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課文《三峽》優秀教學設計

時間:2022-07-20 12:33:5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課文《三峽》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2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文《三峽》優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文《三峽》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2篇)

  課文《三峽》優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節奏分明地朗讀課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當堂成誦。

  2、學習積累重點詞語。

  3、品味文章語言,展開想象,體味作品意境。

  4、體會作者對三峽獨特美的欣賞之情。

  【教學重點】

  對照注釋,疏通文意,展開想象,品味語言,反復朗讀,當堂成誦。

  【課前準備】

  學生:查找有關三峽資料,開闊視野。 查找作者酈道元的有關資料。

  教師:查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三峽風景圖片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內容】

  熟讀成誦,準確理解,品味語言,感受三峽之美。

  【教學設計】

  一、導入語

  播放歌曲《三峽的孩子愛三峽》。這是一 首歌唱長江三峽的歌,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的筆端,去游一游那雄偉壯麗的長江三峽。

  二、整體把握

  1、朗讀課文,圈點勾畫出難理解的字詞。

  2、學生默讀,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思考《三峽》中作者描寫了三峽哪幾個方面的自然景觀,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同學合作交流,說說理由。明確《三峽》中主要寫了三峽的山、水兩個方面的自然景觀,抒發了作者對三峽之美無盡贊嘆。

  三、研讀理解

  1、自由朗讀課文,掌握以下加點詞語的讀音、含義。

  ⑴ 略無闕處 :quē ,通“缺”。

  ⑵ 沿溯阻絕:sù 逆流而上

  ⑶ 重巖疊嶂:zhàng,高聳險峻如屏障的山峰。

  ⑷ 雖乘奔御風:bèn,這里指飛奔的馬。

  ⑸ 不見曦月:xī,日光,這里指太陽。

  ⑹ 素湍綠潭:tuān,急流的水。

  ⑺ 夏水襄陵:xiāng,上。

  ⑻ 絕讞多生怪柏:yǎn,險峻的山崖或山峰。

  ⑼ 飛漱其間shù,沖刷。

  ⑽ 清榮峻茂:jùn,高而陡峭。

  ⑾ 屬引凄異:zhǔ,連續。

  ⑿ 沿溯阻絕:yǎn ,sù順流而下;逆流而上。

  2、細讀課文,品味語言:

  齊讀課文,劃出描寫山的特點和水的特點的句子。

  四人小組合作交流有關句子,并在合作中翻譯這些句子。

  全班交流,在保持文章原貌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說說三峽的山、水之美。從中領略作者用詞的精妙,讓人產生豐富的想象。

  教師在同學的表述中,抓住重點詞語,完成板書。(幻燈展示)

  山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雄壯

  水 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夏) 奔放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春冬) 清秀

  林寒澗肅,哀轉久絕(秋) 凄婉

  小結:作者先寫三峽的整體風貌,然后抓住了三峽最有特點的時間——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加點的詞,把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了出來。寫出了三峽獨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再讀課文,思考問題,學生質疑。

  可能涉及到的問題有:

  ⑴ 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⑵ 為什么作者寫水不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順序寫?

  ⑶ 為什么“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還會有“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呢?

  明確:說明江面狹窄,兩岸群峰相連,峭壁對峙,山下只能見到一線天。

  因為三峽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為盛,所以先寫夏水。

  雖然“沿溯阻絕”,但“王命”不可違,因此冒者生命危險,也要冒險行船。

  拓展延伸,比較閱讀:

  《早發白帝城》與《三峽》同:都描繪了三峽風光,前者是詩,后者是游記散文,試找出詩句與課文中相對應的、寫相同景致的句子。

  文章的第二段與這首詩的一、二、四句相印證,都表現了夏天三峽水流速度極快;文章第四段與詩的第三句相對應,都是寫連續不斷的猿鳴;文章第一段則與詩中的“萬重山”相應。

  指導誦讀:限時背誦比賽。小組推選一人為代表,背對大屏幕,大屏幕以滾動條的形式展示文章內容,可以反復幾次,

  四、體驗與反思

  本文記敘了三峽雄偉壯麗的奇景,激發了我們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感情背誦全文,并體會怎樣寫山水游記。

  明確:抓住景物特點,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寫景;抓住不同的季節,以動靜相結合的方法來寫景;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來寫景。

  思考:三峽工程正在實施中,有人認為這將會破壞三峽的美,請你談談自己的看法。

  五、布置作業

  背誦課文,并將你的看法整理在作業本上。

  課文《三峽》優秀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一些文言知識,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句式。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妙處。

  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欣賞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畫面美。

  2、抓住精彩的寫景段落,仔細揣摩畫龍點睛的詞語,把握作品景物描寫的特點。

  教學教法

  1、誦讀法。指導學生以多種形式反復誦讀,在誦讀中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達到熟讀成誦。也可引導學生利用提綱背誦法快速背誦。

  2、拓展閱讀法。

  3、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課的類型:精讀課文新授課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課文朗讀,背誦指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三峽》圖導入新課。

  如果說滾滾東逝的長江是一條藝術長廊的話,那么三峽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變幻的四季、涌動的波濤、聳峙的山巒,激發了古今詩人畫家多少情思與靈感!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們學習選自《水經注疏》的《三峽》。(多媒體顯示文題)

  二、揭題解題

  簡介作者:酈道元,字善長,北魏范陽涿鹿人。撰《水經注》40卷,是為魏晉時代無名氏所著的《水經》一書所作的注釋。《水經》是一部記載全國水道的地理書,記錄得非常簡略。酈道元收集了有關全國水道的記載以及自己游歷各地跋涉山川的見聞為《水經》作注釋,對《水經》中的記載加以詳細闡明和補充,引書達四百多種。課文所選《三峽》節選自《水經注》的《江水注》,是《水經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三、朗讀課文,正確把握節奏,感受作品的音韻美

  1、學生初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初步理解文句。

  (1)讀準字音:

  (2)以小組為單位,解決疑難詞句,教師巡視指導。

  2、教師指導學生朗讀

  (1)播放錄音,要求學生聽讀,把握節奏、韻律及情調。

  (2)教師提示朗讀需要注意的地方: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絕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絕 /多生怪柏 清/榮/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課文《三峽》優秀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本文出自酈道元的《水經注》,比較精要的描述了三峽的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欣賞、贊嘆。因此學習此文要讓學生領會文中所描繪的三峽美景,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節奏分明的朗讀課文,疏通課文大意,并基本能當堂成誦。

