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范文(通用6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范文(通用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認識本課3個生字、,會寫本課、3個生字,會讀”耘田/績麻/未解/耕織”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本詩,背誦本詩;體會詩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引導學生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生活,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并養成課外、主動閱讀和積累古詩詞的習慣。
教學重點:
體會詩詞內容,體會詩人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養成課外主動閱讀和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
山水田園風光的:幻燈片、輕松舒緩音樂、卡片。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____現在我要帶大家去春游!大家想去嗎?(想)如果想去,就請閉上眼,做好出發的準備,因為我們這次乘坐的是無形無聲的學生專用客機。”
2、多媒體播放輕松舒緩的音樂,同時出示一組山水田園風光圖片。(師簡介圖片內容)
3、欣賞后學生談感受。
4、師小結導入本課:這么美麗的田園風光,這么寧靜祥和的鄉村生活,怎能不讓人喜愛?怎能不讓人陶醉?其實在宋代也有一位和我們一樣喜愛山水田園風光的大詩人。___范成大(板書)。他一生寫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園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四時田園雜興(板書)現在我們一起來分享大家搜集到關于范成大和<四時田園雜興的資料。
5、檢查課前搜集請情況。
6、師小結。(多媒體出示:范成大,宋代詩人,字智能,號石湖居士。今江蘇蘇州人,出身書香仕宦之家,自幼聰明,官至參知政事,曾多次出使金國,不辱使命。晚年退居蘇州石湖,寫下了頗具影響力的田園詩<四時田園雜興它包括<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共60首。我們今天要品讀的就是<夏日中的一首。(多媒體出示整首古詩)
二、初步感知,了解古詩內容。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1出示3個生字:晝、耘、績、(指名讀,正音,指名分析字型記憶生字。)
2出示詞語卡片指名讀,全班齊讀。
3指名讀古詩,師正音。(多音字:“興、供”、都讀四聲、)
2、再讀古詩,讀準節奏。
1、放錄音,生聽并畫出節奏。
2、指名讀,生評價。
3、師生分句讀
4、男女比賽讀
3、三讀古詩了解詩歌內容。
1、默讀古詩,借助課后注釋或工具書感知詩歌大意,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2、交流匯報a。出示詞語卡片指名解釋
四時:一年四季、雜興:各種興致、晝:白天、耘田:除去田里的雜草、未解:不懂得、供:從事、傍:靠近、桑陰:桑樹下面
b、詩句:指名匯報后,師小結。(多媒體出示)
晝出耘田夜績麻:白天要除去田里的雜草,夜晚還要在燈下把麻搓成線。
村莊兒女各當家:村子里的青年男女各有各的拿手本事,各自都為家庭承擔一定的責任。
童孫未解供耕織: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田織布的事(卻并不閑著也傍桑陰學種瓜):也在靠近桑樹的地方學大人的樣子種瓜。
3、同桌交流:一人說詩句一人說意思然后交換。
三、品讀古詩,感受詩人的心聲。
1、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一首詩就是一幅畫。請同學們靜靜的讀這首詩并展開豐富的想象,看這首詩給我們描繪了哪些畫面?
2、生默讀并思考。(播放舒緩音樂)
3、交流匯報。A、晝耘田、b、夜績麻、c、學種瓜(板書)
師:你最喜歡哪一個畫面?為什么?
