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設計
【導學目標】
1.了解作家常識,識記文中重點字詞。
2.整體感知課文大意,能分析的段落層次并簡要概括其內容。(教學重點)
3.體味魯迅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樂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嘗試敘述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體驗。
【課時計劃】
2課時
教法指導:
1.自主學習 讓學生圍繞“自學互研”中的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
(1)學生學生帶著導學目標,認真閱讀課文及相關參考資料,捕捉課文中的關鍵段落、句子、詞語,盡量獨立完成環節二中的思考題,準備展示交流。
(2)記錄疑難問題,將自主學習沒有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用于合作探究時解決。
2.合作學習
(1)每個小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驟二中的答案,同小組內其他成員在小組長的統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驟三中的思考題。
(2)同桌之間互相討論,有分歧不能達成一致的,小組討論;小組內不能達成一致的,組長記錄下來,以備全班討論時交流。
(3)全班討論時,教師不能一下子給出答案,在學生思維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點撥引導,達到啟發思維的目的。
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如果說,人生是一首詩,那么童年是其中最耐人咀嚼的一節;如果說,人生是一幅畫,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寫意的一筆;如果說,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動人的音符;如果說,人生可以重新來過,那么童年是人們的首選時光。魯迅先生用充滿童真童趣的語調,回憶似水流年,獲得些許溫馨,讓我們來共同學習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自學互研 生成新知
步驟一 知識梳理,夯實基礎。
1.生難字詞
(1)字音
確鑿(zá) 菜畦(qí) 桑椹(shèn) 油蛉(líng)
蟋蟀(shuài) (á) 擁腫(ōng) 攢成(cuán)
珊瑚(shān hú) 收斂(liǎn) 腦髄(suǐ) 罕至(hǎn)
竹篩(shāi) 秕谷(bǐ) 倜 儻(tì tǎng) 蟬蛻(tuì)
拗(ǎ) 竇(dòu) 叵(pǒ) 錫箔(bó)
(2)詞義
人跡罕至:少有人來。跡,足跡、腳印。罕,稀少。
人聲鼎沸:形容人聲喧鬧。
高枕而臥:安然而臥,形容不加警惕。高枕,枕著高枕頭。
倜儻:灑脫;不拘束。
2.作者名片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小說集《彷徨》《吶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二心集》《熱風》等,都收在《魯迅全集》里。他的小說《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
3.背景資料
(1)本文選自《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的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大部分都是作者回憶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生活的!俺ㄏκ啊币馑际窃缟系幕ǖ酵砩喜艜_,又“朝花”比喻美好的童年生活,“拾”是對往事的回憶。
(2)三味書屋:清末紹興城里的著名私塾,它是魯迅先生幼年讀書的地方。塾師是壽鏡吾老先生。
(3)私塾:我國古代私人所設立的教學場所。
步驟二 整體感知,走進文本。
1.閱讀課文,初步思考:
(1)從文題來看,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交流點撥】“從……到……”表明了記敘的是作者的一段經歷,點明了寫作的兩個場景(百草園、三味書屋),同時也告訴我們前后兩部分的內容。
學法指導一:
針對步驟三中的5問
記敘文寫作方法種類:
①伏筆:交代含蓄,使結構嚴密、緊湊,讓讀者讀到下文時,不至于產生突兀、疑惑之感。
②照應:不但能使結構嚴謹,而且能強化某些關鍵內容,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或某種啟示。
③鋪墊:可以渲染氣氛,促使讀者產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這樣就大大增強了作品的吸引力。
、茉O置懸念:引發讀者興趣,有助于情節開展。
⑤對比手法:把兩種對應的事物對照比較,使形象更鮮明,感受更強烈。
⑥襯托:能突出主體或渲染主體,使之形象鮮明,給人以深刻的感受。
學法指導二:
針對步驟四中的形象分析
人物描寫的方法及表達效果分析方法:
肖像(外貌)描寫:用來刻畫人物性格,表現人物的身份、精神面貌等。
動作描寫:用來刻畫人物性格,顯示人物內心世界,表現變化的姿勢、感情或態度,創造活躍的場景。
語言描寫:表達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處時代的特點。
神態描寫: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心理描寫:豐富人物形象,推動情節發展,突出的主題。
細節描寫:可以增強藝術感染力,有刻畫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深化主題等作用。
心理描寫是對人物在一定環境中,圍繞客觀事物而產生的看法、感觸、聯想等思想活動的描寫。
注意:心理描寫要符合身份、表現性格、結合環境、扣住主題。 (2)從題目看,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交流點撥】空間順序。
2.作者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中的生活如何?請分別用一個詞概括。
【交流點撥】樂園 乏味
步驟三 重點精讀,局部突破。
1.為什么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交流點撥】關于長媽媽講述美女蛇故事的作用眾說不一:有說是表現長媽媽的迷信思想;有說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惡的愿望;有說是表現百草園里有惡毒事物;也有說美女蛇的故事吸引孩子,給百草園增添了神秘感,豐富了百草園作為兒童樂園的情趣。我們認為最后一種說法比較妥當。
2.作者在百草園感受到了哪些樂趣?你能概括回答嗎?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交流點撥】有吸引人的景物,有神奇的美女蛇故事,有雪地捕鳥的樂趣。一個“樂”字體現了作者對百草園的無限熱愛之情。
3.百草園的生活情趣盎然,那么,又如何看待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呢?
