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古詩配畫教學設計
一、 課題:古詩配畫
教材分析
我國古代有許多杰出的詩人,像李白、杜甫、王維、岑參等,雖然他們各自的風格各不相同,但是,他們都以自己的優秀詩篇,在中國詩歌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眾所周知,我國繪畫的最大特色是四絕,即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只有畫中有詩、詩中有畫,才能達到藝術的最高境界。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才有了本節課。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是要求學生在理解古詩的前提下,運用形象直觀的方法,將詩意用繪畫的方法表現出來,詩畫結合,畫龍點睛,相映成趣,使古詩更有生命力和普及性。難點則是領會古詩,吃透古詩,將詩境巧妙地轉化為畫意,培養學生的再造想象。
二、教學目標:
1、學習給古詩配畫的創作方法,能選擇已學的或自己喜愛的一首古詩,抓住詩意,在理解的基礎上配上適合詩情的圖畫,進行形象化的再創作。(了解)
2、通過古詩配畫的創作,使文學和藝術有機地結合起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進一步培養創美能力,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練習)
3、激發學生的創美激情,能借用繪畫的方法,給小說或自己的作文作插圖,擴大創新之路,為更好地掌握只是而努力學習。(接受)
教學重點:要求學生在理解古詩的前提下,運用形象直觀的方法,將詩意用繪畫的方法表現出來,詩畫結合,畫龍點睛,相映成趣,使古詩更有生命力和普及性。
教學難點:領會古詩,吃透古詩,將詩境巧妙地化為畫意,培養學生的`再造學生的再造想象。
三、課時安排:一課時
四、課前準備:學生:要求學生收集詩配畫的兒童讀物,統計一下,共有幾種?你最喜歡的是那一種?
五、教學過程:
(一)上課,師生問好,揭示課題《古詩配畫》,教師作啟發性談話:
1、出示課題,指導學生閱讀課文。
2、提問:
教材中選了那幾首古詩?那幾首詩是你熟悉的?那幾首還不理解?
對照詩意,再研究一下所配的畫不是符合詩意,如果你來配畫將怎樣處理?
從學生回答中,教師作針對性的評述,多從鼓勵的角度出發,激發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引導學生廣開思路,激發學生給古詩配畫的興趣。
(二)講解練習要點
介紹怎樣給古詩配上適合詩意的畫:
以《山居秋暝》為例。
(1)介紹詩: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介紹詩人簡歷:
王維,字摩詰,山西人,唐代山水畫家,作品情調激昂,氣勢奔放,有報國熱情、進取精神和建功思想。詩體物精細、意境優美、講究技巧、風格清新,形神統一。
(3)選用詩句,解析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詩中有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畫意,再配以山道石徑,使山居秋天傍晚的景色更幽靜美麗。
(4)為詩配畫。
(三)學生作業
為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并啟迪他們的想象,教師插講為宋朝深山藏古寺的故事,從而告訴學生配畫須講究意境。
(四)作業講評,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討論分析,教師歸納小結。
(五)課后小結
【小學語文古詩配畫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設計04-14
《畫垂線》教學設計07-26
《玲玲的畫》教學設計07-29
《畫楊桃》教學設計范文05-20
小學語文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03-29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02-28
《畫》教學設計(合集15篇)09-08
畫楊桃教學設計15篇04-02
《畫》教學設計通用15篇03-04
《畫楊桃》教學設計匯編15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