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正比例》的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正比例》的教學設計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六年級《正比例》的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正比例關系的意義,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征,能依據正比例的意義間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正比例關系。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概括等能力,讓學生掌握判斷兩種相關聯量成不成正比例關系的方法,培養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說出下列每組數量之間的關系。
(1)速度時間路程。
(2)單價數量總價。
(3)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2、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過的一些常見數量關系,每組數量中,數量之間是有聯系的,存在著相依關系,這節課開始,我們就來研究和認識這種變化規律。今天,我們先認識正比例關系的意義。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出示例1。讓學生計算,在課本上填表。
讓學生觀察表里兩種量變化的數據,思考。
(1)表里有哪兩種數量,這兩種數量是怎樣變化的?
(2)路程和時間相對應數值的比的比值各是多少?這兩種量變化有什么規律?
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提問:這里比值50是什么數量?
想一想,這個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2、教學例2
出示例2和想一想
要求學生按剛才學習例1的方法學習例2,然后把你學習中的發現綜合起來告訴大家。
學生觀察思考后,指名回答。然后再提問,這兩種數量的變化規律是什么?你是怎樣發現的?
比值1.6是什么數量,你能用數量關系式表示出來嗎?
誰來說說這個式子表示的意思?
3、概括正比例的意義。
像例1、例2里這樣的兩種相關聯的量是怎樣的關系呢?請同學樣看課本第40頁最后一節。
4、具體認識
(1)提問:例1里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這兩種量成正比例關系嗎?為什么?
例2里的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為什么?
(2)做練習八第1題。
5、教學例3
出示例3,讓學生思考,提問:怎樣判斷是不是成正比例?
請同學們看一看例3,書上怎樣判斷的,我們說得對不對。
強調:關鍵是列出關系式,看是不是比值一定。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第1題。
指名學生口答,說明理由。
2、做練一練第2題。
指名口答,并要求說明理由。
3、做練習八第2題(小黑板)
讓學生把成正比例關系的先勾出來。指名口答,選擇幾題讓學生說一說怎樣想的?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正比例關系的意義是什么?用怎樣的式子表示Y和X這兩種相關的量成正比例?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關鍵看什么?
五、家庭作業。
小學數學六年級《正比例》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能用“描點法”畫出表示正比例關系的圖像,幫助學生初步認識正比例的圖像,進一步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變化規律。
2、使學生能根據具有正比例關系的一個量的數值看圖估計另一個量的數值。初步體會正比例圖像的實際應用,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和估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養成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的習慣。
教學重點:
能認識正比例關系的圖像。
教學難點:
利用正比例關系的圖像解決實際問題。
設計理念:
數學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課堂中向學生動態地展示正比例圖像的繪制過程,引導學生能用“描點法”畫出表示正比例關系的圖像,通過觀察幫助學生體會成正比例的量的變化規律,進而掌握利用圖像由一個量的數值估計另一個量的數值的方法,使學生能逐步利用正比例關系的圖像解決實際問題。
一、復習激趣
1、判斷下面兩種量能否成正比例,并說明理由。
數量一定,總價和單價
和一定,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比值一定,比的前項和后項
2、折線統計圖具有什么特點?能否把成正比例的兩種量之間的關系在折線統計圖里表示出來呢?如果能,那又會是什么樣子的呢?
學生口答
想象猜測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的表格(略)
根據表中列出的兩種量,在黑板上分別畫出橫軸和縱軸。
你能根據表中的每組數據,在方格圖中找一找相應的點,并依次描出這些點嗎?
2、學生嘗試畫出正比例的圖像
3、展示、糾錯
每個點都應該表示路程和時間的一組對應數值。
4、回答例2圖像下面的問題,重點弄清:
(1)說出每個點表示的含義。
(2)為什么所描的點在一條直線上?
(3)你能根據時間(路程)估計所對應的路程(時間)嗎?你是怎么看的?
借助直觀的圖像理解兩種量同時擴大或縮小的變化規律。
三、鞏固延伸
1、完成練一練
小玲打字的個數和所用的時間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根據表中的數據,描出打字數量和時間所對應的點,再把它們按順序連起來。
估計小玲5分鐘打了多少個字?打750個字要多少分鐘?
2、練習十三第4題
先看一看、想一想,再組織討論和交流。
要求學生說出估計的思考過程。
3、練習十三第5題
先獨立填表,再根據表中的數據描出長度和總價所對應的點,把它們按順序連起來。
組織討論和交流
4、你能根據生活實際,設計出兩種成正比例量關系的一組數據嗎?
根據表中的數據,描出所對應的點,再把它們按順序連起來。
同桌之間相互提出問題并解答。
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想一想,說一說
畫一畫,議一議
學生設計,交換檢查并相互評價
四、評價反思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小學數學六年級《正比例》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會正確判斷成正比例的量。
2、使學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圖像特征,并能根據圖像解決有關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
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關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自學內容】
見預習作業
【教學預設】
一、自學反饋
1、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成正比例的量。
2、通過自學,你能說說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你是怎樣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含義的?
4、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情況,其中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你以舉出一些這樣的例子嗎?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舉出一些簡單的例子。
二、關鍵點撥
1、正比例的意義
(1)出示表格。
問: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不難發現:杯子的底面積不變,是25平方厘米。
板書:
教師:體積與高度的比值一定。
(2)說明正比例的意義。
因為杯子的底面積一定,所以水的體積隨著高度的變化而變化。水的高度增加,體積也相應增加,水的`高度降低,體積也相應減少,而且水的體積和高度的比值一定。
板書出示:像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子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兩種理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
(3)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一定),比例關系可以用正的式子表示:
2、判斷正比例關系:下面哪些是成正比例的兩個量?
長方形的寬一定,面積和長成正比例。
每袋牛奶質量一定,牛奶袋數和總質量成正比例。
衣服的單價一不定期,購買衣服的數量和應付錢數成正比例。
地磚的面積一定,教室地板面積和地磚塊數成正比例。
三、鞏固練習
1、學生獨立完成例2后反饋交流。
(1)從圖中你發現了什么?
這些點都在同一條直線上。
(2)看圖回答問題。
①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那么水的體積是多少?
②體積是225㎝3的水,杯里水面高度是多少?
③杯中水的高度是14㎝,那么水的體積是多少?描出這一對應的點是否在直線上?
(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有什么體會?
2、做一做。
過程要求:
(1)讀一讀表中的數據,寫出幾組路程和時間的比,說一說比值表示什么?
(2)表中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3)在圖中描出表示路程和時間的點,并連接起來。有什么發現?所描的點在一條直線上。
(4)行駛120KM大約要用多少時間?
(5)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3、獨立完成第44頁練習七第1、2題。
4、判斷并說明理由。
(1)圓的周長和直徑成正比例。
(2)圓的周長和半徑成正比例。
(3)圓的面積和半徑成正比例。
四、分享收獲暢談感想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正比例》的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小學《正比例》的教學設計05-11
《正比例》的教學設計范文05-11
關于《正比例》的教學設計范文05-13
正比例教學設計模板04-11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五單元考試試題10-26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找規律》04-06
部編版《彩色的夢》教學設計范文05-22
數學教學設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