了,多數學生會用估算的方法去算,但如果不是估算而是普通的計算題,卻沒有一個學生會用估算去檢驗計算結果的合理性。

  1、計算下面各題,并驗算。

  285+356= 326-243=

  683-415= 495+474=

  2、估算:

  480-196≈ 185+379≈

  607-494≈ 526-389≈

  1890+890≈ 503-315≈

  683-415≈ 495+474≈

  285+306≈ 616-293≈

  285+89+816≈ 1503-488-305≈

加減法估算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估算的方法,認識估算的必要性。

  2、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能解釋估算過程。

  3、培養學生估算能力,運用估算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

  4、感受算法的多樣化,培養學生求異思維能力。

  一、創設情境,提出學習目標

  1、創設情境:()出示口答:下面的這些數是最接近哪個整十數。

  49最接近( ) 82最接近( ) 68最接近( )

  11最接近( ) 73最接近( ) 26最接近( )

  2、出示課本插圖:引導學生找出條件和問題并提出學習目標。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加減法估算,你們想知道哪些問題?

  生答師整理:(1)什么是估算?(2)學習怎樣進行估算?

  二、互動交流,展示學習成果

  1、小組學習交流:

  自主解答例題4,可能出現以下答案:

  (1)把28看作30,43看作40進行估算100-30-40=30

  (2)先算熱水瓶和燒水壺大約花了70元,30+40=70,100-70=30

  2、全班展示成果,提出質疑:

  (1)還可以怎樣算呢?

  (2)全班同學共同總結估算的方法。

  三、檢測成效,拓展延伸

  1、運用估算的方法各小組完成“做一做”及練習六第1~3題

  2、小組內再展示交流。

  四、學習反思,總結提高

  1、全班展示錯例。

  2、分析總結錯因,鞏固提高。

加減法估算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加減法的估算。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學會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解釋估算的過程,掌握估算方法。能根據具體情境用不同的策略進行估算。

  2.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在估算的過程中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感受學習數學的用處。

  【教學重點】

  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教學難點】

  正確估算,解釋估算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結合生活實際,了解什么是估算

  1.師:昨天,我們班的小明練了半頁鉛筆字(出示),猜猜大約有多少個?

  教室里這盆花大約有多少片葉子?

  看畫面(書中第32頁圖),教室里大約有多少臺電腦?

  小結:剛才我們猜測大約數量的過程就是估計。

  2.師:看圖(一枝鉛筆和一塊橡皮),小明想買這兩種文具,估計一下大約需要花多少錢?

  (選取學生熟知的生活材料,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估計價錢再嘗試簡單的估算過程,體會什么是估算,同時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總結:剛才的過程不僅估計了價錢還進行了計算,就是一種估算。(板書:估算)

  3.師: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情況用到了估算?

  (感受估算的廣泛應用)。

  二、游戲練習,為新知鋪墊

  1.師:你們生活經驗這么豐富,真了不起!這些數字朋友都趕來祝賀了(課件演示:19、28、24、43、51、67)仔細觀察,它們分別和哪個整十數最接近?(20、30、20、40、50、70)

  2.師:現在你能很快說出這幾個算式結果大約是幾十嗎?

  19+28 28+24 43+51 51-24 43-19

  (這一階段加減法估算的策略有兩種:一種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每個數字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數;一種是加減法口算的方法,即先算十位,再根據個位上的數來判斷最終的結果。這一環節為學習新知做了思維與知識的鋪墊。)

  三、結合具體情境學習估算

  1.親身體驗,體會估算的必要性。

  師:同學們喜歡逛商場嗎?昨天老師也去了商場,準備買這些生活用品(出示圖畫:熱水瓶28元燒水壺43元水杯24元)

  老師帶100元錢夠嗎?可以計算也可以估計一下──

  誰先想好誰先發言。(鼓勵學生用最快的速度去判斷)

  根據學生的反應,教師點撥:一種是估算,一種是用筆計算,還有的同學口算,在沒有讓你們算出準確數量的情況下,你們覺得哪一種方法更快,更簡便?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進行判斷,通過實際體驗,集體討論,感受估算的必要性。)

  2.多種策略進行估算。

  師:現在結合以前學過的知識請大家估計一下,老師帶100元錢夠買這三種用品嗎?(教師說“三”的語氣加重)先獨立思考,再和伙伴交流,看哪個小組想的辦法多!

