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下冊《瀑布》教學設計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生字6個,正確理解詞語和句子。
2、學習作者由遠到近的觀察事物的方法。
3、背誦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和聯系上下文準確理解詞語的能力
2、能夠感情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有順序地觀察事物背誦全文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引導學生體會祖國山河無比壯麗,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弄清作者在不同觀察點聽到瀑布的聲音和看到的瀑布的景象,進而體會作者通過詩句所表達的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二)解決辦法。
教師引導,學生自學
三、課時安排。
三課時。
四、學生活動。
師生共同討論,計算機軟件直觀演示。
1、自學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結合學習目標與課后思考題找出不懂的問題做上記號:
3、各自提出不懂的問題,相互討論交流。
五、教具準備。
投影儀及投影片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導語:同學們,你們誰看見過瀑布?誰能簡單介紹一下瀑布?(瀑布就是從山上流下來的水,從遠處看好像白布一樣,發出的聲音很大,景色很美。)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葉圣陶先生寫的一首詩——瀑布。(板書課題:1、瀑布)
(二)初步感知。
1、大家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附課前預習提綱,把預習情況在小組內交流。
(1)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遇到本課的生字在課文中勾畫出來,多讀幾遍。
(2)借助拼音瀆準生詞,利用或聯系上下文理解生詞。
(3)找出不懂的詞句,畫上“?”
(三)教師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字詞的認讀和理解情況。
2、理解詞語。
(1)疊疊:詩中是指一層又層,前浪未平,后浪又起,也就是后浪推前浪。
(2)屏:指遮擋用的屏風,多扇相連,可以折疊。
(3)如:好像。
(4)涌:這里指水浪往上沖的意思。
2、檢查讀書情況。
(1)這首詩共有幾個小節?分小節瀆。
(2)指名讀全文,思考: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觀察的?(在學生說出這首詩主要寫了瀑布的基礎上,師再問:主要寫了瀑布的什么?從而引出這首詩主要寫了瀑布的聲音和樣子。作者是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觀察的。) (板書:遠——近)
3、學生質疑。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學生質疑。
思考:你讀懂了什么?不懂什么?(教師要抓住學生提出的一些實質性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作為下——節課的學習目標。一些非實質性的問題,可在當堂讓同學們交流解決。教師鼓勵能提出有價值問題的同學。)
教師根據學生質疑歸納出下節課學習目標:
(1)你感覺瀑布的聲音和樣子各怎么樣?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2)怎樣朗讀才能把瀑布聲音和樣子的特點表現出來?
4、本課總結。
(四)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預習下節課學習內容。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引導學生說出學會了生字、生詞知道了這首詩主要寫了瀑布的聲音和樣子。作者是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來觀察瀑布的。)
(二)學習第一小節。
1、指名讀第一小節,思考:這小節主要寫的是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這小節主要寫了沒見到瀑布,先聽到了瀑布的聲音。)
2、自由讀這小節,說出這一小節給你什么感覺?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教師先引導學生概括出這一節給我們的感覺是瀑布的聲音很大,瀑布很壯觀。然后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詞句來體會瀑布聲音的響亮。教師引導學生從以下重點詞句中去理解。
(1)“還沒看見瀑布,先聽見瀑布的聲音” 還沒看見瀑布,說明還沒到瀑布跟前,就已經聽到了它的聲音,還沒看見瀑布,說明還沒到瀑布跟前,就已經聽到了它的聲音,說明瀑布聲音一定很響。
(2)“疊疊”“涌”疊疊就是一層又一層,前浪未平。后浪又緊跟著涌上來,后浪推前浪。瀑布的聲音就像浪濤翻滾時發出的巨響。 指名說出海浪的聲音怎么樣? (去過海邊的都能說出海浪翻滾時聲音很大,嘩……嘩……的。)板書:疊疊)
(3)“陣陣”“吹” 風吹過松林時,會發出“轟……轟……”的響聲。瀑布從上落下來沖擊巖石,跌進潭里,發出的就是像松濤一樣的吼聲。(板書:陣陣) (在理解到“疊疊”和“陣陣”這兩個重點詞語時,播放瀑布落下進的聲音的錄音,幫助學生理解“疊疊的浪涌上岸灘”和“陣陣的風吹過松林”時發出的聲音,并讓學生感受瀑布的雄偉壯觀。)
3、指導朗讀 。
(1)復合投影片出示第一節停頓和重音提示: 還沒/看見瀑布, 先聽見/瀑布的聲音。 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 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
(2)教師范讀。
(3)學生練習讀。
(4)揭去復合投影片中的朗讀提示。
5、學生再次感情朗讀第一小節,體會寫法的巧妙。
(三)總結學法。
師生共同總結出第一小節的學法:
1、讀這小節,了解這小節的主要內容。
2、再讀,說出這一節給你什么感覺?說說從哪讀出來的?
