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教學設計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浪淘沙》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浪淘沙》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1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能借助注釋,結合圖畫,展開想象,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黃河磅礴的氣勢和作者豐富的想象,體會其表達的思想感情。
4,感受詩句的優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意思,想象詩中意境,感受黃河氣勢磅礴,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有感情地誦讀。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豐富奇特的想象和用詞的生動傳神。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一首古詩——《浪淘沙》,作者唐代詩人劉禹錫。他創作的《浪淘沙》共九首。今天我們學習其中的一首。
二,讀通讀順。
請大家看著書,自由地朗讀古詩,注意把字音讀準。多練讀幾遍,還可以同位互讀。(板書:簸bǒ)
誰來讀請你讀!其他同學注意聽,他是否把字音讀準了。
預設:
師:同學們,他把字音讀準了嗎
評:你第一個站起來朗讀,就能把生字和多音字的字音都讀正確,真了不起!不過,我想問一下,曲是多音字還讀qǔ你為什么讀qū
師:對,你真會學習,根據字義來選擇字音。誰還想讀
師:同學們,他把字音讀準了嗎哪個字音不正確
師:你想再讀讀嗎
評:這一遍,進步真大,把字音都讀準了,請坐!誰還想讀
評:你把平翹舌"直上"和鼻音"牛女"都讀得正確。
評:你讀得很認真。字正腔圓,真好!還有誰想讀來,我們一起讀。
三,讀懂詩意。
1,同學們把字音都讀準了,古詩的意思能讀懂嗎
行,那就借助注釋和插圖試著自己說說詩意。有不懂的字詞,可以和同位交流。
2,同學們,有哪些字詞還不懂嗎
預設一:萬里沙
為什么理解沙多你想想"萬里"還形容什么對,"萬里沙"不僅告訴我們水里夾帶著大量泥沙,其實還告訴我們黃河河流漫長。
預設二:浪淘風簸
誰知道形容浪怎樣為什么浪大風大掀起巨浪,浪頭很高,波濤洶涌。
預設三:自天涯
"自"什么意思,誰知道"自"字典里有許多意思,其中有"自己"也有"來自"。你選擇哪一個"自天涯"的意思呢好像來自遙遠的天邊。
3,這些字義理解了,誰能說出詩意呢可以說一句也可以說整首詩。
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好像來自天涯。我想沿著黃河巨浪,直上銀河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四,品讀想象。
(過渡)詩人站在黃河邊,望著滾滾的波濤,他浮想聯翩寫下這千古佳作。(課件師范讀)聽了老師的朗讀,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別急同學們,自己再細細地讀詩,想想你眼前會浮現哪些畫面你是從哪些字詞中想象到的在這些字詞下做上記號,等會兒和周圍同學交流一下。
同學們,詩人用短短四行描繪出生動的畫面,你最欣賞其中哪一行詩所描繪的畫面呢
你想象到什么你是從哪些字詞中想象到的
預設:
九曲黃河萬里沙
九曲彎——蜿蜒曲折彎曲悠長像巨龍盤旋
萬里沙沙多長——河流漫長自西向東綿延萬里黃河入海流
師:你想象得真豐富呀!我們似乎身臨其境了。我們仿佛來到了黃河邊了!
