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教學設計(精選20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敬畏自然》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①感知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②品味關鍵語句,理解語言中包含的哲理。
③提高認識自然、愛護自然的理性認識。
教學重點:
①通過反復閱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②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樹立愛護自然的理性認識。
課前準備:
學生:
①預習文章,自學字詞,弄清文意。
②查詢、搜集、整理有關自然界與人類關系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教師:
①準備與自然、與保護自然相關的圖文資料。
②準備有關愛護自然的名言、故事、資料等。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
①速讀文章兩遍,把握文意。
②體會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③學習反問、擬人等修辭手法。
教學設計:
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①可以用愛護自然的警句、格言導入。
②也可以用大自然受損的圖片資料導入。
③也可以用類似“羅布泊消失”的自然現象導入。
人是大自然創造的奇跡,人類離不開大自然的庇護,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在她的懷抱中成長壯大。然而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發展,人類已漸漸遠離了自然,地球上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生態問題。人類曾宣稱要征服自然,而人類遭受自然懲罰的現象也屢見不鮮,人與自然究竟是什么關系?為什么在自然母親面前我們應當有敬畏之心?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閱讀本文后,我們也許會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愛護大自然的責任。
出示目標并板書課題。
課題:敬畏自然
目標:
①感知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②品味關鍵語句,理解語言中包含的哲理。
③提高認識自然、愛護自然的理性認識。
2.感知內容
⑴檢查預習:“讀一讀,寫一寫”
要求:自選難讀難寫的字同位相互交流識記,如:
蓬蒿咫尺狼藉吶喊自不量力相形見絀
精巧絕倫美味佳肴
⑵反復閱讀文章兩遍,初讀可以自提問題,再讀可以圈點勾畫寫下感受,理解評價。
充足的時間閱讀后,進行課堂交流。交流之中,學生可以互評,教師進行總結、評價。而后進一步指導學生進行整體閱讀。如:
①本文寫了什么內容?飽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②文中最能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是哪些?
③為什么要敬畏自然?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⑶課堂交流
提示學生講觀點還要學會講根據,可以用文中的話理清因果,也可以用自己的話概括。
教師引導學生發言后幫助學生整理歸納:
①本文是一篇議論性散文,談論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不要宣稱什么“征服自然”,應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表達一種憂患意識和情感。
②表達文章觀點的句子是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
③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為人類常常與自然對立,有時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導致自然界的懲罰。只有認識、愛護自然,人與自然才能和諧發展。
人類與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組成部分,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敬畏我們自己。敬畏自然,即愛護自然,愛護人類生存的環境,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研讀賞析
1.教師導學
我們整體感知到人類應該敬畏自然,敬畏,就是敬重又畏懼,敬畏就是愛護。人類要謀求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應該時時刻刻想到愛護自然,求得人類自然和諧發展。對于這一觀點,作者用了什么樣的方法,讓讀者明理呢?
2.自主探究
學生可以自由討論,提出質疑見解,學會質疑。
3.小組討論,交流發言
教師可以將各小組討論題集中歸納,如:
①本文從表達方式看有什么特點?
②文章是怎樣推出議論中心的?
③給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寫作手法有哪些?
④語言上有什么特點呢?
師生可以互動式參與討論,學生可以說,教師幫助引導歸納:
①本文以議論為主,富有文學色彩,講究形象語言、文學的語言,有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說是一篇議論性散文。
②作者運用了層層推進的方法,最后引出中心也是結論。如從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結論,從智慧--生命--敬畏自然與生命。
③也許印象最深的寫法有對比、有擬人、有反問。教師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例句,讀一讀,并比較一下用法的不同,從中看出用對比、擬人、反問的妙處。
④文中許多語句富有哲理性,可聯系文后的研討與練習(二)做一些反思和理解。同學之間可以交流一些看法,教師引導評價就可以了。
體驗反思
1.關于人與自然的關系,自己學了文章后有哪些想法,能不能舉例說明?
2.對于作者否定“征服自然”、倡導“敬畏自然”的觀點,自己持什么態度?贊同呢?還是有其他觀點?
3.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同學交流“人與宇宙”的資料或看法。〖學生可選擇自己喜歡的題目進行講述,也可以另立題目講述,主要目的在于鞏固并延伸文章內涵,激發學生探求科學、熱愛科學的興趣。
拓展延伸
1.比較學習郭牧華的《敬畏頭頂的星空》、張曉風的《敬畏生命》、蒙田的《熱愛生命》。
2.以“人·自然·生命”為話題,寫一篇感想,專題討論,課上交流。
板書設計
敬畏自然
愛護自然
嚴春友
人類生命與大自然對比
人類智慧、自然智慧擬人
自然智慧、宇宙生命反問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文意,理解本文的主旨,逐步培養閱讀科學文藝作品的興趣。
2、理解本文層層推進、水到渠成的論述方法和對比手法的運用。
3、揣摩關鍵語句,體味其深刻含意,培養語感。
4、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愛護自然,求得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觀點。
2、探究思考,理解關鍵語句的深刻含意。
【教學難點】
1、概括要點,理解層層推進的論述方法。
2、理解敬畏自然的內涵,正確領會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的含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教師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督促學生積累詞語。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蓬蒿()咫()尺狼藉()吶()喊
2、解釋下列詞語:
⑴不自量力:
⑵相形見絀:
⑶精巧絕倫:
⑷美味佳肴:
選五位同學回答,明確:
1、hāozhǐjínà
2、⑴不能正確估量自己的力量。
⑵相比之下,顯出不足。
⑶精細巧妙獨一無二,沒有什么可以相比。
⑷味道鮮美的食品。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如下問題:
(多媒體顯示)
⑴閱讀文章第一段,思考:為什么人類宣稱征服自然是不自量力的狂想?
⑵閱讀文章二至七段,思考:人類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有什么關系?
⑶閱讀文章八至十段,思考:為什么人類與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是兄弟關系?
⑷閱讀文章第十一段及全文,思考: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2、小組討論、回答教師明確:
⑴文章第一段從三個方面闡述了這個問題:
①人與自然相比,論歷史,宇宙至少已有200億年,人類永遠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
②論關系,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
③論智慧,自然智慧是大海,人類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滴。所以,人類宣稱征服自然,實在是自不量力的狂想。
⑵文章二至七段作者分兩步闡釋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的關系:
①文章二至五段作者著重比較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的關系。
指出: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大自然的智慧則是無與倫比的。
第一,即使拿高科技來說,航天事業的空間,在大宇宙中間,還是非常狹小。
第二,人類的認識史也是一部不斷糾錯的歷史,一萬年以后看今天,我們的認識還幼稚得很。
第三,礦坑也可能成為人類自掘的陷阱。
第四,作者推斷,在宇宙中,一定存在著遠比我們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來,人類的智慧就算不得什么。
第五,大自然的智慧則是無與倫比的。大自然創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絕倫,令人不能不贊嘆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大自然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生命,人類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能運用美的規律創造宇宙的一切。所有這一切,都是人類智慧所不及的。
②文章六至七段作者進一步闡述人類智慧與大自然智慧的關系:
第一,人類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人類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認識的工具。
第二,人類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級形態,人類智慧與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與自然是一體,理所當然,人類應該愛護自然。
⑶作者從自然智慧進而論述宇宙生命。宇宙是有生命的,宇宙間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人類固然是高級的生命形態,但也只是物質的另一種存在方式,而非生命物質也是生命的一種存在形式。因此,人類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實在是兄弟關系。
⑷通過上文的論述,結論是人類理應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是因為人類與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組成部分,盡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態有高低之別,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再則,敬畏自然,就是愛護自然,愛護人類生存的家園,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三、深層探究
1、提問: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段是哪一段?
學生明確:課文第11段。
2、提問:文章是如何一步步推出敬畏自然的結論的?
學生回答、教師評價、補充。
文章先從否定征服自然的口號開頭,比較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層,指出人類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進了一層。從論智慧到論生命,又進了一層。在層層推進的論述中,人類之所以應該敬畏自然的理由申述完畢,最后水到渠成,引出結論。
3、教師小結:
作為一篇科學文藝作品,本文的科學性體現在議論文這一文體的運用上。文章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內容是議論性的,通篇有論述的思路,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展開,由引論到本論到結論,水到渠成。
四、課堂小結
人類曾那么意氣風發地相信人定勝天,口口聲聲說要改造自然,可是還沒有來得及陶醉,大自然就反過來懲罰人類了。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我們今天所學的這篇文章應該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示。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
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明白了科學文藝作品的一個特點,即要用科學的方法來論述文章內容。其實,科學文藝作品還有一個顯著特色:就是富有文學色彩,講究形象的語言、文學的語言,有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二、問題探究
1、學生圈點勾畫,提出疑難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精讀課文,鉆研課文,對自己提出的問題,主動探求答案,并存疑。
2、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合作探究,并存疑。
3、就尚未解決的問題,全班展開討論。如有疑難,教師酌情點撥。
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可能有:
1、敬畏自然的含義是什么?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極無為的口號?
2、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這個智慧,這個生命是從什么意義上說的?
3、為什么說連蒼蠅蚊子乃至灰塵都是大自然精巧絕倫的藝術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4、為什么說人的智慧與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為什么說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我思維即是宇宙在思維,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歡笑即是宇宙在歡笑?
5、這個宇宙到處都隱藏著生命,到處都有生命的萌芽,到處都有沉默的聲音,這些話是什么意思?
自主學習成果展示:
1、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認識自然的偉大,充分認識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義,自然界的奧秘是無窮無盡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類的生成,實在太神奇了,承認人類自身也是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類的智慧、人類的創造是無法與大自然相比的。
2、課文所說的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都是擬人化的說法,把宇宙比擬為人,將宇宙的一切,都設想為造物主的創造,那么這種創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作者說,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體現,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就是擬人的說法。
用擬人手法,有生動、形象、親切的效果,宇宙智慧與人類智慧成為相對的兩個概念,二者就具有可比性。但是,擬人手法畢竟是擬人手法,如果走火入魔,認為宇宙間存在一個創造一切、主宰一切的上帝,那就會走向宗教。
3、只要想想蒼蠅蚊子的身體構造和生理機制,就會覺得精巧了。生物學家研究得越精細,越覺其精巧。蒼蠅蚊子固然討厭,但是想想這樣小小的生命怎么會長成這樣的,蒼蠅怎么會有復眼,蚊子怎么能夠汲血,不能不覺奇妙。灰塵也是物質,何以如此微小,假如深入地探究到它的內部結構,也會覺得精巧。
4、作者把宇宙智慧分為低級形態與高級形態。宇宙智慧就分化成兩個概念。一個是大概念,既包括低級形態,又包括高級形態的概念;一個是小概念,單指低級形態。所謂人的智慧與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這里所說宇宙智慧是指低級形態的宇宙智慧,宇宙智慧的高級形態和宇宙智慧的低級形態當然是宇宙智慧的不同階段。
照作者的說法,人之于宇宙,有如頭腦之于全身,這就容易理解人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了。頭腦的認識、頭腦的思維當然就是一個人的認識、一個人的思維,這就容易理解這一串話語了。再則,也說明人與宇宙是休戚與共的,例如,公害,破壞宇宙機體是宇宙的痛苦,也令人痛苦,所以說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反之亦然。
5、作者用擬人手法,說宇宙是一個碩大無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種存在形式,區別只在于高級生命形態與低級生命形態之分,而高級生命形態正是從低級生命形態中產生的,所以低級生命形態,即看起來死氣沉沉的物質也隱藏著生命,也有生命的萌芽。諸如山崩之前是寂然無聲的,山體在不斷破壞,石頭里有生命的吶喊,卻暫無聲息,那就是一種沉默的聲音。
三、揣摩品味
1、請同學們品讀課文,勾畫出文章中你最喜歡的句子,并在空白處作批注。
學生回答、教師評價。
2、師生共同總結文章中語言的優美之處。
⑴文章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使該事物生動形象。
例如:宇宙創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
⑵文章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使該句子生動形象。
例如:人類并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弟兄。
⑶文章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對某一事物起突出、強調作用。
例如: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實在是相形見絀。
⑷文章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起增強語勢作用。
例如: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我思維即是宇宙在思維,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歡笑即是宇宙在歡笑。
⑸本文多次運用反問句。反問是一種用疑問句式來表達確定意思的修辭方法。用否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否定的意思。反問的作用是加強語氣,加重語言的力量,激發讀者的感情,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例如:誰說宇宙是沒有生命的?