  2、學習積累重點詞語。

  3、品味文章語言,展開想象,體味作品意境。

  4、體會作者對三峽獨特美的欣賞之情。

  教學重點

  對照注釋,疏通文意,展開想象,品味語言,反復朗讀,基本能當堂成誦。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了解大意。

  師生:查找有關三峽的資料、圖片以及作者的概況。

  教師:制作幻燈片。

  教學內容

  熟讀成誦,準確理解,品味語言,體味意境。

  教學設計

  一、烘托氣氛,導入新課

  大屏幕以長江為背景,反復播放《長江之歌》。

  同學們,剛才你們聽到的是什么歌曲?(生回答)對,它就是《長江之歌》。長江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的自豪。長江一瀉千里,氣勢磅礴,特別是三峽的景致,更是雄奇險拔,清幽秀麗,令人神往。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盡情描繪,也寫不盡長江的餓俊美。長江之美,美在三峽。今天我們就隨酈道元的筆端,去游一游那雄偉壯麗的長江三峽。

  大屏幕出現課題。

  二、檢查預習:

  1、三峽的地理位置:(大屏幕顯示地圖)

  2、作者的情況:(大屏幕顯示作者投降及有關資料。明確:酈道元,字善長,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撰著《水經》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三、反復朗讀:

  1、教師在音樂聲中范讀課文,大屏幕顯示相應的圖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注意節奏。

  3、檢查生字認讀情況:大屏幕顯示生字。學生讀出生字讀音。

  4、學生齊讀課文。

  四、學生自主探究,疏通課文

  (大屏幕顯示學法:1、自主探究。2、同伴互助。3、提出疑難)

  在學生基本疏通課文后,大屏幕展示圖片,學生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五、試背課文

  學生在疏通的基礎上再讀課文,大屏幕出示相關圖片預以提示,試背課文。

  過渡:課文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下面我們細細品讀課文,體會其寫景的妙處。

  六、研讀與賞析

  1、課文寫了三峽的哪些自然景物?

  2、作者抓住了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點來寫的?

  3、課文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大屏幕依次顯示分析結果:

  雄壯美

  山——連綿不段,遮天避日(險峻美)

  夏:急、猛(奔放美)

  秀麗美

  水——春冬:綠、清(清悠美)

  秋:凄涼(凄婉美)

  表達了作者的無限贊美和欣賞之情。

  小結:作者先寫三峽的整體風貌,然后抓住了三峽最有特點的時間——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把三峽的神韻生動的表現了出來。寫出了三峽獨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凄婉美。

  七、拓展延伸

  1、《三峽》與李白的《早發白帝城》都描寫了三峽風光,前者是游記散文,后者是詩歌,試找出詩句與課文相應的句子。

  大屏幕出示詩句,學生找出相關的語句。

  A、朝辭白帝彩云間——有時朝發白帝。

  B、千里江陵一日還——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

  C、兩岸猿聲啼不住——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D、輕舟已過萬重山——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重巖疊障

  2、三峽工程正在建設中,有人認為這將會影響三峽的美,請你談談自己的看法。

  八、作業布置:

  1、背誦課文

  2、寫自己家鄉的一處景色。

  作文題:家鄉的___(翠竹、夜色、柿子等)

  課文《三峽》優秀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會有感情地朗誦文章,學會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特點,在討論探究中把握文章內容。想象文章所描繪的畫面,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征,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妙處。

  過程與方法

  學習本文以朗讀訓練為主,內容的挖掘是在朗讀的基礎上想象、探索。教師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朗讀,重點研讀、合作探究誦讀,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文中作者滲入的情感。通過想象,培養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學習方法:朗讀——理解——背誦,把握文章的結構特點。

  難點:

  體會文中作者滲入的情感,培養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教學突破

  通過多層次的朗讀,品味作者在作品中蘊含的感情,加上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引導,讓學生想象文章所描繪的畫面,從而激發學生對美的感悟。通過探討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征,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妙處。

  教師準備

  1、對“信客”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要有一定了解。

  2、掌握作者余秋雨的基本情況。

  學生準備

  查找有關三峽的文字圖片資料,解決文章中出現的生字詞。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1、長江,我國最長的河流,全長6300多公里,流經四川盆地東緣沖開崇山峻嶺,奇路奔流形成雄奇壯麗,舉世無雙的大峽谷——長江三峽。今天,我們就隨著北魏的酈道元一起走進1500年前的三峽。

  2、酈道元和《水經注》。

  酈道元是一個忠于國家/忠心耿耿的人。汝南王元悅趁雍州刺史蕭寶夤企圖反叛之機,慫恿朝廷派酈道元去做關右大使,被拒.途中,蕭寶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兩個兒子一同殺害。

  酈道元是一個治學求真的人。他收集大量資料引書437種,輯錄了碑刻350種左右,采錄了不少民間歌謠,諺語方言,傳說故事等,并分析研究,實地考察,尋訪古跡,追根溯源。

  《水經注》:是對《水經》的注釋,注:解釋說明。

  《水經注》不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地理著作,還是一部頗具特色的山水游記。酈道元以飽滿的熱情,深厚的文筆,形象生動地描繪了祖國的壯麗山河。讓我們懷著對酈道元的崇敬之情來讀《三峽》。

  二、讀課文。

  1、教師范讀。

  2、指名學生讀。

  3、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quē xiāng yǎn zhǔ sù shù xī tuān xiào zhàng

  闕處 襄陵 絕巘 屬引 沿溯飛漱 曦月 急湍 長嘯 重巖疊嶂

  4、劃分句間停頓點撥:第1自然段:自/三峽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清/榮/峻/茂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5、譯一譯,記一記:

  學生圈點勾畫,試譯短文。一段一人,先讀后譯。

  注意下列劃線詞語的意思:(補充注釋)

  A、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如果)

  B、至于夏水襄陵。(到了)

  C、或王命急宣。(有時)

  D、其間千二百里。(代指兩地)

  E、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即使)(認為)

  F、良多趣味。(很)

  G、沿溯阻絕。(斷)

  H、絕巘多生怪柏。(極)

  I、哀轉久絕。(停止)

  J、每至晴初霜旦。(每當到)

  三、展示交流,共同總結三峽山峻水急等特點。

  四、默讀,體會作者思想感情,交流感受。

  五、本課時小結

  六、拓展與延伸(作業)

  要求學生課后搜集其他寫三峽風光的詩句。

  第二課時

  一、交流、展示學生課后搜集的三峽風光的詩句。

  有關三峽的詩句

  1、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十二巫山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

  朝云暮雨渾虛語,一夜猿啼月明中

  3、扁舟轉山曲,未至已先驚

  白浪橫江起,槎牙似雪城

  4、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5、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

  6、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7、峽盡天開朝日出,山平水闊大城浮

  8、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注】此設計讓學生從總體上了解三峽的特征,并能理論聯系實際,培養他們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

  二、研讀課文、分析、體味、探究文章寫景的方法

  1、指導學生朗讀,從整體把握課文。

  ①請2-3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仔細聽后指出他們的優點和不足之處。

  ②朗讀比賽:分小組或男女生比賽的形式進行,以激發學生的讀書的積極性。

  2、討論:疏通文意(六人小組進行討論,每兩個小組討論一個文段,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后把意見綜合到一處,教師只起點撥、引導的作用)。

  3、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討論:

  ①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三峽雄偉秀麗的風光的?抓住了三峽的什么特點?

