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獻給母親的歌》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綜合性學習:獻給母親的歌》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綜合性學習:獻給母親的歌》教學設計1
教學設計理念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是學生全面發展,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教學對象分析
中學生,正處于情感態度、價值觀發展的重要時期,需要用人類美好的、高尚的、無私的思想和感情去熏陶,母愛就是這眾多感情中最真實、最純潔的感情。然而,因家長文化程度的差異,很多家庭的家教方式粗暴簡單,不能讓學生理解母愛和親情。因而,特別需要從描寫母愛的藝術品中喚醒學生心中的感激母愛之心,然后才能去發現母愛,回報母愛。
教學內容分析
本次活動以母愛為中心,“母愛”是古今中外的藝術作品中不朽的主題,有文學的、影視的、歌曲的、繪畫的等,表現形式千姿百態。然而母愛有時又是狹隘的、短視的,造成了一些溺愛,本項活動特意安排了理性地看待母愛,讓學生有所思有所悟,客觀的評價自己的母親,客觀的認識母愛;為了鞏固活動成果,教材安排了實踐性環節,讓學生以實際行動回報母愛;為了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還安排了口語交際:采訪自己的母親;作文:記母親對自己無盡關懷的小事;為顧及特殊家庭的學生,特別是單親學生和留守學生,又設計了親情的主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活動,學會用適當的方式向母親(或親人)表達感情,學會理智的思考母愛以及“愛”的內涵。
2.過程與方法:培養用多種表達方式(口語交流和書面表達)來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活動,多側面地認識母親(或親人)的關愛,培養孝敬母親和親人的情感。
教學策略
1.以圖文并茂的多媒體音像制品烘托母愛氛圍。
2.展覽投影學生收集的文字、繪畫作品,多角度感知母愛。
3.學生口頭交流與書面表達相結合。
4.鼓勵學生將感恩之心化為實際行動。
教學媒體
1.教材
2.電腦和多媒體投影設備
教學過程
一、準備活動
(一)調查了解學生家庭情況。
1.教師了解學生家庭背景和興趣特長,為劃分學習小組作準備。了解學生可借助以下幾種途徑。
① 查學生基本情況登記表;
② 問卷調查學生,如:姓名、年齡、住址、家長姓名、職業、家庭成員姓名及職業、個人興趣特長等;
③找部分學生了解,或深入個別家庭走訪。
2.在調查中要特別關注那些特殊家庭的學生,如:單親家庭、留守孩子等,盡量把他們分在一組。
(二)明確活動任務之一:道不盡的母愛。(分組活動)
1.師引導:“母愛”的主題在各種藝術作品中都有表現,我們生活中不乏有這樣的作品資料,了解這些作品,我們將發現這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感情世界。
2.學生結合教材“活動一:道不盡的母愛”明確任務:
①搜集描寫“母愛”的詩歌、小說、散文、格言、新聞報道等文字作品。
②搜集展現母親形象的繪畫、攝影、歌曲、電影、廣告等音像制品。
③搜集描寫動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或有關親情的作品。
3.依據學生家庭背景及興趣特長,按自主結合的原則分成三個組,其中一組是特殊家庭學生。
4.各組選出小組長,負責本組的成員聯系,及時檢查、登記搜集資料的情況。
5.組織小組內討論交流:搜集資料的方法及計劃。
6.教師作總結性歸納與指導:
①可以在家找;
②可以到親戚朋友家去找;
③可以在網上查,然后打印或下載;
④星期天進城到書店去找,然后復印下來;
⑤幾個同學可聯合起來找。
(三)明確活動任務之二:剪不斷的臍帶。(人人參與)
1.師引導,我們的母親(或親人),與我們長期相處,然而我們了解他們嗎?找個時間與母親(或親人)聊聊天,采訪他們,進一步了解母愛(親情),體會母愛(親情)你會有更新的發現。
2.學生討論:采訪中你準備談那些內容,采用什么形式?