4、小組交流。
5、全班匯報。生:我最喜歡“夜績麻”的畫面,因為它讓我感受到了農民的辛苦。生:我喜歡“晝耘田”和“夜績麻”,因為我仿佛看到了農民伯伯們不分白天黑夜的辛勤勞動。(板書:辛勤勞動)生:我最喜歡“學種瓜”的畫面,因為從這個畫面里我能感受到那些孩子們愛勞動。(板書:愛勞動)生:我也喜歡“學種瓜”,因為從這里能看到那些孩子們很天真有趣呀,自己不會,還去學別人得樣子,真有趣。(板書:天真有趣)
6、教師小結:孩子們,你們真聰明,說的非常好。請大家再想想面對這么辛苦的農民伯伯,這么天真可愛又熱愛勞動的孩子,范老先生會對他們說些什么?(你們很棒!你們值得我們敬重!你們很了不起。)非常不錯。詩人正是通過這首詩表達了他對農村勞動人民的敬重和贊美,同時也贊美了農村兒童天真可愛,熱愛勞動的好品質。
四.指導朗讀和背誦。
1、指導朗讀。
A、師:對這些勤勞的人們,你們是什么樣的感情呢?(贊美、敬重、尊敬、。)請大家帶著贊美和敬重的感情來讀第一句,好嗎?(指名讀、)
b、對這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們,大家又是什么樣的感情?(贊美、喜愛)好,我請個同學來讀第二句,要讀出贊美和喜愛的感情。
c、分組朗誦,全班朗誦(防輕松舒緩音樂)
2、背誦。)
a、看板書背誦
b、同桌比賽背
c、指名背
d、全班閉眼在音樂中背。
五、拓展延伸。
1、師:同學們,田園詩美不美?還想欣賞別的田園詩嗎?多媒體出示:王維的《山居秋鳴》及相關注釋。
2、生自讀古詩并借助注釋了解大意
3、比賽讀,比賽背(對于讀的好的同學和能背的同學獎勵一個小獎品)
六、作業布置。
師:古代詩歌是我國文化遺產之一,它體現了我國豐富深厚的文化底蘊。希望同學們下來多去積累,多去閱讀。下節課我們接著比賽,看誰能奪得冠軍?有信心奪冠嗎?(好,下課)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自主識字,認識“晝、耘”兩個生字,并會正確書寫。
2、隨機滲透學習古詩的方法,會借助注釋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主要意思。通過看插圖、想象畫面等方式幫助學生體驗意境,感受田園生活帶來的情趣,體會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句,并能背誦古詩。
4、拓展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之二,從比較閱讀中體會詩人采用不同的寫法再現鄉村夏季忙碌、和諧的意境,激發學生積累更多田園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學習借助注釋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2、理解詩句,引導學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園生活帶來的情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詩
1.我們剛學了一首古詩,題目叫《鄉村四月》,誰來背背?一起來吧!(學生背詩)(板書課題)
2.讀詩題,解題意。
請同學來讀課題。(“興”在這兒讀第四聲,在文中,他指:興致;“雜興”就是——各種興致;“四時”在這兒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個題目的意思連起來說就是——詩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園景色而產生了很多的感想。
3、了解詩人。(出示詩人簡介)
這首詩是由南宋詩人范成大所寫,請大家讀讀資料,你能從中獲得什么信息?(自由讀,交流)
《四時田園雜興》組詩共有六十首,今天咱們所要學的只是這其中的一首。
二、初讀感知——原境之讀
1.師:請大家先自由讀讀這首詩,想想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的田園風光?
2、生自由讀,指名讀,(季節:從哪個詞讀到的?理解“桑陰”師:桑就是桑樹,桑陰就是——桑樹成陰了,當桑樹成陰時,那就是——夏天)
齊讀(正音,注意讀出詩的節奏)
3、解意
師:同學們,古詩語言簡練,但含義深遠,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先要了解詩的大概意思,平時遇到一首新的古詩你是怎么學的?(交流學習方法)
師:是的,這些都是學習古詩的方法。接下來,咱們就先借助詩句下面的注釋,來讀懂重點字詞的意思,把這些詞的意思串起來就是每行詩句的含義,再把每行詩的意思連起來,用上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整首詩的意思啦!
4、學生自學
5、大概說說詩句的意思。(指名說,同桌說)
教師隨機點撥語言表述上的流暢。
三、精讀領悟——意境之讀
1、(過渡)師:“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是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請大家再自由讀讀這首詩,邊讀邊想象,讀著讀著,你的腦海里,除了剛才讀懂的畫面,還出現了哪些畫面?
(生自由讀詩,想象)
2、品讀第一句
交流:(勞動的辛勞、繁忙及勞動所帶來的快樂)
那好,請你來讀一、二兩行詩。(指名讀)剛才你在讀的時候,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這畫面比剛才讀懂詩意時的畫面要更豐富了)誰再來讀?你的感受呢?
3、師歸納總結
4、升華
師:村莊兒女日夜勞作雖然繁忙、辛勞,但,是快樂的,孩子雖然不懂耕織,卻愛學做農活,也是快樂的。這樣和諧、恬適的勞動場面感染了詩人,讓他深深地愛上了這片土地,愛上了這里勤勞樸實的人們,更愛上了這溫馨美好的田園生活。(讀)
5、我們把這首詩牢牢地記在心里。(背誦)
四、拓展品讀——心境之讀
1、拓展《四時田園雜興》之二
2、比較兩首詩
五、積累古詩,激發興趣
師:是啊!鄉村是那么恬美、秀麗,字字都洋溢著一種平和、寧靜的氣氛。歷來許多詩人就以描寫鄉村生活、田園風光為主,寫下了很多不朽的詩篇,這樣的詩,就叫——田園詩。同學們課下可以繼續搜集、品讀更多詩人所創作的田園詩。
現在我們趕緊把第一首抄寫下來。看看哪個字比較難寫,需要老師幫忙的?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會“晝”“耘”“績”這3個生字,正確讀寫“晝夜”“耘田”“績麻”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
3、體會詩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4、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通過讀體會詩意,領會感情,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生活在繁華城市中的你們一定對質樸的鄉村田園生活很陌生吧?可是,我國古代許多詩人卻對田園風光情有獨鐘,寫下了許多名篇佳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首。(板書題目)
2、釋題:
⑴齊讀題目,讀準字音“興”(xìnɡ),讀出詩題的節奏。
⑵“興”是什么意思?“四時”又指什么?