  文章整體是先寫山,后寫水,作者思路清晰。寫景時動、靜結合。山(兩岸連山,群峰對峙),水(夏:大水猛漲,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綠潭,清榮峻茂秋:林寒澗肅,哀猿凄清)。

  ②為什么描寫山勢只有寥寥數的筆勾勒?描寫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順序依次,而是首先寫夏季,并將春冬二季合為一體?

  文章著重描寫山高峰峻以及由此帶來的江水四季變化。夏季是水旺的時候,秋季是水枯的時候。夏、春冬、秋的記敘次序,是根據水由旺到枯的變化過程來安排的。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寫,是因為水的狀況比較接近,并不是一般性的略寫處理,以寫景為主要內容的三段文字,是以“水”為線索貫穿起來的。

  ③作者描寫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請你找出表現形、色、聲、情的關鍵詞語,并認真體味。

  作者描寫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如:文中描寫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綠”繪色,以“湍”、“懸”、“漱”繪形。這些皆與“清榮峻茂”相照應。而寫秋景,則重在繪聲,“長嘯”、“凄異”、“哀轉”,渲染了肅殺的氣氛。其描繪手法因時而變,因景而異,顯得變化多端,搖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則蘊涵其中,一個“趣”字,確切地表達了此時的愉悅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對猿聲的描述,也是對秋景所觸發的感情。

  本文一共只有155個字,卻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羅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動有靜,可見,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確實是美不勝收的,同學們一定要熱愛我們美麗的祖國河山,為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4、指導學生背誦課文。(圖文結合使學生更好地感知、記憶課文。)

  三、師生帶著尋美的眼光找尋三峽最美的所在,教師引導:在山水。(學生回答一有沾邊,便及時鼓勵:你們跟酈道元真是心有靈犀,他也覺得三峽美在山水)

  好的詩文不需要也不要求每個字都會翻譯,因為美需要的是體會而不是肢解,現在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文中三峽的美景。(各組一名學生限時1分鐘描繪)

  ①三峽很美,哪你覺得它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峽的(景物)美,你看。”的句式說一說嗎?

  示例:三峽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

  這樣美的三峽,作者僅用150余字就描繪得如此傳神入化,其語言之美,其筆法之妙,實在令人稱奇。

  ②如此美景,作者是怎樣將其描繪得傳神入化——抓特征寫景。

  山——連綿不斷、高峻挺拔

  夏水——兇險、迅疾

  春冬之景——清幽、秀麗

  秋景——凄涼、哀婉(對漁歌的理解)。

  四、山是雄奇、險峻的山,水是清幽、柔美的水,山美水美,面對美景,你總不能說好美好美,古人可沒照相機,他如何傳達目睹的美景。

  一是認真觀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二是運用恰當的語言。聯系你所見過的山,運用你腦中描寫山的詞庫,你能說出哪些?

  教師點撥:總結描寫山的詞庫

  險峻磅礴嶙峋峻峭突兀

  巍峨崢嶸連綿逶迤

  千山萬壑峰回路轉峰巒疊嶂

  懸崖峭壁深山幽谷冰峰雪嶺

  文中如何寫山?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附:《三峽》譯文

  在七百里長的三峽中,兩岸群山連綿,沒有一點空缺的地方。重重疊疊的巖峰像屏障一樣,遮住了藍天和太陽。除非正午和半夜,看不見太陽和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暴漲,漫上兩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斷了。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則)有時早上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騎著奔馳的.駿馬,駕著長風,也不如船行的快。春冬季節,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深譚,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古柏,懸掛著的泉水瀑布,從它們中間飛瀉下來。水清、樹榮、山峻、草茂,實在是趣味無窮。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樹林山澗里一片清冷寂靜,常常有一些高處的猿猴拉長了聲音在叫,叫聲連續不斷,音調凄涼怪異,空蕩的山谷里傳來回聲,悲哀婉轉,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打漁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板書設計:

  三峽

  酈道元北魏

  山:長、多、陡、高峻

  夏水:兇險、迅疾

  春冬景色:色彩斑斕、景色清幽

  秋:悲寂凄涼

  課文《三峽》優秀教學設計 篇5

  一、設計思路

  文言文教學應引導學生吸收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精髓,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深厚他們的文化底蘊,從精神的高度去開拓,從人的發展的角度去把握,因此“文言”和“欣賞”是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同時關注的。《三峽》不但寫景優美。而且語言簡易凝練,字字珠璣,對初二學生而言,此文最值得咀嚼、品味、感悟,教師可以借此逐步提高學生的文學語言鑒賞能力。

  二、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所繪之景、所蘊之情及作者繪景、蘊情的行文思路。

  2、學會用誦讀體驗法、詞句推敲法欣賞文章。體會作品意境。

  3、感受三峽之美好。激發學生一覽三峽之熱情。

  三、教學流程

  (一)造境,搭建溝通的平臺

  (板書:峽)根據“峽”字的字形結構,什么樣的地勢才可以稱得上“峽”?(教師鼓勵學生發揮想象談出不同見解,最后明確“峽”的基本特征應為兩山夾水。)我們古老的母親河長江就有一條神奇秀麗的峽谷。幾千年來吸引了無數的文人墨客,北魏酈道元就是其中的一位。這節課我們就隨著酈道元一起去游三峽。(板書:三峽酈道元)

  (說明: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在課堂教學中,培養或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一開課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準了,就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鐵一樣牢牢把學生吸引住。本課導語設計從“峽”的字形入手,由此而彼,讓學生不知不覺進入文本。利用張力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入境。挖掘文本的對話點