3、教師小結:文章美,美在語言,美在情感。
四、課堂小結
作為一篇科學文藝作品,本文達到了科學理性與人文關懷的統一。文章不僅讓我們學到了層層推進的論述方法、優美的語言,還喚起了我們對環境的憂患與思考。
五、拓展提升
文章中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對這句話,你有何看法?
學生展開熱烈的討論,各抒己見,踴躍發言。
教師一方面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一方面引導學生課后搜集資料,根據事實來思考問題。
六、布置作業
1、完成《語文評價手冊》第11課。
2、仔細觀察周遭的環境,思考:
保護身邊的環境,你有哪些建議?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 篇3
學習目標:
1課前預習,查字典,疏通字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增進學生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
3抓住文章的關鍵句,理解分析課文。
4了解文章擬人、反問等修辭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語句。
學習重難點:
重點:
1了解人與自然和諧和統一的道理,增進學生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
2抓住文章的關鍵句,理解分析課文。
難點:
了解文章反問等修辭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語句。
學習設想:
1組織學生搞好課前預習,朗讀課文,疏通字詞,搜集有關人與自然方面的資料。
2創建一個和平融洽的學習氛圍,倡導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
3教師準備些必要的課件資料。
課時安排:兩課時
學習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從學生對“人”和“自然”的認識導入。
二、檢查預習:
1字詞疏通情況。
示例:咫尺蓬蒿鯤鵬幼稚相形見絀
★師生交流
★生生交流
2劃出文中對你有啟發的語句
★師生交流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思考:
你認為文中的哪些語句能表達作者的觀點。
★提示:
最后一段。我們再也不應該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們征服的對象,再也不應該把其他生物僅僅看作我們的美味佳肴,而首先應該把他們看作是與我們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應該敬畏他們,就像敬畏我們自己一樣。敬畏他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四、探究,思考:
(一)認識人類:
1在人類的發展史上,我們取得了哪些驕傲的成績。試舉例說明:
★討論:
(提示:四大發明人類登月計算機的普及等)
★課件展示:
★總結:
2對人類取得的這些成績,你的態度如何呢?作者對人類取得這些成績,態度如何呢?
★學生自由探討,交流。
★教師總結:
(二)認識自然:
聯系課文,結合自己的實際,具體談談你對自然的認識。
★課件展示:
(三)人類和自然的關系:
人類和自然的關系如何?在本文中,作者得出一個什么結論?
★學生思考,交流。
★課件展示:
教師歸納:人類是大自然機體的一部分,人類應該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和諧統一,共同發展。
五、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自然是偉大的,它有著深邃,高超的智慧;我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過程中,應敬畏自然,愛護自然,和諧發展,共同繁榮。
六、作業:
1積累重點詞語,理解、分析關鍵句子。
2觀看中央電視臺“人與自然”節目。
3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敬畏自然,愛護自然,你應該采取哪些措施。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文章擬人,反問等修辭的手法。
2誦讀課文,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語句。
學習內容和步驟:(略)
板書設計
敬畏自然
嚴春友
人:四大發明,人類登月……
↘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和諧統一,共同發展。
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識記、理解本課生字詞;品味文章富有意蘊的哲理性語言,提升駕馭語言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學生預習,搜集資料,教師引導;抓住文章的關鍵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語句的深刻含義,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情感、態度、價值觀: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增進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培養科學理性精神。
教學重點
品味文章富有意蘊的哲理性語言,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難點:
辨證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培養探究性閱讀能力。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材分析及設想:本文是一篇議論性的散文,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通過對人類智慧與大自然智慧的比較,揭示人類應愛護自然、敬畏自然的道理。八年級的學生,主要還處在形象思維階段,他們喜歡生動可感的文章。所以,如何把這篇議論性很強兼有學理性的文章,轉化為豐富可感的可以接受的精美文句、思想,是我們教師所要致力追求的。所以本課應把抽象的道理具像化,整體把握課文時采用默讀法、圈點勾畫法,具體研讀課文時力圖通過情景教學法、分析法、比較法、討論法等方法,引導學生結合現實生活來理解文本,鞏固知識、培養能力,體會作者深邃的憂患意識,提高認識自然、愛護自然的觀念。
課前準備:
學生:
①預習文章,自學字詞,弄清文意。
②查詢、搜集、整理有關自然界與人類關系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教師:
①準備與自然、保護自然相關的圖文資料。
②準備有關愛護自然的名言、故事、資料等。
教學過程:
一、展示圖片,激情導入
多媒體展示三組圖片:
1、認識自然
課件展示:自然風光旖旎的圖畫,如:青草如茵,樹木成林,海灘似玉,白沙如帶,綠洲如茵,鳥飛長空,魚翔淺底……等美麗的海島風光畫卷(播放輕音樂)
2、認識人類
課件展示:人類史上取得的驕傲成績,如:四大發明,人類登月,神舟六號發射場景……
3、認識人類與自然
課件展示:登山,橫渡,航天航空,空氣污染,森林毀滅,土地沙化,動物暴減,非典,禽流感……
生看后談感受,師給以評價:
自然是我們人類的母親,人類一直享受著她的恩惠,在她的懷抱中成長、繁衍、壯大。高天流云,大漠孤煙,青山綠水,春華秋實……無一不是它對人類的饋贈。然而,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地球上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生態問題。人類曾宣稱要征服自然,而大自然也以她自己的方式向人類發出了嚴重警告:沙塵暴、泥石流、海嘯、颶風……讓人類面時時面臨著巨大的災難。那么,人與自然的關系應該是怎樣的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嚴春友老師的文章《敬畏自然》,一同去尋找答案。(板書:敬畏自然)
二、整體感知,探究課文
(一)、解題,多媒體展示作家作品。
嚴春友,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學新論》《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統一論》(與王存臻合著)等。
(二)、預習檢測(多媒體分步展示生字、詞語。)
1、給加點的漢字注音。
鯤(kūn)鵬蓬蒿(pénghāo)狼藉(jī)咫尺(zhǐ)
深邃(suì)混淆(xiáo)相形見絀(chù)
2、詞語解釋。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對自己估計太高。
相形見絀:互相比較之下,就顯出一方的不足之處。
精巧絕倫:精細巧妙。
美味佳肴:精美的菜肴。
(三)、閱讀課文,探究解答
(師生角色互換,教師以學生的身份向學生進行請教,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1、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根據屏幕所展示的問題,依次進行解答。
(多媒體逐步展示下列問題。)
(1)、對待自然,人類常抱有怎樣的態度?
明確:對待自然,人類常抱有對立的態度。
(2)、針對這樣的觀點態度,作者是如何評價的?請找出文中表明作者觀點的一個詞語。
明確:自不量力。
(3)、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評價?請根據提示,找出相應的根據。
從二者歷史時間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二者關系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二者智慧的高低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確:宇宙已有200億年歷史,人類知識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自然的智慧是大海,而人類的智慧只是一個小水滴。
(4)、作者認為我們人類應對自然持有怎樣的態度?
明確:敬畏自然。
(5)本文由人們常持的態度,作出了評價,并提出了自己的根據,最后得出了結論,作者是怎樣闡述自己的道理的?(運用多媒體動畫,以點擊關鍵詞的形式,突出“態度”、“評價”、“根據”、“認為”等詞語,順勢得出本文的論證手法。)
明確:層層深入。
(設計說明:讀是理解課文的前提,教師在朗讀中提出具體要求,學生會在朗讀中更用心,既訓練了基本能力,又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然后,根據課文內容,教師提出相應的問題,并提示學生進行縱向聯系,掌握文章主要內容,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從而也自然而然的歸納出了文章的說理方法。)
三、賞讀課文,品味語言
(一)、美句賞讀
在本文中,有許多句子,不僅語言優美,而且富有哲理。請選出你最喜歡的一句,給大家大聲朗讀出來,并說出你喜歡的原因。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修辭、含義等方面的點撥,并板書修辭手法:對比、擬人、反問等。)
示例:
(1)、“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永遠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普通的一部分一樣。”
明確:“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比喻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愚妄無知,“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普通的一部分一樣”,揭示了人與自然的關系。這里作者將人類和大自然進行對比,生動的說明了二者之間的關系。
(2)、人類為自己取得的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說明人類開采煤碳、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各種礦物,留下了無數礦坑,也就破壞了地貌和地層結構,很可能釀成后果,危及人類自身。形象地寫出人類面臨的危機。
(3)、宇宙之所以創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
明確:把宇宙擬人化,把人類的出現說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創造。
(4)、人類并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兄弟。
明確: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類,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它們與我們是平等的生命。“弟兄”體現了宇宙間的一切生命是緊密聯系的,不可分割的。
(5)、我們有什么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
明確:用了反問句,更有力地強調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是毫無理由,毫無資格的。
(二)難句對話
請同學畫出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大家共同討論解決。
(采用分組的形式,將學生分成A、B兩組,一組提出自己的疑問,另一組做出解答,進行積分競賽,答案讓對方同學滿意者得分。這樣就將思考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在對文本的研讀和對問題的解答中,理解課文的內容。)
示例:
1、“無論是令人厭惡的蒼蠅蚊子……都是大自然精巧絕倫的藝術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這是為什么?
2、作者為什么說“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我思維即是宇宙在思維,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歡笑即是宇宙在歡笑”?
(設計說明:“美句賞讀”這一環節,是讓學生在研讀課文的基礎上,從修辭手法、蘊含的哲理等方面品味文章的語言。當然對于八年級學生來說,本文中有些內容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難句對話”這一環節,就是讓同學通過對文中的不理解的地方進行質疑,然后以競賽的形式討論解決,讓學生在互動中提高認識。)
四、領悟內涵,質疑反思
1、選讀課文,找出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句。
設計目的:引導學生抓住表達作者觀點的最后一段,深入思考文章的內涵。
(學生正確回答后,齊讀,以加深對文段內容的理解。)
2、思考一下,作者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敬畏自然”的內涵?
設題目的: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準確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
3、有人認為敬畏自然就是把自然奉為神靈,滿懷虔誠,任其發展。對于這樣的觀點,你的看法是怎樣的?(學生回答后,教師引導得出人們對待自然的正確做法并板書:適度開發,合理利用)
設計目的:進一步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敬畏”的含義,歸納作者的觀點。
4、充滿思辨的智慧是世間最美的花朵。作者的文章就處處洋溢著思辨的火花,那么,你能對本文作者的觀點進行質疑和辯駁嗎?
教師相機啟發或引導:
(1)、如果說至今人類的成就(一萬年后)還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2)、作者認為自然創造人類的目的是什么?自然界真的有這樣的目的嗎?
