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理解詩中的意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2、掌握用比喻修辭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特色。
教學設想:
教時:1課時。重點與難點:同1、2點。
教法:邊讀邊鑒賞。
教學過程:
一、導入。先看兩首詞:
1、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唐詞)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作者簡介:
溫庭筠,唐代人。少負才名,然屢試不第。又好譏諷權貴,多犯忌諱,因而長期抑郁,終生不得志。
注釋:①斜暉:偏西的陽光。
②脈脈:相視含情的'樣子。后多用以寄情思。
③白蘋洲:長滿了白色蘋花的小洲。
分析:起首兩句,記一個懷人的女子早起用心梳洗后,倚著那面臨江水的樓,切盼重逢。可千帆過盡,不見歸舟,眼前已是脈脈斜暉、悠悠綠水,江天極目,情何能已。故末句,提出腸斷之意,余味雋永。倚樓望歸舟,極盡惆悵之情。“過盡”兩句,寓情于景。此處女子凝望之投入、凝恨之深重可見一斑,因而人稱“千帆”二句“黯然魂消”也。
2、【宋】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其中有幾句“想佳人妝樓顒(yǒng仰慕)望(顒望:凝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不但“歸樓顒望”,甚至還“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望穿秋水
【宋】柳永對瀟瀟暮雨灑江天,②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③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④苒苒物華休。⑤惟水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⑥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錯誤》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我們的錯誤》教學設計3篇03-01
教學錯誤資源研究課題開題報告03-14
拼音教學設計04-05
《早》教學設計04-04
氓教學設計04-04
牧童教學設計04-02
《乘法》教學設計04-01
必備教學設計02-25
小班教學設計02-22
夏教學設計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