  1、請學生讀第一段。說說三峽之山的奇特之處。

  (為了更深入地理解三峽之山的連綿與高聳,補充《宜都記》中“自黃牛灘東入西陵界。至峽口百許里,山水紆曲,而兩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的語句來對比印證,加深學生對三峽的印象。)

  2、有奇山必有奇水,指導學生接著讀第二段,說說三峽之水的奇特之處。

  (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三峽夏水的迅疾與奔放,引導學生回憶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以示文中所言不虛。)

  3、引領學生繼續品讀第三、四段春冬三峽奇麗景色的特點。

  (三)融境,深入文本的細節處

  1、回歸語言品三峽

  (1)我們剛才跟隨酈道元先生領略了三峽的雄奇,感受了夏水的奔放,試想一下:當水落而石出、水枯而澗寒時。三峽會呈現怎樣的一幅圖景?認真讀文章三、四兩段。給你所看到的圖景起個恰當而好聽的名稱,并談談自己的閱讀體會。

  課文《三峽》優秀教學設計 篇6

  一、內容簡介

  《三峽》是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里的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描寫了三峽四季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語言精練,思路清晰。朗讀起來朗朗上口。

  二、學情分析

  由于本文是用文言形式寫的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教師在設計本堂課時既顧及到文言文的特點,又兼顧到寫景抒情散文的特點。根據初一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水平,在注釋和工具書的幫助下獨立理解基本內容。作為一篇優美的寫景文章,本文很有特色,應引導學生學習其中描寫景物的方法,可這對學生的水平來說尚是個難點,需教師借助多種教學手段,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有利條件和廣闊的創造空間,將其情境化,問題化,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欲望。

  三、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標準讓學生能“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的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背誦優秀詩文80篇”的理論指導下,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

  1、學生能理解文意,積累重要文言字詞的意義、用法。

  2、學習文中描寫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動靜結合,情景交融。

  3、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四、教學方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文章的朗讀、體味,也可采取自主、合作的方式使學生逐步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五、教學媒體和教學技術選用多媒體

  六、教學步驟

  (一)談話啟發,導入新課

  【設計說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入新課。

  師:課前我讓你們查一下峽的含義?查了,那么從字面上看到左邊是山,右邊是夾。那么它的含義是什么?兩山夾水的地方,如果我們欣賞峽,不僅要品它的山,還要讀它的水,: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位北魏時期的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筆下的三峽是怎樣的一番景色。

  (二)出示目標

  1、熟讀課文,掌握重點詞含義,疏通文意。

  2、反復朗讀,欣賞三峽的優美風光,品味語言的精妙。

  3、掌握方法,輕松背誦。

  (三)走進作者

  師: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本課的作者?

  生:酈道元(約470–527),字善長,北魏范陽涿縣(今河北)。著有《水經注》。其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三峽》節選自《水經注江水》,作者酈道遠,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字善長,河北逐鹿人。歷任東荊州刺史、御史中函等職。他一生好學,博覽群書,所著《水經注》是為河流水道專注《水經》作的注釋,是一部有很高文學價值的地理學專著。

  (四)字詞

  師:這節課我們不僅要了解三峽的地貌特征,還要欣賞課文的語言魅力,接下來檢查你們的預習情況。

  quē xiāng jiàn zhǔ sù

  闕襄澗屬溯

  shù xī tuān zhàng xiào

  漱曦湍嶂嘯

  師:字詞我們已經掌握了,讀好文言文還要準確地把握好節奏,下面我們聽一下錄音朗讀,拿出筆如果你覺得哪個句子的節奏把握不準,邊聽邊在書上作批注。

  (五)播放課文錄音

  師:這篇課文雖然短小,但生字比較多,而且又是文言文,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難,把它讀得自然流暢?遇到困難時,可以在小組內互相請教,也可以和老師交流。

  學生自己練讀,強調注意讀音、停頓、語調。

  【設計說明】既擺出困難,又激發學生戰勝困難的勇氣,還在朗讀技巧上予以一定的指導。

  師:大家剛才自己讀的都不錯,哪些同學能給全班同學讀一讀?

  【設計說明】可通過多種朗讀形式,使學生體會文章精練的語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六)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師:大家通過剛才的朗讀,已經初步體會到了作者筆下描述的三峽的美,下面,我想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文中的書下注釋,對文中詞句理解有障礙的小組,可以請其它組幫助,也可以與老師交流。

  【設計說明】這個環節的設計,旨在將比較枯燥的文言文翻譯生動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以小組為單位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可視學生提問情況幫助學生解決重點和難點詞句。如:“雖”、“屬”、“兩岸連山,略無闋處”、“清榮峻茂”等。

  2、文中重點詞語:

  ①、自三峽七百里中:(自:“在”的意思)

  ②、略無闕出:(闕:quē通“缺”)

  ③、重巖疊嶂:(嶂:zhàng像屏障一樣的山峰)

  ④、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的意思)

  ⑤、至于夏水襄陵:(襄:上。陵:大的土山。)

  ⑥、或王命急宣:(或:有宣:傳達。)

  ⑦、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雖:即使。奔bēn:指飛奔的馬。不以:不如。)

  ⑧、素湍綠潭:(湍:急流的水)

  ⑨、良多趣味:(良:實在,真。)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見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見月亮。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到了夏天,江水暴漲,漫上兩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斷了。

  ③、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即使是騎著奔馳的駿馬,駕著長風,也不如船行得快。

  ④、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懸掛著的泉水瀑布,從他們中間飛瀉、沖蕩下來,水清,樹茂,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

  (七)、再讀課文,體會里面的精彩。(體驗朗讀)

  1、朗讀課文回答問題

  山-----怎樣的山

  綿長高俊

  夏水-----有什么特征

  水急量大

  春冬-----景色如何

  清凈優美趣味無窮

  秋景------給你什么感覺

  凄涼肅殺

  2、分析體會文章寫景特點

  提問:大家剛才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是否注意到了這篇文章的寫景有什么特點?哪些句子是你認為寫得最美的?能不能給大家分析一下?

