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時間與數學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具體問題的探索,體會時間與數學的密切聯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過觀察、比較、尋找各種規律,體會到日歷中包含著豐富的數學問題。
教學重點: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教學難點: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教學準備:課件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有規律的。每天我們到一定的時間就會做一定的事情。在這樣的作息時間里就存在這很多數學問題,你們有興趣研究嗎?
二、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1.飛飛的父親是一名火車司機,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飛飛的母親是一名飛機乘務員,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從9月1日開始算起,請用▲標出父親的休息日,用●標出母親的休息日。(課本第75頁的例題)
2.圍繞下列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再進行小組交流:哪幾天飛飛的父母同時在家休息?哪一天飛飛能和父親同時休息?
3.指導學生將日歷中的帶標記的日期填到相對應的圖中。
4.學生根據表示“父親休息日”“母親休息日”“飛飛休息日”的三張圖填出表示“父子共同的休息日”“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母子共同的休息日”“全家共同的'休息日”的韋恩圖,并交流填的方法。
三、拓展應用
1.觀察日歷找規律:觀察日歷中的加框的4個數字,你發現了什么?
2.練一練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交流你準備怎樣解決問題。
3.練一練第2題。
學生先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再交流方法。
四、總結本節課學習收獲。
板書設計時間與數學(一)
父親休息日母親休息日飛飛休息日
4、8、12、16、2、4、6、8、10、12、3、4、10、11、
20、24、2814、16、18、20、22、17、18、24、25
24、26、28、30
全家人共同休息日:4、24
教后隨記
本節課我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主要采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和感悟數學思想,比如:在小組合作尋找共同休息日時,學生采用靈活多樣的合作方式探究出了做記號、一一對應和利用倍數關系等多種不同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整節課學生討論、操作、總結、匯報,并及時補充、糾正,教師只從旁點撥并進行積極意義下的評價,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他們敢想敢做敢說,生生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為學生提供了自主發展的空間,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時間與數學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找規律》04-06
數學教學設計12-27
小數乘小數小學數學教學設計03-20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07-27
認識時間教學設計04-09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12-30
小學數學《認識鐘表》教學設計(通用7篇)05-22
人教版《爬天都峰》教學設計三年級上冊12-27
數學二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01-03