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教學設計

時間:2020-11-26 18:52:49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教學設計范文

  《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操作過程,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能辨析生活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3、學會畫長方形和正方形。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會畫長方形和正方形。

  教學難點:掌握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長方形、正方形紙和三角板。

  學具:長方形、正方形紙、三角板、觀察表、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導入:小朋友,當你吃過晚飯,喜歡和爸爸媽媽一起散步嗎?你最喜歡鎮海哪里的夜景?是啊,我們的鎮海越來越美了,就連一幢幢樓房在夜空下也那么的溫馨迷人。(媒體播放)

  2、設疑:當你陶醉在美景中時,有沒有發現其中的數學問題呢?(抽象出長方形和正方形)

  3、了解:能談談你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嗎?(根據學生的原有認識,完成觀察表中的有關問題,如幾條邊幾個角)

  4、揭題:原來你們早就和它們交上朋友了,看來今天老師想和你們一起繼續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應該是不成問題了。(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一)初步感知:

  1、根據原有認知結構,判斷課件中的圖形哪些是長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2、質疑:看來有4條邊和4個角的圖形也不一定是長方形和正方形,那么它們的邊和角里一定還藏著許多秘密等著我們去一一發現,你們愿意嗎?

  (二)深入探究:

  1、認識長方形:

  1)猜想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和角會有什么秘密?

  2)動手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想。

  3)匯報交流,媒體選擇性對學生的方法加以演示。

  4)小結:小朋友真會動腦筋,通過自己動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知道了長方形的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媒體出示,齊讀)

  5)認識“長”、“寬”

  6)找一找身邊的長方形并指出它的長和寬。

  7)評價激勵引入到正方形的研究中。

  2、認識正方形

  探究方法同上,但有所簡略于匯報演示。

  3、嘗試驗證會什么一開始有些四邊形不是長方形和正方形。

  4、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系:

  1)四人小組根據剛才的發現討論兩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匯報交流。

  5、學畫長方形和正方形

  1)用小棒擺一個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說擺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2)想把你擺的..長方形畫下來嗎?(先發表各自的意見,然后教師范畫,再學生自己試畫)

  3)畫正方形和長方形的方法一樣嗎?要注意什么?

  4)生獨立畫正方形,指名板演并讓他人評價。

  三、交流評價,總結提升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很么不滿意的?(先在小組里說一說)

  四、練習鞏固,拓展深化

  1、猜想邊長、長、寬的長度

  2、數一數有幾個長方形、正方形

  3、設計一個自己喜歡的長方形或正方形,指定長度,畫上美麗的圖案,并說說想把自己的設計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比較、歸納,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通過“推一推”“拉一拉”活動,獲得研究圖形的經驗。

  3.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滲透數學知識的實踐性,激發每個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出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語言描述出來。

  難點: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表述自己的發現。掌握探索的方法。

  教學理念: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法、自主探究法、觀察法。

  教具準備:

  長方形、正方形紙,多媒體課件。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能夠感性的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并能從生活中找到一些物體的表面是長方形或正方形,本節課主要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踐操作、小組交流建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感受到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聯系與區別。使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逐步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同學們,請你仔細觀察我們的教室,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

  2.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3.生活中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可見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們常見的圖形。為什么長方形和正方形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這么廣泛呢?到底它們身上有哪些特征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觀察和討論,使學生感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使他們有了研究的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主體探索,合作研究。

  1.討論交流。

  (1)你們已經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哪些知識?

  (2)你能分別指指它們的四條邊和四個角嗎?(指名完成)

  【設計意圖:了解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合理確定教學起點;小組交流,每位同學都有發言的機會。】

  2.研究長方形邊的特征。

  (1)你能說說長方形四條邊的長短關系嗎?

  (2).長方形有幾條長?幾條寬?請你觀察并大膽預測一下長方形的兩條長的長短有什么關系?兩條寬的長短有什么關系?

  (3)長方形的兩條長和兩條寬也是相對的,也叫做對邊。用什么方法來驗證長方形的對邊相等呢?

  【設計意圖:學生大膽預測長方形的邊的特征,通過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驗證了長方形邊的特征,讓每位學生都能獲得操作體驗。】

  3.研究長方形角的特征。

  (1)長方形邊的特征我們已經知道了,它的角有什么特征呢? 如何驗證呢?

  【設計意圖:不同的學生可以通過動手折一折、量一量等不同的方法,研究得出正方形角的特征。】

  4.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1)現在請你用折一折或量一量的方法同桌合作研究正方形邊的特征和角的特征。

  (2)誰能來給大家說說你們的研究結果?

  其實不但我們驗證了,科學家通過大量的驗證,證明所有的長方形都具有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的特征。所有的正方形都具有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的特征。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同桌合作,親自動手用研究長方形特征的方法來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并找到了正方形不同于長方形的特征,做到了學以致用,體會成功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5.“拉一拉”游戲。

  .(拉成長方形)這是什么形?為什么是長方形?

  .(拉成梯形)這是長方形嗎?為什么不是?怎樣做就變成長方形了?請你來試一試。

  .(拉成長方形)怎樣把它變成正方形呢?誰能來試一試?

  .(拉成正方形)怎樣把它變成長方形呢?你能來試一試嗎?

  【設計意圖:通過做小游戲,使學生加深了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記憶。】

  三、分層練習,實踐應用:

  (1)選一選(課件展示)。

  (2)我們已經掌握了它們的特征,會畫長方形、正方形嗎?

  (分層要求:可以在方格中畫,也可以在空白的作業紙中畫)

  (3)交流:你是怎樣畫的?

  【設計意圖:通過提供不同材料畫長方形和正方形,考察不同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掌握情況,使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發展。】

  四、課外延伸,拓展思維。

  課后4人小組合作,用七巧板拼長方形、正方形。組長記錄拼成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分別是由哪幾號圖形拼成的?我們下節課再來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課后動手操作,使學生把這節課所學的知識延伸到課外,并且再次感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

  五、回顧全課,總結評價。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都做了哪些活動?

  2.你有什么收獲呢?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本節課所做的活動,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了梳理,對研究方法掌握得更牢固,為以后研究平面圖形的特征奠定基礎。】

【《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學設計04-25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教學設計(通用18篇)04-26

倒數的認識教學設計范文03-30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范文07-02

《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4-07

《8的認識》教學設計03-03

《倍的認識》教學設計03-30

倍的認識教學設計02-23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04-09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03-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闻| 呼伦贝尔市| 揭西县| 丰都县| 禹城市| 澎湖县| 永修县| 华蓥市| 柏乡县| 马尔康县| 石门县| 施甸县| 二手房| 新丰县| 利辛县| 肃北| 饶平县| 财经| 义乌市| 卓资县| 布拖县| 阿拉善右旗| 巴楚县| 郯城县| 瑞丽市| 贵溪市| 兴仁县| 塔河县| 琼结县| 阿图什市| 宁远县| 新龙县| 延寿县| 清镇市| 延川县| 武夷山市| 玉环县| 深泽县| 乐都县| 浦北县| 江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