  (此環節的設計在于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寫景順序,如:按照景物先寫山,后寫水;按照季節由夏——春冬—秋。學生分析詞句時,教師可伺機點撥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等寫作特點)

  (八)再次播放《三峽風光》

  師:讓學生學習文中的手法描述自己在屏幕上所見到的景色。

  (九)背誦積累

  理清思路,想象文中的畫面,背誦全文

  (十)小結

  師:同學們,酈道元寫的《水經注》本是為《水經》作的注釋,有成了后人研究的文學巨著,不得不讓我們佩服他的文學素養之深。這也給我們深深的啟示:學好了語文,提升了語文素養,它將成為我們一筆巨大的財富,使我們終生享用不盡。你知道怎樣才能擁有這筆財富嗎?對,要多讀多寫才行。

  (十一)布置作業

  1、請以生活中見到的花草樹木、鳥語花香為例,抓住他們的主要特點寫幾句話。

  2、假如讓你做導游向游客介紹三峽的風光,你打算怎么介紹呢?

  (十二)板書設計

  地貌特征(山)奇特險峻

  群峰對峙

  大水猛漲

  夏江流湍急

  三峽 回清倒影

  四季變化(水)春、冬素湍綠潭搖曳生姿

  清榮峻茂

  林寒澗肅

  秋

  哀猿凄清

  惜緣

  課文《三峽》優秀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利用工具書熟練掌握生字,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反復朗讀中形成初步的語感,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豐富其文學素養。

  3、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妙處。

  4、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1、多媒體教學。以優美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吸引學生,使學生產生探索的興趣,形成強烈的求知欲望。在視聽想象中,鍛煉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2、讓學生懂得可以手中資料、網絡媒介等來查找自己所需的資料,培養學生利用資料解決問題意識。

  3、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在練習中模仿運用。

  【教學重點】

  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妙處和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反復朗讀中形成初步的語感,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豐富其文學素養。

  【教時安排】

  兩課時(一課時預習;另一課時集中解決重難點)

  【課前準備】

  1、布置預習:

  ⑴反復朗讀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利用資料翻譯全文。

  ⑵預習課后練習一,準備與同學們交流。

  ⑶用行楷抄寫課文。

  2、教師要準備的一些資料(如:三峽風光圖片、錄音等),以便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過程】

  第一課時

  引導學生預習課文,過程略。

  第二課時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1、活動導入:你知道長江三峽嗎?(待生答)你了解三峽的人文、地理、自然風光、名勝古跡嗎?不知道吧。好在老師今天有所準備,我有幸請到我們古柏最有名的導游,下面她將帶領二(3)班旅游觀光團和幾位趕扒車的老師一起去參觀風景綺麗的三峽。

  2、學生以導游口吻介紹《長江三峽》,播放投影。

  3、過渡:其實大家剛才看到的是現代版的導游,今天我們還準備了古典旅游,大家要不要也欣賞一下?(待生答)不過,我有一個要求,那就是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用心去感受。

  4、配樂讀《三峽》(老師可范讀)。

  二、確立學習目標

  導引:大家可能通過剛才的活動都已經感覺到了,我們所做的跟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有關。我們今天要學的是──對,酈道元的游記散文《三峽》。(播放投影)

  這是一篇古文。對于古文,我們總是怕它。其實啊,對于古文學習,只要我們掌握住方法,它并不可怕,關鍵就看你是不是想把它讀懂讀明白。

  問:對于這篇古文,同學們準備怎么讀?或者說你想達到什么目標?

  討論,抽生回答。(目標見前)

  三、檢查預習

  1、正音、釋詞:

  ⑴學生質疑:提出預習中未解決的字詞,以考試方式問他人,全班交流。

  ⑵投影字詞,找出現代漢語中相同意思的詞語或成語,鞏固學生學習所得。

  ⑶小結:古漢語在現代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2、簡介作者、作品(抽生答)。

  四、課文探究

  1、齊誦,思考:這篇文章寫“三峽”,它主要寫了三峽的什么?

  2、讀后討論:文章主要寫了三峽的什么?(山、水)它們分別有什么特點?在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進行說明。

  3、板書,投影。

  4、綜合以上討論的內容,整個“三峽”給了你什么樣的感受?(你感覺到的三峽是什么樣的?)用一個或幾個形容詞來概括。例如:這是一個綺麗的三峽。(投影)

  5、引導:剛才我們的分析好象一點沒有照顧到作者的情緒。作者寫文章時,他總是會融自己的情感在里面。同學們想想看,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投影)

  五、練習誦讀

  抓住你最感興趣的一段,你用盡快的時間把它背誦出來。(注意評價)

  六、課堂總結

  作者帶我們暢游了長江三峽,感受其雄奇壯麗的美景,激發了我們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希望同學們帶著這種感情背誦全文,并體會怎樣寫山水游記。最后讓我們一邊瀏覽三峽風光圖片一面朗讀課文,再次感受三峽的奇美。

  七、布置作業

  結合課文,請你以《我心目中的三峽》為題,寫一篇文章。

  課文《三峽》優秀教學設計 篇8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對八年級階段的學習要求是:“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理解基本內容。”“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語感。”據此本課擬以誦讀、討論、探究的方法教學、讓學生小組合作借助工具書、結合注釋理解文章大意、課堂上指導學生聽讀、試讀、齊讀、自由讀、評讀、品讀、通過朗誦來感悟文章的內容、做到理解成誦。

  《新課程標準》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故此擬采用討論法教學、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鼓勵他們在交流、啟發、爭議、展示自我中主動獲取知識、培養《三峽》以凝煉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壯麗的景色。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內在實質、投入情感地體會出三峽的美;其次在于對景象的意韻把握;第三在于對文言詞語的準確理解。目前不少同學只局限于“考試”、把對古文的學習當成一項為了完成考試而不得不學的任務。對古文的美少有感知……

  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如上課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三峽的美麗的風光、配上舒緩優美的音樂、用聲情并茂的朗讀和直觀形象的板書等等、以此幫助學生理解、使之進入情境、進而領會文章的美。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把握文章內容、節奏分明的朗讀課文、學習積累重點的文言詞語。

  2、能力目標

  (1)具有一定的文字組合能力及表達能力、創造新意

  (2)感悟三峽獨特的美

  (3)情感目標

  教學重點:

  品味文章語言、展開想象、體味作品意境。積累詞語、疏通文意、品味語言。

  教學難點:

  對三峽獨特美的欣賞。

  教法:

  品讀感悟法、 合作、探究法

  課前準備:

  朗讀帶、 音樂 “三峽情”和“三峽的孩子愛三峽”、三峽風景圖片及三峽工程圖片。

  教學設計:

  一、 激情引入:

  1、九寨溝的神秘令無數游人向往、因為那是人間的天堂;長城的雄壯讓好漢們開顏、因為不到長城非好漢;三峽的神奇令古今文人揮毫潑墨、因為那是我們民族最動人的樂章。今天、我們踏著“三峽情”的節拍、去領略那神奇美麗的三峽風光。