……
(設計說明:“敬畏自然”的內涵,無疑是本文要揭示的中心問題,我在這一環節中,圍繞這一中心問題,從不同角度設置題目,讓學生在對題目的思考中,對這一問題有清晰的認識。)
五、拓展探究,聯通生活
關于“人與自然”的問題,通過對課文的分析,我們理解了作者的觀點:人應該敬畏自然,把自然界中的萬物當成兄弟,平等對待。可是現實生活中是這樣的嗎?當今世界人與自然的關系到底如何?請聯系你課外閱讀中所積累的人與自然之間的故事、案例和其他資料,談談你的體會和意見。
(分組推薦一名同學發言。)
(設計說明:“聯通生活”這一環節,讓學生將課文內容與生活鏈接起來,進一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六、結束語
同學們,課文結尾作者呼吁:“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我們也要向全世界大聲疾呼:“我們要生存,我們要發展!我們需要一個和諧的自然。敬畏自然,保護環境,是你的責任,也是我的責任,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有句俗語說得好:“心動不如行動”,朋友們!讓我們攜起手來,為你,為我,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為了我們的地球母親,積極行動起來吧!
七、作業布置
如果你是“敬畏自然”活動的形象代言人,你準備發起哪些活動來擴大影響,提高大家對敬畏自然的正確認識?請擬寫一份可行的活動計劃。
板書設計:
敬畏自然
嚴春友
適度開發
合理利用
對比擬人反問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我緊緊抓住教學重點,力爭在一節課的時間里,讓學生能真正走進文本,有一些屬于自己的領悟和發現。
羅素說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為讓學生學有所獲,貫徹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將探究教材的任務交給了學生,所有的問題都由學生在探究、討論中解決;并與學生進行角色互換,讓學生的研讀文本的積極性在教師的請教中激發出來。在學生初讀課文時,我就告訴同學們:“大家朗讀課文后,就將作為一名研究自然問題的專家,來接受我的采訪,希望大家的回答能讓我解開心頭的謎團啊!”這樣的要求,能夠激發學生回答問題的欲望,在感知和研讀課文時,無疑會更加認真和細致;在講述本文語句蘊含的哲理、運用的修辭手法等問題時,如果按照常規的方法進行講解,不僅會讓課堂顯得枯燥乏味,還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于是我又采用讓學生說的方法,讓他們讀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并說出喜歡的原因,其他學生進行討論和補充,然后教師加以引導和點撥,從而實現讓學生在探究互動中有所收獲的目的。
讀是思的前提。針對本課語言優美、富含哲理的特點,我多次設計了不同的形式朗讀,讓學生在對文本的朗讀中把握其主要內容。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讓他們按自己的慣常方式來對課文進行感知,以理清文章思路;在對優美句子進行賞析時,我要求學生大聲朗讀,以把握文句中蘊含的情感;而在選讀課文時,我又要求學生齊讀,以領悟文段內涵;另外,在整節課中,我也穿插運用了范讀、領讀、對讀等朗讀方式,力爭讓學生在讀中有所領悟。
當然,本節課中也有不足之處。由于本文是一篇議論性散文散文,此前,八年級學生并沒有接觸過這類文體。所以,在感知課文后,我讓學生回答本文的說理方法時,本以為學生很自然的就能說出來的內容,結果卻出乎我的意料:學生對此一無所知。面對同學們茫然的目光,我不得不多花費幾分鐘的時間來講解這一問題。我想:在一點的突破上,如果由老師自己說出答案,再向學生略加提示,相信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 篇5
【學習目標】
1、通過閱讀,理清本文行文思路。
2、研究本文中反問句,理解其語氣強烈的作用。
3、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人
當你為宇宙的神秘而驚異,為人類的智慧而自豪時,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無與倫比的智慧創造了這一切,你的心靈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然而,不自量力的人類卻妄圖面對充滿了母性關懷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說:我要征服你!快看看這篇文章,望我們保持理智的清醒和靈魂的溫情吧。
二、整體感知
學生反復閱讀課文,然后圍繞問題:作者提出的主要觀點是什么?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為什么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進行思考,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第1段:人類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錯誤的。
第2段:大自然竊笑人類。
第3段:人類發明的工具可能是人類的陷阱。
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級的生物。
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遠勝于人。
第6段:人類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認識的工具。
第7段:人類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
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碩大的永恒的生命。
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質的另一種存在方式。
第10段:在宇宙中處處都是人類的兄弟。
第11段:我們應當視其他生物為我們平等的生命,敬畏它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們自己。
三、語言品讀
本文語言充滿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賞的語句,讀一讀,并說說其中包含的深意。(以課后研討與練習二為例)
四、反問
反問是一種用疑問句式來表達確定意思的修辭方法,用否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否定的意思。反問的作用是加強語氣,加重語言的力量,激發讀者的感情,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誰說宇宙是沒有生命的?這比用一般判斷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語氣更強烈,意思更肯定。試從課文中找出幾個反問句,并把它們變換成一般陳述句,然后比較一下,這兩種句式的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如:
1、我們有什么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
2、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3、誰說大自然是沒有生命的?那永恒的運動,那演化的過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嗎?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怎么會從中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
4、難道你沒有聽到石頭里也有生命的吶喊嗎?
5、你難道沒有用心靈聽到從那遙遠的星系里傳來的友好問候嗎?
五、質疑
充滿思辨的智慧是世間最美的花朵。作者的文章就處處洋溢著思維的火花,那么你敢對本文作者的觀點進行質疑嗎?
1、如果說至今人類的作品(一萬年后)還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2、作者有沒有否定現今人類科學的成就?
3、我們對自然正確的看法應當怎樣?
4、作者認為自然創造人類的目的是什么?自然界有目的嗎?
5、人類也有好有壞,大自然是否也一樣?那么本文是否也有好壞?
6、人類的科學是人類需要的產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種需要的產物?
六、探究活動
長期以來,人類宣稱自己是萬物之靈,這篇課文的作者卻提出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與人類平等的生命。對這個問題,你有什么看法,根據是什么?
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成小組,搜集資料,并出一期人與宇宙之謎的專刊。
七、小結
這是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散文。主要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作者對觀點的闡釋是層層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類征服自然的口號,認為這實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為與大自然相比,人類的智慧實在算不了什么,人類的許多認識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卻是無與倫比的。接下來作者進一步強調人類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類與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實是兄弟關系。因此,我們應該敬畏自然。雖然作者的某些說法不無偏激之處,但對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許不是一件壞事,至少可以使人們對自然存有幾分小心,不敢妄動胡來。科學的發展使得人們解除了對自然的畏俱,也使人類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對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類,總是為著自己的私利由著自己的性子胡來,最終損害的還是我們人類自己。
同時在文字里我們也讀到了作者一種大生命觀:生命平等,生命尊嚴的理性之美和人文關懷。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齊物之美好境界當是人與自然真正和諧之境界。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體會作者的語言及反問句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誦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情感態度價值觀: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
【重點、難點】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1、給加粗字注音:
鯤()鵬斥鷃()蓬蒿()咫()尺狼藉()相形見絀()美味佳肴()
2、詞語釋義:
蓬蒿狼藉吶喊自不量力
咫尺精巧佳肴相形見絀
二、導入
宇宙是神秘的,人類是智慧的,神秘的大自然帶給人無窮無盡的遐想,那么,人與自然的關系是怎樣的呢?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反復閱讀課文(指名讀,分組讀,齊讀),思考:作者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為什么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學生交流感受和見解,同學間互相補充。
四、內容探究
1、學習一、二段:
學生閱讀一、二段概括大意:
一段:提出“征服自然”的說法錯誤,認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類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二段:大自然竊笑人。
2、學習三至五段:
⑴學生閱讀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三段:人類發明的工具可能是人類的陷阱。
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類更高級的動物。
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遠勝于人。
⑵學生發表看法,質疑:
(小組合作共同解決)
①說說人類變化歷史
②人類從被動狀態變為主動了嗎?
③人類成為大自然的主人了嗎?
④作者有沒有否定現代人類科學的成就?
⑤我們的正確看法應當是怎樣的?
五、課堂練習
研討與練習一。
六、作業
本文的新學詞語較多,抄寫于詞語本上。
第二課時
一、復習
聽寫詞語:
蓬蒿咫尺狼藉吶喊相形見絀美味佳肴
二、繼續探索課文
學生閱讀六至十段,概括大意:
1、人類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產物?
2、作者認為自然創造人的目的是什么?
3、自然界有目的嗎?
4、本文是否有好有壞?
三、學習文中的反問句,體會作用
反問的作用是加強語氣,激發情感,找出本文中的反問句并改成陳述句,比較效果有何不同。
學生討論交流。
四、小結
本文是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散文,主要關心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不損害自然,敬畏自然不是一件壞事,這與保護自然也是一致的。
五、反饋
研討練習四。
六、作業
閱讀理解《“能吞能吐”的森林》。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提取關鍵信息,感知內容,理清結構。
2.品味語言,體味情感;理解反問、對比等手法的表達作用。
3.關注自然,保護環境。
【教學重難點】
感知內容,理清結構;品味語言,體味情感。
【課時預設】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讀“口號”,談感悟:
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站起來的人民要改造一切!舊世界、大自然、全宇宙……
三山五岳開道,我來了!
--在上個世紀,我們中國人對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思考就是這樣的:人是萬物之靈,人定勝天,征服自然
2、引出課題
在過去,我們一直以為這些觀點是真理,但是有一個學者嚴春友,他卻說“NO”!請同學朗讀《敬畏自然》的第一自然段,用文中的詞語來評價一下上面這些說法。
當你為宇宙的神秘而驚異,為人類的智慧而自豪時,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無與倫比的智慧創造了這一切,你的心靈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然而,不自量力的人類卻妄圖面對充滿了母性關懷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說:“我要征服你!”快看看這篇文章,望我們保持理智的清醒和靈魂的溫情吧。
3、明確學習目標
二、檢查預習
1、導學案展示
2、鞏固詞語(見幻燈片)
三、知內容,明結構
1、請你快速瀏覽文章各個段落,迅速提取有效信息(主句),把握各段內容(有中心句的用中心句,沒有中心句的就需要你自己概括了)。
知識講解:所謂主句就是一篇文章或者一個段落的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中心句。主句支撐著整個段落或整篇文章。提取主句就能提綱挈領地理解全段或全篇的主要內容。
2、交流各段內容
第1段:人類“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錯誤的。
第2段:人類狂妄的表現,大自然會竊笑。(理由:1、打開的空間只不過咫尺之間。2、今人也會變成古人。3、科學史也是犯錯誤的歷史。)
第3段:人類發明的工具,挖掘出的可能是人類的陷阱。
第4段:宇宙中一定存在遠比人類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
第5段:人類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實在是相形見絀。
第6段:人類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認識的工具。
第7段:人類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
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碩大的、永恒的生命。
第9段:那些死氣沉沉的物質也是宇宙生命的一種存在形式。
第10段:在宇宙中處處都是人類的兄弟。
第11段:我們應當視其他生物為我們平等的生命,敬畏它們;敬畏它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們自己。
3、梳理文章結構
1段:總體概括--開篇以水滴與大海比喻人類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否定“征服”自然的口號。
2-10段:具體論述--具體比較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2-7段)
宇宙是有生命的,人類的高級生命是物質的另一種生存方式,人類與大自然的其他事物應是兄弟關系(8-10段)
11段:得出結論--敬畏自然;敬畏自然,就是敬畏自己。
4、課文集要--讀短文本:將各段關鍵句連綴成文。
四、課堂小結
五、達標檢測:聽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明觀點,悟情感
1、再讀課文,合作探究:
認識人類:
(1)在人類的發展史上,我們取得了哪些驕傲的成績。試舉例說明。
(2)對人類取得的這些成績,你的態度如何呢?作者對人類取得這些成績,態度如何呢?
認識自然:聯系課文,結合自己的實際,具體談談你對自然的認識。
人類和自然的關系:人類和自然的關系如何?在本文中,作者得出一個什么結論?