【交流點撥】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苦中有樂。(1)“苦”在要求嚴厲,不自由:①先生嚴肅;②拜師行禮,不準提問,規矩多;③生活單調:讀書、習字、對課;④讀書苦:難讀,難懂。(2)也有“樂”:①三味書屋的陳設、布置對“我”而言充滿著奇異的新鮮感;②讀書樂:增長了見識,學習內容“漸漸加多”,讀中的樂趣也自然加多;③課間休息樂:書屋后的小園,可以爬樹折蠟梅、尋蟬蛻和捉蒼蠅喂螞蟻等,偷看小說繡像,“指甲上做戲”;④收獲樂:先生教給“我”許多東西,用畫換了錢;⑤先生樂:不僅當年印象深刻,而且至今難忘。先生的開明之舉,使“我”能在枯燥中找到樂趣。粗看是寫讀書之苦,但字里行間又洋溢著讀書之樂。讓作者感到苦的是難讀難懂的“死書”和那種陳舊落后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而不是那里的人,更不是厭惡那種生活。相反,對那段生活充滿了甜美的歡樂回憶。
4.賞讀第二段,感悟探討這段文字寫景的妙處。
【交流點撥】明確:(1)形、聲、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備。(讓學生分別找出寫形、聲、色、味,寫春、夏、秋景的相關內容)(2)層次井然,條理分明,活潑多姿。(分析寫景的順序)先用兩個“不必說”從整體上寫百草園,再寫局部的“泥墻根一帶”:由低到高寫靜物(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椹),再由高到低寫動物(鳴蟬—黃蜂—叫天子);整體是從靜物到動物(菜畦、皂莢樹、桑椹——鳴蟬、黃蜂、叫天子),局部是從動物到植物(油蛉、蟋蟀、蜈蚣、——何首烏、木蓮、覆盆子)。(3)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讓學生找出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從修辭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有擬人: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寫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4)既抓住了事物的特點,又符合兒童的心理,用詞貼切。(引導學生揣摩詞、句,讓學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竄、輕捷、低唱、彈琴等詞語和相關語句)石井欄“光滑”表明長年累月摸,寫出少年魯迅多次好奇地摸。說黃蜂“肥胖”,不僅是它的體態較別的昆蟲肥大,而且體現了兒童特別的感覺!爸备Z”寫出鳥兒的機靈輕捷和兒童羨慕不已的心理。至于寫油蛉“低唱”、蟋蟀“彈琴”,更是兒童特有的感受。(5)善于運用聯想。作者由何首烏根聯想到“吃了便可以成仙”,從而表現了百草園的有趣,使更加生動活潑。
5.本文的主題是“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為了表現這一主題,作者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交流點撥】明確:對比。把百草園的“樂”與三味書屋的“乏味”形成了鮮明的比對。
步驟四 賞析語言,感受魅力。
(一)語言品析
1.“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本渲小八坪酢薄按_鑿”兩個詞是否矛盾?為什么?
