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術活動設計:美麗的染紙
設計意圖:
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創造了燦爛的印花、染色文化,留下了豐富多彩的印染工藝品,深受人們的喜愛,并流傳到世界各地。雖說,在世界許多民族發展的歷史進程中都存在過,并都各自獨立的、自發的產生和發展,然而中國的印染工藝歷經千年、生生不息,以其濃郁的民族特色和精湛的技藝,獨樹一幟。為了使幼兒了解我們的民族,了解民間藝術,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發展幼兒對美的感悟力、鑒賞力和創造力,同時也為了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染紙”就是將吸水紙用折疊、絞夾、孔卷、搓、捏皺等方法進行加工,并通過點、漬、罩、接等方法上色而形成紋樣的一種表現方法。它工具簡單,操作方便,色彩鮮艷,紋樣千變萬化,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染紙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民間工藝美術,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2.欣賞運用不同的染紙方法、染色技法形成的作品,感受色彩、圖案的千變萬化和絢麗多彩。
3.能大膽創作,萌發熱愛民間藝術的情感。
活動準備:
1.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染紙材料與工具(紙張:生宣紙、顏料、毛筆)抹布、顏料、盒子、水、一次性杯子、夾子。
2.扎染的布匹、多媒體、各種染紙作品扎染作品、樂曲《春江花月夜》。
教學重點:不同的折疊方法和染制方法。
教學難點:多色染制與空白處理。
活動過程:
一、導入(幼兒隨意在老師身旁就地坐下)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老師今天帶了一件什么樣的花布?(拿起來讓小朋友觀看布匹上的圖案)這種圖案是用扎染的方法做出來的,就是把布上需要有圖案的這一部分用繩子扎起來放在顏色里一染就形成了這樣的圖案。
師:扎染的運用很廣泛,除了剛才這些,還有很多東西都是運用扎染,像背包、領帶、桌布等都用了扎染的方法。(打開多媒體播放扎染圖片)
師:扎染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手工印染工藝。最初人們不小心將紙的一部分弄上了顏色,開始很懊惱,后來發現被染的紙很好看,便開始了多種多樣的染紙方法的試驗,在試驗中,人們發明了扎染。
二、今天我們學習一種和扎染很相像的圖案表現――美麗的染紙。
師:(打開多媒體,播放染紙圖片),這些染紙圖案紋樣復雜、色彩亮麗、圖案優美,但制作起來非常簡單,只要大家掌握好它的特點,就很容易染出來。
老師出示幾十幅風格各異,色彩絢麗的染紙作品,給幼兒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和美的享受,極大地調動了兒童的學習興趣。
1.教師示范
教師:先拿出一張事先折好的米字格紙,打開來,讓學生觀察是什么形狀,再演示米字格折法(二次對折、三次折、對角折),出示折紙方法示意圖。
師:為了染出的圖形均勻,用一只夾子夾緊,再用手擠,捏擠的作用是節省顏料,并能染得透。老師把三角形的每個角分別浸入顏色之中,這叫浸染法。用毛筆點上去,叫做點染法。在染過色的地方蘸上水,并立即用抹布吸去多余的顏色,叫沖染法。還有一種和它相反的方法,即在淡色的.地方再染上顏色,叫濃破淡法。每張紙注意留出部分細小的地方不染色,形成空白,畫面就更好看。
(在演示中,突出折疊方法和幾種染制方法這一重點,在后面的練習中將突破"留白"這一難點)
2.幼兒練習(幼兒自己找一個位置坐下)
(1)師:請小朋友們拿出一張紙,剛才老師是怎樣折米字格的?
生:二次對折,三次折、對角折。
師:對。現在我們折的這種米字格是染紙中最常見的一種折疊方式,另外還有很多折法,大家還可以動腦筋想出其他的折法。
在幼兒折紙的過程中,發揮其創造力,進一步調動幼兒求異創新的主動性。
(2)在學習染紙之前,教師帶領幼兒回憶其過程和染法。(同時播放音樂《春江花月夜》)
指導:在幼兒折紙時,提醒幼兒注意夾子的角度、位置、面積的大小、色調的深淺及留出空白的地方。提醒完成作品的幼兒可以看看別人的作品。
3、展示作品,進行點評,并延伸:想象創造。(幼兒圍繞老師就地坐下)
師:剛才小朋友們染的都不錯,就像江南一帶的藍印花布一樣漂亮。但是要注意保持作品整潔,這樣會顯得更美的。
師:“這樣美麗的染紙,到這兒是不是就結束了,它們還可以做什么?”
師小結:我們可以把紙先剪成圖形再染,又或者染好之后再剪成相像的圖形,就像我們剛才看到的蝴蝶畫、西瓜作品。這些都是利用染紙作業加工的,只要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我們的聰明才智,就會制做出更加獨具特色的作品來。
【 大班美術活動設計:美麗的染紙】相關文章:
大班語言教學活動設計07-24
美術教學設計08-22
《美麗的顏色》教學設計10-18
美麗的小路教學設計04-27
關于紙的成語09-13
簡單暈染簡歷封面04-17
美麗的小路教學設計15篇12-07
美術設計簡歷表格12-26
《美麗的小路》教學設計集合15篇09-18
《美麗的小路》教學設計(合集15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