師:再讀讀這一行,你還想象到什么這個畫面,有誰想補充嗎
九曲
師:想讀得更好嗎想象一下,"九曲"黃河蜿蜒曲折,怎么讀
評:好一個"九曲"讀出了黃河曲折悠長的畫面。
萬里沙
師:想象一下,你站在黃河邊,向西望得到頭嗎向東呢再遠一點呢是呀,自西向東綿延萬里,怎么讀
評:真好一個"萬里"你讀出了黃河蜿蜒漫長的畫面了
九曲萬里沙
師:你想象得真好,把這種想象讀進去,讀到詞的字里行間去。
評:真好!你讀出了黃河曲折悠長的畫面了還有誰想讀
評:你想象一下,黃河入海流,一眼望不到頭,帶著這種感覺再讀。
師:來,我們一起讀,讀出你自己的想象。
師:想看一看黃河遠景嗎(課件)解說這就是九曲黃河,從高空俯瞰,如巨龍蜿蜒盤旋。它是中國第二長河,是世界第五大河流,流經九個省和自治區。
黃河多么源遠流長啊。ǚ蹲x)九曲黃河萬里沙,來,齊讀。
過渡:同學們,欣賞了黃河的遠景圖,你還欣賞黃河的哪一幅畫面
浪淘風簸自天涯
要求:簸浪大浪高——波濤洶涌驚濤駭浪巨浪滔天一瀉千里
(聽)奔騰咆哮震耳欲聾排山倒海(感受)氣勢磅礴,氣吞山河
自天涯長——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預設想象簡單
師: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浪大。
師:能讀出這種畫面嗎
師:你能把浪讀得再大一點嗎
評:這一次,你讀出了黃河的波濤洶涌。
師:有誰對這個畫面還有補充
再讀讀"浪淘風簸"你仿佛還聽到了什么
師:你想象得很生動很形象,能把想象的畫面(情景)讀出來嗎
預設一
評:你的朗讀把巨浪滔天的畫面展現出來了,真棒!
師:誰再來讀一讀,讓我們感到黃河的濤聲震耳欲聾。
預設二
師:你能把浪讀得再大一點嗎
評:這一遍老師從你讀的"浪淘風簸"中似乎看到黃河一浪高過一浪。
師:想象大風掀起萬丈巨浪,如萬馬齊奔浩浩蕩蕩。誰能把這種氣勢讀出來
師:好,讀出了巨浪排山倒海的氣勢還有誰能讀出黃河奔騰咆哮的氣勢
師:再讀讀這一行"浪淘風簸自天涯"你還想象到什么
師:就像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從天上來又流向天際。
預設一
評:你讀出了黃河巨浪一瀉千里氣吞山河的雄偉氣魄。
預設二
師:你"浪淘風簸"一詞讀出了黃河波濤洶涌的畫面,你再想象巨浪滾滾一瀉千里好像來自遙遠的天邊,你再讀
師:讀得真不錯!讓我們感到黃河的磅礴氣勢。請女生讀男生讀全班齊讀。
同學們,讓我們隨著詩人的腳步一同到黃河邊去親臨其境吧。ㄕn件)解說:這是黃河源頭,發源于青藏高原,經過一段平緩的河流,穿越峽谷劈開萬刃山波濤滾滾向東流驚濤駭浪巨浪滔天如千萬匹駿馬奔騰多么驚心動魄的氣勢!多么雄偉壯麗的奇觀!來,我們一起讀,九曲——
。ㄟ^渡):我們欣賞了黃河遠景和咆哮圖,你再讀讀三四行詩句,你還想象到什么畫面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
要求:直上——浪大,浪高牽牛織女家——靜謐美好
師:想象得真豐富,如同黃河遠上白云間jiàn的感覺。能讀出來嗎
評:朗讀得真有感情。你讀出了黃河直上云霄的非凡氣魄。
師:想象一下巨浪滾滾直上銀河,能讀出這種氣勢嗎
評:你讀出了黃河直上云霄的非凡氣魄。
師:詩人想乘著巨浪扶搖直上去尋訪牽牛織女家,誰知道牛郎織女的故事
請你簡單地講述一下(生述)
師:謝謝你為我們講述。同學們,我們不妨也隨詩人的腳步到牽牛織女家去,想象一下你會看到怎樣的畫面(生述)
師:男耕女織,互敬互愛多么溫馨甜蜜呀!輕聲地讀,別讓我們打擾他們,誰想讀
師:剛才我們想象到牛郎織女的家是那么寧靜溫馨,想想怎么讀誰來試試你能像她這樣讀嗎
評:你柔柔的聲音把我們帶進牛郎織女溫馨甜蜜的家。還有誰想讀
評:"同到牽牛織女家"讀得好,你為什么讀得這么輕柔
評:你的朗讀讓我們仿佛看到牛郎織女美滿幸福的生活畫面!