  2、了解三峽的地理位置。

  3、 作者介紹: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道元好學歷覽奇書、撰注《水經注》傳世。

  二、 自主合作、疏通文意:

  (一)要求:

  1、 找出文中你認為重點的詞語或句子的解釋。

  2、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活用的詞語。

  3、 如果理解有困難的地方、小組共同探討或者舉手師生共同探討。

  (開始合作學習、教師參與指導)

  (二)檢查完成情況:

  (1) 解釋:

  闕:通“缺” 溯:逆流而上 或:有時 疾:快

  (2) 詞語活用:

  奔:這里指飛奔的馬 良:

  (3) 一詞多意

  自三峽七百里中 不以疾也

  自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以 徐噴以煙

  (4) 翻譯: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三、 研讀與賞析

  1、 請同學們邊讀課文邊透過文字領略三峽的美、準備用:

  “三峽的 真美: (用文中原文描述) 。”

  2、 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三峽的美、準備用:

  “三峽的 真美、你看: (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 ”。

  3、老師把話題引向課外:三峽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窮盡的、它還存在于我們的想象之中、你能再說一句想象的話嗎?

  如:三峽的 云 真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霧、似煙非煙、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麗。

  2、 小結:

  山:高峻、奇險 高峻美

  夏:洶涌、奔放 奔放美

  水: 春冬:秀麗、清幽 清幽美

  秋:哀轉、凄清 凄清美

  四、 拓展延伸:

  高峻的山峰、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把三峽的神韻生動的表現了出來、展現了三峽獨特的高峻美、奔放美、清幽美、凄清美。可是、隨著三峽工程的進行、有人認為三峽工程的修建將破壞三峽的美、你認為呢?

  三峽工程建設成功后、酈道元筆下的三峽景色會有那些變化呢?隨著三峽工程的順利進行、新三峽的面貌一天比一天美麗、我們因有美麗的三峽而驕傲、我們更因為有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而自豪、是三峽水滋養了我們一代代的三峽子民、我們是三峽的孩子、有什么理由不愛這美麗的三峽呢?

  五、 課外作業:

  三峽景美、人情美、請同學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去收集三峽的風俗人情、辦一期以“三峽風情”為主題的手抄報。

  課文《三峽》優秀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思路:

  《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教讀本文,首先要重視朗讀,在反復朗讀中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熟讀成誦中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的的語言,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把想象中的三峽風光用語言描述出來;并運用多媒體播放一些三峽風光片,在學生想象的基礎上讓學生對三峽有感性認識。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節奏分明的朗讀課文,疏通文意,并能當堂成誦。

  (2)掌握“自”“至于”“則”等虛詞的用法,理解“闕”“襄”“沿”“溯”“奔”“疾”“素”“絕”“屬”等實詞的意義,翻譯重、難點句子。

  (3)品味文章語言,展開想象,體味作品意境。

  2、過程與方法

  采用說讀法教學本文。

  第一步,節奏分明的朗讀課文,對照注釋疏通文意,整體感知內容,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充分發揮想象力,讓學生把想象中的三峽風光用語言描述出來。

  第三步,總結本文的寫法,背誦全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訓練語言表達能力。欣賞三峽的獨特之美,激發熱愛祖國山河之情。

  三、教學重點:

  1、節奏分明地朗讀課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當堂成誦。

  2、學習積累重點詞語。

  3、對照注釋,疏通文意,品味文章語言,展開想像,體味作品意境。體會作者對三峽獨特美的欣賞之情。

  四、課時安排:兩課時(第課時)

  五、課前準備

  預習課文,了解大意。查找有關三峽的資料或圖片,查找作者酈道元的有關資料。

  六、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熟讀成誦,準確理解

  (具體內容見下表)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創設情景導入

  1、由《早發白帝城》導入:

  2、檢查預習

  學生交流查找的有關作者的資料:酈道元,字善長,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道元好學,歷覽奇書,撰注《水經》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熟讀理解,疏通文意

  1、重點字詞正音:

  2、解答學生不理解的字詞:

  1、初讀課文:并讓學生齊讀重點字詞。

  2、在限定時間內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三遍,熟悉課文。

  3、學生自主學習,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意,并將不理解的句子畫出來。

  4、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

  5、全班討論交流質疑。

  作業

  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品味語言,體味意境。

  (具體內容見下表)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

  《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下面我們細細品讀課文,體會其寫景的妙處。

  集體背誦全文

  研讀與質疑

  1、播放《三峽風光》片,幫助學生理解。

  2、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小結:

  作者先寫三峽的整體風貌,然后抓住了三峽最有特點的時間——夏天,春冬,晴初霜旦

  寫出了三峽獨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a.1、思考問題:

  b.(1)作者是從方面描寫三峽的自然景觀的?

  (2)作者分別抓住了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點來寫的?

  (3)課文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全班討論。

  3、找出相對應的語句,反復品讀,展開想像,對照著《三峽風光》片用最美的語言描述出來。

  4、學生質疑:

  拓展延伸:比較閱讀

  1、《早發白帝城》與《三峽》都描繪了三峽風光,前者是詩,后者是游記散文,試找出詩句與課文中相對應的、寫相同景致的句子。

  2、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明確:抓住景物特點,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寫景;抓住不同的季節,以動物、靜物相結合的方法來寫景;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來寫景。

  1、討論

  2、體會怎樣寫山水游記

  作業

  小結

  七、教學反思:

  課文《三峽》優秀教學設計 篇10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落實字詞,疏通文意,熟讀成誦。

  2、品析課文,展開想像,領略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

  3、在誦讀中深入體味作者對三峽獨特美的贊賞之情。

  ●學習重點:

  課文誦讀,文意疏通,語言品味,感受體驗。

  ●學習難點:

  品析課文,展開想像,領略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

  ●課時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和點撥法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小學里我們一定學過《早發白帝城》這首詩吧。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背誦一下吧。

  同學們,讀了這首詩后你有什么感受呢?寫的是三峽美麗的景色。

  是啊,美麗的三峽吸引了多少人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盡情描繪,也寫不盡長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筆法揭開了三峽神秘的面紗,下面就讓我們隨著作者酈道元的筆端,去游一游那雄偉壯麗的長江三峽吧。

  二、基礎知識

  1、作者簡介:酈道元(466—527),字善長,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撰成《水經注》,是一本有文學價值的地理巨著。三峽包括: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看圖)

