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教學設計方案四篇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那么優秀的方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
1、感情朗讀,初步感受三峽的自然風光,體驗課文所表達的情感。
2、學習積累語言。
設計指導思想:主體、開放、個性,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課前準備:
音樂渲染氣氛。播放《三峽,我的家鄉》
教學過程 :
一、揭題
1、快樂地讀課題。(剛才,我們欣賞了一首歡快的歌曲,《三峽,我的家鄉》,這節課,我們大家一起來學習一篇介紹三峽風光的課文。
2、了解課題。
(1)猜一猜:你知道三峽在哪兒嗎?三峽這名字是怎么來的?
(2)出示示意圖,知道三峽的地理位置和名字來歷。
長江三峽全長193公里。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所以稱它為三峽。它是長江風光的精華,是我國著名的游覽勝地。
設計意圖:加強語文學科與音樂、常識等其他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
二、通讀
假如,讓你搭上作者的船去游覽長江三峽,你會喜歡上那兒嗎?為什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到依據。
學生讀書。反饋,隨機正音。板書:山奇水急船險神女峰的傳說
設計意圖:創設教學大背景,尊重個性化的情感體驗。
三、讀悟:
(一)、(賞讀山)
1、神女峰只是長江三峽萬重山中的其中一座,那就讓我們先來欣賞描寫山這部分的內容。請大家讀一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從什么地方能看出三峽的好奇?在有關的詞句上圈圈、劃劃、點點。反復地讀,結合自己圈劃的詞句說說自己的感受并和同學交流交流。
2、學生讀讀、說說、充分展開過程。教師參與其中幫助與引導,和學生共同學習。
(1)重點交流,反復讀悟:(讀和說)
夔門像刀砍劍劈,筆直陡峭。(出示畫面和文字)
群山起伏高聳,云霧纏繞,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駱駝,有的像仙女,真是一座山峰一個模樣!(出示畫面和文字)
(這三個有的可以怎樣讀啊?指生讀---評價:為什么讀的這么慢啊?還可以怎么讀?為什么?)
3、是啊,我們讀書就得這樣,要讀出自己的感受。下面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第二段,想想三峽的山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把自己的理解讀出來。
指生讀。師生評議。
4、聽同學們讀的那么有滋有味,我的嗓子又有點癢癢的了,我也來試試吧。不過,我可不用看書,請每位同學當評委。教師隨著音樂范背第二節。
5、學生自由背誦,指名背誦(可配樂)
(二)賞讀水和船
下面的水和船兩個自然段,請同學們自選一段,像剛才一樣,一邊讀一邊圈圈點點,讀出自己的理解,結合圈點的詞句說說自己的感受,最后再反復讀讀,還可以試著背背。
隨機指導朗讀。
(1)學生自主選擇朗讀內容,不由教師指定。
(2)尊重學生的個人體驗,不做過細的技巧指導。
(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形象展示,進一步加深感受。)
設計意圖:以人為本,讓學生有自由的選擇權和充分的自主權;注重讀悟,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積累、運用。構建開放的教學環境和主體的教學模式。
游覽到這兒,我們已經深深領略到了長江三峽的無限風光:山奇水急船好險,怪不得作者發出了這樣的贊嘆:
啊,百里三峽,好一幅百里山水畫!(出示句子并朗讀)
讓我們也來深深地贊嘆一聲
四、小結:
是啊,美麗的景色總是讓人神采飛揚,所以,自古以來,不少文人墨客都為三峽那壯麗的景色留下了不朽的詩篇。前不久我們剛剛學過李白的一首詩《早發白帝城》,一起來背背。李白在詩中表達了對長江三峽美麗景色的贊美,抒發了自己歡快的心情。帶著這樣的感覺,讓我們一起再來美美地讀讀課文1-5自然段。
五、推薦一首詞:
憶三峽
長江美,最美是三峽。
山奇水急風光好,
船行浪尖別樣險。
能不愛三峽?
六、課堂作業
1、背誦課文中寫山、水、船的其中一段。
2、摘錄課文中描寫山、水、船的詞句。
3、用簡筆畫畫一幅《百里三峽圖》
七、實踐作業 。
1、回家把你心中的三峽風光介紹給自己的親朋好友。
2、搜集長江三峽的圖片資料、神話故事或贊美三峽的歌曲,兩周后在大閱讀課上舉行《話說三峽》主題活動。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課前思考】
我是一名語文老師,我曾經用無數個句子想解讀我們的語文,詮釋我們的語文,但總不如一句話來得貼切,那就是: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我們曾扎扎實實地訓練,我們正如火如荼地感悟,這好像兩陣風,把我們吹得有點迷糊。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以前是訓練太多,現在則覺得感悟太多,如果這樣一味地感悟下去,那么不知若干年之后,我們拿什么來感悟?