雜興:各種興致。隨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詩篇。
四時:四季。《四時田園雜興》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
3、介紹作者:
⑴這首詩的作者范成大,我們對他比較陌生。因此老師課前布置大家搜集了有關作者的資料,誰能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讓學生自由說,可根據課前搜集到的資料,知道多少就說多少。)
⑵指名學生介紹作者。
過渡:
范成大的詩,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二、初讀古詩,初步感知
1、指導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⑴課件展示全詩。
⑵明確詩歌的朗讀方法:朗讀詩歌,要求正確、流利、讀出詩的節奏。
⑶個人自由朗讀。
⑷聽范讀。
⑸練習模仿讀。
⑹指名試讀,評議展示讀。
三、學習詩文,探究詩意
1、過渡:剛才同學們已經讀通了全詩,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首詩主要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卷。
2、自由讀文,借助注釋,結合插圖,理解詩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⑴晝:白天。
⑵耘:除草。耘田:在田里除草。泛指耕種。
⑶績麻:把麻搓成線。在這里泛指紡線織布。
⑷兒女:男兒和女子,指成年的青年男女。『拓展:古代漢語“妻子”指妻子和子女;現代漢語“妻子”是個專有名詞。』
⑸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
⑹未解:不懂,不明白。
⑺供(ɡōnɡ作動詞用,如:供給、供應):參加。(ɡònɡ與祭祀有關,如:供品;與案情有關,如:口供、供認)
⑻耕織:耕田織布。
⑼傍:靠近。
⑽桑陰:桑樹蔭下。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4、指名根據插圖,用自己的話試著概述全詩大意。
白天在田里除草,晚上把麻搓成線,村里的男女都各自擔負起家庭的責任。村里的孩子們不懂耕田織布,也學著大人的樣兒,在桑樹蔭下學著種瓜呢!
四、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1、過渡:
同學們,我們不僅讀通了整首詩,而且還讀懂了詩的意思。下面,我們就再一次走進詩歌當中,從字里行間去體會作者的所思、所想!
齊讀古詩。
想一想,你覺得詩里那一句寫得最有趣味?
2、相機賞析詩句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⑴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這一句主要講什么?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用古詩學習五步法學習古詩,理解詩意,從中感受詩人描寫的農村美好景物,體會作者對勞動者的贊美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
3、激發學生尊重勞動者和熱愛勞動的情感。
重難點:
教會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體現自己的學習收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特殊時期,我們課堂也與平時有許多不同,老師總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不僅教給你們知識,更多的是想教會你們在家自學的能力。上節課老師用“古詩學習五步法”學習了《宿新市徐公店》,孩子們,本節課我們繼續采用“查—讀—明—悟—誦”這樣的方法來學習,好嗎?希望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家對于古詩的學習更有方法。
二、五步法學習古詩
1、查(查資料)
孩子們,在這首詩中,你們最先想到的是查什么資料呢?對了,我們首先要通過資料書或網絡對作者范成大和本詩和寫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學生查找資料并做簡單筆記:范成大,字致能,號石湖居士,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四時田園雜興是詩人退居家鄉后寫的一組大型的田園詩,共60首,描寫了農村春四個季節的景色的農民的生活。)
2、讀(讀詩句)
同學們,古詩之所以讀起來朗朗上口,就在于它有著獨特的節律與韻律之美,所以一首古詩我們要從三方面來把握好讀的部分。請同學們按照老師給出的方法去嘗試讀,你一定可以讀得很好。
1)讀得準確——要求清除字詞障礙。
2)讀出節奏——一般情況下七言詩常用的是2/2/3或4/3節奏。
3)讀出韻味——可以唱讀或吟唱
3、明(明詩意)
學習一首古詩我們必須弄清楚詩句的意思,老師想告訴大家的是,任何一首古詩我們都應該從整體上去感知、去理解,而不應該把古詩分解的支離破碎,破壞了古詩原有的意境之美。老師建議大家,可以在理解了部分難點詞語的基礎上,采用想象法去還原古詩的意思。
