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民有約:“我換牙了-----統計”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齊民有約:“我換牙了-----統計”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學習目標:
1、結合現實情境,能夠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過程,學會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
2、認識相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會看相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在與同伴合作統計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產生學習統計的興趣。
(二)、學習內容:
主要內容包括簡單的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認識相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
2、開發性學習包:
自己統計一下作業本中的優良中有幾個。
優:( )個 良:( )個 中:( )個
3、拓展性學習包:
新聞資料中出現的其他的統計方法,如:畫正字統計法。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
(三)實施途徑(整合課程資源)
1、學科單元內整合:本單元的第一課時收集數據是本單元的重點,讓學生學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文字、符號)簡單的收集數據,把第二課時中的'填寫統計表、圖統計圖一起放到第一課時中,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
2、學科間整合:把傳統文化中關于對傳統節日的了解程度進行統計在本單元中加入,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習俗,感受傳統文化的氣息。
3、學科與學校特色課程整合:校本課程中的足球課程,學生顛球的情況用到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進行數據的整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4、體驗式活動:統計一下自己作業本中的優良中有幾個,在同伴合作統計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產生學習統計的興趣。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案例:
我換牙了----統計教學片斷
《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是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
合作探究:
1、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數一數,記錄下來。
師:這個辦法不錯,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吧!1、2、3、4、,數錯了,再數一遍,又錯了。看來這個方法不適合人多。人太多的時候怎樣才能快速又準確的知道換牙的情況呢?
2、學生小組內再互討論一下。
學生:畫對號、畫圓圈、畫豎線,畫三角、擺小棒。(也就是做個記號,我們先確定統計的項目,選自己喜歡的方法先進行小組統計,再進行全班統計)。
引導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每人統計本小組換2、3、4顆牙的有多少人。在練習本上進行統計。 交流:哪個小組的同學來說說你們組是怎樣整理的?
師:剛才小朋友通過分一分、數一數有了這么多的發現,像這樣整理的方法叫做統計。(板書:統計)
還可以用表格的形式進行整理,叫做統計表。
用涂色的方法進行統計叫做統計圖。
經過這樣的統計我們就可以清楚的知道我們班的同學有多少人換了2顆牙,有多少人換了3顆牙,有多少人換了4顆牙......
看了同學的整理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師:通過統計你們解決了這么多的問題,真了不起。
同學們想一想我們生活中哪里還會用到統計的知識呢?
統計一下咱們班同學助人為為樂的事、幫媽媽洗腳的次數、作業本上的優良中差等級各有幾個、我們學校足球社團同學的顛球個數統計。
課后拓展:同學們每組選定一個內容進行統計,并繪制統計表與統計圖。
注:在本節元的教學中,我將先以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為背景,組織學生進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性學習,自己觀察、自己發現,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后進行廣泛交流,體現數學課堂的開放性。運用學到的知識統計一下我們班幫媽媽洗腳的次數、統計足球課堂中學生顛球的個數,體會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時時刻刻都要用到。
【齊民有約:“我換牙了-----統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04-25
“統計”教學設計(精選18篇)05-17
我們上路了教學設計03-05
我與文明有約黑板報11-11
《習作那一刻,我長大了》優秀的教學設計07-17
《說說我自己》教學設計04-26
《我與地壇 》教學設計03-31
《我的信念》教學設計03-17
《我的舞臺》教學設計03-05
《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與反思2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