其實,課程標準一開始就為我們指明了語文教育的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于是這樣一個問題已迫切地擺在我們面前:如何使工具性與人文性更和諧地統一?我正是帶著這樣的思考走進《燕子專列》的課堂的。
【學習目標】
在品詞的過程中積累詞語,在相關句式的訓練中提升情感,深刻體會瑞士人民對大自然和生命的關愛,從而激發對弱小生命的同情。
【預設過程】
一、復習詞語,創設情境
1、師:同學們,在上一節課的學習中,有一件事始終讓我們揪心,那就是成千上萬只燕子從南方飛回北方時,在瑞士境內遇到了麻煩。在這件事情的敘述中,有這樣一些詞語,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會忘記。
2、出示:
氣溫驟降
風雪不止
長途跋涉
饑寒交迫
瀕臨死亡
3、師:請你自由讀讀這些詞?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二、深入研讀,訓練感悟
1、師:同學們,成千上萬的燕子飛到瑞士時,氣溫驟降,風雪不止,此時的燕子由于長途跋涉,饑寒交迫,已經瀕臨死亡。此刻,你覺得這些燕子最需要的是什么?同學們,轟轟烈烈的救護燕子的行動已經開始了。請你自由讀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瑞士人民的哪些舉動令你感動,請你把相關的詞語用筆圈出來。
2、交流。隨機出示:
于是,政府通過電視和廣播呼吁人們立即行動起來,尋找燕子,把它們送到火車站。
指名讀,評價:是呀,小小的燕子竟然驚動了政府,誰能再讀這個句子,讓我們感受到瑞士政府在呼吁人們立即行動起來嗎?評價:瑞士的人民已經準備行動了,誰能讓人們趕快行動起來?指名讀!
聽到消息后,居民們紛紛走出家門,冒著料峭的春寒,頂著滿天飛舞的大雪,踏著凍得堅硬的山路,四處尋找凍僵的燕子。
冒著、頂著、踏著:(當學生說出冒著、頂著、踏著時出示上面句子,并把三個動詞隨機變色。)請你自由地讀讀這句話,讀了這個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四處尋找:其他同學有沒有從不同的詞中受到了感動?你看到人們到哪里去尋找了?
居民們:師:同學們,在料峭的春寒中,在滿天飛舞的大雪中,在凍得堅硬的山路上,出現了許許多多救護燕子的人,這其中也許會有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師出示句子并讀:聽到消息后,(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走出了家門,冒著料峭的春寒,頂著滿天飛舞的大雪,踏著凍得堅硬的山路,四處尋找凍僵的燕子。
在這人群中,肯定還有其他人,請你想一想,你又看到誰走出了家門?能不能像老師一樣填進去讀一讀這個句子。指名交流,評價:誰來了,還有誰也來了?
3、(前面學生已提到貝蒂)導語:對呀,同學們,正如你們所說,小貝蒂也走出了家門,趕快讀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吧,想一想,貝蒂的哪些舉動又讓你感動了?
(前面學生沒有提到貝蒂)導語:同學們,在這救護燕子的人群中,有一個叫貝蒂的小姑娘也走出了家門,趕快讀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吧,想一想,貝蒂的哪些舉動又讓你感動了?
4、重點交流:(出示圖片和句子)
她的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但她一點兒也不在乎。
你能說說你的體會嗎?老師想和同學合作來讀這個句子。對讀:她的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但她
請你再讀讀這段話,能說說貝蒂只在乎什么嗎?出示:
句式:貝蒂不在乎 ,只在乎 !
學生自由讀后交流。
三、換位體驗,寫中悟情
1、師:同學們,其實每個人都不在乎一切困難,只在乎凍僵的燕子。在貝蒂的幫助下,在人們的努力下,這些瀕臨死亡的燕子終于獲救了,它們坐上了漂亮舒適的列車。(出示:列車開動了。載著燕子的列車,帶著人類的友情駛向遠方。燕子在車廂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類致謝。)
2、齊讀。
3、師:燕子在車廂里唧唧喳喳,你聽到了嗎?它們仿佛在說些什么呢?請你拿出作業紙,把燕子們說的.話寫下來吧!
4、出示:燕子在車廂里唧唧喳喳,仿佛在說:______________。
5、學生自由寫作,交流。
四、各抒己見,提升情感
1、師:同學們,此刻,你覺得燕子專列上裝的是什么?