【交流點撥】不矛盾!八坪酢薄按_鑿”好像是矛盾的,實際上準確表達了作者特殊的心情——對百草園依戀的深情。因為“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所以對百草園的印象有些模糊,故用“似乎”表示不確定;然而追憶童年生活,種種景象歷歷在目,故用“確鑿”表肯定語氣。
2.作者寫冬天的百草園,著重描寫了捕鳥,那么作者是怎樣描寫的?準確地運用了哪些動詞?分析其作用,并說說為什么要寫捕鳥。
【交流點撥】先寫捕鳥的時間、條件、方法,然后寫捕鳥的收獲、經驗教訓。運用的動詞有“掃開”“露出”“支起”“撒”“系”“牽”“看”“拉”“罩”。這些動詞,準確、生動、真切地寫出了捕鳥的全過程,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同時也從捕鳥活動中寫出捕鳥時的興奮驚喜之情,不點樂園,卻樂在其中。寫捕鳥也是寫百草園給愛玩的兒童帶來的無窮樂趣。
3.說說下面兩句話中加點的字能否改為括號內的字,為什么?
(1)肥胖的黃蜂伏(停)在菜花上。
【交流點撥】不能。“伏”字準確地表現出黃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態;“!弊志蜔o法表現這種情態。
(2)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飛)向云霄里去了。
【交流點撥】明確:不能。“竄”字顯示速度快,又來得突然,用“飛”字則無法表達這種效果。
4.“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墻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罷……”句中連用三個“也許”有什么表達效果?
【交流點撥】明確:連用三個“也許”表猜測,表達出作者深刻眷戀百草園和被迫離開時無奈與依依惜別的深情。
5.第九段最后兩句是什么句式?作用是什么?
【交流點撥】明確:兩個感嘆句,寫出了“我”即將離開百草園的無限依戀之情。
(二)形象分析
1.讀課文第二部分,找出對壽先生的描寫語句,并說說對這位先生進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寫。
【交流點撥】魯迅對他進行了A.神態描寫:如“他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了!盉.動作描寫:如“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拗過去,拗過去。”C.語言描寫:如“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
2.你認為先生是一位怎樣的人?你喜歡他嗎?
【交流點撥】他是一位極方正、質樸、博學、和藹、對學生嚴而不厲的先生。打戒尺、罰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學生的方式 。有戒尺,有罰跪規則而不常用,說明他對這種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態度,也反映他對學生開明的思想。
3.作者對先生的態度如何?
【交流點撥】魯迅對先生的態度是:主要是敬慕先生,對他淵博的知識感到信服。
步驟五 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主題探究
把前后兩部分聯系起來思考,這篇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下面有三種理解,你同意哪一種?說說你的理由。
(1)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襯托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教育。
(2)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3)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交流點撥】這三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學生無論贊成哪種說法,都要給予適當肯定。第一種說法,根據是魯迅在不止一篇中批判過封建私塾教育的陳腐,扼殺兒童天性。在本文中,也寫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種說法,是對第一種說法的修正,比第一種說法合理些。第三種說法,最易為現在的人們接受,似乎最為合理。
2.拓展延伸
童年的故事給魯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的童年故事也肯定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趣事,用200字左右的文字描寫一下。
示例:記得我四歲時,有一天在房間里瞎溜達,不知怎么地就來到了鏡子前。呀!前面怎么迎面過來一個和我長相一樣的“人”?我不摸還好,一摸嚇一跳,那“人”竟是平平的,而且也伸手好像想摸我。我趕緊后退幾步。好啊,竟敢學我,看我怎么對付你。我掄起巴掌,那“人”也拾起巴掌,我一打,那“人”也打,喲,怪疼的。我可嚇著了,又平又會動,還會學我,還能打人,壞了,一定是個怪物。我趕緊叫來媽媽,媽媽告訴我:“這是鏡子,根本不是什么怪物,你看。”只見媽媽左搖右擺,鏡子里的人也左搖右擺。經過媽媽的一番講解,我才明白。
板書設計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百草園(樂園)賞美好景物聽神奇傳說捕雪地之鳥無限趣味熱愛自然追求自由三味書屋(苦中有樂)詢問“怪哉”后園玩耍師生讀書課中偷樂先生善良可愛批判封建教育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步驟一 知識梳理,夯實基礎。
步驟二 整體感知,走進文本。
步驟三 重點精讀,局部突破。
步驟四 賞析語言,感受魅力。
步驟五 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當堂演練 達成目標
見學生用書。
課后反思 查漏補缺
這節課的成功之外在于:不足之處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