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加法估算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四冊課本39頁—40頁例題,試一試,想想做做1—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會估計的現實應用,理解估算的方法,并學會用“ ≈”表示估算的結果。
2、使學生體會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增強估算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估算方法,并能正確運用。
教學難點:使學生初步體會估算在實際生活的應用價值。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進行當“小營業員”活動。請問大家,想不想當“小營業員”呀?
生:想。[課前測評 想想做做第1題]
師:想當“小營業員”必須經過測試,合格者才能入選。請看測試題,說出卡片上的數各接近哪個整百數?(出示卡片,生口答)
問:503接近幾百? 答:503接近500。
207接近幾百?…… 207接近200……
師:同學們真棒,歡迎大家成為“小營業員”。
二、新授:
1、 出示例題:(課件展示書上商品圖)
師: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超市展銷的商品。
生:一部電話機206元,一輛自行車604元,一臺取暖器292元,一臺電風扇195元。
師:你們的口才真好。咱們來聽聽顧客的問題吧。
(課件出示字幕:估計一下,買一臺電話機和一臺取暖器大約需要幾百元?)
師:求這個問題,你會列式嗎?
(生答,師板書 206+292)
師:這道題需要我們求出準確的錢數嗎?為什么?
(生:不需要,因為問大約需要幾百元。)
師:大約需要幾百元,就是讓我們求出整百數。四人小組討論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指名口答,師板書:206元接近200元,292元接近300元,200+300=500(元)
2 、引出課題
師:剛才大家求出買一臺電話機和一臺取暖器大約需要500元。就用到了我們這節課學習的內容——加法估算。
(板書課題)
3、 認識約等號
師:加法估算在生活中購買物品時經常用到。簡便的寫法是這樣的(師板書)這個像波浪線的符號是約等號,讀作約等于。請同學們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師一起寫約等號。指尖像在爬山一樣,先上坡再下坡又上坡。在你的桌面上練習寫幾個。我們來齊讀算式。 206+292≈500(元)
4 、小結:師指算式問:500元是怎樣得來的?算式中為什么不寫“=”而寫“≈”?
我們在進行估算時,一般先把某個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百數進行計算,所得到的結果是一個大約的數,因此不能用“=”,而要用“≈”表示。
三、教學試一試(課件展示)
第一問
師:第一位顧客對大家的表現很滿意,請看下一位顧客的問題,買一臺電話機和一輛自行車大約需要幾百元?
生小組討論,反饋 206+604≈800(元)
第二問
師:接著看她又提出了什么問題,媽媽帶800元內買回這兩樣物品嗎?
生討論,交流 206+604=810(元)
第三問
師:繼續看她還有什么問題,800元錢能買回哪些物品?
師:想一想,800元買回商品的總錢數必須怎么樣?四人小組討論,組長記錄,發言。 (師巡視,全班交流)
師選擇自行車,風扇。板書:604+195≈800(元)
師:一臺電話機和一輛自行車大約是800元,一輛自行車和一臺風扇也大約是800元,為什么帶800元錢不能買回前兩樣物品,而能買回后兩樣物品?
師:通過剛才的討論,你發現了什么?
生:估計的結果有時比實際結果多,有時比實際結果少。
師:在今天當“小營業員”的活動中,大家積極動腦,解決問題。老師為你們的表現喝彩,你們也表揚一下自己吧!
四 鞏固練習 想想做做
第2題 師:咦,這群小蝴蝶來干什么?原來它們給同學們出了一道題,誰愿意回答?(根據學生回答,點擊蝴蝶,使其飛到相應的花上)
第3題 師:小蝴蝶給咱們出的這道題,就是把某個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百數的練習題。根據這個知識,咱們來試著解決下面的習題。請同學們打開書40頁,把估算結果填在書上。(集體訂正)
第4題 師:我們已會估算兩個加數的和,那你會做下面的題嗎?
(指名口答,說出理由)
第5題 師:老師要求你們獨立完成下面的題,能不能做到。請同學們做40頁地5題。(集體訂正,同桌互說想法)
第6題 師:看到同學們的突出表現,茄子老師給咱們出了一道題,大家敢不敢做?(小組討論,派代表發言)
第7題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種買法。下面,我們來看白菜老師給大家出的這一道最有趣的題。(指名口答,說出理由)
五、 師總結:今天,我們學了加法估算知識.利用這個知識,我們來做爸爸、媽媽購物小幫手,好嗎?誰來說說怎樣估計幾樣商品的.總價錢?
板書設計 加法估算
206元接近200元 大約需要幾百元?
292元接近300元 206+292≈500(元)
200+300=500(元) ≈讀作:約等于
教學反思:
《數學科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基礎和已有生活經驗上,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選取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創設了當“小營業員”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在學習加法估算的基礎上,讓學生運用該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感到學有所用,學生在做數學中親身經歷“數學化的過程”,較好地掌握了本課內容。
但是反思整個教學過程,仍有許多不足之處,我覺得學生的數學學習應該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學生應該在活動中自主探索,發現。而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在于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主動參與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理解和掌握數學思想﹑知識和方法。這節課上,我覺得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太少,雖然教師在教學中注意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但是,本課容量較大,某些環節沒有發掘學生內驅力,導致學生來不及細想。要真正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扎實,學得愉快,首先還需教師從觀念上轉變過來,多引導,少包辦。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加法估算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乘法估算》的教學設計03-31
估算教學設計14篇03-04
加減法估算教學設計07-27
《加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09-20
數學二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01-03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找規律》04-06
二年級上冊《坐井觀天》教學設計12-23
數學教學設計12-27
小數乘小數小學數學教學設計03-20
小學二年級數學《銳角和鈍角》教學設計范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