2、結課。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兩種筆畫和1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陽光的美好與寶貴。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
信息資料
1、生字卡片、課件或掛圖、樂曲磁帶、《種太陽》歌曲磁帶。
2、絲綢被面或圍巾。
3、課前布置學生觀察陽光,充分地感受陽光。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想象:教師播放音樂(帶有鳥鳴水聲的舒緩樂曲)。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教師抒情描述:清晨,一輪金色的太陽從東方慢慢地升起來,陽光立刻灑遍了田野、高山和小河,啊!陽光,你早!聽,鳥兒唱起了歡快的歌!看,禾苗、小樹、小河在向陽光招手!我拉開窗簾,哎呀,陽光一下子跳進了我的家!我想和陽光握手,陽光用它那溫熱的大手撫摸我的小手心!同學們,請睜開你明亮的小眼睛,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覺到了什么?(
(音樂最具感染力。和諧的音符與優美的文字,給孩子們創設了樂于接受的情境,活潑民主的課堂氛圍。讓他們在想象的空間里思緒飛揚,在獨特的感受中暢所欲言,點燃他們求知的欲望,)
2、感受:同學們,今天老師帶領大家到外面去尋找陽光、感覺陽光的溫暖好嗎?(帶領學生到室外,指導學生尋找,哪里有陽光?陽光下都有什么?你在陽光下有什么感覺?回到課內交流,揭示課題。)
(大自然的奧秘無窮無盡。把學生帶進大自然中去仔細觀察、體驗,讓他們身臨其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生活中積累語文,并且感受到有大自然的可愛和美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對話平臺
欣賞
播放課件,教師配樂范讀課文。
(讓學生感受課文的文本美,與大自然的美互相呼應。)
識字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認識它。
(培養學生邊看書邊動手、動口的習慣,自己解決讀書中遇到的困難。)
2、我們要認識哪些生字,你能告訴大家嗎?(指名讀生字,認識幾個就讀幾人個。)
(識字要有一個過程,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循序漸進。)
3、哪些字在字音和字形上容易出錯或與別的字混淆你能當小老師提醒大家一下嗎?(注意提示認識新偏旁“阝”。)
4、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小組內互考,如果誰遇到不認識的字其它同學要想辦法幫忙教會他。練習“開火車”認讀生字。
5、游戲:猜猜猜。(看老師的口形,猜猜發的是什么音,看誰的生字卡片舉得快,猜得對。)
(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時間,充分讓學生自學——小組學——匯報學,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朗讀
1、自由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讀后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匯報讀:指名讀、組內讀。
3、接力讀:每人讀一自然段,比比誰讀得好。
4、選擇讀:你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
(以讀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對朗讀的評價。)
寫字
1、出示生字“也、長。”指導認讀,用“也”練習說話。
2、小組討論:觀察田字格中的字,說說這兩個字的筆順和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匯報:提示:“長”字的第一筆是“撇”,第二筆“豎提”是新筆畫,注意區別它和“豎勾”有什么不同。
4、教師范寫。
5、學生在描紅的基礎上臨寫,想寫幾個就寫幾個,每個字都要盡量讓自己滿意。(教師個別指導。)
6、選出自己認為最滿意的字組內評議。
(練字貴在精,而不在多。既要有數量上的要求,更要有質量上的要求。教師要詳細指導寫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要求每一個字、每一個筆畫都要盡量寫好。)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科學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執著精神,并能和同學們交流讀后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了解魏格納發現大陸漂移的過程,并了解相關的地理知識。
教學準備:世界地圖、地球儀、打碎的蛋殼、剪碎的布片等。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法布爾長期觀察昆蟲,成了著名的昆蟲學家,還寫出了享譽世界的文學巨著《昆蟲記》。那么德國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通過一張普通的世界地圖會發現什么呢?讓我們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邊默讀課文邊查閱工具書,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詞,小組內可進行交流、探討。
2.簡單說一說文章的主要內容。板書:發現、假想、假說
三、再讀課文,質疑問難
1.通過閱讀提出疑難問題,同學之間相互討論解決。
2.師生共同歸納問題,老師指導解決。
問題:
(1)魏格納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樣產生的?有了這個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
(2)魏格納發現了什么,是怎么發現的?
(3)魏格納重大的發現靠的是什么?
四、細讀課文,深化感悟
1.觀察世界地圖和地球儀,了解課文中的地理名詞,特別是找到巴西大陸突出的部分形狀和幾內亞灣凹進去的海岸線的形狀,看看是不是像書中說的那樣吻合,由此體會魏格納產生這種想法的原因。
2.借助兩個蛋殼來演示相互吻合。
討論、交流:雞蛋殼的相互吻合是可以理解的,而地球上兩個板塊的吻合卻是不可思議,為什么?
3.反復讀第5自然段,了解魏納格的假想是什么?“大陸漂流”是什么意思?魏格納是根據什么得出這一假想的?
4.默讀第7自然段,理解作者進行推理的過程。
討論、交流:魏格納為證明自己的假說成立,都做了哪些工作?
(1)利用剪碎的布片,理解什么是推理。“這幾塊布原本是一大塊兒,現在支離破碎了,你們將怎樣去證明呢?”如果幾大洲是一塊陸地,魏納格將會從哪些方面去證明呢?
(2)魏納格找到的有力證據是什么?結果如何?(課件理解中龍的推理過程)
五、總結布置
魏納格在地圖上的重大發現,對你有什么觸動?你想跟魏納格說什么?
課后閱讀《新閱讀》中《童年的發現》
練習用自己的語言簡要的復述故事。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四篇】相關文章: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5篇06-18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10篇06-10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合集九篇03-06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集錦6篇02-04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集合6篇01-27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集錦八篇10-10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范文8篇09-30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9篇06-05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8篇02-07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總六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