師:聽你讀"牽?椗"讀得很溫和,很輕柔,我好像也感覺到牽?椗沂悄敲窗矊幟篮!
師:來,我們一起讀。
五,賞讀背誦
。ㄟ^渡)師:詩人劉禹錫用精練的語言,將現實中洶涌的黃河與想象中靜謐的銀河相融,這是多么奇偉的想象。
師:還想讀嗎請同學們自由練習吟誦全詩,體會古詩的韻味。(練讀)
師:同學們,誰想吟誦(指名讀)
師:好,試著像古人那樣吟誦古詩,老師給你配上音樂。
評:同學們,他吟誦得怎樣
預設
師:誰能評一評你覺得哪里可以讀得更好呢
師:說得好。誰還想評或者有好的建議
師:你評得很好,你能給他不足的地方做個示范嗎
評:你讀得抑揚頓挫,頗有古人吟詩的風范,還有誰想讀
評:你讀得蕩氣回腸,令人回味。
師:誰來像古人那樣吟誦古詩,還可以加上動作。
師:古人云:好詩不厭百回讀。誰還想吟誦
師:我們男女生合作讀怎樣請男生讀一二行,女生讀三四行。
師:我們一起來讀。
六,課外拓展
黃河——偉大的母親河,民族的搖籃,燦爛文化的發源地,古往今來多少詩人為它吟誦。同學們,用剛才的感覺自己試著讀一讀這些描寫黃河的詩句。
1,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唐)王之渙《登鸛雀樓》
2,黃河遠上白云間jiàn,一片孤城萬仞rèn山。(唐)王之渙《涼州詞》
3,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留到海不復回。(唐)李白《將進酒》
誰來為大家朗讀我們一起來讀。
七總結全課
這節課,我們欣賞了唐代詩人劉禹錫創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們的雙腳踏遍了祖國山川河流,用飽含深情的語言寫下無數千古不朽的名篇。課余請大家收集有關的古詩讀一讀,去領略中華民族特有的古詩古韻!
板書設計:
浪淘沙
qū(唐)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
bǒ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椗。
《浪淘沙》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并能默寫。
2、能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黃河雄偉壯美的氣勢。
3、能品悟古詩,體會詩人奮發有為的精神和豪邁浪漫的氣魄。
教學過程:
一、定向導學
我們經常聽大人說“我們是喝著黃河水長大的!钡拇_如此,黃河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搖籃。我們生在黃河邊,長在黃河邊。我們也經常到黃河邊去游玩,那么站在黃河邊上你會想起哪句古詩呢?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再次走進黃河。板書課題。出示學習目標。
二、自主學習
1、打開語文書32頁《浪淘沙》,在學古詩之前,我請同學來回顧一下古詩的學習方法。
解詩題 知作者——誦古詩——抓字眼,明詩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出示自學提綱
1、“浪淘沙”怎樣理解?互相交流資料,了解作者劉禹錫。(1分)
2、將古詩讀正確、流利。(3分)
3、理解以下詞語的意思。(2分)
、倬徘
、隰ぃ
、厶煅模
、苤鄙希
4、結合重點詞語說說古詩大意。(4分)
三、合作學習
1、浪淘沙創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稱劉柳,因參加永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邁,決不向惡勢力低頭。他的詩也寫得很有豪氣,白居易因而稱他“詩豪”。他的七律和七絕都有許多名篇,而用民歌體裁來寫七絕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點,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
2、指名朗讀古詩。
3、理解以下詞語的意思。
、倬徘盒稳蔹S河非常曲折。
②簸:指由于風大,黃河水顛簸搖蕩,波濤滾滾。
、厶煅模禾爝。
、苤鄙希耗媪鞫。
4、學生連起來說說詩意。九曲黃河,挾帶泥沙,波濤滾動,奔騰萬里,仿佛來自天邊。如今我要迎著從天涯來的黃河浪潮,逆流直上,到達銀河,并和黃河一同到牽?椗抑凶隹。
借用圖片理解。
四、質疑探究
1、品讀,深化理解。
名句賞析——“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摇!
