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孔子學琴》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7個生字,掌握11個會寫的生字。
2、學會借助課外資料學習語文。
3、按事情的發展順序講一講或演一演《孔子學琴》的故事,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和口頭表達能力。
4、通過學習課文,能抓住孔子的做法與語言,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孔子,學習孔子謙遜好學,做事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品質。
教學重點:了解孔子學琴的過程,感受孔子的品行。
教學難點:懂得學習做事要一絲不茍、精益求精。
第一課時
一 引入:
這節課我們要學的是關于我國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的課文。(生板課題:孔子。)
1.這個子字該怎么讀?(講解“子”的讀音。)你們還認識我國古代名字中帶“子”的有成就的人嗎?
【以“子”字與日常的不同讀音來引發學習興趣。】
2.那么剛才我們說的這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就是----?(孔子)誰來說說你們對孔子的了解。
3.老師出示孔子的圖象以及有關資料,講解。
4.其實我們也曾經學過孔子說過的話,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時習之,不一說乎?(齊讀名言)
5.從你們的朗讀中,我看出了你們對先賢的尊敬。孔子有怎樣的人生?他是怎樣成為圣賢的?……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從課文中,我們一定會受到啟發、找到答案的!(板課題,讀課題)
【課文中的主人公孔子離現實年代久遠,所以課前布置孩子們搜集有關孔子的資料顯得格外重要。而老師再把學生們支離破碎的資料整合起來,讓學生對孔子的一生有了大概上的了解。有關孔子的課件更燃起學生對孔子的景仰之情,為全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課文說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A.第一組詞:彈琴、鼓瑟、吹笙、擊磬——講解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讀:你們發現了什么?(看圖了解四種樂器后再次讓學生讀詞語)
這三大類樂器非常難彈奏,可是有個人都會,他就是----孔子.找到這一句讀.(我聽出了在夸獎他.還有誰再來夸他,你夸他什么?)
再讀句子.讀出夸獎的語氣。
既然孔子樣樣都會,那他為什么要學琴?(板書:不滿足)(讓學生讀孔子不滿足的句子)
既然孔子是一個思想家、教育家,算是一個有成就的人了,那他為什么要學琴?(讓學生讀孔子不滿足的句子)
既然孔子是音樂行家,還彈得一手好琴,那他為什么要學琴?(板書:不滿足)(再讓學生讀孔子不滿足的句子)
小結:其實不滿足就是孔子學琴的原因.請同學們齊讀第一自然段,讀出孔子的不滿足。
【建立實物和要學的詞之間的`聯系,容易讓學生產生聯想。讓學生先讀詞、再讀詞語所在句子,使得原本毫無聯系的幾個詞語構建出一個的思維空間,學生初步感知了孔子學琴的原因。這一環節既解決了生詞又在上課伊始激發學生的興趣。】
B.那孔子學琴的結果是什么?能用一個書上的詞語回答我嗎------爐火純青
老師講解故事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純。讓學生給“純”字選擇字義。
那么爐火純青指的是一個人的技術或手藝達到了純熟的境界,而課文中指的是——孔子的琴藝純熟。
瞧,你們又在夸孔子呢!如果讓你們用這個詞語來夸獎你們老師,你們怎么夸?
如果讓你們夸獎工廠里的工人怎么夸?
如果讓你們夸獎醫院里的醫生怎么夸?
【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老師用成語原有的典故弄清楚了“純”字的真正含義,并讓學生對這個詞語的理解與課文內容、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學生明白了這個詞語在課文指的孔子的琴藝達到了純熟的境地,而在不同的具體語言環境中各表示的意義也不同。】
C.第二組詞語:畢恭畢敬誠懇沒有疲倦沉浸琴聲
(指名朗讀:你們發現了什么?)孔子學琴的態度.(指導朗讀出認真的語氣)
d.第三組詞語:
順暢自如悅耳動聽激情洋溢抑揚起伏
看個究竟踏著琴聲如醉如癡驚異佩服
男生讀第一行詞語,女生讀第二行詞語:你們發現了什么?