  (充分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并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集中集體的智慧,探索估算的方法,學會估算。)

  學生匯報:(這里教師根據可能出現的估算方法加以點撥,引導學生解釋估算的過程,讓學生之間相互補充,明確估算策略。)

  A:連加。

  B:連減。

  C:加減混合。

  3.集體驗證:這三種用品一共多少錢?(95元)看來你們估算的方法是非常正確的。

  4. 總結:剛才你們在幫老師買生活用品的時候體驗了10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板書:加減法的估算)估算很簡單,可以把一個數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數進行大約的計算,也可以加減十位上的數,再估計個位上的結果。遇到實際情況要靈活運用。

  四、鞏固練習

  1.第31頁的“做一做”。

  2.第32頁的第二題。(小明原有20多枝水彩筆,媽媽又給他買了12枝,他現在的彩筆數量是一個不確定數,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加減法估算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四冊課本39頁40頁例題,試一試,想想做做1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會估計的現實應用,理解估算的方法,并學會用 表示估算的結果。

  2、使學生體會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增強估算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估算方法,并能正確運用。

  教學難點:使學生初步體會估算在實際生活的應用價值。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進行當小營業員活動。請問大家,想不想當小營業員呀?

  生:想。[課前測評 想想做做第1題]

  師:想當小營業員必須經過測試,合格者才能入選。請看測試題,說出卡片上的數各接近哪個整百數?(出示卡片,生口答)

  問:503接近幾百? 答:503接近500。

  207接近幾百? 207接近200

  師:同學們真棒,歡迎大家成為小營業員。

  二、新授:

  1、 出示例題:(課件展示書上商品圖)

  師: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超市展銷的商品。

  生:一部電話機206元,一輛自行車604元,一臺取暖器292元,一臺電風扇195元。

  師:你們的口才真好。咱們來聽聽顧客的問題吧。

  (課件出示字幕:估計一下,買一臺電話機和一臺取暖器大約需要幾百元?)

  師:求這個問題,你會列式嗎?

  (生答,師板書 206+292)

  師:這道題需要我們求出準確的錢數嗎?為什么?

  (生:不需要,因為問大約需要幾百元。)

  師:大約需要幾百元,就是讓我們求出整百數。四人小組討論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指名口答,師板書:206元接近200元,292元接近300元,200+300=500(元)

  2 、引出課題

  師:剛才大家求出買一臺電話機和一臺取暖器大約需要500元。就用到了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內容加法估算。

  (板書課題)

  3、 認識約等號

  師:加法估算在生活中購買物品時經常用到。簡便的寫法是這樣的(師板書)這個像波浪線的符號是約等號,讀作約等于。請同學們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師一起寫約等號。指尖像在爬山一樣,先上坡再下坡又上坡。在你的桌面上練習寫幾個。我們來齊讀算式。 206+292500(元)

  4 、小結:師指算式問:500元是怎樣得來的?算式中為什么不寫=而寫?

  我們在進行估算時,一般先把某個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百數進行計算,所得到的結果是一個大約的數,因此不能用=,而要用表示。

  三、教學試一試(課件展示)

  第一問

  師:第一位顧客對大家的表現很滿意,請看下一位顧客的問題,買一臺電話機和一輛自行車大約需要幾百元?

  生小組討論,反饋 206+604800(元)

  第二問

  師:接著看她又提出了什么問題,媽媽帶800元內買回這兩樣物品嗎?

  生討論,交流 206+604=810(元)

  第三問

  師:繼續看她還有什么問題,800元錢能買回哪些物品?

  師:想一想,800元買回商品的總錢數必須怎么樣?四人小組討論,組長記錄,發言。 (師巡視,全班交流)

  師選擇自行車,風扇。板書:604+195800(元)

  師:一臺電話機和一輛自行車大約是800元,一輛自行車和一臺風扇也大約是800元,為什么帶800元錢不能買回前兩樣物品,而能買回后兩樣物品?

  師:通過剛才的討論,你發現了什么?

  生:估計的結果有時比實際結果多,有時比實際結果少。

  師:在今天當小營業員的活動中,大家積極動腦,解決問題。老師為你們的表現喝彩,你們也表揚一下自己吧!

