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物體的教學設計范文
教學內容:
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94—95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實際的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
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并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的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學生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
3、學生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
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
教學難點:
根據看到的不同形狀正確的判斷觀察者所在的位置。
教學準備:帶嘴的茶壺,學生自帶玩具小熊,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我們已經認識了前后左右的位置,說說在你的前面坐著的是哪位小朋友呢?想一想:坐在你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分別是那位小朋友,和同桌互相說說。
2.揭示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板書課題)
二、觀察事物,實踐感知
1.觀察照片。
(1)老師這兒有兩張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兒嗎?你是怎么知道的?(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兩張分別從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讓學生進行辨認,仔細看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個教室,為什么照片會不一樣呢?(啟發學生想象拍攝者的位置。)
(3)得出結論:同一個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從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樣的。
2.練習:哪張是從學校外面拍的`?哪張是從學校里面拍的?你是從哪看出的?
指名回答。小結:站在不同位置看到不同的畫面。
3.觀察實物
(1)確定方向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朋友和我們一起學習,看,它是誰呀?(師拿出小熊)大家歡迎嗎?(每組組長拿出小熊放在桌子中間,面向自己)請你悄悄地告訴小熊,你坐在它的哪一邊?請你用前后左右來描述。
(2)在自己座位上觀察
師 :從你這個位置上能看到小熊的什么? 能簡單地用語言描述一下(比如:我看這個小熊的眼睛在那邊等)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觀察到小熊的樣子,并指名說說自己看到小熊那個面?)
(3)觀察小熊的前后左右四個面
師:咱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小熊的一個面,要是能讓每個人都看到小熊的前后左右那才好呢!想一想有什么好辦法?(小組內同學商量)
匯報交流:
①轉小熊
師:怎么轉?誰來試一試?
②換位置
師:請小朋友按照老師要求,坐在不同位置進行觀察(手勢表示按順時針方向分別坐在不同位置觀察)
③拍照
學生跟著老師模擬拍照
第一次展示:
依次出示給小熊拍的四張照片,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發現和自己拍一樣的就站起來。
師:拍的是同一只小熊,為什么拍出來的模樣卻不一樣?
(位置不同,形狀也不同)
第二次展示:
師:現在我任意指一張照片,你認為是站在小熊的哪邊拍到的,就快速的跑到那邊位置上。(先閉上眼睛想一想)
三、 鞏固深化,課外拓展
師:剛才我們給小熊拍了那么多漂亮的照片,小熊可高興了,它要請很多小朋友到家里作客呢!瞧,它們來了!
1.出示大象圖
師:小貓和小猴看到的是哪一幅圖?
2.出示汽車圖
三個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觀察這輛汽車,你知道右邊的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
3.觀察茶壺
(1)出示茶壺的俯視圖,讓學生猜一猜。
(2)讓每組組長拿出茶壺,按要求放在桌子中間。
(3)學生仔細觀察,把看到的樣子記在腦子里。
師:你能指出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圖嗎?你是怎樣想的?你能說出其他三人看到的各是哪幅圖嗎?
四、全課總結。
師: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觀察物體”,你有什么收獲呢?
【觀察物體的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與反思03-30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5篇)04-12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5篇03-19
《背影》的教學設計范文04-09
《散步》的教學設計范文03-30
跳繩教學設計范文09-10
《太陽》教學設計范文04-09
《趙州橋》教學設計范文04-09
《西湖》教學設計范文04-07
《荷花》優秀的教學設計范文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