牽?椗恒y河系的兩個星座名。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為夫婦。后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準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會一次。
這首絕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銀河,同去牛郎織家,寄托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現詩人奮發有為的精神和豪邁浪漫的氣魄。
五、小結檢測。
這節課,我們欣賞了唐代詩人劉禹錫創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們的雙腳踏遍了祖國山川河流,用飽含深情的`語言寫下無數千古不朽的名篇。課余請大家再收集有關的古詩讀一讀,去領略中華民族特有的古詩古韻!
《浪淘沙》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大體理解詩意;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并能默寫。
3.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體會作者對雄偉自然的贊美之情。。
4.感受詩句的優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1.直接揭題:浪淘沙
2.理解詩題,學生結合課前預習自由說說。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3.了解詩人。
學生交流有關劉禹錫的資料,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背背積累的劉禹錫的詩,并適時提示學生注意作者與當地的關系,了解當時的創作背景。
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稱劉柳,因參加永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邁,決不向惡勢力低頭。他的詩也寫得很有豪氣,白居易因而稱他“詩豪”。他的七律和七絕都有許多名篇,而用民歌體裁來寫七絕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點,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
二、讀通讀順。
浪淘沙劉禹錫
三、抓字眼,明詩意。
1.初讀,理解詞義。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九曲: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形容彎彎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牽?椗恒y河系的兩個星座名。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為夫婦。后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準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會一次。
2.再讀,理解詩意。
想一想,為什么這么讀?查字典,聯系上下文解決。
(1)——理解第一、二句。(事物的形狀、狀態。)借助簡筆畫理解。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偉壯觀,作者的夸張方法。)引導學生聯想進行理解。
(3)——學生連起來說說詩意。萬里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如巨風掀簸來自天涯,F在可以沿著黃河直上銀河去,我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借用圖片理解。
3.品讀,深化理解。
名句賞析——“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摇!
這首絕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銀河,同去牛郎織家,寄托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這種浪漫的理想,以豪邁的口語傾吐出來,是一種樸實無華直白的美
(1)讀讀詩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問產生?
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2)引導學生釋疑,在此過程中體會詩人內心的豁達與豪邁。。
三、想意境,熟讀成誦。
四、品用詞,練語感。
。ㄒ唬┢吩u“上”字
1.詩的每個字都要經過仔細推敲,你知道詩中哪個字作者反復推敲才決定用它的嗎?
2.猜猜他曾用過哪些字?(到、過、去、……)
把這些字填進去讀讀,與“上”字比一比,“上”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結:是!一個“上”字,引發了我們學生多少聯想
。ǘ﹪L試推敲。
現在,老師讓你們也來當一回小詩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該用哪個字合適?并說說為什么。
1.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客船。(來、去、到、見、……)
2.風乍起,吹一池春水。(動、皺、翻、起)
五、自主小結,自主作業。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引導學生從多方面進行總結)
2.你認為這堂課應做什么作業。(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特長進行鞏固或延伸,如配樂詩朗誦,畫畫情境圖,改寫散文或現代小詩等等)
3.在下面這幅畫上,抄寫古詩?纯凑l的“古詩配畫”最美。
江雪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逐句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所描繪的景色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會學習古詩的方法。
3.會朗讀、背誦這首詩。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詩中字詞的意思。體會詩的意境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習古詩的方法步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冬天來到了,慈祥的冬爺爺又快給咱們送禮物來了。他的禮物十分神奇,會使光禿禿的枝條一夜間開滿美麗的白花,會使綠油油的麥苗一夜間蓋上一層厚厚的棉被,同學們說這禮物是什么呢?(生答)咱們是中原的孩子,見慣了平原的雪景,那么江上的雪景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寫江上雪景的古詩--《江雪》。(板書)
二、初讀課文,正音辨字。
1.學生輕聲自由讀全詩,再指名讀,齊讀全詩。
2.出示投影片(1)。(辨析字形:蓑笠釣魚孤獨)
讓學生舉例加點字與何字相似。(衰鉤狐)
三、學生析題,教師簡介作者。
1.《江雪》是什么意思?看到這個題目,你認為這首詩該寫什么內容?
