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年級上冊數學蘇教版間隔排列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材第78-79頁。
課時目標:
1.學生經歷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關系的探索過程,初步體會其中蘊含的簡單數學規律。
2.使學生在探索活動中體會觀察、比較、歸納是尋找和發現規律的基本方法,初步培養分析、比較、綜合和歸納的能力。
3.使學生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從數學角度分析生活現象的初步意識和能力,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點:
讓學生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的關系,找出間隔排列的規律,為進一步學習周期規律作好準備。
教學難點:
利用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教具和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游戲,引出規律
游戲1:拍手游戲
× ×┃×× ×┃× ×┃×× ×┃× ×┃×× ×┃
× ×┃×× ×┃× ×┃×× ×┃× ×┃×× ×‖
師生一起拍手,發現規律。
游戲2:手指游戲
引導學生發現手指根數和吸管根數之間的聯系。
指出:當兩種物體交替出現,也就是一個隔一個出現,在數學上稱作一一間隔,這樣的排列叫做一一間隔排列。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1.圖中夾子與手帕,小兔與蘑菇,木樁與籬笆的排列有什么特點?
2.探究
師:這些一一間隔排列的物體之間有沒有像手指和吸管一樣的規律存在呢?
師:仔細觀察表格中每組兩種物體的個數和同學交流你的發現。
預設:①夾子和手帕
生:夾子個數比手帕塊數多 1。
師:反過來?
生:手帕塊數比夾子個數少 1。
師:為什么夾子個數會比手帕塊數多1,手帕塊數比夾子個數少 1?
②小兔和蘑菇
生:小兔個數比蘑菇塊數多 1,蘑菇塊數比小兔個數個數少 1。
師:8只小兔中間有幾個蘑菇?9只小兔呢?10只小兔呢?
師:為什么說得這么快?
生:根據規律說就快了。
③木樁和籬笆
生:樹樁個數比籬笆個數多 1,籬笆個數比樹樁個數少 1。
3.猜想
提問:從位置上看,夾子、小兔、木樁在每組的排列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師說明:我們把處于一一間隔排列成一行兩頭的物體叫兩端物體。(課件出示)
追問1:每組中的兩端物體相同嗎?
追問2:反過來,手帕、蘑菇、籬笆處于中間,就叫?
中間物體。
三、圈一圈,明確規律
1.為什么每排兩種物體的數量都相差1呢?我們來圈一圈,看誰說得最清楚。
指明:把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一組一組地圈一圈,最后多余的是那種物體,該物體的個數就比另一種物體多1。
2.回答問題:
(1)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兩只小兔中間有一個蘑菇,一共有多少個蘑菇?
(2)把20塊手帕像上面那樣夾在繩子上,一共需要多少個夾子?
四、動手操作,進一步體會規律。
1.如果把口與Ο一個隔一個地排成一行,口有10個,Ο最少有幾個?最多呢?
五、總結。
師:這節課很快就結束了,回憶一下,你在這節課學到了哪些知識?
這些規律都經過我們的觀察分析、實驗驗證過。可以說,有規律的現象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就一定能發現更多規律,解決更多問題。
板書設計:
間隔排列(探索規律)
當兩種物體交替出現,也就是一個隔一個出現,在數學上稱作一一間隔,這樣的排列叫做一一間隔排列。
【三年級上冊數學間隔排列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排列教學設計07-22
《簡單的排列》教學設計12-31
排列教學設計15篇05-09
數學上冊教學設計11-28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04-12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優秀12-22
數學教學設計12-28
數學教學設計05-26
數學七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2-05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