在《四時田園雜興》這首詩中,大家可以整體的聯想:在一個初夏的中午,詩人范成大來到一座農舍前,他看到梅子己經()杏子也長得(),蕎麥花()油菜花(),白天更長,人們都(),只有蜻蜓和蝴蝶()。
孩子們,相信通過對于詩句的反復誦讀,你一定能夠完整的說出作者眼前的畫面,而這一過程就是你對于詩句的理解。
4、悟(悟詩情)
孩子們,作者在這初夏的中午,駐足于農家小院前,當他看到大自然這一切美好的景物時,你認為他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而這一切美好又是誰帶來的呢?所以我們不難想象,這是詩人對于大自然的熱愛,這對于農民勞動的贊美。我們還可以通過找出詩眼,來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5、誦(誦古詩)
孩子們,中國古典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瑰寶。尤其是近幾年來,《中國詩詞大會》這檔節目更加讓我們體驗到了古詩詞的魅力,也領略了“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真正含義。所以當我們學習完一首古詩詞后,一定要背誦,讓更多的積累成為你學習成長中的財富。
三、拓展延伸
孩子們,小小的熒屏不能阻擋老師對你們學習的關心,相信也阻擋不了你們學習古詩詞的熱情。在這節課剛開始時,老師就告訴大家《四時田園雜興》共有60首,如果你們有興趣,可以用今天的學習方法去學習更多的古詩,老師也等待著在開學后的賽詩會上看到你們精彩的綻放。
四、作業布置
用老師提供的思維導圖模版將今天的學習收獲做以整理。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會晝、耘、績三個生字,掌握1個多音字。
2、理解詩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詩意。背誦古詩。
3、感受田園勞動生活,體會村民勞作的辛苦。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晝、耘、績三個生字,掌教握1個多音字。“雜興”一詞的理解。
2、理解詩句,引導學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園生活和情趣。
教師準備:教具準備:常規、掛圖。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1、讓學生齊讀古詩《鄉村四月》。
2、這首詩描寫了農村什么景象?<學生講述>
設計意圖:《鄉村四月》與《四時田園雜興》這兩首詩都是描寫古代農村景象。學習方法相似,有利學習本課。
二、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來學習范成大的詩《四時田園雜興》,這首詩也是描寫農村風光的。
2、板書:四時田園雜興
3、學生自由讀題。
4、師釋題義:“四時田園雜興”:四時,是指春夏秋冬。田園,這里泛指農村。興,指興趣,引申為即興創作。雜興,指隨興寫來。“四時田園雜興”的意思是指:從一年四季的田園風光引發的各種即興作品。
三、介紹作者:
1、你知道這首詞的作者是誰嗎?以前我們曾學過他寫的詩,你還記得嗎?你能為大家介紹一下范成大嗎?
2、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平江吳郡(今江蘇吳縣)人,南宋詩人。請同學們看資料對作者更深的了解。
設計意圖:讀者只有對作者生平深入地了解才能和作品對話,和詩人對話,明詩意,悟詩情。
四、朗誦詩,弄懂詩意。
1、教師范讀,讓學生聽清每個字的讀音,整體感知誦讀節奏和詩的畫面。
2、學生自練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節奏。注意多音字“供”的讀法及“興”字讀第四聲。
3、請看掛圖,哪些詩句描寫了畫面。
4、指名朗讀、分組讀、互相學習欣賞。
5、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試著用工具書或文中注釋弄懂詩句。
6、全班交流:學生根據自己的農村生活經歷及自悟、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講講詩意思。<教師要用鼓勵贊美的話給學生肯定,并隨機點撥>
設計意圖:以自讀、自悟為主,培養學古詩的能力。
五、品評朗讀,感悟詩情、詩境。
1、學生閉上自己的雙眼,教師朗誦詩,讓學生想象詩中意境。
2、學生自由誦詩,邊讀邊想象詩歌中所描寫的畫面。
3、逐句品評,交流感受。第一句主要描寫了古代村民白天在田間除草,夜里還忙于織布。男女各有自己的活干。寫出了勞動人民晝夜不停勞作的辛苦,同時體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和同情。第二句描寫了村里兒童不懂得除草和織布。但他們也在茂盛的桑樹陰下學著種瓜。寫出了兒童的天真童趣,同時看出了當時兒童生活的單調。也看出了農村安靜,祥和,具有濃弄的鄉土氣息。
設計意圖:感受田園詩歌的美。
六、拓展視野。
1、想一想,說一說,我們生活在農村的父母或爺爺奶奶,他們每天在干什么活?辛苦嗎?你們在家玩什么?能幫大人干什么?