  2、讀準字音

  闕(quē)疊嶂(zhàng)曦月(xī)屬引凄異(zhú)

  襄陵(xiāng)沿溯(sù)素湍(tuān)沾裳(cháng)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讀一讀:

  ①聽錄音

  ②學生學讀古文,結合書下注釋把語句讀通順,注意文中停頓:

  ③學生放聲朗讀,體會感受贊美之情。

  3自讀課文,互說譯文

  4、說一說:看完課文后,同學們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來交流。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1、看課文,概括每一自然段所描寫的景色

  明確:⑴、總寫三峽兩岸山勢的雄偉。

  ⑵、寫三峽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

  ⑶、寫三峽春冬的奇麗景色。

  ⑷、寫三峽秋季的凄清景色。

  2同學們,三峽很美,哪你覺得三峽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峽的____美,你看——”的句式說一說嗎?(看圖)

  例:三峽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

  山——險峻、連、高重巖疊嶂,隱天蔽日雄壯美

  水:夏——急猛水漲 兇險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奔放美

  春冬——多生怪柏素湍碧潭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幽美

  秋——林寒澗肅,高猿長嘯凄婉美

  3、文中寫山水時應用什么表現手法?并找出相應的句子。

  明確:課文的描寫手法美,正面描寫了“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出了兩岸連山,群峰對峙的雄姿。同時又從“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這一句側面烘托了三峽峰巒綿延,隱天蔽日的山勢。

  寫冬春季節時,應用了動靜結合.

  4、歸納本文的主旨

  明確:作者通過對三峽形勢和四季景色的描繪,顯示了祖國河山的雄偉秀麗,表現了他熱愛祖國河山的深厚感情.

  5、小結

  四、作業布置

  ①背誦翻譯課文。

  ②做好《語文作業本相關練習》

  ③嘗試寫一篇游記散文。

  課文《三峽》優秀教學設計 篇11

  一、教材分析

  《三峽》是人教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文章。八年級上冊一共安排了兩個文言單元。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內容淺顯的古代散文和詩歌。旨在通過對它們的學習,讓學生逐步接觸、了解我國古代的優秀文化,引起學生學習古代散文和詩歌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古代文學作品的美。本文在第二個文言單元,是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關于三峽的一段注釋,同時也是一篇很好的寫景散文。課文通過對三峽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峽景色的描寫,向我們展現了三峽的美麗風光。文章寫景生動,用詞精準,有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正面側面、動靜相結合的描寫手法,更是令人贊嘆。

  二、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七年級和八年級上一個單元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文言詞匯的積累,掌握了簡單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在利用工具書和課下注釋來疏通文意已能很好完成,但八年級學生的特點和知識結構,要賞析文章,尤其是寫景散文,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對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能遇到的障礙是:在欣賞“語言之美”環節。為了較好的達到教學目的,我通過從賞析內容到寫法再到意境,逐步深入,并在“語言之美”環節時舉例,學生能夠做到舉一反三。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領會課文內容,體會三峽風光自然美。

  2、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學習正面、側面相結合和動靜相結合等描寫方法。

  3、通過抓住關鍵詞語,體會文章語言的精妙。

  (二)過程與方法

  1、能在深入學習文本后,概括出各段的景物特點,提高概括能力。

  2、通過示例,能舉一反三,培養學生分析、欣賞美文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討論、合作活動過程,培養學生共同協作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有與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

  2、逐步領略文本的美妙,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3、多媒體課件和豐富的網上資料,培養學生熱愛語文、熱愛閱讀古代優秀散文的情感。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體會三峽風光自然美。掌握作品景物描寫的方法。

  2、教學難點:領悟作者字字珠璣的精美的語言的妙處。

  五、教學方法:引導、討論

  六、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與過程設計思想

  【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三峽的風光圖片。

  導入:上節課我們走進了《三峽》,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課文內容。現在請大家一起來背誦課文。

  【揣摩文本,賞析品味】

  一、在大家的背誦中,再一次把我們帶入了三峽美景,回顧上節課我們概括的四幅圖景,說說作者寫出了三峽景物的什么特征,共同來體會文章的內容之美。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每組負責一個語段,然后選四位同學全班交流。

  1、學生明確:第1段重點寫山,“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突出群山連綿的特點。“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是說一層層的懸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說明江面狹窄,兩岸雄峰相連,峭壁對峙,只看見一線天。突出峰巒重迭,雄峻險拔的山勢。突出三峽群山連綿,高聳入云的雄壯美。

  教師根據學生講述板書:

  群山圖連綿高峻雄壯美

  2、學生明確:第2、3、4段寫水,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

  第2段寫夏季三峽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是說夏天水漲,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絕,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漲。“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是說有時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傳達,才會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著駿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點。突出江水浩蕩、日行千里的奔放美

  教師根據學生講述板書:

  夏水圖浩大湍急奔放美

  3、學生明確:第3段寫三峽春冬之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是說在春冬兩個季節,雪白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深潭,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麗風光。“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是說在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在山峰之間,常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山靜、泉飛、柏怪、水奇,構成一幅挺拔超脫的畫面。“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樹榮,山高,草盛,趣味無窮。用極為精練的四個字狀寫四種景物,總結全段,突出春冬之時三峽秀美、挺拔的清幽美。

  教師根據學生講述,板書:

  春冬圖清榮峻茂清幽美

  4.學生明確:第4段寫三峽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澗肅”是說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充滿凄清肅殺的氣氛。“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是說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連續不斷,非常凄涼怪異。空曠的山谷傳來猿啼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很久才消失。寫秋峽以代表性事物猿來表現,山猿哀鳴,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感受秋峽蕭瑟冷清的凄婉美。

  教師根據學生講述板書:

  深秋圖凄清寂靜凄婉美

  二、三峽如此的險峻峭拔,全文僅150多字,可謂精致短小,然而作者竟在這極短的篇幅之內,濃縮了萬千氣象,展現了無限風光,可謂內容豐富,筆力雄健。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作者的筆法之美吧。

  描繪景物的方法很多,可從正面描寫、側面烘托;可從動、靜方面寫;可從聲、色、形、味方面寫;可從視、聽、嗅、味、觸方面寫;還可從高、低、遠、近方面寫。請以第一、三段為例,分析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寫三峽的?