2.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大詩人柳宗元,這是他被貶官之后所寫的一封來信。他對江上雪景的描繪是不是和我們談的一致呢?下面我們就學習這首詩。
四、精讀,理解詩句。
出示詩句卡片(千、張)邊貼邊讀。(領讀——自由讀)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1)學生齊讀此句,逐句理解,試譯全句,可自學可討論。
(2)檢查自學效果,學生訂正補充。
“千山”是什么意思?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絕”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鳥飛絕”的意思是什么?
指名意譯此句的前半句。
“徑”是什么意思?你是從何處知道這個字的意思的?“萬”字是否就是“一萬”呢?
“人蹤”什么意思?“滅”什么意思?查字典選義項(消滅、熄滅、消失)。
指名意譯此句的后半句。
(3)讓學生思考品味:該句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冷清、寂靜、凄涼的畫面,)
讓學生讀、思、議,教師啟發學生想象品味。
(4)指導朗讀。(由畫面、感情啟發到語氣、語速、停頓、重音)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5)過渡到第二句。
大自然中可以作為描寫對象的景物有千千萬萬,作者只是抓住了兩個典型的環境進行描寫(千山、萬徑),因為山林是平日鳥兒聚集的地方,小路是平日行人最多的地方。然而,現在連山林中都沒飛鳥,連路上都沒有行人,你說這天氣怎么樣?這樣的天氣環境給人一種寂靜、冷清的感覺。在這樣的環境中,有沒有人呢?請自學第二句。先逐字理解,再理解整句意思。(生自學)
(6)⑥檢查自學效果。
學生齊讀此句,逐一提問對以下宇詞的理解。
“孤”、“舟”、“翁”、“獨”。學生如果回答正確,則追向其理解的思路,啟發其他學生知識的遷移。
難點理解:“釣寒江雪”是什么意思?有人釣雪么?從而讓學生理解“雪”置于句尾原因;A.為了押韻,B.突出環境惡劣,C.點題。
(7)指名意譯第二句,學生互相糾正補充,教師最后總結。
(8)學生思考、討論、回答;第二句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老翁孤舟獨釣的圖景)
(9)指導朗讀。(除語氣、語速、停頓、重音外,“寒”字的顫音要讀出來,以符合其凄涼、冷落的感情,師示范)
孤舟/蓑笠/翁,獨釣/塞江/雪。
再讓學生反復朗讀全詩,以體會感情。
五、品讀,體會詩句深意。
1.啟發學生再次品讀想象這首詩的第一句所描繪的畫面,給人一種什么樣的感受。(由人鳥絕跡可以想象環境的寂靜,給人的感受是清冷、凄涼)啟發學生再晶讀咀嚼第二句詩,在人鳥絕跡的環境中,在雪花紛飛的寒冷江面上,一個孤獨的老人獨自垂釣的畫面,又給人以怎樣的感受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覺得這位老人有著怎樣的精神品質?(讓學生讀、思、議、發言)
其間可啟發學生求異思維:(1)在寂靜清冷的環境中獨自垂釣可見其孤獨寂寞的思想感情。(2)在這樣寒冷、靜寂的大江上卻能獨自垂釣,也可以看出這位老人堅強不屈的性格,透出絲絲生氣!霸娧灾尽,這也是作者的心境,作者的自喻。
2.配樂范讀,生閉目想象畫面,再次體會詩的意境。
3.出示幻燈片(2)(本詩畫面)。生口述畫面內容,意譯全詩(語言訓練)。再指導背誦,默寫全詩。
六、總結學法。
讓學生回憶后回答學習《江雪》的過程,再出示幻燈片(3):
A.解題,了解作者。
B.朗讀,弄準字音。
C.講析,試述句意。
D.晶讀,體會詩境。
E.賞讀,背默全詩。
《浪淘沙》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學習劉禹錫的《浪淘沙》。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涼州詞》。指名背誦《涼州詞》。評價并導入,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劉禹錫的《浪淘沙》。
二、學習新課