--我們認識到,自然是偉大的,它有著深邃,高超的智慧;我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過程中,應敬畏自然,愛護自然,和諧發展,共同繁榮。
2、交流成果
3、導讀體味:
(1)把第四自然段的文字做一個變式,你覺得應該懷著什么樣的情感來朗誦這段詩一般的文字?--讀出敬重之情
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相比
實在是相形見絀
無論是令人厭惡的蒼蠅蚊子
還是美麗可人的鮮花綠草
無論是高深莫測的星空
還是不值一提的灰塵
都是大自然精巧絕倫的藝術品
展示出大自然--
深邃、高超的智慧
(2)讀第8段,以“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怎么會……”這一句式延伸,道出見解,感悟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內涵--讀出敬重之情
①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怎么會展現魚翔淺底、鷹擊長空的風姿?
②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怎么會有滄海桑田、斗轉星移的時空變遷?
③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怎么會傳出林中楓葉沙沙響?
④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怎么會讓那“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3)讀一讀第三自然段的最末一個句子--讀出畏懼之情
A.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B.同學們在讀這個句子的時候一定會產生豐富的聯想。請仿寫:
誰能斷言那干涸的月牙泉最后的一滴水不會是……
誰能斷言那成片成片倒下的樹木不會是……
誰能斷言那不會是
二、賞讀課文,品味語言
(一)品味哲理句
本文有許多語句富有哲理,請仔細體會下面幾句話的含義并回答。(課后練習二)
1、掉入陷阱,就是危機。這句話的意思是,人類開采煤炭、石油、天然氣以及其它各種礦物,留下了無數礦坑,也就是破壞了地貌和地層結構,很可能釀成嚴重后果,危及人類自身。
2、這句話的意思是:宇宙創造了人類這種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長出了大腦,有了自我認識的工具,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已的認識。這句話是把宇宙擬人話,把人類的出現,說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創造。
3、宇宙的一切,包括人類,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人類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種種存在形式,所以它們與我們是平等的生命,是我們的弟兄。
(二)品味修辭句
本文的語言生動形象,很多語句運用了修辭,請你從文中找出運用修辭的語句來說說它的表達效果。
1、反問(課后練習三)
2、對比
3、擬人
4、比喻
示例:“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永遠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普通的一部分一樣。”
--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比喻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愚妄無知,“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普通的一部分一樣”,揭示了人與自然的關系。這里作者將人類和大自然進行對比,生動的說明了二者之間的關系。
三、體驗反思
自選角度,以“《敬畏自然》告訴我們---------”這一句式指導學生加以闡述,仿寫積累。
①《敬畏自然》告訴我們人類都是自然之子,與萬物平等相待。
②《敬畏自然》告訴我們人類是大自然的杰作,像愛母親一樣珍愛大自然,不要凌駕于自然之上,否則是自掘墳墓。
③《敬畏自然》告訴我們共有一個家園--地球,請愛護水吧﹗否則,人類見到的最后一滴水將會是自己的眼淚。
④《敬畏自然》告訴我們愛護自然資源,否則“傷心母親”也會發怒,給人們以嚴厲懲罰。
四、結語
同學們,課文結尾作者呼吁:“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我們也要向全世界大聲疾呼:“我們要生存,我們要發展!我們需要一個和諧的自然。敬畏自然,保護環境,是你的責任,也是我的責任,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有句俗語說得好:“心動不如行動”,朋友們!讓我們攜起手來,為你,為我,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為了我們的地球母親,積極行動起來吧!。
五、作業
1、課后練習二、三各選作兩題。
2、課外練筆:以“人自然生r>2、課外練筆:以“人自然生命”為話題,寫一篇感想。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 篇8
創意說明:
《敬畏自然》是一篇議論性的散文,作者以濃郁抒情的文學筆觸道出人與自然的關系——敬畏自然、愛護自然。教讀本文主要采用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方式進行,將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過“整體感知—讀懂課文—研讀探究—課中積累”這一過程,讓學生在大量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實踐活動中,從不同的角度探究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患和思考,進一步體會大自然蘊含的人文價值,激發對自然、宇宙、生命的敬畏,讓“敬畏自然”的觀點走進學生的心靈。
教學步驟:
一、激趣導入:
長期以來,人類宣稱自己是“萬物之靈”,這篇課文的作者卻提出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與人類平等的生命。這怎么不讓我們多一份深深的敬畏呢?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從體裁上說,這是一篇什么樣的文章?
明確:這是一篇議論性散文,兼有議論的內容與散文的語言。結構上:有引論(征服自然,不自量力);本論(人類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大自然的智慧是無與倫比的。);結論(人類理應敬畏自然)這三部分。語言上:文章恰當而巧妙地運用了擬人、反問、比喻、反復等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說明得通俗易懂,有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2.文章含有作者的哪些觀點?
點撥:1人類宣稱“征服自然”,實在是不自量力的狂想。
2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指揮并不值得驕傲。
3大自然的一部分,人與自然是一體的,人類應該愛護自然。
4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與自然是一體的,人類應該愛護自然。
5人類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實是兄弟關系。
6人類應該敬畏自然。
三、讀懂課文:
1.快速自由的誦讀,讀準字音;
2.男女生對讀,將第5段中:“人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對答來讀,進一步感悟敬畏自然的深刻內涵。
3.師生誦讀精選段,感悟哲理與情感:
1無論是令人生厭的蒼蠅蚊子,還是美麗可人的鮮花綠草;無論是高深莫測的星空,還是不值一提的灰塵,都是大自然精巧絕倫的藝術品。
2你難道沒有用心靈聽到那從遙遠的星系傳來的友好的問候嗎?
3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永遠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樣。
4因此,我們再也不應該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們征服的對象,再也不應該把其他生物僅僅看做我們的美味佳肴,而首先應該把它們看做是與我們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著,
四、研讀探究:
1、切入文題,指出回扣文章是全文的那一部分?細讀此部分,并在下面的括號內填上恰當的動詞加以概括:
()宇宙→()自然→()自己
明確:結尾段。它是全文的結論。所填動詞分別是:敬畏、敬畏、敬畏。
2、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敬畏自然”的內涵?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探究:
1“敬畏自然”意味著應該怎樣對待自然?
2“畏懼自然”是不是意味著不求進步,無所作為?
3為什么應該畏懼自然?
4你認為應該怎樣正確對待自然?
明確:“敬畏”有兩層含義:一層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認識自然的偉大,充分認識自然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義。自然界的奧秘是無窮無盡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類的生成,實在是太神奇了,承認人類自身也是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類的智慧、人類的創造是無法與大自然相比的。一層為“畏懼”,但不是原始人對大自然的畏懼。可以從“愛護自然”一語中探得它的含義。破壞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懲罰;大自然的懲罰是無情的,是令人畏懼的;人類應該調整自己與自然的關系,與自然求得和諧的發展,在發造自然、利用自然的過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從而使人類的生存更美好。
3.對課文作獨立的分析,重點解決如下問題:
1分析文章表達方式上的特點;
2分析文章論證方法的運用;
3分析文章的語言特征。
點撥:
1本文以議論為主,富有文學色彩,講究形象的語言、文學的語言,有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說是一篇議論性散文。
2作者運用了對比、層層推進的論述方法,最后引出結論。如從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結論等。
3文中有許多擬人句、反問句、富有哲理的詩句,它們增加了文章語言的形象性,易于激發讀者的情感。
五、課中積累:
1.你覺得文中哪些詞語很有特色,將它們連詞組段。
2.你覺得文中哪些句子很有特色,仿照它試寫一句話。
3.你覺得文中哪些段落很有特色,仿照它試寫一段話。
六、結語:
“我思維即是宇宙在思維,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歡笑即是宇宙在歡笑”,讓我們走進自然、融入自然,天人合一;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自己,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板書:
敬畏宇宙
敬畏自然
敬畏自己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明白人類應當與自然和諧發展,明確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培養學生的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
2、理解本文題材的特點,側重議論的表達方式以及擬人、反問等修辭方法在文中的運用,尤其是層層推進的說理方法和巧妙的對比手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層層推進論述觀點和語言理解。
2、難點:
本文語言的理解和把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人類是怎樣演變的?人類之前的生物是如何發生發展的?地球上的另一個生物是什么時候產生的?人類的飛船又如何能飛上藍天、登上月球?當你為宇宙的神秘而驚異,為人類的智慧而自豪時,你是否想到,正是自然那無與倫比的智慧創造了這一切,你的心靈會因此而受到深刻的震撼嗎?
二、新課
1、初步感知課文,把握文章觀點:
敬畏自然中的敬畏是什么意思?敬畏自然的實質是人與自然應該以什么樣的關系相處?請仔細閱讀課文,完成下列任務:
⑴本文表達的主要觀點是什么?它出現在文中的哪一部分?
⑵標上段號,概括段意(或找出每段中能概括段意的關鍵性語句)。
⑶根據段意劃分出段落層次。
2、討論明確:
⑴本文是一篇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議論性散文,文中論述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提出了人類理應敬畏自然的觀點。
⑵全文共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段):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觀點。
第二部分:比較人與自然的智慧。
其中2至4段講人類的智慧。5段講大自然的智慧(比較),第6段講人的智慧與自然的智慧的關系。
第三部分:宇宙有生命,人與其它事物是兄弟關系。
第四部分:人類理應敬畏自然。
3、研讀課文:
本文是議論性散文,具有一般議論文的特點。因此,文章第一部分可以看作是引論部分,引出觀點,并加以否定。第二、三部分可以看作本論部分,第四部分則可以看作結論部分。全文通過層層推進,得出論點。
⑴人們常常認為人與自然是什么樣的關系?作者從哪些方面進行了否定?
明確:
普遍宣稱征服自然,從歷史長遠、人與自然的關系及智慧三個方面加以否定。
⑵細讀文章第二部分,比較人與自然的智慧:
①人類的智慧有哪些?是否值得驕傲?大自然的智慧是否遠勝于人?為什么?
②明確: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
原因在:
第一、高科技上,航天事業的發展,空間還很狹小;
第二、人類認識是一斷糾錯的歷史;
第三,礦坑可能是人類自掘墳墓;
第四、在太空中也許有比人類智慧高得多的生物,大自然創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絕倫,而人類也是大自然的杰作。
4、細讀第三部分,理解人類智慧與大自然智慧的關系:
⑴人類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的關系是什么?人類和大自然的其他事物有什么樣的關系?
⑵明確:
人類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智慧的高級形式。宇宙是有生命的,人類和其它生物是兄弟關系,所以人類理應愛護自然。
5、小結:
文章從否定征服自然的口號開關,最后作出敬畏自然的結論。從人類與大自然的智慧比較,到人類智慧是大自然所賦予,從論智慧到論生命,層層推進論述,最后引出結論:人類應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6、理解難點句子:
句子由學生討論提出,并協同解決,老師給予點撥。
7、寫作特色,寫作技巧:
討論歸納:
⑴層層推進的論述方法。
⑵對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三、拓展
敬畏自然是否意味著對自然俯首稱臣呢?(讓學生圍繞這個話題展開討論)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 篇10
一、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生字詞;了解反問句的作用。
情感目標:培養親近、敬畏、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思想目標: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樹立環保意識。
能力目標:理清層層推進的論述思路;揣摩課文中富有哲理的語言的含義。
二、走進課堂:
請大家欣賞一幅獲得2008年度公益廣告國際大獎的宣傳畫。并猜猜宣傳畫的空白處會配上哪些文字?(圖片略)
三、走進文本:
什么是“自然”,什么叫“敬畏”?
一句話概括本文作者的主要觀點。
自然是萬事萬物的統稱。敬畏是既敬重又畏懼之意。
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敬畏自然就是敬畏人類自己!