  學生思考后,請同學說說:

  1、正面寫山“連”的特點,粗筆勾勒,輪廓分明。“隱天蔽日”,山隱于天空,遮住太陽,側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寫出了山高嶺連的特點。

  教師小結并板書:正面側面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觀遠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屬俯視江中所見,動靜相雜,色彩各異,相映成趣。“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屬仰觀遠景,以“絕”狀山,以“怪”寫柏,繪形寫貌,形神兼備。“怪柏”顯示著旺盛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意志,給山水之間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頓覺生意盎然。

  教師小結并板書:正面動靜俯視仰視

  三、本文的作者酈道元是地理學家。一位地理學家卻用文學的語言,獨特的視角,把三峽描繪的如此出神入化,其用詞的精妙,實在不能不令人驚嘆。那么我們以第三、四段為例,來體會本文語言的精妙吧。

  學生討論后回答:第三段中“素湍綠潭”,一“素”一“綠”,兩種色彩、兩種情態,動靜交織,對比鮮明;“怪柏、懸泉、瀑”,也是有靜有動、有聲有色,山水樹木交匯其中,蔚為奇觀。“清榮峻茂”一句話四字寫四物,一字一景,字字珠璣,驚人贊嘆。“良多趣味”中一“趣”字又摻入了作者的審美意趣,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

  第四段中“林寒澗肅”,一“寒”一“肅”已經是夠凄清的了,“空谷傳響”的“高猿長嘯”已經夠凄異了,然而啼聲的“哀轉久絕”更讓聞者倍感寒意了。而且最后的“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頓然將這凄寒之境進行升華,它唱出了哀婉的猿聲中旅人的悲涼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涼。在盡寫了山光水色之后將筆觸轉向“猿”與“人”,從而深化文章意境,這就是作者的妙筆所在。

  教師小結并板書:作者在煉字選詞、情景韻味方面,實在精妙。所以余秋雨曾在自己的《三峽》中有這樣的評價:他還用最省儉的字句刻畫過三峽春冬之時的“清榮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澗肅”,使后人再難調動描述的詞章。

  趣凄熱愛同情

  四、拓展延伸

  學完本文,你覺得作者的哪些寫作技巧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的?

  1、抓住特點描寫景物。

  2、用不同的描寫方法。

  3、注重字詞的錘煉。

  五、課堂總結

  《三峽》向我們展示的是一軸三峽四季景色的山水長卷,讀來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奇險、清秀,我們仿佛置身于那險拔清幽的三峽盛地。作者的描寫手法因時而變,因景而異,顯得變化多端,搖曳生姿,同時作者的語言精練美妙且情感也蘊含其中。

  六、布置作業

  請融入自己的感受,把本文改寫成一篇寫景散文

  七、板書設計

  三峽

  酈道元

  山--群山圖連綿高峻雄壯美正面側面

  夏水圖浩大湍急奔放美熱愛

  水{春冬圖清榮峻茂清幽美動靜俯仰--趣

  深秋圖凄清寂靜凄婉美--凄同情

  通過觀看三峽美麗的風光圖片,使學生在感受美麗風光的同時激發他們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課文《三峽》優秀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讀準字音,讀清句讀,對照注解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文章的內容。

  2、積累一些文言知識,包括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等。

  能力目標

  1、通過文言知識積累,朗讀訓練,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對文意的理解能力。

  2、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詠體會,獲得美的享受,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讓學生把想像中的三峽風光用語言描述出來。

  情感態度價值觀

  欣賞三峽雄偉壯麗的奇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重難點】

  通過品析語句領悟三峽的雄壯美、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并且能用語言把美描述出來。能夠掌握一些描寫景物的技法。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點撥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訓練朗讀,積累文言知識,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理解能力。

  一、導入:

  二、讀一讀,讀通文意

  1、初讀:生速讀課文,理出課文生字,借助工具書解決。師檢查字音。

  2、順讀:根據學生讀課文出現的節奏問題,老師加以指導。解決學生朗讀出現的問題。

  3、默讀: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讀懂文意。

  4、賽讀:男女生比賽朗讀,加深理解。

  5、齊讀:理清內容。

  三、作業

  1、整理文言字詞。

  2、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品味文章美點,探究文章寫作技巧,學以致用。

  一、導入

  以“三峽”視頻導入新課。

  二、說一說,說出美點。

  1、你能用“三峽的________美,美在________。”的句式說一說嗎?

  學生思考,然后發言。

  如:三峽的山美,美在雄壯,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懸崖,層層峭壁,遮蔽了天空,擋住了陽光。

  ……

  教師點評小結。

  2、播放三峽圖片,再次感受三峽的美。

  三、品一品,品出技法。

  三峽的這些美作者是通過怎樣的手法將它們表現出來的呢?如:

  文章句式美。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運用對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收放自如,很有節奏感。

  文章修辭美、文章妙在語言精練……

  學生思考發言,教師小結。

  四、小結

  本文寫景生動,用詞精準,有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寫手法以及成功運用了對偶、夸張、引用等修辭和襯托的寫作手法,更是令人贊嘆。

  五、繪一繪,繪三峽美景

  語文活動設計:我是三峽小導游

  1、活動要求:人人都是小導游,緊扣課文內容,適當選擇課前搜集的相關資料或學過的有關詩文,發揮想象寫一段情文并茂的導游詞。

  導游詞設計范例:(多媒體視頻出示)

  2、學生交流,進行小組間合作。

  3、交流反饋。

  六、作業

  1、根據課堂活動整理導游詞。

  2、用你從課文中學到的寫作技法寫一段文字描述家鄉的山水美景。

【課文《三峽》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課文《三峽情》優秀教學設計01-04

課文《三峽》教學設計01-17

課文《三峽情》教學設計01-16

課文《三峽》教學設計范文01-17

小學課文《三峽》教學設計模板02-17

三峽的優秀教學設計02-09

課文《母雞》優秀教學設計12-03

課文《景陽岡》優秀教學設計12-04

課文《雪》優秀教學設計12-2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喀则市| 普陀区| 汉沽区| 密云县| 石棉县| 巴里| 县级市| 洛宁县| 新丰县| 崇左市| 砚山县| 清镇市| 甘孜县| 贺州市| 苍梧县| 岳阳市| 恩平市| 三门县| 镇赉县| 澄迈县| 桦南县| 长治市| 阿拉尔市| 泽库县| 井研县| 静乐县| 嘉峪关市| 洱源县| 博罗县| 双鸭山市| 石家庄市| 富平县| 团风县| 梨树县| 南投市| 于田县| 徐州市| 苗栗县| 万山特区| 偃师市| 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