1、介紹作者: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市)人,中唐詩人。出仕后,其主張革新,被貶。后復用,至禮部尚書。《全唐詩》編其詩十二卷。其詩高亢激昂、意氣縱橫,語言剛健,筆鋒犀利。晚年與白居易酬唱頗多。所作《楊柳枝詞》、《竹枝詞》、《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轉,語調清新,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他的哲理散文也頗有新意!俺林蹅扰锨Х^,病樹前頭萬木春!薄皷|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薄八故锹,惟吾德馨。”至今廣為傳唱。
2、浪淘沙:唐代一種曲子的名稱。
3、直上銀河:傳說漢武帝派張騫(qiān)尋找黃河的源頭,經過一個多月,張騫乘筏一直到了天河,見到織女。
4、牽牛、織女:即牽牛星、織女星。古代神話把這兩顆星宿說成牛郎、織女,他們結成夫妻,因觸怒天帝,被分隔在銀河兩岸,每年只許他們在農歷七月初七相會一次。
5、朗誦詩歌,初步感知詩意。用齊讀、分組讀、自由讀等方式,讓學生對詩歌內容初步掌握。
6、感知詩歌內容。這首詩運用浪漫主義手法,描繪了黃河的雄偉瑰麗。
7、合作探究。引導學生理解詩句意思,從而深入詩的意境,體會思想感情。
8、請學生說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并說明理由。
本詩前兩句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中詩人是怎樣展開想象的?
三、教師小結,體會思想感情。
四、推薦閱讀
1、劉禹錫的《陋室銘》。
2、劉禹錫的詩歌《西州樂天楊州初逢》《竹枝詞》《烏衣巷》。
五、拓展訓練
1、交流搜集到的有關黃河的詩句、傳說、諺語、歌曲。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贊美黃河。
作業設計:
背誦并默寫古詩二首
板書設計:
浪淘沙
黃河壯闊雄偉的景象
博大的生命力
偉大的精神
達到美好境界
《浪淘沙》教學設計5
一、教學要求:
1、學習生字:淘、簸、涯。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的內容,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把對句子的理解和想象結合起來,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三、教學準備:
1、課前收集有關作者及其作品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課時: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1.上課前,我們一起觀看一段關于黃河的錄像。播放課件:黃河波濤洶涌、奔流不息的畫面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唐代詩人劉禹錫筆下黃河的風采神韻吧!
3.板書課題:浪淘沙。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交流資料。
1.通過預習,你有什么收獲?
2.誰愿意為大家讀一讀這首詩?個別讀、集體讀同桌對讀
3.檢查自學生字情況。
三、精讀古詩,理解詩句。
1.學習第1、2句。
。1)出示詩句“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2)指名讀、全班齊讀詩句。
。3)分小組學習、交流。
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是你不懂的?
。4)學習匯報。教師隨機答疑。(板書:浪淘風簸)
。5)咱們可以用什么詞概括黃河給你留下的印象?(板書:氣勢雄偉)
。6)同學們,下面就讓我們通過朗讀把黃河的這種雄偉壯麗、氣勢磅礴的力量美表現出來吧!自由朗讀、指名讀、分組讀。
2.學習第3、4句。(出示3、4句詩)
。1)全班齊讀。
。2)詩人想直上銀河去做什么呢?(板書:直上銀河)
。3)讓我們隨著詩人的腳步,沿著黃河順流之上,到那天上的銀河之畔,探訪牛郎和織女。男、女生讀詩句。(板書:想象寫實)
3.指導朗讀。
4.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5.嘗試背誦。(指名背。全班背。)
四、拓展延伸,保護黃河。
1.詩人向我們展示雄偉壯麗、氣勢磅礴的黃河。黃河歷經千年,如今怎樣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黃河被污染的素材。
2.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樣?