  四 、鞏固練習 想想做做

  第2題 師:咦,這群小蝴蝶來干什么?原來它們給同學們出了一道題,誰愿意回答?(根據學生回答,點擊蝴蝶,使其飛到相應的花上)

  第3題 師:小蝴蝶給咱們出的這道題,就是把某個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百數的練習題。根據這個知識,咱們來試著解決下面的習題。請同學們打開書40頁,把估算結果填在書上。(集體訂正)

  第4題 師:我們已會估算兩個加數的和,那你會做下面的題嗎?

  (指名口答,說出理由)

  第5題 師:老師要求你們獨立完成下面的題,能不能做到。請同學們做40頁地5題。(集體訂正,同桌互說想法)

  第6題 師:看到同學們的突出表現,茄子老師給咱們出了一道題,大家敢不敢做?(小組討論,派代表發言)

  第7題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種買法。下面,我們來看白菜老師給大家出的這一道最有趣的題。(指名口答,說出理由)

  五、 師總結:今天,我們學了加法估算知識.利用這個知識,我們來做爸爸、媽媽購物小幫手,好嗎?誰來說說怎樣估計幾樣商品的總價錢?

  板書設計 加法估算

  206元接近200元 大約需要幾百元?

  292元接近300元 206+292500(元)

  200+300=500(元) 讀作:約等于

  教學反思:

  《數學科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基礎和已有生活經驗上,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選取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創設了當小營業員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在學習加法估算的基礎上,讓學生運用該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感到學有所用,學生在做數學中親身經歷數學化的過程,較好地掌握了本課內容。

  但是反思整個教學過程,仍有許多不足之處,我覺得學生的數學學習應該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學生應該在活動中自主探索,發現。而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在于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主動參與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理解和掌握數學思想﹑知識和方法。這節課上,我覺得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太少,雖然教師在教學中注意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但是,本課容量較大,某些環節沒有發掘學生內驅力,導致學生來不及細想。要真正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扎實,學得愉快,首先還需教師從觀念上轉變過來,多引導,少包辦。

加減法估算教學設計7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作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意識,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本單元是學生掌握了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口算、筆算以及加減法估算、一位數乘法估算的基礎上學習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估算,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計算方法。估算的方法雖不確定,但應根據要解決的具體問題選擇適當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結果符合問題實際又接近準確值,使估算的過程盡可能簡便。

  【教學內容】

  四年級上冊第60頁的例5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應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養成估算的習慣。

  2.培養學生靈活運用估算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積極、主動的估算意識。

  過程與方法:

  結合具體事例,使學生懂得應根據要解決的具體問題選擇適當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結果符合問題實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重點: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難點:能使估算結果合乎實際情況。

  關鍵:根據要解決的具體問題,選擇適當的估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師:學校組織秋游活動,我們四年級同學去郯子公園,去那里的費用是每人49元,包括客票和公園門票,四年級全年級共有104人,老師大約應該準備多少錢呢?出示圖片:

  二、探究交流,解決問題

  1、師:你們能幫老師估算一下大約應該準備多少錢嗎?

  1)獨立估算,并寫出估算過程

  2)小組內學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結果。并說明理由。

  3)全班交流。反饋學生估算結果。

  4)鼓勵學生說出多種想法。對估算結果進行評價。

  師:你認為誰估計得更接近準確的錢數呢?為什么?在估算的時候你是怎么做的?

  小結:接近準確值(符合實際);計算方便(將兩個因數看成整

  十、整百或幾百幾十的數)。

  2.運水公司為居民運送純凈水,一月份運送718桶,照這樣計算的話,估算一下,全年可以運水多少桶?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你是怎樣估算的?

  《新編小學生字典》有592頁,大約是( )頁。

  小明每分鐘打字108個,大約是( )個。

  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約是( )千克。

  2.小明同學走一步的平均長度是62cm,他從操場這頭走到那頭共走了252步。操場大約長多少米?

  a1800米

  b1200米

  c1500米

  3沙坪小學有學生612人,全鄉有這樣的小學19所,全鄉約有多少名小學生?

