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物理課遠足活動設計
一、活動準備:
氣壓計、壓強計、溫度計、消磁器。
二、高山反應談壓強
“上七下八”這是說到落腳坪,我們要走80度的上坡七里,下坡8里,當我們到達大埡時,有同學說:“哎呀!我的頭疼。”有位學生嘔吐,安全組長立即報告,人群中有位同學說:“沒關系,這不是高山反應嗎?”我立刻說:“挺不錯嗎?物理知識已派上了用場。”接著向同學們提出了下面的幾個問題:
1.什么是高山反應?
2.請同學們測一下此處的海拔高度。
3.完成用紙鍋燒水的實驗,并思考為什么能用紙鍋將水燒開?
4.體壇為何興起“高原訓練熱”?
接著同學們從我事先準備好的儀器測量海拔高度,并展開熱烈的討論,上山的勞累就在這熱鬧的氣氛中煙消云散了。
三、農民感謝“小專家”
行至永定,附近農民見到我們就拉著坐,要進去喝茶,連稱教的學生有出息,原來該家買了一臺大彩電兩三年了,開始效果非常好,后來畫面不鮮艷亮麗、色純不正、彩色失調,圖象模糊甚至紊亂,背進城去“看醫生”,老板要價500元,無奈只得背回來,物理興趣小組給查出了病,原來是磁污染,學生用所學會的消磁方法,四十來分鐘彩電“全愈”,難怪老農稱他們是“小專家”,接著我叫其中的一位同學詳細給老農講解了一些彩電的注意事項和其它家用電器的使用常識。
四、照面井邊變課堂
當我們到照面井邊時,古老的樹下一眼清泉,有人正在這里飲水,同學們看到水底有許多硬幣,就問是不是紀念屈原的?當地人說:“硬幣丟到井中,慢慢沉入水底,而其它井水中就大不一樣。”我接問學生:“什么原因?”同學們說:水的`密度很大。我接著就要求學生做以下幾件事:1.自己親自丟一下硬幣觀察現象;2.把這里的水取一些帶回學校進行物理實驗和化學檢驗。他們實驗后發現水的密度比一般高0.4倍,還含有其它化學成分。鑒于此,我要求學生寫信向當地居民建議不要飲用此井中的水并解釋其中原因。
五、天然電話:讀書洞連接響鼓巖
當我們來到讀書洞時,導游說:“屈原小時候在這里讀過書,你們仔細聽聽,這里面的聲音就好像有人在里面讀書一樣。”同學們都聽,有許多聽了都說果真如此。于是一場關于探究這個現象的原因的活動就展開了,同學們用所學的聲學知識和通信知識在我們的引導下終于找到了答案。原來讀書洞與響鼓巖之間有100多米,中間是聯通的,溪水的汩汩流水聲就是我們聽到的“屈原讀書聲。”接著我們要求學生回校后自制簡單電話。
【關于物理課遠足活動設計】相關文章:
遠足感受作文集合六篇05-06
遠足感受作文集合八篇05-02
遠足感受作文集錦6篇05-01
遠足感受作文集錦九篇04-28
遠足感受作文集錦10篇04-23
遠足感受作文集錦5篇04-22
遠足感受作文集合九篇04-20
遠足感受作文集錦五篇04-20
物理課題研究的開題報告04-05
初中物理課題工作報告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