四、解構文本:
結構圖(略)
五、品味文本:
請自找一句喜歡的話,與同學一起分享。
請品味以下既形象,又富有哲理的語句。
1、人類為自己取得的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賞析:這句話使用了反問與比喻的修辭,既加強了語氣,發人深省,又生動形象說明了人類破壞自然其實就是自取滅亡的道理。
2、宇宙之所以創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
賞析:這句話是把宇宙擬人化,把人類的出現,說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創造。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人類智慧不過是自然智慧的一個杰作,我們依然是自然之子這個道理。
3、人類并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弟兄。
賞析:這句話運用了擬人修辭,把宇宙視為人類的弟兄,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宇宙萬物都是與我們平等的生命,我們必須與他們和諧相處的道理。
六、精讀文本:
閱讀第5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
1、請概括這段文字的主要內容:
明確: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實在是相形見絀。
2、為什么說“令人厭惡的蒼蠅蚊子”也是大自然的“藝術品”?
明確:蒼蠅蚊子對于我們人類來說,固然討厭,但是它們的身體構造和生理機制十分奇妙,體現了大自然創造的精妙絕倫。
3、作者從哪兩個方面具體比較了“相形見絀”?
明確:
1、大自然用“死”的物質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生命,而人類卻不能制造出一個哪怕是最簡單的生物;
2、大自然“懂得”用美學原則創造各種事物以至人體,我們人類的智慧卻不能。
七、走出文本:
請就“敬畏自然”這一主題,擬寫一句宣傳標語。
保護碧水藍天,營造綠色家園。處處鳥語花香,生活充滿陽光。
保護一片綠地,撐起一片藍天。既要金山銀山,更要青山綠水。
別讓眼淚成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追求綠色時尚,走向綠色文明。
八、能力提高:
正方:我們是“自然之子”。
反方:我們是“自然之主”。
正方:我們是“自然之子”。
自然無語,孕育萬物。自然有萬子,我們只是其中一子。高山無語,詮釋“穩健”;蒼天無語,詮釋“高遠”;大海無語,詮釋“博大”。當我們站在高山,仰望蒼天,俯瞰大海的時候,我們怎能不發出“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感嘆呢?
所以承認我們是“自然之子”,不是自卑,而是謙卑;不是懦弱,而是勇敢;不是無奈,而是明智。只有人類勇敢地承認我們是“自然之子”,我們才能細心地呵護我們的“自然之母”,和諧地與自然萬物相處,因為它們是我們的弟兄。
反方:我們是“自然之主”。
我們說我們是“自然之主”,并不是說我們應該像一位驕橫粗暴的暴君,任意屠殺無辜。我們既然是自然的主人,就應該好好地愛護自然,就像爸爸是一家之主,他會好好地愛護家人。
任何一個“主人”都是從“孩子”子成長而來的。我們說我們是“自然之主”,并不否認我們是自然母親的一個愛子。而是說自然之母會生老病死,我們作為自然之主,應該好好地照顧自然之母,讓自然之母萬壽無疆。
我們說我們“自然之主”,更多是說我們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因為“自然之主”,不僅僅是一種榮譽,而是一種責任。
九、作業布置:
1、睡前回顧本節課講述的重要知識點。
2、完成《學習輔導》。
3、將你剛才的發言內容整理成200字左右的小。
十、結束語:
柳宗元曾經寫了一首絕句讓我印象深刻: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原本表達了詩人在改革失敗被貶后,在寂寞處境中悲苦凄涼的心境。但在今天學習了《敬畏自然》這一課后,我對這首詩卻有了新的解讀:我覺得不僅是偉大詩人,更是一個偉大的預言家。他在預言:人類的將來或許有一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到時候我們人類將會變成“孤舟蓑笠翁”,孤苦伶仃地一個人在“獨釣寒江雪”。但愿他的預言永遠只是一個危言聳聽的“預言”,而不會成為我們人類的一個悲痛欲絕的“絕句”!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學會愛護自然、保護自然。
2、品味文章富有意蘊的哲理性語言,提升駕馭語言的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愛護自然,學會保護自然
教學難點
辯證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培養科學理性精神;
教學方法
朗讀,討論,講析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語:
(一)初讀感知
默讀課文。注意生字、生詞,自己查工具書解決。
1、字詞過關檢測,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鯤(kūn)鵬鷦鷯(jiāoliáo)蓬蒿(hāo)咫尺(zhǐ)
狼藉(jí)相形見絀(chù)美味佳肴(yáo)
2、解釋下列詞語。
蓬蒿:(方)茼蒿。飛蓬和蒿子,借指草野。精巧:精細巧妙。
咫尺:(書)比喻距離很近。狼藉:亂七八糟,雜亂不堪。
吶喊:大聲喊叫助威。佳肴:精美的菜肴。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對自己估計太高。
相形見絀:互相比較之下,就顯出一方的不足之處。
2、請幾個學生談初讀文章的感受。哪幾節,或哪一句不懂?可以讓學生記下自己的有關問題,在下一環節中注意學習。
(二)品讀課文,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1、品讀第一節
人們常常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宣稱要征服自然。這實在是太狂妄自大了,因為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永遠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而他卻要作自然的主人!他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樣,有什么資格與自然對立!
問:第一節總起全文,談到了全文的兩個問題,請學生概括。
參考答案:
這一段總起全文,寫了兩層意思:人和自然相比人是個孩童;人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
問:從第二節開始,到哪一節是談的第一個問題?
參考答案:到第七節。
2、請學生范讀讀2——7節,讀完后思考:
(1)提示思考:如何認識人類的智慧?如何認識人類智慧的結果:重大科技成就?
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反復思考。
第二節,作者總的比較人類智慧是滴水,大自然的智慧如同大海。
第三、四節,關于人類重大科技成就問題。
第五、六節,作者推測人類不是有智慧的生物,也不是智慧生物。
第七節,作者具體比較人類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
(2)重點品讀第七節
“大自然用‘死’的物質創造出了這樣豐富多采的生命,而人類卻不能制造出一個哪怕是最簡單的生物。”
“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體現,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用盡人類的全部智慧,恐怕也難以造出這樣的一個人來,讓那一萬億個細胞協調工作,是人類的智慧所不能勝任的。”
(3)人能否征服自然?人作得了自然的主人嗎?
討論明確:人類永遠都不可能征服自然,更做不了自然的主人。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聽寫詞語。
蓬蒿咫尺狼藉吶喊自不量力
相形見絀精巧絕倫美味佳肴
(二)繼續品讀課文,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1、請學生齊讀第8——13節。讀完后思考:
如何理解“人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
2、重點品讀第八、九節
(1)“為了”為什么加引號?
(2)“人是自然發展的高級階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級形態,其高級之處僅在于他會思維、能夠進行理解以及有自我意識。”
(3)“人的智慧與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宇宙或者說自然借我的眼睛來觀看她自己,借我的嘴來表達她自己,說出她億萬年來想說而沒有說出的話。”
3、重點品讀第十三節。
“首先應該敬畏它們,就像敬畏我們自己一樣。”
“敬畏它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三)總結全文
1、“敬畏自然”的是什么?
明確:“敬畏”有兩層含義,一層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認識自然的偉大,認識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義。二層是“畏懼”,但不是簡單的害怕,而是說破壞大自然、違背自然規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懲罰,大自然的懲罰是無情的,是令人畏懼的。
2、為什么要“敬畏自然”?我們應該如何敬畏自然?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為人類與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組成部分,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人類卻常常與自然對立,有時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導致自然界的懲罰。其實,自然就是人類的生存環境,人類也是自然的一個要素。只有認識、愛護自然,人與自然才能和諧發展。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敬畏我們自己。敬畏自然,即愛護自然,愛護人類生存的環境,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四)質疑思辨:
教師激趣:充滿思辨的智慧是世間最美的花朵。本文就處處洋溢著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對本文的觀點有質疑嗎?
學生質疑,暢所欲言。
如:⑴畏懼自然是否意味著不求進步、無所作為?
⑵作者有沒有否定現今人類科學的成就?
⑶人類不可以改造自然?
(五)拓展研究:
激趣:讀著本文精辟的論述、理性的分析,你將如何把“敬畏自然、愛護自然”變成最實際的行動?
請就“敬畏自然”這一主題擬幾條標語,向人們發出呼吁。(可每一小組擬一條展示交流)
參考:
1、地球不是我們從父母那里繼承的,是從子孫那里借來的。
2、地球不屬于人類,而是人類屬于地球。
3、自然界的法則就是合作;我們不應只求改變世界,而應力爭改變自我。
4、但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我們的眼淚。
5、我們愛護今天的自然,自然將呵護我們的明天!
齊讀最后一段,感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
2、把握文章,理解“敬畏自然”的內涵,理解語言中包含的哲理。
3、理解本文題材特點,側重議論的表達方式,學習反問修辭方法。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我們常常說:“人定勝天”“征服自然”,課文的作者卻主張“敬畏自然”(板書課題),對大自然要又敬重,又畏懼,這是兩種對立的觀點,你站在哪一邊?且看課文為什么主張敬畏自然而嘲笑“征服自然”呢?
二、學習字詞
蓬(péng)蒿(hāo)咫(zhǐ)尺(chǐ)狼(láng)藉(jí)吶(nà)喊(hǎn)相(xiāng)形(xíng)見(jiàn)絀(chù)精(jīng)巧(qiǎo)絕(jué)
倫(lún)美(měi)味(wèi)佳(jiā)肴(yáo)鯤(kūn)鵬(péng)混(hùn)淆(xiáo)
2)巧妙運用對比的手法
(3)議論性的散文,主要使用議論的表達方式,內容是議論性的,有論點、論據、論證,但顯著的特色是:富有文學色彩,講究形象的語言,文學的語言,有濃郁的抒情和感情色彩。
四、問題探究
(一)“敬畏自然”的含義是什么?
1、“敬重”意味著應該怎樣對待自然?
2、畏懼是不是意味無所不為?
3、為什么應該畏懼自然?
4、你認為應該怎樣正確對待自然?
(二)作者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為什么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人類自己
討論
(三)“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不存在?這個“智慧”這個“生命”是從什么意義上說的?
都是擬人的手法
作者說:“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體現,是她的杰出的作品之一”
這也是用擬人的手法,有生動形象親切的關系,宇宙智慧與人類智慧成為相對的兩個概念,二者具有可比性。
五、作業
搜集資料(練習四)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提問練習一
二、結合富有哲理的語句,深入理解課文
1、人類為自己取得的這些成就喜形于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浪跡斑斑的礦空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2、宇宙之所以創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
3、人類并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弟兄。
三、學習反問的修辭方法
1、什么是反問?
2、梵文的作用?