2、背誦默寫這首詩。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學會晝耘績這3個生字,正確讀寫晝夜耘田績麻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3、體會詩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4、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通過讀體會詩意,領會感情,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詩歌是詩人生命的沖動,感情的傾訴:
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詩詞是語言的精華。因而學習詩歌,要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體會詩人的感情,達到與詩人心靈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會更好地領悟詩歌。今天,咱們來學習一首詩,題目叫《四時田園雜興》。
2、介紹作者:
⑴你知道這首詞的作者是誰嗎?以前我們曾學過他寫的詩,你還記得嗎?你能為大家介紹一下范成大嗎?
(讓學生自由說,可根據以前知道的或課前搜集到的資料知道多少就說多少。)
⑵介紹作者:
播放范成大的簡介資料。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中進士。淳熙十年因,58歲病辭。此后10年隱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范成大是一個關心國事、勤于政務、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憂國恤民的一貫思想在其詩歌創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范成大的詩,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3、釋題:
四時興是什么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詩文會寫些什么內容?〈〈四時田園雜興〉〉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
二、初讀古詩,初步感知
1、指導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⑴請說說詩應該怎樣讀?
⑵明確詩歌的朗讀方法:朗讀詩歌,要求正確、流利、讀出詩的節奏。
⑶聽范讀
⑷個人自由朗讀。
⑸指名試讀,評議。
2、讀了這首詩,你能簡要的說說詩歌寫什么情景嗎?
3、小聲自讀,邊想邊畫:
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干什么?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引導回答上面問題,并小結板書:
村莊兒女───耘田織布
童孫────學種瓜
三、學習詩文,探究詩意
1、自由讀文,借助注釋或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理解詩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⑴晝:白天。
⑵耘:除草。
⑶耘田:在田里除草。
⑷績麻:把麻搓成線。
⑸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
⑹未解:不懂。
⑺供:參加。
⑻耕織:耕田織布。
⑼傍:靠近。
⑽桑陰:桑樹下。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4、指名試著概述全詩大意。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條,村里的男女都擔家。
幼童不懂耕田織布,也在桑樹蔭下學著種瓜呢!
5、質疑:
四、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1、賞析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⑴詩歌一、二句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農民勞動的繁忙景象。
⑵想象:晝和夜分別指什么?圍繞耘田績麻啟發想象農民們除了耘田績麻還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積肥)。想象范成大見此情景會對村莊兒女說些什么?(辛苦、勤勞、各有各的本事)
⑶結合想象誦讀(讀出敬重之情,讀出詩的節奏)
反復讀:自由讀、指讀、評讀、教師讀、學生再讀、做著動作豎著大拇指來讀、齊讀。
2、賞析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描述畫面內容。(抓住兒童神態、動作、想象其語言),你們喜歡這些小孩子嗎?(天真、勤勞、不怕苦、好學、可愛、愛勞動)。
品后指導誦讀,帶著作者對那些兒童的喜愛之情來讀。讀出小孩子的調皮可愛。讀出小孩子的聰明好學、讀出你自己的喜愛之情一遍一遍地讀,一次比一次讀得好。
五、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指導背誦
1、放聲自由讀詩,想象其意境,體會農民一家辛勤勞動的生活。
2、指名讀。
3、老師配樂吟讀。
4、學生入情入境的齊讀,朗讀中自然成頌。
六、總結
這首詩風格清新自然,語言親切樸實,富有泥土氣息。描寫了緊張而又愉快的勞動場面和田園生活的美好。
七、知識的延伸
1、說明《四時田圓雜興》還有60首,田園詩人還有很多,孟浩然、王維、陶淵明(課件)
2、再學習一首(課件)田園詩篇
在古代也有許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歡親近大自然,喜歡田園生活,如陶淵明、楊萬里等。老師這里再提供兩首詩人們在田園生活中寫下的詩讓大家欣賞學習:要求大家借助老師提供的注釋自學古詩,說說詩的意思,并嘗試背下來。
夏時田園雜興
黃塵行客汗如漿,少住儂家漱口香。
借與門前盤石坐,柳陰亭午正風涼。
3、背誦自己熟知的田園詩。
八、總結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詩詞歌賦更是其中的燦爛奇葩,同學們在課后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園詩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遠的將來,同學們可以成為象范成大、李白一樣的大詩人。老師期待著你們的大作。好嗎?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范文(通用6篇)】相關文章:
《田園詩情》教學設計11篇09-25
田園詩情語文教學設計08-09
《貓》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05-19
《琥珀》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04-24
《搭石》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09-29
《荷葉圓圓》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05-29
《慈母情深》教學設計范文(通用7篇)05-09
《比尾巴》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04-09
《小馬過河》的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