  燕鷗從北極飛到南極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飛780千米,20天能飛到嗎?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加減法估算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青島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信息窗5—美好回憶第20—23頁

  【課標要求及解讀】

  課標要求:

  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并能進行估計

  課標解讀:

  1、能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估計,體會估算的重要性,初步學會估計的策略與方法

  2、經歷估計事物的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3、通過估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教材分析】

  在引導學生認識千以內及萬以內的數的同時,始終將數的估計與數的認識結合在一起,并專門設計了本信息窗,呈引導學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這篇日記大約有多少個字?”“這張板報大約有多少字?”等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估計的策略與方法,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多樣性,使學生經歷在具體情境中估計事物的過程,同時發展了學生的數感。

  【學情分析】

  在學習了近似數的基礎上,進一步借助情景圖讓學生說一說板報內容,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經歷估計事物的過程,引導學生能按照一定策略進行估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圈一圈,估一估學生能夠認識到估算的必要性

  2、掌握幾種簡單的估算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能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估計,體會估算的重要性,初步學會估計的策略與方法。

  2、經歷估計事物的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3、通過估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投影儀、課件

  【學科核心素養滲透點分析】

  數學關鍵能力滲透點:本節課數學關鍵能力滲透點是數感。本節課以游覽北京學生辦了一份班報出發,估計一篇日記大約有多少字,引導學生用估計來表達和交流,交流估計的策略,使學生體會到估計策略的多樣性,從而建立學生的數感

  數學品質滲透點:本節課數學品質滲透點是是獨立思考、探索創新。本節課通過讓學生估計一篇日記大約有多少字,從而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以一行大約10個字為單位進行估計,和另一種用圈出部分大約20個字為單位進行估計從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索創新的理性精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實驗小學今年有學生1601人,約是( )人。

  2.小明家到學校有492米,約是( )米。 3.一臺彩色電視機售價是1095元,約是( )元。 4.學校圖書館又買來新書702本,約是( )本。

  二、探索新知

  師:學生們在游覽了北京之后,寫了一篇游覽北京的日記,這篇日記大約有多少個字,你能進行估計一下嗎?

  師啟發誘導,學生進行交流

  師:先數一數一行有多少個字,取一個近似數,然后再數一數有幾行,也是取一個近似數,然后就可以估算出這篇日記大約有多少個字學生動手數一數一行約有10個字,共10行一共大約100個字

  師:再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可以估算一下,你能不能嘗試著將日記大約的圈一圈,圈

  成幾部分,然后從一個圈中估計一下大約有多少字,從而估計一下這篇日記大約有多少字

  生:動手圈一圈,將這篇日記大約圈了5次,大體上20個字圈一圈,這篇日記大約共100個字。

  師:想一想我們是如何知道這篇日記大約有多少個字的?上面我們都采用什么方法?你能交流一下你是怎么估算的么?學生回想,交流估算的方法

  三、鞏固新知

  師:根據上面學習到的估算的方法,你能估算一下這張班報大約有多少個字嗎?生交流如何估算這張班報的字數,學生可能能夠看出這張班報的字數相當于4篇日記的字數,一篇日記的字數是100字,所以能估算出這張班報大約的字數

  師:下面請同學們通過自主練習第

  1、3兩題鞏固一下估算的方法生做練習,師生交流估算的方法

  四、課堂檢測

  完成課本21頁第

  2、4題

  五、授課小結

  師:學完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如果給你一段文字,你能夠估算出來嗎?生談收獲,談談估算的方法

  【板書設計】

  美好回憶

  一行約有10個字,共10行一共大約100個字

【加減法估算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乘法估算》的教學設計03-31

估算教學設計14篇03-04

加減法教學設計04-25

《6和7的加減法》教學設計09-09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范文07-02

拼音教學設計04-05

《早》教學設計04-04

氓教學設計04-04

牧童教學設計04-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那坡县| 宣武区| 盐源县| 万山特区| 美姑县| 庄河市| 襄城县| 广灵县| 义乌市| 晋城| 郎溪县| 滨州市| 娄底市| 鞍山市| 汉中市| 洛川县| 巴彦淖尔市| 亚东县| 新和县| 瓦房店市| 榆林市| 安西县| 固镇县| 绍兴市| 行唐县| 星座| 漾濞| 伽师县| 博白县| 通许县| 五大连池市| 平南县| 新昌县| 子长县| 肥西县| 专栏| 化州市| 嘉兴市| 崇文区| 莱西市| 乐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