3、比較反問句和陳述句表達效果的不同
(課后練習三)
四、作業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識記、理解、積累本課生字詞,并練習在語境中使用。
2、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揣摩品位本文富有哲理性語句的深刻含義以及表達效果。
3、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樹立環保意識,思考人類保護自然的正確做法。
教學重點:
品味富有意蘊的哲理性語言,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難點:
辨證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培養科學理性精神,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觀看柴靜的《穹頂之下》短片一分鐘,導入:看完視頻,老師發現同學們的臉色由上課時的歡喜變得凝重了,大家一定有話要說吧。誰來說說看完視頻的感受。
生看后談感受(找兩個學生),師給以評價:
老師對大家說的話非常贊同。自然,一直是我們人類的母親,我們一直在她的懷抱里繁衍生長。可是,不知什么時候,無知而貪婪的人類讓這位母親變得傷痕累累。面對這種情況,社會學家嚴春友老師告訴我們,人類面對自然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敬畏自然。讀,帶著尊敬和畏懼,再讀。
二、我們這節課的學習內容分為四個板塊,老師給大家讀一下。
第一板塊:積累字詞,夯基礎
第二板塊:把握全篇,明觀點
第三板塊:品味語言,賞美句
第四板塊:感悟情懷,思自己
三、進入第一板塊的`學習
檢查學生習情況,請一位同學到臺前展示自己的預習作業,獎勵他領讀。有不懂的詞語鼓勵學生質疑,在詞語讀音、寫法、意思等方面有特殊發現的同學可對其他同學進行友情提示(比如不自量力的感情色彩,咫尺的讀音,狼藉的部首)。在四字詞語中讓學生選一個,創設情境說一段話,再選兩個說一段話。
教師明確:詞語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積累詞語首先要能正確的書寫它們的音、形、義,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在合適的語境中使用它們。
過渡語:掃除了字詞障礙,讓我們深入文本。
第二板塊:把握全篇,明觀點
1、初讀,用你喜歡的方式讀這篇議論性散文,明確:作者在文中反對什么觀點,又提出了什么觀點。
2、再讀,快速瀏覽課文,從文中篩選信息。用“人類啊,因為____,所以,你應該敬畏自然。”的句式說一句話。
例如:人類啊,因為“你只是大自然肌體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樣”,所以,你應該敬畏自然。
(此環節意在鍛煉學生提煉觀點,比在段落中找出來直接朗讀難度低,有感情)
過渡語:明確了作者的觀點,讓我們來欣賞的語言。
第三板塊:品味語言,賞美句
1、朗讀: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變成陳述句讀、變成感嘆句讀、用憤怒的語氣讀、用驚恐的語氣讀、創讀:誰能斷言那些被砍倒的大樹不是人類為自己準備的棺木呢?
2、那么,我們有什么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語重心長的語氣)
3、女(無限深情地):誰說宇宙是沒有生命的?
男(熱烈激昂地):宇宙是一個碩大無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運動、那演化的過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嗎?
女: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怎么會從中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
男:你難道沒有聽到石頭里也有生命的吶喊嗎?
合:你難道沒有用心靈聽到從那遙遠的星系里傳來的友好問候嗎?
教師明確:這些句子屬于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既然有這么好的效果,請同學們自創一個質問人類的反問句:人類啊,難道…學生回答后,教師自創:人類啊,難道你沒有聽見這個班的孩子發自肺腑的吶喊嗎?同學們啊,既然反問句效果這么好,難道你們不該在寫作時用上一些嗎?
課文中除了這些發人深省的反問句,還有好多句子富有哲理、耐人尋味,請大家找出來賞析一下。提示:可從煉字、詞語運用、修辭、寫作手法、蘊含哲理等角度
4、學生自由賞析,預設:會從比喻、擬人、對比角度賞。此環節給學生合作交流的時間。
過渡語:這些富有哲理的語言無不包含著作者的情懷,下面讓我們精讀最后一段,進一步感悟作者酒一樣濃烈的情懷。
第四板塊:感悟情懷,思自己
朗讀:(師)因此
(男)我們再也不應該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們征服的對象
(女)再也不應該把其他生物僅僅看作我們的美味佳肴
(男)而首先應該把它們看作是與我們平等的生命
(女)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
(男)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
(師)首先應該敬畏它們,就像敬畏我們自己一樣
(合)敬畏它們,就是敬畏宇宙
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朗讀要求:紅體字部分讀重音,最后一句讀兩遍,第二遍要比第一遍高昂。
提問:
1、作者認為怎樣做是敬畏自然?
板書:尊重生命保護資源愛護環境和諧共處
過渡語:我們作為人類的一員,作為社會的一分子,當然也應該敬畏自然,下面我們再次朗讀最后一句話。
2、再次朗讀,要求把手放在胸口,用自己叮囑自己的語氣讀:
“敬畏生命,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3、說得響亮不如做的漂亮。對于普通人來說,怎樣做算是敬畏自然?請用“敬畏自然,就是——,因為明天,它可能還我們——”的句式說話,例如:敬畏自然,就是愛護一株幼苗,因為明天,它可能還我們一片春光。
結束語:孩子們,主席提出:寧要青山綠水,不要金山銀山,這句話,道出了我們每個人的愿望。學習了這篇課文以后,老師希望大家在生活點滴中踐行剛才的諾言,用我們共同的努力留住頭頂的這片藍天,讓自然母親重綻笑顏。
作業:
1、從積累的詞語中,選擇3到5個,創設情境,寫一段話。
2、以班委會名義寫一篇倡議書,呼吁人們從身邊小事做起,愛護環境。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 篇14
一、說教材,說學生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學生特點
《敬畏自然》是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單元主題為人與自然,要求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富有哲理性的語言的同時,樹立環保意識。八年級的學生,主要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他們喜歡生動可感的,也還沒有進行過對宇宙的思考,所以,在教學中要把這篇議論性很強,又兼有學理性的,轉化成豐富可感的、可以接受的精美文句、思想。另一方面,八年級的學生還不具備立論,論證等基礎知識。所以學習這篇,只能給以科學思維情感上的關照,使其獲得一定的現代意識。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識記、理解本課生字詞;品味富有意蘊的哲理性語言,提升駕馭語言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學生預習,搜集資料,教師引導;抓住的關鍵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語句的深刻含義,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情感與價值觀: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增進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培養科學理性精神。
(三)教學重點: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難點:辯證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培養探究性閱讀能力
二、說教法
(一)本課以引導、分析、啟發、探究、比較閱讀為主要教法,輔以多媒體,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來理解課文主要觀點,在一定情景下進行讀、寫、聽、說活動,通過自主探究、合作、辯論等方式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情景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播放圖片、畫面、激發同學的閱讀興趣。
2、討論點撥法。
3、比較閱讀法。
4、辯論法。以小組方式展開辯駁,加深對的理解,樹立環保意識。
5、句子賞析法。
6、仿寫法。
三、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出示兩組圖片,讓學生找出哪些表現自然智慧,哪些表現人類智慧,并思考問題:人類智慧和自然智慧哪個更偉大?學生保留觀點,一起看作者嚴春友是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導入新課。
2、整體閱讀,感悟兩種智慧,在文中讓學生畫出哪些句子是自然智慧,哪些句子是人類智慧,并讓學生感悟作者的感情傾向,用四個字來概括,概括出標題——敬畏自然。
3、作為當代的中學生,我想應該有質疑的精神,所以,我給學生安排了一場以小組合作為形式的討論賽,討論人類智慧和自然智慧哪個更偉大?通過學生課前預習所搜集的資料,小組內交流,并課堂展示。讓學生得出結論:這個討論的問題其實是不成立的。并且否定我前面導入提出的哪個問題,讓學生重新認識人類和自然的關系。得出結論:人類是自然中的一部分,兩者之間應該是相輔相成的,相互依存的。并在文中找出作者有沒有相關的表述。學生找出,齊讀作者的觀點。
4、讓學生在中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大聲讀出來,而且要闡明自己喜歡的理由,讓學生從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上進行句子分析。在此,給學生重溫部分修辭手法的運用及作用。
5、作者能用這五種修辭手法來表達對大自然的情感,那么學生能不能用至少兩種以上的修辭手法來表達對大自然的感受。鍛煉學生書面表達的能力。
6、學生大多都表達出對大自然的情感后,我接著問:難道我們就應該順應自然嗎?學生整合這節課的觀點:熱愛自然、敬畏自然、合理改造、和諧相處。
7、最后回顧整節課收獲,不僅學習了用多種修辭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傾向,還學習到了與自然應該是相互依存,和諧相處的。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 篇15
【說教材】——教材分析
1.課文簡析
《敬畏自然》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所選的課文,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和思考《敬畏自然》意在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人與自然的關系,明白人類與自然應該和諧發展。這篇科學文藝作品的體裁是散文,側重于議論,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
2.探究問題
“敬畏”,從字面上看是既敬重又畏懼的意思,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認識自然的偉大,充分認識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義,自然界的奧秘是無窮無盡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類的生成,是在太神奇了,承認人類自身也是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類的智慧無法和大自然相比的。
【說目標】——目標確立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三個維度,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及文本特點,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引導學生感知課文內容。
2.品味關鍵語句,理解文中所包含的哲理。
過程和方法目標
要求學生反復閱讀,把握作者觀點;重點品讀,領會語句哲理。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培養人文關懷精神,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愛護自然,求得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說重點難點】
根據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程度和思維能力的發展,結合本文的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確定為:理解敬畏自然的內涵。
【說教法】——教法選擇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力求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特征,讓學生更多地接觸文本,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具體方法如下:
導入課文——情境法
初步感知——誦讀法
概括事件——點撥法
分析形象——討論法
拓展遷移——練習法
【說學法】——學法指導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具體的學法如下:
情境體驗法:激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
讀書入境法:訓練學生朗讀感知的能力
勾畫圈點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生的能力
合作探究法: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發散聯想法: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說教學創意】
《敬畏自然》因距離學生生活較遠,又比較抽象,因此教學時有一定難度特別是理解文章層層推進的論證思路。因此,設計教學從文中提煉出表示觀點的句子,然后進行重新組合,以利于學生體會文章的論證思路。
總體結構:
解文題——明結構——析精段——抓核心
【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記得有位偉人曾說過,人定勝天。這個“天”就是大自然。試問一下:人們真的可以征服自然嗎?當代散文作家嚴春友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要敬畏自然。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敬畏自然》!(板書課題)
二、淺層閱讀,理解字詞。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2.結合課文解釋下列詞語。
3.走近作者
4.課題解讀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明白說理性文章的標題往往就揭示作者的觀點,養成從標題入手、準確把握文意的讀書習慣以由淺入深的分層次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敬畏自然的含義,完成對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的突破。
三、深層閱讀,師生互動
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思考一個問題:找出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句,然后列出這個語句包含哪些方面的信息。
對大自然要“敬”。但是,“畏”在哪里?你能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進行說明嗎?
既要“敬”,又要“畏”,看起來很矛盾,其實是統一的。哪位同學能夠概括一下本文題目的詳細意思?
四、質疑展示,遷移運用
1、學生質疑。
2、展示:學習了本文后,相信同學們一定會有很多話想說。請你以“我想對你說”的形式,說出你的心里話。可以是自然,可以是作者,可以是破壞自然的人,也可以是其他任何人。
【說教學反思】
說落實,談成敗,說改進。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 篇16
【說教材】
1、對課文的理解:
該課文是八年級下期語文三單元的第一篇文章。語文課程標準把七至九年級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學段。八年級下期繼續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并處于一個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在本冊第三單元共有五篇文章,五篇文章都注重空間上的廣袤性與思維上的哲理性,并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與思考,《敬畏自然》是本單元第一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人與自然的關系,明白人類應與自然和諧發展。應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2、教學目標:
⑴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角度:
要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明確“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培養學生科學的理性精神與人文關懷。
⑵從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方面:
要識記、理解文中的生字詞,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學習作者通過擬人、比喻、反問等把抽象的道理說得通俗易懂的寫作方法。
3、教學重點:
⑴辨證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這一觀點的。
⑵學習文章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說的通俗易懂的寫作手法。
4、教學難點在于:
⑴是理解“敬畏自然”的內涵。
⑵是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語言。
【說學法】
為讓學生學有所獲,貫徹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本課的教學設計主要有以下考慮:首先要考慮學習的主體,即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間一般只有20分鐘左右,如果較長時間不改變教學方法,學生的注意力就會分散,所以教學設計第一點就是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并進行適量變化,讓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及較高的注意力,教學設計的第二點在于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的思考,本課以散文形式論述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告訴我們要“敬畏自然”,文章中有部分字詞是必須掌握的,可以考慮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與問答法解決,針對教學重點,可采用情景激勵法、投影展示法、分析法、比較法及引導法,針對文章難點,主要考慮采用點撥法、分析法、提問法、詮釋法等,力求能通過恰當的教學方法來使顯示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說教法】
當然,無論采用什么教學方法,最終還得落到學生身上,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整體把握課文時可采用默讀法、圈點勾畫法,之后,可采用問答法,最后由學生發言、總結。以鞏固知識、培養能力,讓學生能有一點收獲、有一點提高、發展。
【說教學過程】
最后,我想談一下本文的教學程序。要達到教學目標、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最好把本文分為兩個課時來進行,第一課時重在課文的整體感悟,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文章的內容、觀點,第二課時重在寫作技巧的探究與理解富有哲理性的語言。我想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程序設計:
第一步:創設情景:
以多媒體播放《人與自然》或《宇宙與人》的片段,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步:整體感知:
學生默讀課文,圈點勾畫,簡要寫出自己讀書感受與理解,同時投影出閱讀中需解決的思考題,并小聲播放音樂,以創設輕松的閱讀氣氛。
第三步:小組討論:
給予學生適當的自讀時間后,進行四人小組的合作討論學習,盡量解決閱讀中出現的問題及投影的思考題。
第四步:互動探究:
學生討論后,將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可以學生回答、可以老師回答,同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理清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得出“敬畏自然”這一觀點的。
第五步:張揚個性:
請學生發言說明對作者觀點的理解及意見,究竟同不同意,同意你將怎么辦,不同的又如何辦,只要學生談來有理有據,都應給予肯定。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 篇17
【創意說明】
將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瀆、自理、自析、自用的活動完成對課文的感知、理解和把握,讓學生在大量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實踐活動中,掌握自我閱讀的方法和基本技能。
【教學步驟】
一、自讀
1、讀順課文:
①讀準下列字音:
蓬蒿(hāo)咫(zhǐ)尺狼藉(jí)深邃(suì)
混淆(xiáo)相形見絀(chù)碩(shùo)大狂妄(wàng)
②讀暢下面的句子:
A、無論是令人生厭的蒼蠅蚊子,還是美麗可人的鮮花綠草;無論是高深莫測的星空,還是不值一提的灰塵,都是大自然精巧絕倫的藝術品。
B、你難道沒有用心靈聽到從那遙遠的星系里傳來的友好的問候嗎?
