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質教學設計
新的課程標準帶來了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它倡導在教學過程中,教材是學生知識建構的對象;教學媒體是學生主動學習、協作探索的工具;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而教師則是教學活動組織者、指導者、知識建構的幫助者。正所謂:“師者,可以引路、開竅、促進也;學者,可以體驗、探究、創新也。”下面以人教版“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節為例來闡明這種全新的教學理念。
1 教材分析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節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冊第六章的內容,主要講述DNA是遺傳物質的直接證據—“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本節內容承上啟下,與染色體的主要組成成分、DNA分子的結構與復制等知識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也是學習遺傳與變異的基礎。
2 教學設計思路
教學通過“引導→探究→歸納→發展” 的過程實現課程結構重建,讓學生以科學想象為啟示,實驗探究做引導,歸結出生物學知識,并在實驗設計中鞏固和提高。整個過程體現新課程標準“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要求,促進學生和諧地、有個性地發展。
3 教學目標
3.1 知識目標? 認識人類科學探索的過程;理解實驗的方法及結論;完成DNA是主要遺傳物質的知識建構。
3.2能力目標? 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體會前人實驗設計的思維方式;經歷科學探索的曲折過程;分析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培養學生實驗設計的能力。
3.3 情感目標? 通過對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通過科學探索史的教育,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發現的艱難,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
4 教學重點、難點
4.1重點? 通過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探究,歸納出實驗結論。
4.2 難點? 通過探究發現過程,實現DNA是遺傳物質的知識建構。
5 教學過程設計
5.1課題引入——激發思維、探究啟動? 通過創設問題情景,搭建探究平臺,簡捷明快的導入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診斷性評價 |
通過提問誘發,啟動探究。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 | 回答問題,回顧原有知識,激發思維,調動探究熱情。 | 學生知道染色體與遺傳有關,對DNA和蛋白質,誰是遺傳物質充滿興趣。 |
“傳宗接代”是生物特有的生命現象,在課堂上利用動畫演示 “羊的卵式生殖”。讓學生思考生物的親子代之間為何表現相似?學生會想到是因為染色體在親子代之間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可是染色體的成分主要有DNA和蛋白質兩種,究竟誰是遺傳物質呢?借助提問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并將生活問題過渡為科學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產生探究欲望。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質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教學設計03-02
《月是故鄉明》教學設計03-01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設計15篇09-12
太陽是大家的教學設計(15篇)11-10
太陽是大家的教學設計15篇11-06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設計集錦15篇05-03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設計(通用15篇)10-19
《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學設計12篇03-05
有關《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精選6篇)06-30
《燈光》的教學設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