3.請同學們開動腦筋,發揮我們的聰明才智,為保護我們的母親河獻計獻策。
《浪淘沙》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2個生字,能借助注釋和插圖等感知古詩的大意,想象詩歌描繪的壯麗景色,感受黃河磅礴的氣勢和作者豐富的想象。
過程與方法: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默寫古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詩的意境,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點:借助注釋知道古詩的大意,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色。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嘗試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課時:一課時。
學生課前一分鐘演講(黃河——母親河)。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古往今來,無數人贊美她、歌頌她。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劉禹錫借黃河之勢抒發自己情感的詩——《浪淘沙》(板書)齊讀。
二、檢查預習
1.介紹作者;2.漢武帝派張騫尋找黃河源頭典故;3.牽牛、織女。
師:《浪淘沙》是唐代一種曲子的名稱,后用為詞牌名!独颂陨场窞橐唤M詩,共九首,這是其中一首。這是一首七言詩。
回顧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
初讀先感知——朗讀曉詩韻——研讀解詩意——美讀悟詩情——品讀拓詩境
三、出示學習目標
1.我能借助注釋、插圖和小組合作學習,感知古詩的大意;能夠想象詩歌描繪的壯麗景
色,體會詩人的情感。
2.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吟誦古詩,并能背誦、默寫古詩。
四、自主學習
出示導讀綱要:
1.自由讀詩,借助注釋、插圖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同桌互讀,糾正讀音,讀出詩的韻律。
3.朗讀古詩,體會古詩的韻律和節奏感。(畫出詩的節奏。)
學生匯報:
1.指名讀。(指導讀:曲、簸)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2.男、女分讀。
3.齊讀。
五、小組合作學習古詩
出示小組合作學習要點:
1.借助注釋、插圖,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①九曲②簸③天涯④銀河
2.先說每句詩的意思,再說全詩的意思。
3.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
5.詩人是怎樣展開想象的?
小組匯報。
全詩的大意:彎彎曲曲的黃河流經萬里,夾帶著大量泥沙,波濤洶涌,來自天邊。今天我要沿著黃河之水直上天河,與它一同到達牛郎織女的家。
通過張騫窮河源遇牛郎織女的典故,描寫黃河的源頭可追溯到天上去,把人們從地下引到天上,從現實世界進入到神話世界。
詩人劉禹錫用精練的語言,將現實中洶涌的黃河與想象中靜謐的銀河相融,寄托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是多么神奇的想象啊!
六、總結寫法
1.這首詩運用了什么手法描寫黃河及追溯黃河之源的?(夸張、想象、)
浪漫主義手法:側重從主觀內心世界出發,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瑰麗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
這首詩以夸張的手法描寫黃河之源遠流長、氣勢雄偉;以神奇的想象追溯黃河之源,將現實與神話完美結合,令詩人筆下的黃河雄壯而神奇。
2.朗讀時注意詩的緩和疾。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首詩,你想怎么讀就怎么讀!
七、美讀古詩(配樂)
1.指名讀這首詩。你為什么這么讀?
2.小組讀。
3.男、女分讀。
4.齊讀。
5.打節拍朗讀古詩。
6.閉目,想象畫面讀(背誦)。
7.吟誦古詩。
八、總結全課
這節課,我們欣賞了唐代詩人劉禹錫的《浪淘沙》。古人用他們的雙腳踏遍了祖國的山川河流,用飽含深情的語言寫下無數千古不朽的名篇。課余時間請大家收集有關劉禹錫的古詩讀一讀,去領略中華民族特有的古詩古韻吧!
《浪淘沙》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朗讀詩歌,感受詩人博大豪放的情懷
2品讀意象,理解詞中壯闊雄渾的意境
3探究詞句,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朗讀詩歌,感受詩人博大豪放的情懷
2品讀意象,理解詞中壯闊雄渾的意境
教學難點:探究詞句,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教學方法:1誦讀法2導讀法3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播放“北戴河風光”,介紹毛主席游此并留詞經過,激發學生興趣。
二、復習提問:
1、什么是詞?詞牌?詞題?
2、你所知道的詞牌有哪些?
