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布豎雞蛋》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哥倫布豎雞蛋》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哥倫布豎雞蛋》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在閱讀過程中獨立識記本課生字。理解“壯舉、挑釁、抹煞”等詞語的意思。
2、邊讀邊思,學習對課文內容提出問題。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敢于創先、勇于實踐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對課文內容提出問題。
2、理解課文最后一節中哥倫布說的話,體會哥倫布敢于創先、勇于實踐的精神。
[教學時間]
1.5-2課時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了解人物
1、出示課題,齊讀。
2、簡介哥倫布。
哥倫布是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發現的先驅者。他在1492年到1502年間四次橫渡大西洋,發現了美洲大陸,他也因此成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3、出示句子: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哥倫布駕船航海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這一事跡成為歷史上的壯舉,對后世的影響極其深遠。
(1)指名讀句子。板書:發現新大陸
(2)理解“壯舉”。
4、可在當時,有許多達官貴人忌妒哥倫布,千方百計想抹煞他的壯舉。他們是怎么攻擊哥倫布?哥倫布又是怎么反擊的呢?打開書,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說明:
從課文的主要人物著手,了解哥倫布的生平,同時聯系課文第一節的內容理解“壯舉”一詞,激起學生對人物的敬意。通過這一環節的學習,學生對哥倫布豎立雞蛋這件事發生的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結合板書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交流。
說明:
概括能力的培養需要長期的訓練。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板書內容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了解事情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幫助學生正確、熟練地運用語言。
三、學習課文,質疑釋疑
(一)學習第2節,提出問題。
1、達官貴人是怎樣攻擊哥倫布的,找出相關的語句。
2、指導朗讀達官貴人的話,隨機理解“挑釁”。
3、再讀這段話,提出問題。
預設:
(1)任何一個人繞著地球轉,都會發現這個事實,為什么他們不去發現呢?
(2)他們把這件事看作很平常,它真的平常嗎?
(3)他們為什么沒有發現這么一大塊連傻子也不會視而不見的土地?
說明:
課程標準指出,要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問題意識。選擇達官貴人攻擊哥倫布的這段話引導學生質疑,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課文,能幫助他們更深入地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豎立雞蛋”與“發現新大陸”之間的聯系。
(二)深入學習,解決問題
1、面對挑釁,哥倫布怎么說?怎么做?輕聲讀第3—9節。
2、交流。
指導朗讀描寫哥倫布的語句,讀出哥倫布的冷靜和自信。
說明:
朗讀訓練應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尤其是讀出人物說話時的不同語氣,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會人物的情感。
3、達官貴人在哥倫布做豎立雞蛋這件事的前后表現又是怎樣的?
4、師生合作讀。
達官貴人都試著把雞蛋豎立起來,可他們誰也沒成功。于是,他們都說——(這是不可能的事)。當看到哥倫布拿起雞蛋——(輕輕地在桌上一磕,磕破了一點雞蛋的尖頭),雞蛋便——(牢牢地豎立在桌上了)。這時,達官貴人又說——(用這種方法,誰都能把雞蛋豎立起來,這是最簡單不過的事了)。
5、質疑:對于豎立雞蛋這件事,達官貴人前后的表現為什么截然不同?
說明:
在解疑的過程中,學生會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產生新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矛盾處再次質疑,有意識地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6、再讀3—9節,練習說話。
達官貴人認為把雞蛋豎立起來是不可能的事,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達官貴人認為把雞蛋豎立起來是最簡單不過的事,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明:
聯系上下文進行說話,既是對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也是對學生表達能力的訓練,更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體會哥倫布善于發現、勇于實踐的精神。
7、那么這件事到底簡單不簡單呢?讀最后一節中哥倫布說的話。
出示句子:即使是簡單的事也需要有人去發現,去證實。站在后面指手劃腳是無用的,關鍵在于創先。
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8、回答剛才提出的問題:發現新大陸真的平常嗎?達官貴人為什么沒有發現?
小結:哥倫布敢于創先、勇于實踐,所以他能創造奇跡。其實任何一個獲得成功的人都是從平凡的小事中去發現、去思考、去實踐,最終才做出不平凡的壯舉。
說明:
指導學生認真讀課文最后一節,理解哥倫布離席時說的話。真正讀懂這段話,學生先前提出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師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你在生活中有過新的發現嗎?你是怎樣發現的?和大家交流一下。
說明:
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新發現,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勇于實踐。
《哥倫布豎雞蛋》教學設計2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記敘文,寫航海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后回到西班牙,受到達官貴人的藐視,他以生活中一個極平常又簡單的事例,巧妙地予以回擊的事。本文不僅闡述了深刻的道理,還通過對比的反襯作用,表現了哥倫布的聰明才智,贊揚他在成功面前不驕躁,在譏諷面前不自卑,始終堅定地去探索未知的可貴品格。
學情簡析
雖然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較好的閱讀基礎,能夠初步理解文章的內容,但對本文所蘊含的深刻道理,理解起來還有一定困難,仍然需要教師的引導、點撥。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搭建好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舞臺,不斷激發和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時間與空間。在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哥倫布豎雞蛋》的故事,懂得要想創造令人矚目的偉業必須具備什么事情都要親自去實踐、去發現的精神和自信心。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4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中哥倫布離席而去時所說的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
一個熟雞蛋。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老師這里有一個煮熟的雞蛋,你能把它豎立在桌子上嗎,誰愿意來試一試?