C、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永遠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樣。
D、因此,我們再也不應該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們征服的對象,再也不應該把其他生物僅僅看做我們的美味佳肴,而首先應該把它們看做是與我們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
2、讀懂課文:
①解題:
課題“敬畏自然”的內涵是什么?
明確:“敬畏”有兩層含義。一層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認識自然的偉大,充分認識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義。自然界的奧秘是無窮無盡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類的生成,實在太神奇了,承認人類自身也是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類的智慧、人類的創造是無法與大自然相比的。—層為“畏懼”,但不是原始人對大自然的畏懼。可以從“愛護自然”一語中探得它的含義。破壞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懲罰;大自然的懲罰是無情的,是令人畏懼的;人類應該調整自己與自然的關系,與自然求得和諧的發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過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從而使人類的生存更美好。
②探究:
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敬畏自然”的內涵?
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探究:
A、“敬重自然”意味著應該怎樣對待自然?
B、“畏懼自然”是不是意味著不求進步,無所作為?
C、為什么應該畏懼自然?
D、你認為應該怎樣正確對待自然?
二、自理
自理指的是學生自己對課文作一番梳理。自我梳理應完成如下工作:
1、理出思路:
分別說出文章含有作者的哪些觀點,這些觀點之間存在什么聯系?
點撥:文章表現了作者以下一些觀點:
①人類宣稱“征服自然”,實在是自不量力的狂想。
②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智慧并不值得驕傲。
③大自然的智慧則是無以倫比的。
④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與自然是一體的,人類應該愛護自然。
⑤人類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實是兄弟關系。
⑥人類應該敬畏自然。
其中②③④對①進行支撐,是①的具體說明,⑤是②③④的推論,同時又和它們一起支撐⑥。文章從否定“征服自然’’的口號開頭,比較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層,指出人類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智慧是一層,從智慧到生命,又進一層,最后得出結論“敬畏自然”。全文按照“概括──具體──推論──結論”的思路展開。
2、理出結構:
本文是一篇議論性的散文,可以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理出文章的結構。
三、自析
學生對課文作獨立的分析。重點解決如下問題:
1、分析文章表達方式上的特點;
2、分析文章論證方法的運用;
3、分析文章的語言特點;
點撥:
1、本文以議論為主,富有文學色彩,講究形象的語言、文學的語言,有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說是一篇議論性散文。
2、作者運用了對比、層層推進的論述方法,最后引出結論。如從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結論等。
3、文中有許多擬人句、反問句、富有哲理的語句,它們增加了文章語言的形象性,易于激發讀者的情感。
四、自用
1、你覺得文中哪些詞語很有特色,將它們連詞組段。
2、你覺得文中哪些句子很有特色,仿照它試寫一句話。
3、你覺得文中哪些段落很有特色,仿照它試寫一段話。
【備選創意】
〖創意說明
為了讓“敬畏自然”的觀點走進學生的心靈,組織辯論是最好的方法。學生會在資料的準備過程中接觸更多的振聾發聵的事實、更多的前沿性的環保理論,同時,語言的表達能力、搜集整合資料的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都可以在活動中得到發展與鍛煉。
〖教學步驟
1、出示辯論題:人類應該征服自然。
2、資料準備:分小組搜集資料,準備辯論。
3、辯論方法指導:
辯論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⑴贊成什么、反對什么,立場一定要鮮明,不可摸棱兩可。
⑵說話要有條有理,更要有據可依,才有說服力。
⑶說話一定要緊扣話題,不要游離于中心之外。
⑷要善于從對方的發言中尋找漏洞,適時反駁。
⑸了解一些駁論方法,如:駁論點、駁論據、駁論證等。
4、分小組辯論,教師點評,評出最佳辯手獎、最佳合作獎等。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 篇18
【教學目的】
1、知識:
⑴整體感知課文,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人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人類智慧也是大自然賦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類對待自然要轉變理念:不要宣稱什么要征服自然,應該是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⑵理解作者對環境的憂患與思考。理解敬畏自然的含義。
⑶了解層層推進的論述方法,巧妙運用對比的手法,論述觀點。
2、能力:
⑴學習本文形象的富有文學色彩的語言特點
⑵掌握各種論證方法。
⑶揣摩關鍵詞語,體味深刻含義,培養語感。
3、思想品德:
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珍惜自然給人類的一切。培養科學的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培養學生探索自然、觀察自然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學設想】
探究、合作的教學方式。
【教學的重點】
1、把握作者的觀點。掌握層層推進的論述方法。
2、把握關鍵性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難點】
1、理解敬畏自然的內涵,正確領會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的含義。
2、理解本文形象的富有文學色彩的語言特點。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和討論點拔法并用。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愛護環境是我們當今一個時髦的話題,也是一個嚴峻的話題,我們只要用肉眼仰視一下頭頂的天空,就應當驚愕地承認:它早已不是天的原稿,已經被現代文明的煙塵復印得渾濁而模糊。
不必諱言,在人類的生存空間和視野中,已難以找到一塊凈土:珠峰的雪樣中含汞含錳,大西洋海底有鉛、珞沉淀,南極企鵝體內含苯,北極煙霧在加濃變酸。
此外,我們曾經那么意氣風發地相信人定勝天,喊著要創造自然。大片大片地開山墾荒、圍湖造田,大肆砍伐森林,無節制地掠奪自然資源。幾百年才長成的樹木,人類可以在短短十分鐘讓它在地球上消失,上千年的熱帶雨林,可以在幾年內將它們變成光禿禿的平地;幾百萬年才進化而成的物種,可以在幾十年間使它絕跡。人類還有什么辦不到的?可是,還沒有來得及陶醉,大自然就反過來懲罰人類了。
我們究竟該用什么樣的態度對待自然?本文會給我們指點迷津的。
二、整體感知課文,集體探究
1、泛讀課文,找出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語句。
提問:作者的觀點是什么?關鍵語句是哪一段。
學生明確:課文第十一段。
2、作者為什么提出這一觀點。
明確:作者之所以提出敬畏自然的觀點。是因為人們常常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宣稱要征服自然,結果往往導致自然被破壞,導致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
三、精讀課文
邊讀邊看課件:登山,橫渡,航天航空,空氣污染,森林毀滅,土地沙化,動物暴減,非典,禽流感
思考:
1、人與自然的關系?
2、說出讀了本文的感受:互相交流
明確:
1、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類智慧也是大自然賦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類要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2、本文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話題,作者認為應從根本上糾正征服自然的理念,應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四、合作研究,把握文章結構
1、學生大聲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劃分文章結構。
2、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討論交流,求同存異,小組組長代表小組發言。
3、全組共同討論交流,教師指點。
五、教師小結
本文是一篇議論性散文,從否定征服自然的口號開頭,比較人類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層,從智慧到生命,又進了一層,最后得出結論敬畏自然。全文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展開,由引論到本論,層層推進,水到渠成。
六、作業設計
1、畫出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語句。
2、再讀課文,說說宇宙有哪些讓我們敬畏的自然現象。
第二課時
一、學生自由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1、學生細讀課文、圈點勾畫,提出疑難問題,學生互解互答,并存疑。
2、一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合作探究,并存疑。
3、就尚未解決的問題,全班展開討論,對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點拔或解答。
二、研讀賞析,體味科學文藝作品的文藝性
1、體會語句運用的修辭,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例:
⑴人類為自己取得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井呢?
(理解:比喻,人類開采煤碳、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各種礦物,留下了無數礦坑,也就破壞了地貌和地層結構,很可能釀成后果,危及人類自身。形象地寫出人類面臨的危機。)
⑵人類并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兄弟。
(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類,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它們與我們是平等的生命。弟兄體現了宇宙間的一切生命是緊密聯系的,不可分割的。)
⑶宇宙到處隱藏著生命,到處都有生命的萌芽,到處都有沉默的聲音。
(理解:擬人。宇宙是一個碩大無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種形式。
⑷在物質中,有無數的生命在沉睡著,一旦出場的時間到了,它們就會從睡夢中醒來。
(理解:同⑶)
⑸宇宙創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
(理解:把宇宙擬人化,把人類的出現說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創造。)
⑹我們有什么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
(理解:反句,更有力地強調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是毫無理由,毫無資格的。)
⑺那永恒的運動,那演化的過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嗎?
(理解:反問,更能激發讀者的思考,語氣也更強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⑻你難道沒有聽到石頭里也有生命的吶喊嗎?
(理解:同⑺)
2、學生齊讀這些句子,再次品味本文語言的形象性。
3、教師引申:
反問是一種用疑問句式來表達確定意義的修辭手法。用否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否定的意思,反問的作用是加強語氣,加重語言的力量,激發讀者的感情,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三、難點探討
1、作者著重比較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得出什么結論?
2、為什么說連蒼蠅蚊子乃至灰塵都是大自然的精巧絕倫的藝術品,展示出大自然的深邃、高超的智慧?
3、敬畏自然的含義是什么?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極無為的口號?
4、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這個智慧,這個生命是從什么意義上說的?