3、有感情朗讀這一節。
過渡:聽著瀑布的聲音,我們隨著詩人轉過山路瀑布就出現在了眼前。瀑布是什么樣的呢?請大家按照剛才學習自學第二、三小節。
(四)自學二、三小節。
1、讓學生按上述學法自學二、三小節,投影為學困生出示學習提示。
(1)自由讀2、3小節,想想:這兩個小節各寫了什么?
(2)默讀兩小節,思考:看到瀑布之后,瀑布給你的感覺是什么樣的?你是從哪些詞句讀出來的?說說你對這些詞句的理解。
(3)怎么讀才能表現出瀑布的特點?
(4)這兩小節中哪些地方寫得比較好?為什么?
2、學生自學,遇到困難可以在組內討論。教師要進行巡視指導,深入到學生中間去討論。
3、學生匯報。
(1)第二小節寫遠看瀑布的樣子。第三小節寫近看瀑布的樣子。
(2)學生概括出感覺瀑布很雄偉之后,引導學生重點通過以下詞句進行理解。
①“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中的“千丈青山”和“一道白銀”(運用計算機軟件直觀演示幫助學生理解,沒條件的可以用投影。) “千丈青山”實際不是真指千丈,是形容山高。“白銀”是指瀑布。綠色的高山襯著白色的瀑布,對比鮮明,使得瀑布顯得更加壯麗。(板書:一道白銀)
師提問或生質疑:為什么作者先說沒法比喻,然后又把瀑布比作了白銀呢? (引導學生從作者看到瀑布時的心情去理解。初見瀑布,它實在太美了,美得超出想象,一時被它的美吸引住了,想不出用什么比喻好。仔細看看瀑布的樣子和周圍的山,作者自然想出了這個比喻,并且用一個“襯”字,非常巧妙。)
②“一座珍珠的.屏”也體現了瀑布的雄偉和美麗。(繼續運用計算機軟件) “屏”是指比較講究的裝飾品,珍珠的屏說明瀑布飛瀉而下時,串串乳白色的水珠被陽光一照,閃著光亮。整個看,就像一道珍珠做的屏風,真是雄偉、美麗。(板書:珍珠的屏)
③“如煙,如霧,如塵”當有風吹過時,珍珠的屏被吹散了,水花飛濺,騰起水氣,緩緩飄落,這時就像煙一樣飄飄悠悠,像霧一樣朦朦朧朧,像塵一樣四處飛散。(計算機軟件幫助理解) (板書:如煙如霧如塵)
師重點指導:讀這句話時,如煙,如霧,如塵之間停頓時間可略長些,聲音輕而緩慢,更能夠體現出作者此時看得入迷的心情。 說明:學生理解到哪,教師就隨著學生指導到哪并且理解到哪,學生就在已有的基礎上練習朗讀,師指導。
(3)有感情朗讀這兩小節。
(4)引導學生說出這幾個打比方的句子寫得非常好。在學習第一節的基礎上,學生回答出這樣寫更加形象,具體,使瀑布的樣子更雄偉,美麗。
(5)質疑:為什么作者寫到的第二、三小節瀑布的樣子不一樣呢? (引導學生說出因為作者的觀察角度不同。)
(五)計算機軟件播放整首詩。
讓學生邊聽,邊看,邊體會瀑布的雄偉壯麗。
(六)總結。
瀑布從高山上飛流直下,氣勢磅礴。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仿佛聽到了那如浪濤轟鳴,似松濤歡吼的瀑布聲音,又仿佛看到了那雄偉、美麗的瀑布景象。在我們國家,像詩人看到的這樣的瀑布還有許多,如貴州的黃果樹瀑布,浙江的雁蕩山瀑布,江西的廬山瀑布等。希望同學們有機會能把我們今天聽到的和看到的變為現實。
(七)作業。
(八)板書:
瀑布 疊疊 聲音 陣陣 一道 白銀 雄偉壯麗 珍珠的屏 樣子 如煙 如霧
【三年級語文下冊《瀑布》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瀑布》教學設計精選15篇03-02
三年級語文下冊古詩兩首教學設計04-02
語文二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2-28
《壺口瀑布》教學設計范文(精選7篇)04-12
五年級下冊語文手指教學設計08-29
一年級下冊語文《咕咚》教學設計06-25
語文《莫高窟》教學設計10-09
語文《荷花》教學設計08-06
語文《長城》教學設計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