2.a情況(大家沒有成功):雞蛋是橢圓形的,大家無法豎著立住。但是,500多年前哥倫布卻辦到了。你一定想知道他是怎樣做到的吧?那么,馬上走進“快樂讀書屋”去看個究竟吧!(板書課題)
b情況(個別學生成功了):你很聰明,想到了這個辦法。那么500多年前,哥倫布是不是用同樣的辦法讓雞蛋豎在桌子上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哥倫布豎雞蛋”的故事。(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讀了課題,你還想知道什么?(哥倫布為什么要豎雞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走進“快樂讀書屋”這些問題定會迎刃而解!
二、自主讀文,整體感知
1.用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讀文中,把自己不熟悉的字,不理解的詞作上標記,多讀幾遍,可以查工具書解決。
2.同桌合作讀文,互相檢查識字情況,爭取讀得更好。
3.小組內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4.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提出自己的疑問或感興趣的問題(結合課前提出的問題),準備在小組內與大家交流討論。
(下轉40頁)
(上接33頁)
三、合作探究,理解感悟
1.小組互動交流,分角色朗讀。
2.匯報讀書收獲。(引導學生把自己在讀書中解決的問題,以及如何解決的與大家交流。)
3.談感受。你是怎樣理解哥倫布離席而去時留下的耐人尋味的話的,從中受到什么啟發?
四、朗讀品味,擴展延伸
1.指名分角色朗讀。(指導學生讀出人物的特點。如達官貴人對哥倫布的藐視、嘲笑、譏諷;哥倫布的禮貌、平靜、自信及對達官貴人的蔑視。)
2.如果你遇到了這樣的事會怎么做?
3.師感言小結:達官貴人面對小小的熟雞蛋,束手無策,哥倫布卻輕而易舉地立了起來。雖然這個事情很簡單,但正像哥倫布說的那樣,“即使是簡單的事,也需要有人去發現,去證實。站在后面指手畫腳是無用的,關鍵在于誰能夠最先突破。”希望同學們能夠學習哥倫布那種勇于實踐,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在成功面前不驕躁,在譏諷面前不自卑的可貴品格。
4.鼓勵學生搜集有關哥倫布的.小故事講給大家聽。
五、檢查識字,補充閱讀
1.卡片出示本課應該認識的生字,多種形式讀。
2.做識字游戲。
3.學生閱讀《閱讀》書中的相應文章
《哥倫布豎雞蛋》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中人物的對話,感受人物的不同心理和情感。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課文片斷。
2.理解課文中哥倫布說的“即使是簡單的事也需要有人去發現,去證實。站在后面指手劃腳是無用的,關鍵在于創先。”這句話的含義。
3.懂得敢于創先、勇于實踐,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學難重點:教學活動始終貫穿朗讀訓練,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體會人物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課題:19 哥倫布豎立雞蛋
2、質疑
(1)哥倫布是誰?(板:哥倫布)
(2)他怎么豎立雞蛋?(板:豎立雞蛋)為什么要豎立雞蛋?結果如何?
二、新授
1、學習字詞:忌妒(嫉妒)、抹煞、宴會、挑釁(挑選)、磕
2、交流哥倫布的生平(板:發現新大陸)。
3、師:哥倫布是16世紀意大利著名的探險家和航海家,他曾經歷過數次出海航行的失敗,后來終于獲得了成功,首次橫渡大西洋,同時還發現了當時無人知曉的美洲新大陸。這一事跡成為歷史上的壯舉,對后世的影響極其深遠。但在當時,一些達官貴人(板:達官貴人)非常嫉妒,他們千方百計抹煞哥倫布的偉大創舉。
問:什么叫達官貴人?(上層社會有身份有官職的人)
4、哥倫布怎么豎立雞蛋呢?默讀課文,找出文中寫豎立雞蛋這件事的幾個小節。(5~7)
5、指名讀5~7節,思考:哥倫布、達官貴人分別去豎立雞蛋,結果如何?
板:
6、跟老師配合讀讀這部分內容:5——7節
再讀,想想用什么語氣讀?
師讀旁白,生讀語言。
7、你認為豎立雞蛋簡不簡單?為什么?