明確:見教學用書。
四、延伸擴展作業
1、積累詞語,摘抄富有哲理、講究形象的語言。
2、學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寫讀后感。
3、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辦一期人與宇宙之迷的手抄報。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 篇19
【教學理念】(根據《課程標準》要求)
本節課面向全體學生,在閱讀中注重培養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能夠較熟練地運用瀏覽的方法從文本中提取主要信息,理清思路,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明確作者的觀點);在閱讀中感知議論、抒情兩種基本表達方式,隨文學習比喻、擬人、排比、反問等基本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通過分類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通過閱讀交流,培養科學理性的精神和人文關懷。
【教學特色】
1、課堂目標
學會一種方法→形成一種能力→解決一類問題→輸出一種情感→獲得一份知識
2、交流理念
找準文本輸入的路徑,創設文本輸出的平臺,共享文本學習成果。
3、個性處理
用教材教。深入分析文章特色,根據課程標準的學段目標與內容的設計,結合中考語文現代文考查目標的理解,在教師教學用書的具體指導下重新整合定位本課的教學側重點。
即:
1、培養學生獨立、準確、快速閱讀現代文的能力,通過提取主句的方式,提綱挈領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而進一步解決滋生問題。
2、在閱讀中感知基本表達方式,隨文學習基本修辭。避免單純從考點出發,因一味注重技巧的解讀而肢解語言的現象。注重在朗讀的過程中集中體會他們在有聲語言上的突出的抒情特色和表達的藝術效果。
【說教材】
(一)對課文的理解:
本課文是八年級下期語文三單元的第一篇文章。八年級下期繼續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并處于一個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在本冊第三單元共有五篇文章,五篇文章都注重空間上的廣袤性與思維上的哲理性,并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與思考,《敬畏自然》是本單元第一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人與自然的關系,明白人類應與自然和諧發展。應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感知文章內容,體會作者感情;明確本文觀點,理清層層推進的論證思路;了解對比、比喻、反問、擬人等修辭手法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小組展示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關注城市發展,關愛自然生命。
(三)教學重點:
一是辨證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這一觀點的,二是學習文章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說的通俗易懂的寫作手法,
(四)教學難點:
一是理解“敬畏自然”的內涵,理清文章層層推進的論證思路;二是理解文中富有文學性的語言。
【說教法】
情境導入法、合作探究法、教師點撥法、展示討論法,針對文章難點,主要考慮采用點撥法、分析法、提問法等,力求能通過恰當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來突出把握重點、突破理解難點。
【說學法】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利用教師的學法指導以“提取主句”的形式瀏覽課文,獲取高效、快速解讀文本的能力;通過與學習伙伴的探究研讀深入體驗作者的思維及觀點,運用賞讀分析的方法整合文中抒情語句,體會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感情。
【說教學過程】
要達到教學目標、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最好把本文分為兩個步驟來進行,第一步驟重在課文的整體感悟,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文章的內容、觀點,第二步驟重在寫作技巧的探究與理解文學性的語言。
教學準備:創設情景,課前欣賞,教師抽檢學案。
教學過程:
(一)多媒體情境交流導入
(二)文本解讀
瀏覽閱讀,提取主句縮寫文本,使文章內容、觀點一目了然。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文章主題敬畏自然的含義。
(三)文本研讀
合作探究挖掘主旨,引導學生理清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得出“敬畏自然”這一觀點的(層層推進、水到渠成的論述結構)。明確文體的議論性特點。通過“壓縮餅干”解決學案出現的主要問題。
(四)文本賞讀
根據學生找出的文章中富有哲理性和思辨色彩的語句進行分析,體會文章運用擬人、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說得通俗易懂的語言風格。
(五)文本延伸
如何解決人與自然關系問題,如何解決城市發展和自然平衡之間的矛盾。
五、說板書設計
抓住文本知識輸入學生頭腦的路徑,強化課堂學習的要點,利于知識的存儲和輸出。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 篇20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敬畏自然》的第二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任務、教學過程、教學理念等幾個方面來闡述這節課的教學設想。
一、教材分析
語文新課程標準把七至九年級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學段。八年級下學期繼續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并處于一個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本單元以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為主題,五篇課文都是科學文藝作品,以不同題材,從不同角度,表達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患與思考。五篇文章都注重空間上的廣袤性與思維上的哲理性。《敬畏自然》是本單元第一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人與自然的關系,明白人類與自然應該和諧發展。這篇科學文藝作品的體裁是散文、,側重于議論。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
二、說教法
新課程標準在第四學段閱讀中提出“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并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為了有效的落實這些要求,在這節課中我采取了研討探究法和質疑辯論法。語文課程根植于生活,為了落實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我還把現實生活引入課堂,運用情景教學法,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對現實生活的關注。很好的落實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
三、說學法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合作為橋梁”的教學思想進行學法指導,在課堂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的精神。本著學習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的思想,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寫作的思路,議論的層次,主要的觀點。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把想法表達出來,以鍛煉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教學任務分析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的觀點和論證思路。
2、提高學生對自然與人類關系理性的認識。
3、引導學生對文章獨立的思考與感悟;鼓勵學生發表自己對人與自然關系的不同見解。
教學重點:理解分析課文,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對文章獨立感知能力和質疑精神。
五、說教學過程
我把教學過程分成6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導入:(先由幻燈片展示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兩個方面:人類生命的脆弱與人類精神的偉大)。
教師導語設計:人站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輕微的,脆弱的。30年前的大地震奪走了唐山24萬人的生命,我們的家園瞬間變成了一片廢墟;我們這條母親河啊——僅1931年水災,就奪去了近300萬人的生命;12月26日,那個風和日麗的早晨,僅僅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洶涌而至的大海嘯突然出現在了毫無防備的人們面前,災難在瞬間奪走了22萬多人的生命,也將痛苦永遠地留給了幸存者。
然而人類世間萬物面前又是偉大的,堅強的,睿智的。還記得二千多年前,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嗎?到今天它依然灌溉田疇,造福人類。當世紀洪水襲來的時候,中華兒女手挽手筑成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最終奪取了抗洪的勝利。還記得我們眾志成城戰勝非典的日子嗎?一場突如其來的重大災害考驗著中國人民,一場沒有硝煙的斗爭錘煉著民族精神。
面對美麗的大自然,我們該用一種怎樣的態度對待它呢?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敬畏自然》,用科學理性的眼光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
導語設計的目的是;從兩個方面表現人與自然的關系,設置情境,引發學生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
第二環節:復習回顧。學生速讀課文,考察第一課時字詞掌握的情況,并快速明確文章主要觀點:人類應該敬畏自然。這個環節由教師通過幻燈片提問,學生獨立回答。然后教師質疑文章觀點引入對“敬畏自然”問題的辯論。
第二環節設計的目的是考察學生課下對上節課的復習情況,重新感知文章,為下一步由老師質疑而引發的師生之間的辯論做好鋪墊。
第三個環節:課堂辯論。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絕大部分學生會贊同作者的觀點。教師則提出與之相反的一個觀點既:人類無需敬畏自然,并從一下兩個方面來論證自己觀點:
一、人類智慧是偉大的
二、人類是大自然絕對的主人。
學生根據教師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論述,從課文中尋找反駁教師觀點的論據,并在老師的示范下表述出來。這個環節學生分組合作完成。大家集思廣益,分工明確,最后選取代表闡述本組觀點。
教師根據課文內容和論證的層次順序準備如下的辯論詞:
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為人類的智慧而驕傲,中秋佳節,望著那輪明月,古人也曾夢想“乘風歸去”,去看看那繁茂的桂樹,看一看美麗的嫦娥,20世紀60年代,這個夢想終于實現了。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和艾爾德林終于登上月球,人類第一次觸摸到了真實的月亮,20美國“勇氣”號探測器登臨距地球5576萬公里的火星。人類的腳步越走越遠,不知道大自然面對人類這非凡的智慧會作何感想,我想他一定會驚嘆不已,它憑什么竊笑人類的智慧呢?
再看人類智慧的發展歷史,人類從簡陋的窩棚走進了高樓大廈,從采摘野果到吃上美味佳肴,從簡單的石器到飛躍太空,如果一個幾萬年前的原始人來到現在這個五光十色的世界,不知道他是什么表情。
人類勘探石油,挖掘煤炭,從自然界中獲取生產資料,有人說那是自掘墳墓,那好,我們今天就停止這些活動,不在勘探石油了,你去美國,那好,你就跑著去吧,不知道有誰愿意回到那個沒有電,沒有車,沒有天然氣的時代,去過那幾百年前的人類的生活。
人類是萬物之靈長。人類愛這個世界,更要主宰著這個世界.保護這個世界,更要征服這個世界.我們馴養了豬狗馬牛,讓它們順從地為人類服務。讓狗給我們看家,讓牛給我們耕地,讓馬供我們駕馭。如果你哪一天把這些兄弟姐妹從我們手中解放出來,暫不說人類會怎樣,我們問問那些動物們會同意嗎?我們戰勝天花,戰勝利非典等各種病毒,讓他們俯首帖耳,如果我們不主宰這個世界,哪就任由那些病毒禍害人類嗎?有人說人類和萬物是兄弟姐妹。那我們別打蒼蠅了,因為他是你的兄弟,別打蚊子了,他是你姐妹。最后我要說人類是這個世界上無可爭辯的主人。
這個環節設計的目的是:在反駁教師觀點的過程中,教師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文章論證思路,學生很自然的會引用文章中人類智慧是不值得驕傲的,大自然的智慧是無以倫比的,人類智慧是大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來反駁教師的理論.這樣不但培養了課文理解能力,還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在與教師的辯論中完成對文章的理解與寫作思路的梳理。
第四個環節:深入思考。教師通過多媒體鏈接到新浪網站“敬畏自然”的辯論現場。“敬畏自然”這個論題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爭論,下面我們先放下書本到新浪網站的辯論現場去看看,聽聽專家們唇槍舌劍的辯論。看看你更支持誰的觀點,反對誰的觀點,也在網站辯論現場用最簡練、最明了、最深刻的語言來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
第四個環節設置的目的是:設置真實情境,引導學生的質疑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人與自然關系的不同觀點。學會從多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并培養學生書面語言表達能力。
第五個環節:聯系生活實際。209月3日,國家環保總局在北京主持召開了“怒江流域水電開發活動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專家座談會”。如果你是被邀請的專家,你會提出怎樣的意見?如果你是生活在怒江的農民,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請你在課下根據這節課的感悟選擇其中一個問題,寫一篇短文。
(幻燈片展示相關背景材料和不同方面的意見)
第五個環節的設置是讓學生觸摸真實的社會,學會思考來解決實際問題,并布置課下作業達到課堂拓展延伸的目的。
第六個環節:課堂小結。
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是一個很深刻的哲學問題,我們不可能用短短的45分鐘來把它辨識清楚,課下大家可以深入地思考一個問題:在人類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是應該以環境為本,停下我們前進的腳步,還是應該以人為本,用科學不斷的征服和改造自然?如果你愿意就這個問題和老師進行進一步的探討,請登陸我的博客,或把你的想法發到我的電子郵箱里。
通過這節課,我們不僅明白了作者的觀點,弄清了課文的論證思路,更主要的我們在這節課,聽到了與課文完全不同的一個聲音,我更希望通過這節課能培養大家一種質疑精神,因為不論你是誰,都不可能是永遠正確的。這也許比弄清文章內容更重要。
最后我要說:無論我們的觀點有多大的差異,但都不反對對環境的保護,都深愛著我們的家園:愿我們的家園越來越美好,愿人與自然能更為和諧的相處
最后讓我們歌曲《無邊無際》的優美旋律中結束這節課,愿我們的家園能像歌中描繪地那么美。
課堂小結的設計是為了使本節課內容能余音繞梁,給學生一個更為深刻的思考空間。同時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感受到語文深刻內涵既:它能指引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它能影響我們的心靈。
六、板書設計
質疑精神
敬畏自然
嚴春友
七、本節課的教學理念
本節課力圖把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為一體。同時我認為教學中要有教師自己對
文章獨特的感悟,課堂中要有自己的聲音,不能成為教參和各種參考資料的傳聲筒,更要把
這種思想傳達到每一個學生,培養他們獨立思考與質疑的精神。
這就是我對這節課的全部設想,希望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03-03
敬畏自然的教學設計03-04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03-17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點評03-03
《敬畏自然》優秀教學設計03-03
敬畏自然小學教學設計03-04
關于《敬畏自然》教學設計03-04
《敬畏自然》課程教學設計03-04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素材03-04
《敬畏自然》教學設計模板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