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一年級上《進位加法》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科書54頁信息窗3。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的筆算方法。
2、經歷100以內數的加法的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性,感受計算過程的合理性。
3、在經歷探究計算結果的過程中,體會進位意義,體會十進制計數法在數的計算中的應用。
重點難點: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的筆算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授課類型:
新授課
教學設計:
一、談話揭題
1、大海被人們稱為是生命的搖籃。
2、有一個地方被稱作是濃縮后的海洋。在這個地方,我們可以看到各種活生生的海洋生物,甚至可以和兇猛的.鯊魚一起拍照。這個地方,就是水族館。
3、今天,我們就一起到青島的水族館看一看。
二、舊知復習
1、情景創設:章魚
在章魚的周圍,有許多游來游去的小魚。
2、指名口算
三、探索新知1
過渡:里除了章魚,還有許多非常漂亮、非常罕見的海洋生物。
1、觀察情境圖:魚缸。
匯報:從圖上你能知道哪些數學信息?
(紅色的魚有14條,黃色的魚有28條。)
出示問題:魚缸里一共有多少條魚?
2、思考:用什么計算方法?說出算式?
(板書:14+28 或者是28+14)
3、算法探討
(1)學生嘗試進行口算。
(2)觀察小棒
直接口算難度很大,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小棒。
(課件演示。)
得出結論:整捆的小棒有3捆,零散的小棒有12根。合起來是42根。
啟發思考:有沒有更好的方法看出來是42根?
引導:零散的小棒中取出10根捆成1捆,和其他的3捆放在一起。這時,3捆變成了4捆,12根還剩下2根。
(課件演示)
(3)豎式計算
過渡:除了小棒,我們還學過加法的豎式計算。
你能用豎式來計算14+28嗎?
(學生活動。)
指名匯報豎式。教師板書。
4、理解豎式
引導1:十位上1+2=3,為什么要寫4?多的1,是怎么回事?
(介紹總結:個位上4+8=12,我們要把其中的1個十,進到十位上。個位上只留下了2。十位上由原來的1+2=3,變成了1+2+1=4。)
引導2:我們來看屏幕。現在屏幕上既有小棒,也有豎式,我們來比較一下小棒和豎式。找出其中的對應關系。
引導3:既然我們在計算十位時,還要加上個位上進上來的1,比較一下,我們先計算個位方便,還是先計算十位方便?
5、現在我們把黑板上的橫式得數補充完整,并寫出單位名稱。
這樣,我們就得到了紅色的魚和黃色的魚一共有42條。
四、探索新知2。
1、我們再來看另外一個魚缸。
在這個魚缸里,有黃色的魚和藍色的魚兩種顏色。從圖上,你能知道哪些數學信息?
誰來說一下算式?
2、這個題,我們不用小棒,你能直接用豎式進行計算嗎?
學生活動
3、板書訂正。
引導:從哪一位開始計算的?個位上3+7=10,直接在個位上寫10嗎?怎么做的?
說明總結:3+7=10,我們把這1個十進到十位上,在十位的右下方寫1,所以十位上2+2+1=5。。
五、小結并揭題。
1、現在,我們來比較一下黑板上的兩個豎式。
引導發現:個位相加以后,得數或者是等于十,或者是超過十,都從原來的一位數變成了兩位數。
2、教師說明
像這種個位相加等于十或者超過十的情況,我們在計算的時候,要向十位進一,這個1,我們一般是寫在十位的右邊,為了便于區分,我們還要寫的小一些。當然,如果以后計算熟練了,也可以直接記在腦子里,不用寫在豎式中。
3、板書課題
我們今天這節課的學習內容——進位加法。
六、課堂練習。
1、判斷:那些個位數相加滿十,需要向十位進一?
2、豎式計算:練習本上獨立完成。
3、判斷對錯。
七、補充資料介紹
水族館的發展歷史。
【數學一年級上《進位加法》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加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09-20
數學教學設計12-27
《清明上河圖》教學設計范文03-11
初中數學優秀教學設計04-21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找規律》04-06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08-24
一年級數學找規律教學設計(精選11篇)03-18
乘法分配律數學教學設計03-24
小數乘小數小學數學教學設計03-20
一年級《畫》教學設計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