(簡單——只要磕破了一點雞蛋的尖頭就可以豎立了。
不簡單——關鍵要想到這個方法。)
8、師:是啊!只要想到磕破雞蛋尖頭這個方法,其實人人都能做到豎立雞蛋這件事,這真是一件簡單的事。(板:簡單)
板:
9、哥倫布為什么讓自己和達官貴人做豎立雞蛋這樣簡單的事?默讀課文找答案。
10、師:答案在哪里?(1—4節)
11、自讀1—4節,完成填空(用自己的話概括)——小組交流
出示:因為,所以哥倫布要和達官貴人做豎立雞蛋這樣簡單的事。
12、交流填空。
13、師邊述邊板:因為哥倫布歷經千辛萬苦,創先(板:創先)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這一事跡成為了歷史上的壯舉,而達官貴人卻非常忌妒(板:忌妒),攻擊(板:攻擊)哥倫布,說這是一件簡單的事,連傻子也做得到,所以哥倫布要和達官貴人做豎立雞蛋這樣簡單的事。
板:
14、這部分內容也是用對話的形式來寫的,自讀,體會語氣。
指名交流,指名讀。
師讀旁白,生讀語言。
齊讀1——7節。
15.達官貴人認為發現新大陸很簡單,所以哥倫布就讓他們做簡單的豎立雞蛋試驗,結果他們做不到。哥倫布為什么要用豎立雞蛋這個方法來反擊達官貴人的攻擊呢?(板:以其人之道還制其人之身)
板:
16、師:做任何事情,即使是簡單的事也需要有人去發現,去證實。站在后面指手畫腳是無用的,關鍵在于創先。
出示:即使是簡單的事也需要有人去發現,去證實。站在后面指手畫腳是無用的,關鍵在于創先。
讀好。
17、發現新大陸到底簡單不簡單?下面來讀一段話。
出示:為了橫越大西洋,哥倫布精心籌劃了18年。他受盡了別人的嘲笑和奚落,被認為是愚蠢的夢想家。經過無數次的辯論和游說,他的真誠和信念感動了西班牙國王和王后,他們給了哥倫布遠航的船只。哥倫布終于成功地渡過大西洋,并發現了美洲大陸。
師:簡單不簡單?
師:想像一下,哥倫布當時碰到的困難和艱辛。
師:所以發現新大陸是不簡單的。(板:不簡單)
三、總結
1、一個小小的雞蛋,讓達官貴人啞口無言,也使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讓我們記住這個道理,再一次讀句。
2、齊讀第9節。
3、聽了哥倫布的話,達官貴人會怎么樣?
4、哥倫布善于發現、勇于實踐,關鍵是還敢于創先,所以他能創造奇跡。其實任何一個獲得成功的人都是從平凡的小事中去發現、去思考、去實踐,最終做出不平凡的壯舉的。
《哥倫布豎立雞蛋》教后感
本課講述了哥倫布巧用豎立雞蛋的方法駁斥了那些嫉妒者對他的挑釁和攻擊,他以事實向他們證實了:即使是最簡單的事也需要有人去發現和證實。他的成功,關鍵在于創先。
我從課題入手,讓學生質疑,并歸納為三個問題:
(1)哥倫布怎樣豎立雞蛋?
(2)哥倫布為什么要豎立雞蛋?
(3)結果如何?按照這三個問題,我把教學分為三個塊面,層層深入,幫助學生理解中心。
下面談談教學后的幾點收獲:
一、教學中扎實訓練朗讀是關鍵。
在教學活動中我始終貫穿朗讀訓練,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中不同人物的對話,讀出語氣,體會人物情感。
我先讓學生自讀中感悟,再讓學生交流,交流后再悟再讀,把朗讀推向一個更高更實的層次。
二、教學環節步步緊扣中心,學生思維空間大。
在教學第一個塊面“怎樣豎立雞蛋”時,我讓學生通過找句、讀句、思考、討論,最后得出結果“只要想到磕破雞蛋尖頭這個方法,其實人人都能做到豎立雞蛋這件事,這真是一件簡單的事。”
在教學第二個塊面“為什么豎立雞蛋”時,我設計一個因果關系的填空題,引導學生概括段意,最終通過交流和朗讀明確了做豎立雞蛋這件事的原因。
第三塊面老師以看似矛盾實則揭示中心的問題“達官貴人認為發現新大陸很簡單,所以哥倫布就讓他們做簡單的豎立雞蛋試驗,結果他們做不到。哥倫布為什么要用豎立雞蛋這個方法來反擊達官貴人的攻擊呢?”來引導學生思考,并最終得出中心:即使是簡單的事也需要有人去發現,去證實。站在后面指手畫腳是無用的,關鍵在于創先。
三、設置情景,想像說話,提高了學生說寫能力。
在課文結尾之處,我設計了一個想像說話環節:聽了哥倫布的話,達官貴人真是面紅耳赤,聯系上下文,當時他們如何取笑哥倫布,哥倫布又是如何用豎立雞蛋的試驗來反擊他們的,說說此時此刻他們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由于老師在提問中加入了引導性的語言,學生有了一定的思考途徑,就能在說話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觀點,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
【《哥倫布豎雞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美洲哥倫布日01-09
美國節日哥倫布日11-12
美國節日哥倫布日是什么01-10
《關雎》教學設計03-24
初冬教學設計04-03
《海燕》教學設計04-03
《zcs》教學設計03-26
草原教學設計03-11
《景陽岡》教學設計03-05
蝗蟲教學設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