3.教師作指導性歸納總結:
內容:
①母親(或親人)的生活經歷,喜怒哀樂,對事業和生活的夢想和追求;
②母親十月懷胎和一朝分娩的甘苦;
③母親在養育子女過程中的酸甜苦辣;
④母親(或親人)對孩子的希望和要求;
⑤母親(或親人)現在的身體狀況和工作情況。
形式:
①找一個空閑時間,對方比較愉快的時刻來談;
②可以找一找母親(或親人)往日的照片,結合照片講一講照片背后的故事;
③以聊天的形式來采訪,先在心中把要談的話題排好條理,不要過于莊嚴,營照一個和諧輕松的氣氛,更有利于了解母親;
④訪談結束后,迅速整理好采訪記錄,為寫作做準備。
4.學生采訪結束后,將記錄交給家長做評語,評價學生采訪的方式是否恰當,是否容易讓人接受,記錄整理是否全面,真實,通順。
(四)、明確活動任務之三:多角度看母親。(人人參與)
1.師引導:母愛(親情)猶如陽光和空氣,我們沐浴其中而常常不知不覺,回首往事,我們才幡然醒悟,母親(或親人)那尋常小事卻富含著深愛,我們應用心去深入地體察母愛(或親情)。
2.以書面形式從生活中舉出幾件傾注母親(或親人)無盡關懷的尋常小事,并寫出自己的感受。
二、教師印發《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說明本次活動的內容以及程序、目的,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三、一周后開展活動。
(一)教師整理學生搜集的材料,制訂活動步驟。
1.學生在小組內匯報展示搜集的材料,組長作好分類,整理與登記以上報老師。
2.組長組織本組成員評價搜集成果:
①該同學的參與態度,合作意識與能力;
②在搜集資料,編輯整理方面的水平與交流的效果。
3.根據各組整理記錄后的材料,教師制訂詳實可行的活動步驟。
4.設計活動計劃表,印發學生,以便在活動中作好記錄。
(二)開展活動一:“道不盡的母愛”
1.師展播有關“母愛(或親情)”的音像制品。
①VCD歌曲《燭光里的媽媽》《母親》《白發親娘》《父親》等。引導學生結合歌詞、畫面在音樂旋律中感知對母愛的頌歌,即及時記錄下感人的歌詞。
②電影片段展播《媽媽再愛我一次》。
③投影繪畫作品:油畫《父親》、《大地――媽媽》引導學生從人物外貌感知人物包經風霜的經歷,一世的辛勞。
2.師展播學生搜集的有關“母愛”的文字作品。
①格言:“兒行千里母擔憂”“天地寬大,父母恩大”等。
②故事《鹿跳峽》。
③詩歌《獻給母親的歌》。
采用朗讀、齊讀、讀后說感受等形式開展,同時用筆記下自己最感動的部分。
3.師總結:盡管時代不同,種族不同,文化不同,但母親那真摯溫柔的感情卻是一致的。接下來,讓我們去感受屬于自己的那份母愛、親情吧。
(三)開展活動二:“剪不斷的臍帶。”
1.多媒體投影顯示活動項目:了解我們的母親(或親人)
2.按5~8人一組,(特殊家庭學生一組),分小組交流采訪結果,采訪形式,采訪感受,感受千姿百態的母愛(或親情)。要求邊聽別人說,邊用筆記,記下千姿百態的愛。
3.學生評出采訪內容豐富、形式創新的同學,交流經驗。
4.師總結:母親對孩子的愛雖都是一樣的深摯,但他的表現方式卻有多種多樣,下面,看看狐貍母親如何對待自己的孩子的?
(四)開展活動三:“多角度看母親”
1.多媒體投影顯示狐貍母親的故事:狐貍母親在自己孩子長大后會把它趕出巢穴,強迫它開始獨立生活。(配以動畫、聲音)
2.學生觀看,思考后發言:你怎樣看待狐貍母親的這種行為?
①太殘忍,小狐貍太可憐了;
②嚴厲的愛,有利于小狐貍的成長。
3.師小結:母愛是偉大的,忘我的,但有時卻是狹隘的,短視的,溺愛便是如此,對孩子是有害的。愛就是對成長負責,對未來負責,我們應防止溺愛對意志的侵蝕。
四、鞏固活動成果,開展活動四:“抱得三春暉”
1.根據活動感受及記錄,結合自己整理的材料,以“我的母親”為題,寫一篇文章,表達對母親的感恩之情。注意抓住典型事件,借助細節描寫,表達中心。
2.在小組中間交流:為了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你已經做了些什么,以后打算怎么做?選出說的好的同學發言。
3.星期天回家將孝心化為行動,家長為學生的行動打分,下評語,上交評比。
教學評估與反思
本次“綜合性學習 寫作 口語交際”活動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實踐性、工具性的特點。學生以自主與合作相結合的方式搜集信息,整理資料,實地采訪,進行思考與探究,增加了學生的實踐機會,培養了語文交際能力。同時,通過生動豐富的資料,使學生更深刻、更理性的認識了母愛,并以實際行動回報母愛。
然而,活動中也反映了一些問題。一是單親孩子和留守孩子問題。他們缺少對人間溫情的深刻體驗,因而在活動中不是太積極,雖將他們特意分成一組,但效果還是不太好。教師在生活中學習中應多給他們以關懷與鼓勵。二是農村學生能接觸到的文化資源貧乏,搜集資料工作難度大。一些學生家庭條件較好,父母有一定文化、一定修養還可以為孩子提供一些支持;而據學生反映,大多數家長文化條件有限,對提供一些文化方面的資料無能為力,對于學生的采訪也表現的不夠熱心。然而,許多學生還是克服了困難,基本上完成了小組分給的任務。雖然艱難,但鍛煉了學生,增長了才干。針對這一類情況,我們應該多開展這種學校家庭 社區三結合的實踐活動,從而為學生的發展和終身的學習打下基礎。
《綜合性學習:獻給母親的歌》教學設計2
活動目標:
1.能多角度地認識自己的母親,體會平凡而偉大的母愛,尊重母愛,培養孝敬母親的感情;
