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索橋的故事》教學設計
教學情況分析:
《索橋的故事》這篇文章故事簡練,但意蘊深遠,給人以啟迪。但“索橋”什么樣?在哪?它有什么作用?什么時候修建的?它有什么故事?這些問題對于學生都是陌生的,也都是它們想了解的,根據六年級學生的實際及本課的特點,教學中宜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識記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詞,掌握有關巴金的文學常識。
2、讀課文,理請文章脈絡。
(二)過程與方法
1.自主學習,理請文章的思路;合作探究,品析重點語句,理解故事,把握主題。
2.課外搜集有關的索橋的資料及故事,與同學交流。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理解文中作者所贊美的為百姓造福,無私奉獻的精神。
2.讓學生的心靈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悟、凈化。
重點:
1.文章的結構提綱。
2.故事中所蘊含的精神。
難點:
重點句子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播放《愛的奉獻》這首歌的錄音,讓學生心靈受到一次洗禮,進而導入新課學習。同學們,從古到今,中華民族無數人都在默默奉獻著,才使這個世界變得如此美好,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索橋的故事》一文背后也蘊藏著愛的故事?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故事來感受古人的情懷。
二、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受課文,理清文章思路。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1、字詞
2、作者
3、文章脈絡(逐段理清)
(1)介紹索橋的橋身、橋面、欄桿、橋墩。
(2)寫我走索橋的經過及所見。
(3)“魚嘴”引起作者思考。
(4)講述索橋的故事
(5)走下索橋的感受
(6)點明主旨
4、學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預設的問題:
(1)為什么寫“魚嘴”?(交代其作用,引出都江堰)
(2)為什么寫都江堰?(索橋造福人民,寫索橋是為了歌頌造福于人民的人。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工程,二者相呼應,深化主題)
(3)為什么寫鄉下人挑著挑子在橋上過?(表明索橋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
(4)如何理解“兩千年前的人們的手和心”這句話?(作者由眼前的工程想到兩千兩百多年前的人們,他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了此偉大的工程,作者更聯想到了這些人們為民造福無私奉獻的精神)
三、就學生提出的問題以合作探究的方式給予解決,對學生沒有提出的,但又要教給學生的`,師要提出讓學生合作解決。
1、作者圍繞索橋寫了許多故事?你能找出來嗎?這些故事又能說明什么?
李冰父子修都江堰的故事(勤勞勇敢、造福百姓的精神)
何公何母的故事(敢于創新、默默奉獻精神)
丹柯挖心的故事(勇于獻身、甘于奉獻的精神)
2、故事是感人的,故事是發人深思的,它給人以力量,催人奮進。索橋的故事當然不止這些,同學們課下還收集了哪些有關索橋的故事呢?(同學間交流搜集的故事)
3、這些故事不但給我們給極強的震撼,同時也給作者以深深的感受,在文中找出這樣的句子。明確:“我好象看到了兩千兩百年前的人們的手和心。”可是三百多年前人們的心也給我們帶來溫暖。那樣的心,那種想幫助多數人,想跟多數人的心貼進,為了多數人甚至犧牲自己的偉大的心是不會死的。
四、交流探究:
文章結尾的含義?
(得到比故事更美好的東西,即心靈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凈化)
五、總結
本文以索橋為線索,以故事為內容,以精神為內涵,在故事的敘述中,作者從中感到燃燒的心,引發思緒,得到比故事更美好的東西,即心靈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凈化
【語文課程《索橋的故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天鵝的故事》教學設計09-24
小鳥的教學設計04-09
《蠶絲》的教學設計04-03
《燈光》的教學設計06-12
趙州橋的教學設計04-23
《荷花》的教學設計03-03
上天的螞蟻教學設計04-06
電流的磁場教學設計04-06
《圖形的運動》教學設計04-02
《清澈的湖水》 教學設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