3、詞有哪兩大流派?代表人分別是?
三、鑒賞詩歌:
采用四步曲,引導學生按四個步驟鑒賞詩歌:
。ㄒ唬┳髡吆喗,寫作背景。
由學生交流,補充作者情況,
教師明確,并補充背景資料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年),時任大將軍的曹操為清除邊患,鞏固后方,率大軍北征烏桓。八月大破烏桓于柳城(今遼寧朝陽市南)后凱旋回師,途經渤海口附近道德媽石山,乘興登臨,以一首千古傳頌的《觀滄!吩,描繪出一幅波瀾壯闊的大海圖景,抒發了詩人削平割據、統一中國的宏愿和自強不息、叱吒風云的豪情。
1954年,毛澤東在北戴河,一日時逢海濱風雨大作,浪濤翻涌,他頓起擊水之興,不顧身邊警衛人員的勸阻,下海游泳,于風浪搏斗。上岸后意猶未盡,有縱筆揮毫,寫下了這不朽名篇《浪淘沙.北戴河》,展示了無產階級革命家前無古人的雄偉氣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懷,具有比《觀滄海》更鮮明的時代感、更深邃的歷史感、更遼闊的宇宙感和更豐富的美學容量。
。ǘ├首x詩歌初知大意
1、朗讀要求:
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感情。
2、字詞質疑:
。1)標拼音:幽燕、碣石、蕭瑟
(2)釋詞義:
幽燕 碣石
魏武 都不見
蕭瑟秋風 人間
。3)感知詞的大意
。ㄈ┵p析詩句領悟意境
探究思考:
1、通過誦讀,你感知這首詞寫了什么景?抒發了詩人怎樣情感?上、下闋有什么不同?
明確:這首詞一開始就給人們展現出雄渾壯闊的自然景觀!按笥曷溆难唷币痪渑趴斩鴣恚o人以雨聲如鼓勢如箭的感覺;繼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氣勢,寫出浪聲如雷形如山的洶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飛落,一騰起,相觸相激,更兼風聲如吼,翻云掃雨,推波助瀾,真是聲形并茂氣象磅礴,這情景較之曹詩中“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秋風蕭瑟,洪波涌起”的晴日所見更令人驚心動魄。上闋寫景,望中所見,說的是空間;下闋抒懷,心中所想,詠的是時間。
2、上闋寫景,都描寫了哪些景物(意象),整幅畫面有什么特點?
明確:“大雨”、“幽燕”、“白浪”“打漁船”。整幅畫面雄渾壯闊,很有氣勢。
3、在寫景上詩人運用了哪些寫景的方法?
明確:借景抒情,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4、你認為哪些詞用得好?說明理由。
明確:學生可自由回答,見仁見智,言之成理即可。
如:我認為“落”和“滔”用得好!按笥曷溆难唷币痪渑趴斩鴣,給人以雨聲如鼓勢如箭的感覺;繼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氣勢,寫出浪聲如雷形如山的洶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飛落,一騰起,相觸相激,更兼風聲如吼,翻云掃雨,推波助瀾,真是聲形并茂氣象磅礴。
5、下闋先寫了什么?詞人這樣寫的目的是?
明確:詞的下片先發思古之幽情,以一句“往事越千年”倒轉時空,展現歷史的畫面。
毛主席這時面對大海,想到了這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往事,想到了曹操——又一個“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而主席的眼前除大海之外,有大雨、有涼風、有濤聲,還有幻覺中曹操的雄姿,古戰場、古將士及古代的詩篇……而這一切全凝結在:“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這二行之中。
6、你是怎樣理解“換了人間”?
明確:今天又逢蕭瑟秋風,那吹送了上千年的代代秋風,但一切都變了呀,一種新的美已經出現。新中國已誕生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浪淘沙》教學設計7篇】相關文章:
拼音教學設計04-05
《早》教學設計04-04
氓教學設計04-04
牧童教學設計04-02
《乘法》教學設計04-01
必備教學設計02-25
小班教學設計02-22
夏教學設計01-01
數學教學設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