2.學會用恰當的方式向母親表達情感,學會理性地思考母愛及其內涵
3.綜合運用語文和其他學科知識,對問題進行研究,并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課件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所得。
4.培養學生運用多種方式(口語表達、寫作、表演、實踐等)表達情感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老師要涉獵有關“母愛”的材料,以便給活動營造一種氛圍或提供一些背景;
2.教師在了解學生家庭背景和興趣特長的基礎上,給學生劃分學習小組,確定組長并明確組長職責;
3.在活動開展之前,明確任務,提出要求,讓學生提前做好準備;
活動過程:
課外部分:
1、每位學生利用網絡、書籍等資源,搜集一到兩則歌詠母愛的信息,內容包括:描寫母愛的詩歌﹑小說﹑散文等文學作品;新聞報道過的與母親有關的感人事跡;描寫動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展現母親形象的繪畫﹑攝影﹑歌曲﹑廣告等作品;與母親有關的格言﹑俗語。
2、請每位同學選擇最能打動你的.材料,并配上一段說明文字,為什么選擇它,它有什么打動你的地方還是讓你想到了什么。小組選擇兩位同學代表在主題班會上發言。
3、小組在搜集的材料中選擇一篇散文或短篇小說配樂朗讀,在班會上展示。
4、每位同學為母親畫一幅畫像或者拍一些照片,并為每張照片或畫像配上合適的一句簡短的話;
5、找出母親往日的照片,然后通過采訪的形式讓母親說一說照片背后的故事。根據采訪日記整理你的采訪過程,尤其是其中的采訪記錄,要求:第一、以問答的對話式描寫來記錄;第二、注意母親和你的語言描寫要符合各自的身份、知識水平、閱歷經驗和當時采訪的環境;第三、這是對采訪內容的整理,注意詳略安排和內容取舍。
課內部分:
主持人:親愛的同學,你可曾想過?從我們呱呱落地到今天,13年來,是誰最牽掛我們的冷暖,是誰最擔心我們的健康?是誰為我們的進步欣喜驕傲?又是誰為我們的缺點和毛病揪心著急?是媽媽,是爸爸,是人們的骨肉至親。
從嗷嗷待哺的嬰兒到蹣跚學步的孩童,從無憂無慮的小學生到邁向青春期的準青年,這期間,滲透著爸爸多省語重心長的教誨,飽含著媽媽多少溫柔體貼的關愛。
同學們,我們的《獻給母親的歌》主題班會現在開始。(配背景音樂《燭光中的媽媽》)
一、道不盡的母愛
1、小組派兩位代表展示最能打動自己的表現母愛的材料,并展示自己的文字說明。教師著重對文字說明作指導性點評。
2、在大家搜集的眾多的表現描寫母愛的詩歌、小說、散文中選取一些篇目并配樂朗誦。學生介紹自己創作的詩歌、散文。同學們針對作品發表自己的看法。
二、剪不斷的“臍帶”
主持人:離開母親的腹,離開母親的懷,離開母親的身,永遠沒有離開的,是和母親息息相通的心。
1、小組代表展示為母親畫的畫或者排的照片,為大家介紹自己的母親。
2、請家長代(母親)表講述子女成長過程中的小故事,并對孩子提出寄語。
三、多角度看母愛
小組討論并派一位代表發言:回憶發生在母親和我之間的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然后再簡短地說說你對這件事的想法。(事情可以是你和母親的一次分歧,要求簡單說明分歧產生的原因、具體述說分歧雙方的表現、簡單說說分歧最終的結果,還有你對分歧的看法,比如現在和以前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也可以是母親某一舉動對你的影響,具體說說母親是通過何種方式對你產生影響的,比如語言、行動等,這件事給你今后帶來了怎樣的觸動等)
四、報得三春暉
慈母情,是拍著嬰兒入睡的悠悠的搖籃曲,是燈下為子女飛針走線的不眠之夜,是期盼兒女成長的憂郁的眼神,是兒女遠行時的句句叮嚀;慈母情,是“三春暉”,是任何“寸草心”也難以回報的恩情,是人間最圣潔、最偉大、最無私、最珍貴的親情。今天,我們之所以能健康地成長,母親有多大的功勞啊。
1、主持人:為了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你已經做了什么,以后打算怎么做?請你為母親獻上一份子女之愛。
同學們分組討論,發表見解。各小組選兩名代表發言。
小結:我們要孝順父母,希望同學們有這樣的決心,將來要有所作為,來報答母親,讓她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2、播放歌曲《祝福》,請每位同學到臺前說一句祝福母親的話。
【《綜合性學習:獻給母親的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獻給母親的歌》教學設計集錦5篇03-01
《大海的歌》教學設計5篇03-10
《拍手歌》教學設計15篇02-18
《紙船——寄母親》教學設計03-30
《幸福拍手歌》教學設計(通用7篇)01-11
《紙船寄母親》教學設計5篇04-08
《紙船——寄母親》教學設計5篇03-31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5篇03-04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設計7篇03-23
獻給啟航的你們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