指導讀好本組詞語。(教師示范讀個別詞語)
小結:第一組詞語是正面直接彈的琴聲好聽,第二組詞語是側面描寫孔子彈的琴聲好聽。
【這部分的處理是以讀代講,教師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悟。通過老師的朗讀,讓學生有所感觸,教師告訴學生朗讀要注意抑揚頓挫。老師到位的指導讀,讓學生知道努力的方向,始終給學生練習的時間,讓學生既能體驗到怎樣像老師那樣讀,又有機會讀出自己的語感和體驗。】
3.齊讀所有詞語:誰來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什么?
【評析:重視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教師通過提問,引領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4.請大家默讀課文思考,你認為孔子用
多長時間學會了這首曲子?在文中相應的地方作簡單的筆記。并說說理由。
學生反饋,老師板書:
一晃十天過去了過了幾天又過了些時候不知又過了多少天
小結:這些詞語可以讓我們看出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呢?
也可以讓我們看孔子練習這一首曲子可以分為四個階段。那么孔子在這四個階段里學會了什么呢?
【前幾部分是指導讀,而此環節的閱讀就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培養獨立閱讀能力,注重邊讀書邊動手做記號,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5.請再次默讀這四個階段的有關段落,思考:孔子在這四個階段分別學會了什么?你從哪看出來的,用筆做上記號。
反饋:(學會曲譜,掌握技巧,領會思想內容,體會作者.)
學習對話,體會孔子的不滿足。
看板書,這四個階段的內容、難度有什么不同?孔子依次達到的目的說明了什么?從這四個階段中,你體會出什么?
【評析:通過比較和教師的引導,讓學生自己發現不同,培養了學生對語言敏銳地感受力。】
三、小結:
我認為孔子對自己的琴技能一次次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一遍又一遍的努力練習,這就是孔子學琴的(經過)。最終使自己的琴藝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這種做法我想用《論語》中孔子自己的一句話來表示,這就叫——“溫故而知新”。
四、學到這,就讓我們就在這曲《文王操》里把孔子說過的話再讀一讀吧: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溫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學生已投入到孔子學琴的不滿足的情境而產生在那個情境中應該有的感覺,帶著這種感覺去讀孔子的名言,能加深理解和體驗,能真正讓學生與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情感產生深刻的共鳴。】
五、總結:
多么偉大而平凡的圣賢啊,希望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了!下節課讓我們在文章中再次領會孔子那不滿足的學習精神吧!
【對文本的價值取向,教師沒有講什么道理,也沒讓學生去談收獲,而是用簡潔的語言讓整堂課余音裊裊,言已盡而意無窮,引發學生對本節課的回味和對下節課學習的興趣。】
感受去自讀課文,比帶著某種感情去讀課文更有現實意義,學生更能體會到應該怎樣去讀。感情是讀不出來的。
板書設計:
學曲譜
12、孔子學琴練技巧爐火純青
不滿足領會內容
體會作者
【語文教學的情感總是附著在具體的語言之上,在這節課上,激發學生情感不是靠教師的講述,不是靠教師的解讀,而是靠教師適當的課外知識的點撥和投入情感的朗讀。老師讓學生在自己的朗讀中和聽讀別人的朗讀中去感受語言,富有情感的朗讀,讓學生在語言描述的情境中有了一次情感的經歷。因此在朗讀中理解了課文內容。在理解后再次帶著自己的感受朗讀,從而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學生隨著一次次不同層次朗讀和情感的表達,語言也滲透進學生的內心深處,最終這些語言會積累成學生自己的語言。】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讀生字詞。
2.課文主要內容。
二、精讀課文。
(一)課文從地方寫出孔子是不滿足的人?小組討論學習,找到孔子學琴和師襄聽琴的句子畫出來。讀一讀,并談談你體會到了什么。
1.第一階段:找句子讀出來,談體會后再讀。
2.第二階段:找句子讀出來,談體會后再讀。
3.第三階段:找句子讀出來,談體會后再讀。
4.第四階段:找句子讀出來,談體會后再讀。
(二)小結。
三、總結全文。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孔子學琴》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四年級語文下冊:《麥哨》教學設計04-05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02-28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設計04-14
小學語文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03-29
孔子拜師教學設計 15篇04-01
《為學》教學設計03-04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5篇04-05
《學弈》教學設計模板07-23
語文二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2-28
五年級下冊語文手指教學設計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